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磊 韩秀华 汪梅梅 李明英
1 上海闵行区启英幼儿园(上海 201101); 2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康复科学系
语流音变是指在连续语音中,相邻语音之间经常会相互影响,从而导致一些音节中的声母、韵母或声调发生语音的变化[1]。最常见的语流音变是语音同化,是指在连续语流中两个不相同或不相似的语音由于相互影响变得发音部位或发音方式相似(相同)的语音或音系现象[2]。和同化作用相对的是语音异化,是指在连续语流中发音方式或发音部位相同或相似的音组合在一起时,相互影响使得其中一个音变得与另一个不相同或不相似的现象[3]。
普通人的言语中常常会出现语流音变的现象,这种音变现象属于正常现象, 不会影响别人对其语言的理解,不属于语音错误之列。李嵬研究表明,普通话中21%的儿童曾经出现过前后两个音节间音节首辅音的同化错误[4];王安红发现,韩国学生汉语学习时会由于母语影响产生语音同化错误,导致发音偏误[5]。听障儿童存在听力障碍,极大影响了其言语清晰度,在临床言语矫治中观察到听障儿童在掌握了常见声母单音节发音基础上,在连续语音发音过程中将“蛋糕”发成“gan gao”出现语音同化错误;将“扑克”发成“buke”出现语音异化错误,极大影响了听障儿童连续语音的清晰度,造成可懂度的下降。
目前国内关于听障儿童连续语音的研究侧重于听障儿童连续语音的重复、语音切换、连续语音标准化评估及连续语音时长方面的特征研究[6~9],而对听障儿童音节间的语音同化错误、异化错误尚未足够关注和重视。音位对比是两两仅存在单维度差异的声母、韵母或声调[10],尤其是声母音位对比(如:/d/与/g/、/p/与/k/),因为同时具备一些相同特征和不同特征,由声母最小音位对组成的词语(如“蛋糕、扑克”)在连续语音中更容易出现同化错误或异化错误现象。因此,本研究围绕声母最小音位对设置特定的连续语音环境,考察在具备一定声母单音节发音水平的前提下,4~6岁听障儿童连续语音发音时是否存在语流音变错误,分析音节间语音同化错误率和异化错误率,探讨助听模式、康复开始年龄、听觉年龄对学前听障儿童语流音变错误的影响,总结听障儿童语流音变错误的规律及特征。
1.1研究对象及分组 采取随机抽样方法从上海某两所聋健合一幼儿园及聋儿康复机构抽取4~6岁健听儿童和听障儿童共110例,其中听障儿童55例,平均年龄63.18±8.72月,均为双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平均听阈为90 dB HL,助听或重建听阈范围为25~48 dB HL,平均助听听阈为36.5 dB HL;4岁19例,5岁23例,6岁13例;男32例,女23例;佩戴助听器儿童15例,人工耳蜗植入儿童19例,一侧佩戴助听器一侧植入人工耳蜗(以下简称双模式)21例。健听儿童55例,年龄和性别比例与听障儿童匹配。
听障儿童入选标准:补偿或重建听力在适合(250~3 000 Hz助听听阈在言语香蕉图内)及以上水平,无其他障碍;使用汉语普通话进行康复,康复时间至少半年以上;具备一定的连续语音发音能力,声母单音节发音水平处于第四、第五阶段(仅/z/、/c/、/s/、/zh/、/ch/、/sh/和/r/平翘舌音未习得)或者全部习得[10];模仿句长平均>6个字。健听儿童入选标准:智力正常,平时使用语言主要为汉语普通话,无听觉和言语障碍史;与听障儿童各年龄段的数量和性别比例相匹配。
1.2研究方法 测试者由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康复学专业本科生担任,普通话水平达到二级甲等,在测试前培训测试方法、指导语的规范使用、测试的具体程序、熟悉测试材料及注意事项等内容。
