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卓
摘要:影视字幕作为一种语言艺术,由于其与剧情同步播放、停留时间较短,同时由于其本身的商业性,需要获得大众的认可,因此其翻译既需要语言的“雅”,也需要语言的“俗”,从而实现最大的利润。因此无法采用传统的“信、达、雅”的翻译策略。接受美学理论就改变了传统翻译理论以文本为中心的翻译标准,将翻译研究的视角转向了译者和译本,认为译者既是原文读者,又是原文的二次创造者,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需要充分考虑到读者的期待视野和审美需求。本文以国产电影《英雄》和《功夫之王》中为例,从接受美学理论的角度分析了影视字幕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策略,即应该采用归化、异化、省译相结合的方式,避免过度归化造成源语文化信息的丢失、或是过度异化妨碍译入语观众的理解、又或者过度冗余影响观众对影片的理解,以期为我国的影视字幕翻译工作者们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
关键词:影视字幕;文化负载词;接受美学理论;翻译策略
引言
在全球化日益发展的今天,随着中外影视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越来越多的中国电影开始进军国际市场,走上了世界的舞台。电影已经成为人们快速地获取异域信息、领略异域风情的重要媒介手段之一[1]。但是,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距,外国观众在欣赏中国的影视大片时,常常由于文化上的理解困難而影响对剧情发展的理解,从而影响了观众对于中国影视的正面评价。因此,如何使外国观众跨越文化的差异、领略到中国电影的魅力便成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可以说,影视字幕翻译的好坏已经成为决定电影成败的试金石。
翻译不仅仅是不同文字之间的翻译,更是一种跨文化行为。影视字幕作为一种语言艺术,由于其与剧情同步播放、停留时间较短,同时由于其本身的商业性,需要获得大众的认可,因此其翻译既需要语言的“雅”,也需要语言的“俗”,从而实现最大的利润。因此无法采用传统的“信、达、雅”的翻译策略。为了将中国优秀影视更好的推向国际市场,我们要结合影视字幕翻译的特点,提高翻译质量。本文以国产电影《英雄》和《功夫之王》为例,探索总结出了影视字幕翻译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方法,力求在保证字幕翻译简洁通俗的同时,能更准确的向观众传达影片中的文化内涵。
一、影视字幕翻译概述
什么是影视字幕?通俗来讲,影视字幕就是电影画面中的文字显示,以便观众更好的理解剧情的发展。它是一种特殊的语言转换类型,即把原声口语浓缩成书面译文,既可以采用同种语言,也可以采用具有相同意思的不同语言(即字幕翻译)。本文的主要研究对象为后者。影视字幕翻译一般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同步性。译文在影视作品播放过程中,需要根据影视剧情的发展前进,往往一闪而过[3]。它必须与相应的电影对白同步出现,否则就会引起混乱和误解。译文越是过长,字幕在画面中停留的时间就愈短。
2.简洁通俗性。对于影视作品本身来讲,一方面,影视字幕从诞生之日起就是一门语言艺术,既需要语言的“雅”,同时由于其本身的商业性,需要获得大众的认可,需要语言的“俗”,从而实现最大的利润。因此,影视字幕翻译在选词上就要注意要符合大众的受教育程度,语言一旦晦涩难懂,或者一味地追求文学效果,就会使得观众失去兴趣。另一方面,由于影视字幕具有瞬时性,如果其译文过长、或使用了复杂的句式,很容易造成观众没有阅读完就不得不放弃的状况。正因如此,影视字幕的翻译无论在选词还是句式上都要尽量避免复杂。当然,通俗并不意味着庸俗,不等于粗糙,也不是平淡;通俗的语言同样具有非一般的魅力。
