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记者 赵皎云
世仓早在十几年前就看到了中国市场对于密集存储的巨大需求,多年来,一直专注于密集存储领域不断深耕,在大量项目中积累了丰富经验,打造了从方案设计、产品研发、设备制造、项目交付,到售后服务的全方位竞争力。
林明我世仓智能仓储设备(上海)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世仓智能仓储设备(上海)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世仓”),是一家来自台湾的企业,致力于提供仓储货架和密集存储设备的研发、设计、制造、安装和售后服务并提供成套业务链解决方案。世仓于2003年在上海建设了第一条货架生产线,2007年成立集团生产基地——世仓货架制造(上海)有限公司,目前拥有自动化货架生产线21条,年产能超过6万吨。
同时,世仓也是密集存储领域的代表企业。早在2006年,世仓就确立了高效自动化密集存储的发展方向,并推出了第一代穿梭车产品。2016年,世仓提出了向智能化密集存储系统转变的发展战略,对原有的穿梭车产品进行技术升级,进一步提高系统效率和自动化水平。
在本次专题中,世仓智能仓储设备(上海)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林明我接受了本刊采访,介绍了近年来穿梭车技术发展及市场需求变化,并分享了世仓在该领域的探索历程和经验。她指出,好的技术和产品必须经得起市场的考验,特别是在中国,很多客户的需求非常特殊,给物流系统提供商带来巨大挑战。
湖州工厂效果图
记者:作为密集存储技术领域的代表企业,世仓在该领域经历了怎样的发展?
林明我:世仓起家于货架生产,早在十几年前我们就意识到传统仓储系统存在库容量不足、进出库作业效率低、仓储成本高等问题,将成为制约企业高速发展的瓶颈。为此,世仓于2006年明确提出了“高效自动化密集存储”的发展方向,并与上海市机电设计研究院合作,推出了第一代穿梭车产品。到2009年,穿梭车业务在世仓整个销售额中占比达到40%。随着市场逐渐铺开,我们也在密集存储领域进行了大量的技术投入。2011年,世仓第二代穿梭车问世,该产品除了性能有较大提升外,还可以直接联网接受WMS系统操控,与其他仓储设备配合作业。
截至目前,世仓的穿梭车销量已经达到1500台以上,在全国有300家左右的客户,其中大多是世界500强企业(项目包括冷库类与常温类)。在发展过程中,我们不断收到来自客户的应用反馈,涉及系统安全问题、作业效率问题、如何降低人工成本,实现无人化作业,避免数据差错等。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在2016年提出了穿梭车技术智能化升级的目标,着力为客户提供更加高效、智能、密集存储的穿梭式货架系统。
记者:请介绍下世仓的智能密集存储技术及其应用特点。
林明我:仓储货架作为钢结构存储设备,一直都以坚固耐用等固态指标为考评依据,在物流运作环节总是处于边缘地位。在新一代仓储系统解决方案中,智能化设备已经与货架融为一体,仓储设备本身即具备了搬运、存储、记录、盘点等功能。这种新的智能化特点,使得仓储设备直接参与物流运作流程,大大简化物流环节,提高运作效率,增进经济效益。
世仓二代穿梭车
在智能密集存储系统中,一方面,我们用堆垛机、子母车等设备取代了叉车作业,在减少人工的同时,实现穿梭车在X、Y、Z三个方向的灵活作业。另一方面,将穿梭车的控制系统升级为由WMS系统操控,大大提升了整个系统的自动化程度,可实现的功能包括但不限于:
(1)穿梭车本身PLC控制程序和多个传感器,已具有智能化特点,对多种工况进行分析并进行快速有效的作业;
(2)WMS系统应用,穿梭车由系统直接指挥作业(可人工干预);
(3)多台套和跨类型的设备作业被系统优化后再执行,提高效率并降低能耗,例如,当作业指令下达后,系统会根据叉车位置为其匹配最适合的某台穿梭车进行协同作业,使寻找或等待时间为零;又如,穿梭式自动化立体仓库,信息系统根据堆垛机和穿梭车的作业状态,自动规划最合理的作业路径;
(4)所有作业动作被系统自动记录,货位、订单信息实时比对更新;
(5)故障报警自动化和故障排除远程化。
记者:智能密集存储涉及哪些关键技术?开展这项业务需要企业具备哪些能力?
林明我:与穿梭式货架系统相比,智能密集存储通过现代通讯手段(如WiFi等)实现了多种设备的系统控制。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种种原因,一些区域是WiFi无法控制的,会出现信号丢失的问题。这其中涉及到信号控制、供电、软件开发等一系列核心技术。同时,再好的技术如果没有经过市场的考验,在中国这个特殊市场也是很难发展起来的,因为中国客户往往会提出很多非常特殊的需求。
以世仓的实践经验来看,做智能化不仅需要企业有成熟的产品,还需要其在市场上有高频率运营的案例、专业的项目实施管理团队和售后服务团队。世仓通过自主研发,掌握了穿梭车的核心技术,项目实施团队全部是我们自己的人员,有了这些积累,才算具备该类集成项目最重要的结案能力。
这里我还想强调一点,质量再好的设备也难免出现故障,客户更关注出现问题后怎么处理,因此需要企业具备从方案设计、技术研发、设备制造、项目交付,到售后服务一条龙服务的能力。除了项目交付时的人员培训外,世仓每隔两个月都会在上海总部研发中心开设一次穿梭车技术培训班,针对全国各地用户企业的设备操作人员提供培训指导。其目的一方面是帮助这些人员熟悉设备和操作要领,另一方面也可以帮助企业进行员工的职业技能测试,并为通过考核的人员颁发培训结业证书。我们也在这样的培训过程中跟客户建立了更加紧密的联系,获取了很多有价值的产品改进建议。
记者:世仓如何看待AS/RS立库与以穿梭车为核心的智能密集存储系统的关系?在系统选型过程中有哪些评价指标?