1.2.1测试材料 因为声母最小音位对组成的词语(如“蛋糕、扑克”)在连续语音中更容易出现同化错误或异化错误现象,因此本研究围绕声母最小音位对自编测试材料(表1),通过设置特定的连续语音环境,考察听障儿童语流音变错误的特征。材料编制原则如下:①根据声母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等维度的差异[10],将声母音位对比分成:“舌尖音+舌根音、唇音+舌根音、鼻音+塞音、送气音+不送气音”等11个维度;②每个维度包含两个目标句,各包含体现指定音位对的2个目标词语,如:大哥(d/g)卖空调(k/t);客厅(k/t)有蛋糕(d/g),涉及的音位对都是“舌尖音和舌根音”的最小音位对;③测试材料句子句法结构简单,句长5~6个字,重点关注的音位对词语通俗易懂,贴近儿童生活。
1.2.2测试方法 在安静环境下测试,环境噪声低于55 dB A。测试设备为笔记本电脑,装有语音采集软件Sound Forge9.0,录音软件参数设置为:单通道,16 bit,采样频率11 025 Hz;测试材料22张图片(每句一张图片)和实验奖励贴纸一套。
1.2.2.1测试者采用《黄昭鸣-韩知娟词表》对受试儿童进行构音语音能力评估[10],根据单音节声母的习得情况,将其分成两类平翘舌音(/z/、/c/、/s/、/zh/、/ch/、/sh/和/r/)习得者和平翘舌音未习得者。
表1 语流音变测试材料
1.2.2.2测试者读出句子,并呈现相应图片,帮助受试儿童正确理解,然后要求其跟读,每个句子读两遍,语速和响度适当,保存录音。平翘舌音习得者完成全部11组测试材料,平翘舌音未习得者完成1~8组测试材料。
1.2.2.3测试结果评估 测试者通过听录音,记录受试儿童每个句子中目标音位对词语的发音情况,如:大哥(d/g),在句子中这个目标词两个声母均发音正确,记为“正确”;两个声母任一个发音错误,记为“错误”,并记录错误声母的实发音,分析属于同化错误还是异化错误。
分别计算受试儿童非平翘舌、平翘舌音语流音变错误率、同化错误率和异化错误率。所有受试者单音节声母均掌握了非平翘舌音,因此计算55名听障和55名健听儿童非平翘舌音(1~8组测试材料)的语流音变错误率、同化错误率和异化错误率。仅41例听障儿童单音节声母掌握了平翘舌音,匹配听障儿童,选取41例单音节声母掌握平翘舌音的健听儿童,计算其平翘舌(9~11组测试材料)的流音变错误率、同化错误率和异化错误率。根据每例听障儿童完成的测试材料总组数,计算55例听障儿童每位受试者整体语流音变错误率。
语流音变错误率=错误总数/(测试组数×2句×2目标词×2遍)×100%;
同化错误率=同化错误总数/(测试组数×2句×2目标词×2遍)×100%;
异化错误率=异化错误总数/(测试组数×2句×2目标词×2遍)×100%。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分别对听障儿童和健听儿童非平翘舌语流音变错误和平翘舌语流音变错误进行比较研究。因为部分数据呈非正态分布,采用非参数检验独立样本曼-惠特尼U检验,自变量为儿童类型,分为听障和健听两个水平;因变量为语流音变错误率、同化错误率和异化错误率。
对听障儿童语流音变错误的影响因素研究,包括1个独立样本曼-惠特尼U检验和2个独立样本克鲁斯卡尔-沃利斯(Kruskal-Wallis H)检验,分析助听模式、听觉年龄、康复开始年龄对学龄前听障儿童语流音变错误的影响,其中助听模式分为双侧助听器、双模式、人工耳蜗植入3个水平;康复开始年龄包括:≤2岁、2~3岁、>3岁3个水平;听觉年龄包括:≤3年、3~5年2个水平,因变量为语流音变错误率。
