李 达
(连云港市赣榆区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江苏 连云港 222100)
心律失常是一种临床常见、多发的心内科疾病,指心脏冲动的起源部位、频率、传导速度、节律、激动次序等发生异常情况,其中快速性心律失常是其主要类型之一。目前已有研究证实,将胺碘酮应用于快速心律失常具有较为理想的临床疗效,但其对机体血清坏死肿瘤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的影响情况研究尚少。本研究将选取我院于2015年7月—2018年2月期间收治的96例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探讨胺碘酮应用于快速性心律失常救治过程中的临床疗效及对其机体TNF-α的影响,为提高此类患者治疗效果及预后提供可靠依据,现详述如下。
1.1一般资料 96例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中男55例,女41例,年龄44~87岁,平均(63.21±2.18)岁。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研究组(n=48)、对照组(n=48),各组上述相关数据对比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治疗方法 对照组临床常规治疗,给予有效心电监护,每间隔5 min记录心率变化,对症给予抗凝药物及硝酸甘油、美托洛尔[由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提供(国药准字J20150044)]每日给药1次,每次给药47.5 mg。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胺碘酮,其中常规治疗用药方案、药物来源均同对照组,胺碘酮[由赛诺菲(杭州)制药有限公司提供(国药准字H19993254)]首次给药时将150 mg该药物+5%、20 ml葡萄糖注射液静脉推注,于10 min内给药完成,之后持续6 h静滴胺碘酮(滴速每分钟1 mg),待上述静滴完成后改为滴速每分钟0.5 mg继续静脉给药6 h,应注意若患者首次应用胺碘酮后15 min内未达到心律失常满意控制效果则可重复静脉推注用药1次(剂量同上),给药过程中应严密监测患者血压变化情况(每小时测量舒张压、收缩压1次),若血压在90/60 mmHg以下则需立即调整胺碘酮用药剂量甚至停药。
1.2.2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本次治疗效果、治疗前后TNF-α水平变化情况、治疗期间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其中血清TNF-α测定时间为入院时即采血、治疗后一周复查,测定方法选择酶联免疫吸附法。
1.2.3效果判断标准 ①有效:治疗后心室率在每分钟100次以下,或心室率较之前下降幅度不小于基础心室率值20%,室上性心动过速、阵发性房颤患者窦性心律恢复;②无效:经治疗后心室率仍在每分钟100次以上,或心室率较之前下降幅度在基础心室率值20%以下。
2.1治疗效果 两组经不同用药方案治疗后,研究组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治疗有效率高达91.67%,对照组有效率仅为70.83%,数据对比P<0.05(如表1)。
表1 两组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治疗效果对比[n(%)](n=48)
注:*表示对照组与之对比P<0.05。
2.2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比较 两组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治疗前血清TNF-α水平对比P>0.05(无显著差异);经不同用药方案治疗后两组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血清TNF-α水平均较之前显著降低,研究组该指标改善效果更优,数据对比P<0.05(如表2)。
表2 两治疗前后血清TNF-α水平变化对比
注:*表示对照组与之对比P<0.05;★表示治疗前与之对比P<0.05。
2.3不良反应 两组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经不同用药方案治疗期间各项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并无显著差异,P>0.05(如表3)。发生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的患者未给予对症处理相应症状均好转或消失,未见恶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及死亡等严重情况发生。
表3 两组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不良反应对比[n(%)](n=48)
注:#表示对照组与之对比P>0.05。
冠心病即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CHD),是一种以中老年人群发病率较高的心脏疾病[1]。快速性心律失常是冠心病的一种表现形式,包括交界性心动过速、房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等多种类型。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若未获得及时救治可能引发心功能恶化、低血压、心力衰竭甚至死亡等严重后果[2],因此提示早诊断、早治疗仍是保障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疗效、预后的关键。针对快速性心律失常的主要治疗原则为迅速有效地控制心室率、维持稳定的血流动力学环境、保障临床治疗安全性,目前临床主要采用抗栓、抗凝、硝酸酯类药物保守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但由于个体差异客观存在,部分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经临床常规治疗并无法获得满意疗效,应引起相关医护人员注意。
胺碘酮(又称为乙胺碘呋酮)是一种广谱抗心律失常药物(III类),目前已在临床推广并获得较为理想的快速性心律失常治疗效果。研究表明[3],胺碘酮给药后可通过对心肌细胞钾通道予以有效阻滞从而使钾离子外流情况得到有效抑制,对抑制复极过程、延长动作电位时程、增加有效不应期等均具有显著作用。本文通过分组研究后证实,研究组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胺碘酮后,该组临床有效率(91.67%)显著高于未使用胺碘酮的对照组(70.83%)。
研究表明[3],虽然胺碘酮应用于抗心律失常效果显著,但由于其使用方法复杂、给药后具有较长负荷期及t1/2期、存在心外脏器毒副作用等弊端,此外部分患者应用该药后还可产生房室传导阻滞(完全性)、窦性停搏、心动过缓(窦性)、心功能恶化等不良情况。因此提示临床实际应用过程中医师应准确掌握该药物主要适应症,根据患者实际情况综合判断后方可选择此药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4]。本研究中研究组应用胺碘酮后较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并无显著差异,分析原因可能与本次研究所纳病例样本少、跨度时间短及患者间个体差异有关,对于胺碘酮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安全性还应在今后实际工作中深入研究。
综上,利用胺碘酮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可显著提高患者临床疗效及增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下降幅度,对保障其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具有重要价值,值得今后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