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移动物联网的研学旅行模式探索

2018-09-23 09:23郑建英
江苏教育研究 2018年16期
关键词:运行模式研学旅行

郑建英

摘要:针对当下研学旅行实践中出现的学习机制不完善、安全保障不规范、学习成效不显著等问题,苏州市吴中区中小学生综合实践学校基于移动物联网,构建信息化网络平台,通过整合区域资源、组织先导学习、延展学习时间、创新安保模式等方式,建构和实施了新型研学旅行模式,有效增强了实践育人的效果。

关键词:研学旅行;移动物联网;运行模式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8)06A-0040-04

研学旅行则是指由学校组织、学生参与的,以学习知识、了解社会、培养人格为主要目的的校外考察活动[1]。开展研学旅行,对于全面推动素质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中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具有重要价值[2]。2006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建设和管理工作的意见》要求:“十一五”期间要实现每个城区、县(市)都有一所综合性、多功能的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为落实这一要求,苏州市政府投资6000多万元建立了吴中区中小学生综合实践学校,于2011年9月正式投入运行,旨在推行素质教育,加强研学旅行,致力于为吴中区全区中小学校乃至苏州市中小学校开展校外综合实践活动提供适宜的实践场所。

一、移动物联网背景下的研学旅行模式创新

自2013年教育部下发《关于开展中小学生研学旅行试点工作的函》以来,各地积极探索开展研学旅行实践,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积累了有益经验。但一些地区在推进研学旅行工作过程中,存在学习机制不完善、安全保障不规范、学习成效不显著等问题,制约了研学旅行的有效开展。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教育信息化不断发展,物联网为信息技术教育带来了新的生机,对学校教育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迫切要求研学旅行进行模式创新。

物联网是指能够使事物互相连接的互联网,是在互联网技术的基础上延伸和扩展出来的一种网络,实现了物品之间的信息交换与通信,并将物品整合到互联网中来,使用者能够获得实时反馈信息,并与之进行有效的互动[3]。移动物联网有助于在信息技术的基础上创立新型的研学实践模式和安保模式,提高学生的研学成效和水平。在此背景下,吴中区中小学生综合实践学校积极引入移动物联网,探索网络信息与研学旅行相融合的运作机制和内在机理,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基于移动物联网的研学旅行模式构建

(一)整合区域资源,创新研学旅行模式

吴中区中小学生综合实践学校结合政策的要求以及地方的特色资源,统筹规划,建立以“智慧研学”为主题的研学旅行体系,开展包括“智慧研学·校园”“智慧研学·西山”“智慧研学·吴中”的三期规划建设,分阶段、分步骤地开展研学旅行基地建设工作,致力于打造“研学吴中”“智慧吴中”的创新型综合实践研学旅行模式。在此基础上,引入物联网、移动互联、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立足学校实体资源的基础上,搭建智慧研学信息平台,通过信息查询、资源整合、协作共享等手段,推进研学旅行全过程、全方位的信息管理,以构建研学旅行的信息共享机制。

在移动物联网的支撑下,学校创新区域研学旅行模式,通过搭建网络信息平台,整合区域内研学旅行资源,建构“1+N”的区域研学旅行格局,打造立足吴中区,面向苏州、江苏乃至全国的中小学研学示范基地。其中,“1”是指建设1个研学旅行的核心基地,即吴中区中小学生综合实践学校。“N”是指辐射影响若干研学旅行试点学校,如吴中实验小学、吴中区长桥中心小学、吴中区木渎姑苏实验小学等。通过智慧研学信息平台推动不同区域之间、不同基地之间、不同学校之间的互动交流,从而提升研学旅行活动的服务能力[4]。该研学旅行模式同时也推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成为吴中区全地域旅游的重要内容,有效地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二)组织先导学习,激发研学旅行兴趣

为增强研学旅行活动的效果,学校在智慧研学信息平台的基础上创建先导学习系统,预先把研学旅行的课程安排、方案规划、考核要求等内容上传到系统中。学生可以在进入实践基地、开展研学旅行之前,利用所在学校的创新实验室,运用物联网、移动互联技术登录“智慧研学校园学习平台”,进入先导学习系统,以了解研学课程的相关内容,激发研学兴趣,为后续活动的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从而提升研学旅行活动的水平。