2.1听障儿童和健听儿童语流音变错误的比较 听障儿童与健听儿童语流音变错误率、同化错误率和异化错误率见表2所示,无论非平翘舌音还是平翘舌音,听障儿童语流音变错误率、同化率是健听儿童的2倍多,异化率是健听儿童5倍多;两类儿童均表现出平翘舌音的音变错误率、同化和异化错误率都高于非平翘舌音,无论非平翘舌音还是平翘舌音,同化错误率远高于异化错误率。
表2 听障儿童和健听儿童非平翘舌音、平翘舌音语流音变错误率、同化率、异化率比较(%)
曼-惠特尼U检验结果所示,听障儿童非平翘舌语流音变错误率、同化错误率和异化错误率都极显著高于健听儿童;听障儿童平翘舌语流音变错误率、同化错误率和异化错误率都显著高于健听儿童。
2.2听障儿童语流音变错误的影响因素分析 听降儿童不同助听方式、康复开始时间及听觉年龄语流音变错误率比较见表3。
可见,双侧助听器使用者语流音变错误率最高,双模式和人工耳蜗植入者的语流音变错误率相当;康复开始年龄≤2岁和康复开始年龄2~3岁的听障儿童语流音变错误率相差不大,康复开始年龄>3岁的听障儿童语流音变错误率最高。听觉年龄3~5年的听障儿童语流音变错误率比3年以下听障儿童低8%。
表3 听障儿童不同助听模式、康复开始年龄、听觉年龄语流音变错误率比较(M±SD)
克鲁斯卡尔-沃利斯检验结果显示,不同助听模式听障儿童语流音变错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134,P>0.05),而康复开始年龄不同者语流音变错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398,P<0.05)。多重比较的统计结果表明,康复开始年龄≤2岁与康复开始年龄>3岁者的语流音变错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0.05),康复开始年龄≤2岁与康复开始年龄2~3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96>0.05),康复开始年龄>3岁与2~3岁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05>0.05)。
曼-惠特尼U检验结果显示,听觉年龄对语流音变错误率有显著影响(Z=-3.226,P<0.05), 听觉年龄在3~5年的听障儿童语流音变错误率显著低于听觉年龄在3年以下的听障儿童。
3.1听障儿童与健听儿童语流音变错误率的比较 无论非平翘舌音还是平翘舌音,入选的听障儿童和健听儿童单音节发音水平均相当,平翘舌音未习得者单音节声母均已经掌握第一阶段、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的声母[10],平翘舌音习得者21个单音节声母全部习得,且都具备6字的模仿句长水平。但从文中结果看,当面临以声母最小音位对设置的特定连续语音环境时,听障儿童语流音变的错误率却是健听儿童的两倍多,说明听障儿童即使具备和普通儿童相当的单音节发音水平,但其连续语音水平和正常儿童仍然存在差距,无法达到预期的连续语音清晰度[11]。听障儿童连续语音发音时,相邻语音更易相互影响产生语流音变错误,进一步验证了国外学者的推测[12],和正常儿童相比,听障儿童缺乏相应的技巧,无法很容易地将单个音节按照特定的次序或组合连接起来转换成清晰、准确的连续语音;在面临声母最小音位对设置的特定语音环境下,任务难度就更复杂了。