林明我:AS/RS立库和以穿梭车为核心的智能密集存储系统在技术及应用上各有特点,不存在相互替代关系。而且有越来越多的项目需要AS/RS立库与自动穿梭车配套使用。因为随着业务类型的多样化,企业处理货品的方式也不再固定于某一种模式,需要根据仓库规模、货物品种、出入库频率,以及企业未来5~10年的发展方向、业务特性、市场定位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世仓子母车穿梭系统
从技术角度来看,以穿梭车为核心的智能密集存储系统通常有6~20个托盘的存储跨度,会牵扯到穿梭车利用作业空闲时间把后面的货物向前移的作业,这种移货功能是AS/RS没有的,也是穿梭式密集存储中比较特殊的技术。因此在进行方案设计时不仅要考虑进出货量,还要考虑到其他功能的要求,以避免项目刚建好就出现设备忙不过来的情况。
同时,在以穿梭车为核心的智能密集存储项目中,出入库效率也是衡量项目效果的一个关键因素。目前世仓参与的项目出入库效率都在100~300个托盘/小时,平均每12秒处理一托盘货,这种作业强度与速度对设备的稳定性、可靠性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
记者:涉足密集存储十余年,世仓如何看待该技术市场的变化(包括需求变化、行业竞争等),以及自身的发展优势?
林明我:中国市场对于密集存储技术的需求可以说是经历了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2012年前后,穿梭式货架系统开始普及,企业通过该类应用改变了原先平面堆放的仓库作业模式,实现了效率的提升和作业人员的减少。近两年,随着智能制造在全国范围内的快速推进,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关注仓储环节的智能化技术升级,以实现智能、高效、密集(注:请注意这个顺序)的仓储管理。
谈到行业竞争,2009~2012年,中国市场上的穿梭板产品几乎全部是进口品牌,这些品牌多采取代理销售模式,没有专业的项目实施和售后服务团队,因此难以在市场上形成气候。近几年,国产穿梭车品牌不断出现,这类企业大部分以低价为特点,产品质量和稳定性有待进一步提升。
对于世仓的竞争优势,我认为产品和项目经验缺一不可。在产品方面,所有硬件都有严格标准,尤其是电机等核心部件(采用德国伦茨电机),目前世仓很多客户使用的穿梭板产品都是从2009年一直使用至今。我们在项目经验方面的优势主要体现在方案设计能力上,因为很多技术虽然不涉及设备本身,但会影响到整个系统的使用效果及安全性,比如应用叉车、输送线等不同的输送方式对货物堆码垛稳定性的影响都不一样,而这会关系到货物进入自动穿梭货架系统时采取何种方式(比如是否需要使用缠绕膜固定托盘货物),所以必须有足够的考虑和应对方案,这样才能最终交付给客户一个适宜其货品特点、能够顺畅使用的仓储系统。
记者:目前密集存储技术有哪些新的应用需求及发展趋势?世仓将如何参与激烈的市场竞争?
林明我:近年来,受仓储用地拿地难、租金上涨等因素影响,老仓库改造项目越来越多,包括一些穿梭式货架系统升级为子母穿梭式存储系统,以实现更高的出入库效率、自动化程度和存储密度,以及跟生产线的紧密结合、仓库无人化管理等。
这类项目通常有一定的技术门槛,因为要在原有项目基础上进行产品升级、系统匹配,不仅涉及软件和控制技术的应用,还要考虑货架等硬件设备跟原有设备的搭配等。同时,穿梭车技术对货架结构、安装精度等方面的要求也非常高,其导轨的平整度直接关系到穿梭车的使用效率、精准性、故障率等,这些都对项目实施方的技术实力提出巨大挑战。
仓库改造类项目也是世仓看好的一块市场,目前我们锁定的目标主要是高度在13米以下的仓库。这类仓库原有的作业模式主要以人工搬运为主,在方案设计前期我们会给客户提供不同仓储系统的对比分析,综合考虑经济效益、作业效率、产品存储特性、作业流程等因素,进行有针对性的系统设计和设备提供,这也是世仓多年来从数千个项目中积累的核心能力所在。
此外,随着堆垛机、穿梭车、四向穿梭车等物流自动化设备在国内发展日趋成熟,每种技术的适用性也日渐清晰,未来可能会随着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的落地快速复制到东南亚地区,开拓新的市场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