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传统课程式教学对小学教育发展之阻碍

2018-09-24 05:49孙小雯
成长·读写月刊 2018年9期
关键词:分科功利教学活动

孙小雯

遍观全国,我国各级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的教育转变的呼声此起彼伏,种种措施各映人眼,政府制定,学校执行,家长配合,也算是初见成效。但在大多时候,应试教育依旧大行其道,对应试教育的又大有批判,形成了两者并行的怪象,个中缘故由何而来?引人深思。其实,我们都太在意教学本身,或者说教学形式的本身。反而忽略了基础的,本源的部分,所以,我们不妨回溯到我国的教育构建的框架上来,这个问题或许便可窥得些许端倪。

目前,观察我国教育学科框架的构建,依据学生需要来教师专业素养的培养要就少之又少,大多却是根据课程教学需求来建立教师专业素质的培养要求。这一现象的本质便在于,教师的专业素养是服务于课程规划而非服务于学生实际教育成长需求,教学中是单纯的知识的“传达与接收”,没有将教育作为服务于作为个人以及个体的学生。

以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划分,我国小学教育阶段的课程可以区分为分科课程以及综合课程。

分科课程即是,根据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和学科发展水平,从不同学科中选择出适合一定年龄阶段学生发展水平的知识,组成各种不同的教学科目的课程。

综合课程即是主张联合编订若干关联学科的知识,用以体现某类知识体系之间内在整体联系的课程。

受我国教育历史传统惯性,传统学校课程划分理论,我国教育快速商业化建设等种种影响。我国当前学校课程设置绝大多数表现为分科课程,极少表现为综合课程。由于分科课程具有颇为广泛及较为悠久的影响,传统教学及传统学校中课程的设置与教学安排的指导思想,基本都是以分科理论为基础的。

当前我国大多数传统学校基于课程组织方式安排教学活动的教育思想,客观上构建了社会对于教师职业专业素质的要求是以单一课程的知识输出能力,以学生单方面接收的效率为首要目标的国家教育结构与内涵。

在此结构及内涵之下,各级教师的培养主要以单课程教师为主,培养单课程教师的培育计划主要是基于未来在某一课程所需的知识与技能的要求。注重培养教师的单课程教学专长,强化教师胜任某一具体课程的专业知识、技能以及能力。

在教学组织行为当中,教师的教学活动完全按照课程需求进行设计,教师与课程紧密相连,人们经常称呼某某老师为某某语文老师,某某数学老师,教师的一切功绩以及评价体系,都与相关课程挂钩。

教师的教育任务被单一化成为了教学任务,而教学任务就是教好课程,好的教师就是教好了一门课程的教师。评价一位教师的工作能力强弱,专业素养高低的判断标准就是单一课程的效果,即学生的单科考试成绩的高低。

这种教育人才的评价体系在当前中小学教师教育专业中占据了主要的地位,这正是因为迎合了目前学校教育分科课程的教育结构以及政府执行部门,学校等教育机构乃至学生家长及学生本身带有某种焦虑情绪的迫切的功利需求。

这就不难看出,为何教育改革如此困难,时常进一步而退三步。其动因便是弥漫整个社会大众迫切的功利需求,进而倒逼教师教育评价体系结构,至于政策执行等等,反而流于末端了。

这一切便造就了我们久为抨击却愈演愈烈的现状,教师重视课程教学轻视综合教育;学生重视分数轻视能力,高分低能,素养缺失;家长重视子女成长就是关心成绩成长,教育充满了功利。

如果我们按照构成要素来分析目前的学校教育,可以拆分出教师、学生以及教育影响三大要素。教师及学生无需解释,而其中的教育影响便是指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教育环境等。从学校教育三要素的关系来看。学生是教学活动存在的基点,而教师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及执行者,学生与教师的互动是教育影响发挥作用的前提,但学生的需求才是制定或建设一切教育影响的指导坐标。

所以我们应当纠正一点观念,教师素质的培养不应当是以课程设置作为指导,教师的评价也不应当以单一课程绩效作为评价,课程设置也应该学生的实际现状、身心特点、认知规律、发展需求来进行综合设定。

教育的核心就是培养健全的人格,教育必须以人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路漫漫其修远兮,要改变我国的课程设置体系,教师评价体系,最终改变我国小学教育之中固存的弊病,这必将是一个艰苦而漫长的过程。但是,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大众的观念持续改变,焦虑的功利观念也会随物质的逐渐丰富而有所削弱。我相信,我国的小学教育终究能步入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一切教育中心的境界。

当然,我们教师更应该不懈的努力,上下而求索。减少以课程成绩论英雄的功利评价,探索促使學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综合课程教育方法。我们老一代的教师,师范生或许是因课程教学的结构和环境而造就,但我们的努力探索与创新,也许可以让我们的学生造就我国未来新的教育结构与环境!

猜你喜欢
分科功利教学活动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新高考改革选科制下功利取向分析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从古典到功利:“公民美德”的立法化拯救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设计探讨
高考改革的关键不是科目多少与是否分科
高校频繁改名既浮躁又功利
请不要将高尚行为蒙上功利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