3.2听障儿童与健听儿童同化错误率、异化错误率的比较 对语流音变的错误进一步细分,主要可以分为同化错误和异化错误。文中结果显示听障儿童的主要语流音变错误都来自于同化错误,并且其错误率显著高于健听儿童;同化错误又被称为同化加工(assilmilation process),是语音处理加工(phonological process)中的一种重要分类[13],语音处理加工是一种言语的心理操作过程,即用简单的音替代与之具有共同特征但对个人言语发音构成困难的一类音或者语音序列[13];Alice等[14]的研究也证实,与正常儿童相比,学前听障儿童使用语音处理加工更加频繁。普通人群中最常见的语流音变是语音同化,语音的异化远没有同化普遍[15];从文中结果看,健听儿童语音异化错误率很低,即使是平翘舌音的异化错误率也仅有1.73%;但听障儿童的异化错误率显著高于健听儿童,是健听儿童异化错误的5倍多,说明异化错误仍然是听障儿童语流音变重要的错误之一。虽然国内外对于听障儿童异化错误的报道很少,但在临床连续语音干预中仍需关注听障儿童语音异化的错误。
3.3平翘舌与非平翘舌音语流音变错误率比较 本研究结果显示,平翘舌音的语流音变错误率、同化和异化错误率都高于非平翘舌音。既然受试者在单音节水平都已经习得/z/、/c/、/s/、/zh/、/ch/、/sh/和/r/,为什么平翘舌音习得者的音变错误率、同化率和异化错误率都高于平翘舌未习得者?推测可能有2个原因,一方面相比于其他声母,/z/、/c/、/s/、/zh/、/ch/、/sh/和/r/在声母习得过程中处于后期,受试者即使单音节水平已掌握,但由于本身发音难度较高,在词组、句子中的运用可能还不稳定;另一方面,平翘舌音共有三项内容,涉及到舌尖前音、舌尖后音与舌面音的相互切换,张芳等研究亦指出,尤其是舌尖前音与舌尖后音的转换,比其他声母间的切换更加困难[6]。
3.4影响听障儿童语流音变错误的因素 文中结果表明,不同助听模式对听障儿童语流音变错误无显著影响,虽然本研究中入选的听障儿童平均听力损失为90 dB HL,但其助听后平均听阈为36.5 dB HL,能够保证最优的助听效果;有研究也指出,当听障儿童的助听模式能够保证最优的助听效果,无论其佩戴何种助听设备都能获得比较好的语言、声调的发展[16,17],本研究结果也提示无论听障儿童佩戴何种助听设备,只要保证最优的助听效果,就能达到较好的连续语音水平。
国内外多数学者的研究认为,听障儿童越早接受干预,康复年龄越小,其听觉、语言、言语发展的康复效果越好[18,19],从文中结果看听障儿童开始康复的年龄对语流音变错误有显著影响,3岁后开始康复与2岁之前进行康复的听障儿童间语流音变错误率存在差异显著,但2岁前和2~3岁之间的差异不明显,说明3岁是听障儿童干预的黄金时段,在3岁前开始康复训练,其连续语音可以取得较好的康复效果。
国外的研究也已经证明,随着助听器佩戴、人工耳蜗使用时间的增加,听障儿童听力语言康复训练效果越好[20,21]。本研究结果显示,听觉年龄对语流音变错误有显著影响,听觉年龄在3~5年的听障儿童语流音变错误显著低于听觉年龄3年以下的听障儿童,说明助听器佩戴、人工耳蜗使用时间的长短会影响听障儿童连续语音的发音,当听障儿童佩戴助听器或人工耳蜗使用超过3年后,其语流音变的错误率会大大降低,连续语音获得更好地发展。
综上所述,4~6岁学龄前听障儿童语流音变错误率、语音同化错误率和异化错误率显著高于健听儿童,说明听障儿童连续语音发音时,相邻语音之间更易相互影响,产生语流音变错误;听障儿童主要语流音变错误为同化错误,异化错误也是听障儿童语流音变的重要错误之一,提示在听障儿童连续语音干预时,可通过声母最小音位对设计连续语音训练材料,逐步降低、减少相邻语音之间的相互影响;助听模式对4~6岁听障儿童语流音变错误影响不大,康复开始年龄、听觉年龄对其语流音变错误影响显著,保证最优的助听效果、听障儿童在3岁前开始康复、听觉年龄超过3年能大大降低语流音变的错误率,有利于其连续语音获得更好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