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习共同体的语文教师研修内容选择

2018-09-22 17:48施玲玲
教师·下 2018年6期
关键词:专业发展学习共同体

摘 要:俗话说:“一个人走,可以走得很快;一群人走,可以走得更远。”在个人专业成长的道路上要想走得更远,必须有一些志同道合的人结伴而行。教师学习共同体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平台,但是有了平台还不够,还需要有明确的群体研修内容。研修内容也就成为学习共同体的关键节点。专业阅读、技能提升、教学反思、课题研究等方面是教师学习共同体研修内容的最佳选择,从这几个方面深入研修一定会让我们的教师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走得又快又远。

关键词:学习;共同体;教师;专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8-03-25

作者简介:施玲玲(1990—),女,江苏启东人,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星辰实验学校教师,二级教师,研究方向:语文教学。

一、阅读专业书籍,交流心得体会

朱永新教授曾说:“一个人的精神发展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专业阅读应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法宝。教师只有通过专业的阅读丰润自己之后才能把阅读的知识转化为一种能力。一般情况下专业阅读又可以细化为若干个阅读层次,并以此来满足教师教育教学与专业成长的需要。

(1)学科知识阅读。学科知识阅读指的是具有较强的专业性知识阅读。初中语文老师一般应对学科理论有较为深入的了解。如阅读《现代汉语》(黄伯荣、廖序东主编)来梳理自己在语音、语言、语法等方面的知识;阅读《文学理论》(童庆炳主编)来建构自己对文学解读的能力、方法等方面知识;阅读《古代文学》(袁行霈主编)来掌握古代文学的发展、体例、风格等方面知识。教师只有深入地掌握学科知识,才能让自己的教育教学更加有效,并彰显出人格魅力。

(2)学科理论阅读。教育教学要有一个过程,教师的成长也是一个过程。在教学之初,教师的工作更多地是模仿,模仿一些优秀教师的课例,之后才是吸收与内化,最后才是形成自己的风格去创新。教师只能通过大量的阅读来弥补不足,如阅读黄厚江的“本色语文”、熊芳芳的“生命语文”、王开东的“深度语文”、李仁甫的“生成语文”等。我们只有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才能让一线教师更快地前行与成长。

(3)教育理论阅读。没有理论支撑的教育教学是盲目的、仓促的。教育教学理论从宏观上给我们一线教师教学实践指明了方向。前人许多优秀的经验让我们教育教学实践研究少走了许多弯路。如阅读《教学设计原理》(加涅著)让我们知道如何更好地、更有效地设计教学设计;阅读《情境教育的诗篇》(李吉林著)让我们知道情景教学能更好地打开学生的思维;阅读《民主主义与教育》(杜威著)让我们知道教育与民主之间的关系。专业的教育理论知识能打开教师的思维,开阔教师的视野,从而让我们一线教师从优秀走向卓越。

(4)混杂学科阅读。语文教师本应是个“杂家”,视野的宽度决定了语文教师的高度。多学科兼容阅读是不可避免的,优秀的语文教师一般应在学识上让学生叹服。如阅读《笛声何处》(余秋雨著)、《戏剧鉴赏》(曹树钧编著)、《习惯养成有方法》(孙云晓著)等,让我们在曲艺、文化、艺术、心理学等方面都有所涉猎,融合学科知识,从而达到所学所看内容的融会贯通。

二、提升学科技能,碰撞引领成长

教师其实就是匠人、专业技术人员。正如其他匠人一样,技能的提升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生命线。那么,语文教师有哪些技能需要提升呢?