3.省略性。一方面,由于影视字幕翻译的同步性,影视字幕出现时间短,而且伴随着同步的画面、音乐及自然声响等语言外信息帮助观众理解,因此,语言中很多的代词、尤其是人称代词、以及前面已涉及的内容都经常省略。另一方面,字幕的长短会影响这行字幕在画面上停留的时间,字幕越是过长,字幕在画面中停留的时间就愈短。出于以上两方面的考虑,我们要讲译文尽量精练,略去可以省略的字词,将长句分割成短句来译。
文化负载词作为影视字幕中的一种特定词汇,既有影视字幕的一般特点,也有自身的独特特点。它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的独特发展史、社会制度、生态环境、宗教信仰、民情风俗的特定反映,具有特定的民族文化内涵[2]。一方面,由于受到影视技术上时间空间的限制,无法在屏幕上对文化负载词加上过于详细的注解。另一方面,目的语观众有着自己的文化背景知识、审美期待及交际需求,因此,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应该在保留源语语言和文化特色的基础上,尽量做到简洁通俗,避免因文化差异造成观众的理解障碍和文化误读,以真正的表现出中国影视的魅力,传播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这就需要译者打破传统翻译标准,选用合适的翻译策略。
二、接受美学理论简介
接受美学理论诞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该理论以姚斯和伊瑟尔为主要代表,但他们的具体理论侧重点又各有不同。
姚斯提出了“期待视野”这一概念,把作家、作品与读者连接了起来。“期待视野”是指读者在阅读并理解文学作品之前,存在着一定的思维定向或先在结构,这往往是由其已有的文学解读经验所构成的,读者在阅读作品时,通常会对作品存在着一定的预期,包括作品的结构、意义和呈现方式等。它主要是指在文学作品的接受活动中,读者根据其原有的各种文化素养、欣赏趣味、理想偏好、生活经验等等负载词所形成的对文学作品的不同欣赏要求和欣赏水平[3]。这种欣赏偏好和欣赏水平在读者具体的阅读过程中,表现为一种潜在的审美期待,这种审美期待往往因人而异、因时代而异[4]。伊瑟尔则以英伽登的现象学理论为基础,提出了文本的召唤性和读者的再创造这样一种交流关系。伊瑟尔认为,作品本身只不过是给予读者一系列的提示,是由许多空白组成,需要读者去填补。
接受美学理论改变了传统翻译理论以文本为中心的标准,将翻译研究的视角转向了译者,转向了译本。因此,翻译成为了一个由原文、译文、原文作者、译者、读者所构成的多维互动过程。译者既是原文的读者,需要领会原文的具体含义;同时又是原文的二次创造者,要尽力让译文读者充分领略到原文的信息。从这个角度讲,译者具有了双重的身份,而“读者的接受成为了翻译活动的出发点和指归点,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到读者的期待视野和审美需求”[4]。
三、译例分析
笔者此次以国产电影《英雄》和《功夫之王》为例,在接受美学理论的指导下,结合影视字幕翻译的特点,探索总结出了影视字幕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策略。具体为以下三个方面:
3.1归化
歸化是指在翻译过程中,以译入语语言文化为基础,在翻译时将源语本土化,尽可能地向译语读的语言习惯靠近。其最主要的功用是有助于译入语读者的理解和接受,能最大限度减少陌生感。当源语语境下的文化负载词在目的语中能够找到完全对等或几乎对等的词,即该文化负载词在目的语语境下能够使目的语观众产生文化共鸣时,宜采用直译策略。
请看以下例子:
原文:
—你是何人?
—在下赵国易县人。先父临终留下遗愿,求贵馆一副墨宝。
—今日,我书馆已是最后一日了。客人求何人之字?
译文:
—Who are you?
—I am from Yi County in Kingdom of Zhao.My fathers dying wish,was for one of your scrolls.
—I fear this may be our schools last day.Which calligrapher do you seek?