建设先导学习系统是实施研学旅行的基础支撑和前提条件,有助于创新网络学习模式,更新教育观念,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具有人本性、选择性、个性化和生成性等显著特点。学是本源性和目的性的存在[5]。先导学习模式促使教学方式从先教后学转向先学后教,体现了以学为中心[6],构建了自主学习环境,激发了学生自主参与研学旅行的积极性。移动物联网既为这一转向提供了外在动力支持,又丰富了研学旅行的内涵。先导学习系统中的多样化的资源为学生提供了具有适切性、生动性的选择,激发了学生的研学旅行兴趣。同时,学生可以通过先导学习对研学旅行活动进行前期准备,也可以通过先导学习系统及时向实践基地反馈建议和评价信息,实践基地结合反馈进行及时调整,从而实现研学旅行预设与生成的结合。

(三)延展研学时间,提高研学旅行效益

互联网时代除了可见的技术对教育的推动之外,还带来了一个显著影响,就是改变了人们使用时间的方式。当前的“泛在学习”“移动学习”等无不注重对时间资源的充分挖掘,以争夺学生课堂以外的各种自由时间为目的。“‘泛在虽然是一个空间概念,但有无缝、无时无刻的时间意蕴”[7]。

在此背景下,完善的研学旅行体系也需要重视对学习时间的“泛在”处理,将前置性研学(即先导学习)和延展性研学(即延展学习)相互结合,以求最大限度地利用学习时间。延展学习借用被嵌入网络的时间管理工具和教育技术,突破传统教学时空的约束与限制,学生可自主确定学习时空、选择学习内容、安排学习进度、进行学习决策,实现灵活而富有个性地按需学习。一方面,移动物联网技术能够促使学生通过调整利用时间、安排时间的方式,充分占有时间。这种通过有效改变时间运作方式的技术有助于提高时间的利用效益。另一方面,移动物联网技术进一步放大了教育的共时性、共空间性的效益。学校的虚拟学习平台、网络空间将彼此相隔的学生联系起来,学生们可以不受时空的影響,随时随地进行各种共时空的互动与交流。

學生的研学旅行时间有限,通过建构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研学旅行模式,可以为学生研学旅行的后期延展提供保障,让研学旅行活动少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逐步发展为区域性多领域、多角度、多主题、多地点的研学旅行。譬如:吴中区中小学生综合实践学校于校外建立了名为“新生生农场”的活动基地,以帮助学生体验农业生产生活。学生在基地可以了解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方式,并通过使用新型的农业技术在温控大棚内开展栽种植物等活动。在研学旅行活动结束之后,学生可以通过移动物联网登录网络信息平台,通过视频继续观测自己所栽种植物的后续生长情况,并随时记录观察的信息。这一活动有效解决了因为时间、地域等限制而阻碍研学旅行深度开展的问题,让学生通过移动物联网技术得以在研学过程中学习、体验和成长。

(四)创新安保模式,保障研学旅行安全

教育部等11部委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中明确提出,研学旅行要坚持安全第一,建立安全保障机制,落实安全保障措施,确保学生安全。研学旅行属于校外集体实践活动,学生参与人数多,校外环境不可控,其安全风险从一般性的活动风险扩展到餐饮、交通、住宿等更为复杂的安全问题[8]。要顺利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需要完善相关机制,明确安全保障措施。

自2013年以来,吴中区中小学生综合实践学校致力于探索科学有效的研学旅行安全保障制度。通过引进移动物联网,创新安保模式,积极制订有效的研学旅行安全保障方案,以期建立完善的安全责任体系。学校基于网络平台,利用移动物联网技术,开发学生追踪监测系统,以求实时采集学生在研学旅行过程中的生理数据并进行分析,从而全方位地监测学生的安全异常。首先,学校在前期搭建的“智慧研学校园学习平台”的基础上,开发了“物联网动态学习追踪系统”“学生实时健康监测系统”“学生涉险预警安全系统”等,建立了安全预案机制。其次,在研学旅行的开展过程中通过给学生配备“可穿戴设备”,对学生的心率、血压等常规健康参数进行实时采集,并且统一上传到网络数据中心。系统可以通过数据分析监测学生生命体征,实现学生健康异常即时预警。同时,利用“学生涉险预警安全系统”实现危险区域预警和学生行为跟踪,以期切实保障活动开展过程中学生的人身安全。从而建立起安全预案在先、全程实时监测的创新型安保模式,通过相关人员各司其职,安全措施落实到位,切实保障活动场地、活动设施设备、活动各个环节的安全。