(1)文本解读的能力。文本解读是语文教学的核心能力,语文教学是以语言为外衣,以文章为载体。文本解读有的时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教师不能人云亦云、随波逐流。很多一线语文教师只是拿着一本教学参考书照本宣科,从来不深入阅读文本,更不思考,长此以往使得教学僵化、学生反感、成绩滑坡。教师文本解读要做到三点:其一,深入透彻,见仁见智;其二,彰显个性,剖析自我;其三,契合当下,还原生活。

(2)教学设计的能力。教学设计是语文教师上课的依据,好的教学设计能成就一个教师。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教师的教学设计是在参考书、网络上搜索而来。生搬硬套,不顾学情,最终肯定效果甚微。教学设计的依据应是教师内在知识的储备,有了良好的知识储备,自然就有较好的见解;但是有了知识储备还不够,还要注重一些基本的形式与流程。一般情况下,一线教师要有一个模仿、内化、创新的过程。

(3)组织课堂的能力。课堂教学组织也是一门艺术,同样的教学内容、同样的教学设计,不同人上课效果却不完全相同。这也就是说课堂效果跟课堂的组织能力有着密切关系,教师可以通过课堂组织与管理,让学生注意力集中,从而激发学习的热情,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将有效课堂组织能力贯穿整个课堂是教学效果最有效的保障。

三、撰写教学反思,促进学术发展

反思是教师成长的必然手段,善于反思的教师成长速度较快。语文教学其实更是一个教师实践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才能发觉自己的教学设计、课堂把握等等是否适宜。一节课结束之后总是要反思成功与不足,分析其中的因素,为以后的教学做好准备。教学反思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教学设计的反思。教学设计中主要是教学目标的设定与完成、教学方法与达成两个方面。一般的教学设计是根据教学内容设定的教学目标,而教学目标设定是衡量一节课完成情况的关键,本节课所设置的几个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完成几个,有几个没有完成,是哪些因素影响完成,接下来如何改进相关情况。教学方法是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情况而具体设定,是实施教学的手段。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哪些教学方法有效,哪些教学方法无效,这是教后反思的主要部分,如何突破就成了教研的精髓。教学设计的反思是保证有效教学、提升教學的核心环节。

(2)学情状况的反思。学情是教学真正的起点,同一内容面对不同学情都应该有相应的调整,万不可千篇一律,不然教学不会有好的效果。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要想把课上好,必须弄清学情和教学内容之间的关系,根据教学内容与学情确定课堂实施的方法与策略。教学过程结束之后,教师一定要从学情和教学内容的关系上再重新审视教学过程与教学效果。一般情况下,教师要再次根据反思的结果,重新设计教学设计,设想教学过程,提升教育教学的品质。我们不能仅仅反思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却忽略了学情。没有教学起点的课堂始终不会是好的课堂、成功的课堂,甚至不会是合格的课堂。

四、研究微小课题,形成学科体系

说起课题一线教师很头痛,也很烦恼,似乎无从下手。其实微小课题是教师专业成长最有效的方式,它能让教师形成学科体系,形成教师的教学风格。微小课题操作并不是很烦琐的事情,只是要求教师有耐心,能够细心。我们在做微课题时完全可以先解构、拆分,之后再进行整合,整合之后就是一个微小课题,几个微小课题的集合就是一个大课题。以记叙文教学为例,一般可以设计记叙文的情节展开研究、记叙文的写人研究、记叙文的抒情研究、记叙文的写景研究、记叙文的开题结尾研究、记叙文的拟写标题研究等。这些微小专题可以进行再次分解,分解为一个一个课时,如记叙文的写人研究,可以再细化为正面描写研究、侧面描写研究、点面结合描写研究等等。细化到课时以后,人人可以研究,天天可以研究,把一些研究成果汇总、梳理,就成了微小课题,微小课题的汇聚就是大的课题。这些工作一线教师都可以去做,而且可以做得很好。

总之,语文教师学习共同体研修必须选择好研修的内容,并且能够持之以恒地做下去,不然就会流于形式,不会起到作用。一线教师应试图从专业阅读、技能提升、教学反思、课题研究等方面进行有效的研修,协同学习,互助共进,让教师的教育生命焕发光彩。

参考文献:

[1]姜新杰.“组团”驱动发展 骨干教师共同体建设的松江实践[J].上海教育,2017(18):8-10.

[2]高 霞,康永邦.构建教师研修共同体,促进学校内涵发展[J].四川教育,2009(6):17-18.

猜你喜欢
专业发展学习共同体
爱的共同体
共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共同体的战斗
试论在高校“产、学、研”中发展现代传统手工艺文化
小学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家庭习得环境对初中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研究
创设探索情境,让学生在“探”中“学”
教育生态学视野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队伍专业发展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