本段对白出自电影《英雄》。其中有不少的词汇表达都带有典型的中国文化特色,比如,“在下”是一个谦辞,旧时用作自称,此处译作“I”。“先父”又称“先公”、“亡父”,多用于称呼自己过世的父亲。(称谓前面加“先”,表示已死,用于敬称地位高的人或者已死的人。)此处译为“My father”,而不是“My died father”,一方面是考虑到影视字幕翻译的简洁性原则,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后面出现了“遗愿”(“dying wish”)二字,为了避免语义上的重复,此处并未译出“先父”中的“先”字,但是,结合整句话理解,含义便了然于心了。“墨宝”:指宝贵的字画(treasured or valued scrolls of calligraphy or painting),或者尊称别人写的字画(scroll),此处的含义是指后者。“客人”通常表示前来拜访的人或者购物的人。英语中对应的词汇为“guest”,表示“客人、宾客、顾客”。但在此部电影中,“客人”是指对对方的礼貌性尊称,表示“您”的意思。译者把它译作“you”就可以传达此处的含义,若是译作其对应词“guest”,则不知所云了。
以上例子中的文化负载词,如“在下”、“先父”、“墨宝”、“客人”等词,均可在英语语言中找到相同或意思相近的对等词,可以采用归化的翻译手法,这样既可以使表达更加简介明了,又可以照顾到外国读者的文化习惯,不至于使得外国观众被中国的特有文化搅得一团糟。
3.2异化
异化是指在翻译过程中以源语言文化为基础,遵循源语言的文化特点,尽可能地向源语言靠近。异化翻译方法最主要的功用是可以再现原文的表达方式,这样观众就可以通过字幕译文来了解源语言的文化,增强译文的表达效果。这种翻译方法适用于不能在目的语语境中找到与源语语境下某个文化负载词具有相等或相似的意象的情况,也就是说,该文化意象在目的语文化中缺失时,宜采用意译策略;
如电影《功夫之王》中,出现了较多中华武术的特有名词,如:“猴拳”、“鹤拳”、蛇拳”。这三种拳法都是汉族拳术中“象形拳”的一种,因为分别模仿猴子、鹤和蛇的各种动作和形态而各自得名。这是中国特有的文化,在外国文化中找不到具有相应概念的对等词。因此,在翻译时,应当采用异化的翻译策略,分别译为“monkey”、“crane”和“snake”。尽管缺少了“拳”这一形象,但是通过电影中的画面、声音等言外语言,外国观众完全可以领会这些文化负载词所传达的含义,同时,这种异化的翻译方法不仅具有简洁性的特点,而且可以很好地保留源语言的特色,使国外的观众更好地领略到中国博大精深的武术文化。
3.3缩译及省译
缩译是指用较为简短的词语译出原文的主旨信息;而省译则是完全略去不译。在翻译过程中,由于影视字幕瞬时性和简洁性的特点,在翻译负载有文化负载词的词时,可以从原作中所提供的多元信息进行缩译或者省译。如电影《功夫之王》中,秦王对属下说:“传白发魔女来”。此处的译文为“summon the witch”,就运用了缩译的方法,将“白发”二字省略,直接翻译出了原文信息的精髓要旨。“白发魔女”是指一位原本极其美丽的女人,但却为情所困,一夜白头,她为得到永葆青春的“神仙药水”,沦为秦王杀人的附庸工具。而“witch”一词在英文中表示“巫婆、巫师,与魔鬼达成协议、背弃上帝与光明、迫害威胁人们的女性,会运用魔法、魔杖等”。这与中文中“白发魔女”的形象较为符合。因此,这样的译法既避免了外国观众对“白发”一词产生疑问,也使得观众在最短的时间内领会到了影片情节的重要信息。
四、结语
影视交流作为不同国家间文化交流的重要形式,是传播中国文化的重要媒介。而影视字幕翻译由于其本身的一些特性,无法采用传统的翻译策略,因此,笔者大胆的采用接受美学理论,并以国产电影《英雄》和《功夫之王》为例,探索总结出了影视字幕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策略,即:应该采用归化、异化、省译相结合的策略,避免过度归化造成源语文化信息的丢失,过度异化妨碍译入语观众的理解,或者过度冗余影响观众对影片的理解,力求在保证字幕翻译简洁通俗的同时,能更准确的向观众传达影片中的文化内涵。
参考文献:
[1]刘堑.从功能对等角度探究影视字幕文化负载词翻译——以《卧虎藏龙》的英译为例[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2013,(031):126-127.
[2]杜阿晴.目的论视角下电影字幕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以电影《霸王别姬》《风月》为例[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3,(04):94-97.
[3]刘塑.浅谈影视字幕文化负载词的英汉翻译策略——以《天下无贼》的英译为例[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3,(006):79-81.
[4]黄樱.接受美学视角下财经报道翻译中新闻味与汉语化的融合[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