传统的研学旅行安全保障更多依靠研学带队人员的分工安排,危险判断往往依靠带队人员的个体经验,难以排除所有的安全隐患。相较于传统安保模式,基于移动物联网的研学旅行安保模式具有显著的实时性、个体性、多方位性、渗透性等特点,充分考虑校外活动的复杂性和不可控性,利用移动物联网进行多方位的渗透性监测,同时辅以高新技术设备,能够关注每个学生个体,进行有针对性地数据采集,保障学生的人身安全。同时,该安保模式也有助于获得所有参与活动学生的在校生活数据,并进行有效分析,从而加强对学校日常工作的智慧化管理。因此,利用移动互联技术所建立的安保模式,不仅可以在技术层面加强学生的安全保障,而且有助于推进深度研学旅行目标的达成。

三、实施成效及未来展望

《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指出:开展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教育活动,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育德与育心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而基于移动物联网的研学旅行,正是因为注重线上与线下的有效结合,从而使得中小学生的研学旅行得以科学、高效、安全地开展,促使学生在研学旅行的过程中做到“研中有学”“学中有研”。移动物联网因其形象直观、内容丰富等特点和优势,能够快速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强化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时,智慧研学信息平台可通过向学生展示丰富的相关知识资源,有效拓宽了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空间。此外,移动互联技术改变了教育时间的利用方式,改变了教育的共时性和即时性特点,有效地解决了学习时间的利用问题[9]。使学生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获取更多的自由时间支配权,从而全方位地提高学习效率。同时,学校通过引进移动物联网,积极探索和构建新型研学旅行模式,也有助于提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质量及水平,可以为其他学校开展相关研学旅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提供参考和借鉴,成为具有良好示范带动作用的研学旅行基地。

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是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时代选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全新方式,是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手段。学校将继续探索更全面的研学旅行信息化实施模式,包括推进实施策略跟进研究、后续改进研究;探索配套的制度体系,为移动物联网与研学旅行的深度融合创造良好的支持性环境;探索一套行之有效的考核机制和监督评价体系,保障研学旅行的活动质量[10];倡导多元评价方式,在学生自评和互评的基础上丰富评价主体,完善评价机制[11];通过加强舆论引导,构建研学旅行的宣传激励机制,以期构建学校与信息技术、学校与基地、学校与社会之间紧密合作和共同育人的新格局。

参考文献:

[1]杨艳利.研学旅行:撬动素质教育的杠杆——访上海师范大学旅游学系系主任朱立新教授[J].中国德育,2014(17):21.

[2]钟林凤,谭诤.研学旅行的价值与体系构建[J].教学与管理,2017(11):30.

[3]张清晓.让物联网走进中小学课堂——交互式学习系统构建[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6(5):74.

[4]杨永双,邵瑞劲.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发展思路与运行机制研究——以重庆市为例[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8(3):90.

[5]余文森.先学后教:中国本土的教育学[J].课程·教材·教法,2015(2):22.

[6]冯永华.教育信息化促进教学方式变革[J].教育研究,2017(3):115.

[7][9]谭维智.互联网时代教育的时间逻辑[J].教育研究,2017(8):12.18.

[8]李祥,郭杨.中小学研学旅行的风险及其规避[J].中小学管理,2017(8):30.

[10]陈光春.论研学旅行[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7(5):40.

[11]赵雪燕.小学研学旅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调查研究[D].秦皇岛:河北科技师范学院,2017:26.

责任编辑:杨孝如

Exploration of Study Tour Mode Based on the Internet of Things

Zheng Jianying

(Wuzhong Comprehensive Practice School, Suzhou 215111, China)

Abstract: In view of problems with current study tour practice such as imperfect learning mechanism, non-standard security protection and low learning efficiency, our school constructs information net platform on the basis of the Internet of things, and by integrating regional resources, organizing guiding learning, extending learning time and creating protection modes we have constructed and implemented new modes of study tour, effectively promoting the efficiency of practical education.

Key words: study tour; the Internet of things; operational mode

猜你喜欢
运行模式研学旅行
在希望的田野上
我国中学生研学旅行学习满意度及学习成效探讨
大学生研学旅行市场需求研究
对“文化之旅”研学活动的几点思考
研学旅行研究进展与启示
产业协同创新生态系统运行模式探究
新常态背景下“互联网+零售业”时代运行模式
开放实验室的思考与实践
学术期刊数字出版的运行模式与市场结构
研学旅行产品开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