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培养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而文言文阅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基于此,文章从培养学生阅读思维能力出发,通过自学引导、解读梳理、体悟交流、拓展延伸和总结反思五个教学环节,深入探究高中文言文阅读教学模式,以供相关人士交流切磋、共同提高。
关键词:高中文言文;阅读思维;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8-02-01
作者简介:邹荔娟(1967—),女,福建莆田人,福建省莆田第八中学教师,高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高中古诗文教学。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教育部门对学生语文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其中更侧重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这不仅符合新课标的要求,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质疑思维、逻辑思维、发散思维、创造思维和概括思维等。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可采用问题教学、思路教学、讨论教学、质疑教学和评价教学等对学生进行阅读思维能力训练。
一、自学引导,开启学生质疑思维
自学引导阶段最能体现新课标精神,即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其中扮演引路人和指导者的角色。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先让学生借助课下注释及相关资料,自学文中的生字词,读懂文章大意。在此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回归教材,通过对文章重点字、词、句的解析,促进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容。
在开始教学或者组织相关活动时,教师应给学生提问和思考的时间,鼓励他们大胆发言,提出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惑。此外,教师也应指导学生多读书,给学生留出充足的自学时间,转变学生阅读方式,培养良好的阅读思维[1]。以人教版必修一课文《荆轲刺秦王》为例,教师可通过问题教学来提高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比如:“荆轲为什么要刺杀秦王?”“荆轲刺杀秦王这一举动,表现了荆轲怎样的精神,从中我们学到了什么?”等问题,对学生加以引导,可以帮助学生进步,贯彻新课标思想,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锻炼学生阅读思维,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热情[2]。
二、解读梳理,训练学生逻辑思维
解读梳理阶段是教学中很重要的一环,其主要目标是引领学生学习文言文中生字词的意思、重点句型的变化,进而梳理文章结构,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3]。教师在教学高中文言文时,应注意其和初中教学的区别,不应将重点仅放在字词的积累上,而应放在关键字词的理解和辨析中,辨析的内容包括字义、形及词性等方面,还要强调学生掌握文章出现频率较高字词的含义。
以人教版必修一《鸿门宴》为例,文中出现了很多有关古代礼仪的用词,比如“项王东向坐”“亚父南向坐”“沛公北向坐”等,这种座次的安排是古代特有的礼仪习惯,从座位可看出双方的力量悬殊和项羽的性格特征。同时文中“为”“从”“向”等字出现的次数较多,它们有介词、动词、副词等用法,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时应借助文中例句,对其辨析和指导,让学生加以积累,使其可以更好地掌握。在解读文言特殊句式时,除了掌握倒装句的基本用法,还应注意省略句的一般用法,该句式在文中出现次数较多,且较为灵活,容易被学生忽视,影响学生对全文的整体理解。此外,教师在讲解句式过程中,应集中对学生讲解,避免零碎,只有当学生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他们才可能融会贯通。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讲解过程中要求运用思路训练方式,先从课文中的重点字词开始,将学生容易出错和不容易理解的部分按照合理思路整理出来;再由从点到面对课文的大意和写作思路进行梳理解读,进而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体悟交流,促进学生发散思维
在自学指导和解读梳理的基础上,还应加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比如,教师在课堂中应设计相应的问题,鼓励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对自己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待下课后和老师进行交流。教师在得到学生的反馈和质疑后,应重视和学生的交流方式,建立和谐友好的师生关系。以人教版必修三《琵琶行》为例,教师可通过讨论交流的方式促进学生发散思维,将全班学生分为八个小组,引导学生对课文主旨句“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进行讨论。为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教师在课堂上可播放一些与课文有关的历史典故和视频资料,让学生共同感知,最后由小组代表发言、总结。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教学和交流手段逐渐丰富,通过建立微信群或其他渠道和学生保持交流,询问学生的学习情况,也可以解除学生的内心疑惑。
四、拓展延伸,发展学生创造思维
拓展延伸阶段更能体现教师的教学水平,同时要求教师应扎实、严谨、认真设计课程中的相关环节,在学生掌握新课标的基本教学内容后,对所学课文进行深入研究,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比如,在学习《逍遥游》一课时,教师可采用质疑教学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可从课文的句式、题目、字词等提出质疑,比如“大鹏鸟是有所待,还是无所待?是否达到了逍遥?”等,但并不急于告知学生答案,使其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寻求答案。此时学生对一些问题心中已有答案,回答也很积极,从而在踊跃回答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此外,作为拓展内容,教师可让学生了解庄子的生活时代以及与文章有关的写作背景,拓宽学生的视野和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阅读思维,掌握完整的教学体系和知识内容。同时教师可以设计相关题目,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理解能力,当学生的理解和文中的真实意思相左时,应及时帮助学生找到出错原因,以免影响学生阅读思维的健康发展。
五、总结反思,提升学生概括思维
在以上四个阶段的基础上,学生还应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和反思,只有在不断總结和反思中,学生才能加深对课文的认识。在对课文深入认识的基础上,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对自己获得的感悟用书面材料表达出来,以此来提升学生的概括思维能力。学生具备了概括思维的能力,就是将课文的重点内容落到实处。学生养成这种良好的文言文阅读思维,不仅符合语文新课标的要求,还符合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目标。以人教版必修三《师说》为例,教师可通过评价教学训练学生的阅读思维,如让学生探讨“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一句中作者想要传达的意思。教师先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方式进行回答,并展开小组间的评价,对答案进行补充和完善,接着教师再根据学生的概括进行归纳、整理和板书。最后教师根据学生的个人表现和小组表现,对学生的优点进行表扬,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及小组间的竞争力,还可以让人感受到开放性、激励性评价教学的积极作用。这种习惯若能长期坚持下去,势必会为学生积累丰富的语文知识打下良好的功底,同时使学生在浸润文化的海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逻辑、创造和概括思维能力。
六、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思维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教师在教学中应将理论创新和实践能力结合起来,总结有效的教学模式,着力探究如何通过培养高中生文言文阅读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进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虽然当前这套教学模式在实际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推进,教学内容将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我们要不断进行反思,努力构建一套更为科学合理的高中文言文阅读教学模式,以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高 瑾.思维导图在初中文言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1):102-103.
[2]李春宁.“思维导学”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6(18):128.
[3]黄仁平.文言文阅读“回归原点”自主探究教学初探[J].语文天地(高中版),2017(9):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