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朝鲜编纂的中国诗歌选本考述(上)

2018-09-22 03:48:52张景昆赵文杰行晓荣山西大学太原030000
名作欣赏 2018年14期
关键词:风骚诗歌选选本

⊙张景昆 赵文杰 行晓荣[山西大学, 太原 030000]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文化都是古代朝鲜学习的主要对象。古代朝鲜文人为了更方便而有针对性地学习中国诗歌,往往根据个人的编选宗旨,对中国传入的诗歌选本和文人诗集重新进行选篇、编纂,出现了很多中国诗歌选本。本文从《韩国文集丛刊》收录的序跋中搜集整理古代朝鲜编纂的中国诗歌选本的相关线索,并由此总结汉诗选本的编纂情况及其反映出的古代朝鲜汉诗发展的进程。

一、编选原因与目的

(一)弥补朝鲜相关诗歌文献的遗憾。朝鲜文人编纂中国诗歌选本的原因之一是弥补朝鲜相关诗歌文献的遗憾,其中包括文献认识局限与文献收录不全的问题。主要表现于:诗体、选诗数量、选本体例、诗歌笺注以及一些具体诗人作品的缺失。

古代朝鲜对中国诗歌的学习存在局限性,对各体诗歌的学习呈现出不均衡的状态,一些选家出于纠正偏颇的目的编选了一些选本。如成《风骚轨范序》:“律诗则有《瀛奎律髓》,绝句则有《联珠诗格》,而独无古体所裒之集,其可乎?”①体现出缺乏古体诗的系统著作。

其次,为弥补之前选本在选诗数量和体例等方面的不足,一些选家进行重新编选。如李景《唐诗类选跋》“:唐诗之选者多矣,取广则失于杂,取简则失于略,读者病之。今此选也,区而别之,故广而不杂,合而一之,故简而不略,岂特为学究辈场屋之资而已!”②体现出诗歌选取或广或狭给读者阅读、学习带来不便的问题。许薰《唐诗类选序》:“人各异见,删采之实相不同,或舍丹砂而珍溲勃,或贵筝琶而贱清琴,识者以为病。至《全唐诗》,而唐之以诗称者,几尽收矣,卷帙浩穰,若波斯之列货,邓林之产材,璀璨森罗,观者饫焉。然其歌、行、律、绝、长篇、短句之不汇分类别。建章之千门万户,令人眼眩,不知从何入,则此余所以有《唐诗类选》之举也。”③不仅体现出在删采过程中因个人见解造成的偏见,也表现出未按照诗体进行分类而造成的混乱弊端。因此一些选者为了使诗歌的分类更具有条理性,方便士人学习,进行了重新编选。

除此之外,一些编选者对中国的选本进行了评价,认为其中存在不足,不能满足学习汉诗的需要,并进行重新编纂。如金锡胄《唐百家诗删序》:“自唐以后,选诗者多矣。《英灵》《国秀》《间气》《极玄》但辑一时之篇什;而荆公《百家》,缺略初盛;章泉《唐纪》,仅取中;周弼《三体》,有牵合之讥;好问《鼓吹》,多错杂之失。数百年来,未有得其要领者。独杨伯谦《唐音》,颇具只眼,然遗杜李,详唐,尚未尽善。至明高廷礼《品汇》而始备,《正声》而始精,斯言不其然欤!以余观于近世,玄超之《类苑》,务极广大而既伤于繁芜。于鳞之诗选,一主高简而反失于僻,谭艺之家,盖又不能无病之者。”④编选者历数自唐以后多部诗选,但认为其选诗多取中晚唐,初盛唐则相对缺少,抑或存在选诗或多或少的弊端。张混《唐律集英序》:“七言律,推李唐为尤,而莫之埒,何也?于唐倡而盛也,选者众。而《鼓吹》元遗山也,《品汇》高也,《律髓》方回也,《三体》周伯弼也,《诗解》唐汝询也,《诗归》钟惺、谭元春也,此特著行者也。然而或羼以诸体,或偏于盛,或不举李杜,偏则枯,杂则不专。”⑤编选者认为七律诗在唐代兴盛,如高《唐诗品汇》、方回《瀛奎律髓》等选本具有代表性,但存在体例混杂、内容偏于盛晚唐、缺少李杜选本或偏或杂等问题。

再次,汉语作为非母语,朝鲜文人对晦涩的词语存在阅读和理解困难,需要笺注本。曹伟《杜诗序》:“诗自风骚而下,盛称李杜,然其元气浑茫、辞语艰涩,故笺注虽多,而人愈病其难晓。”⑥又指出多家笺注存在或繁或简带来的弊端:“成化辛丑秋,上命弘文馆典翰臣柳允谦等,若曰:‘杜诗,诸家之注详矣。然会笺,繁而失之谬;须溪,简而失之略。众说纷纭,互相抵牾,不可不研核而一,尔其纂之。’”⑦指出宋鲁编次、蔡梦弼会笺《杜工部草堂诗笺》与刘辰翁《须溪先生批点杜工部诗》的笺注或繁或简,有重修的必要。

另外,朝鲜文人也认识到在某些诗人作品方面的欠缺。申叔舟等朝鲜文人欣赏梅尧臣的诗歌作品,却遗憾其作品流传数量有限,范围不广,为学习其诗歌带来困难。申叔舟《宛陵梅先生诗选序》云:“宛陵梅先生生盛宋,与欧、王、苏、黄并驱一时,诗声最著。而欧阳诸子诸集盛行于东方,独先生遗稿不传。世之有志于诗者常恨之。”⑧此外某些诗人部分诗体缺少选本,如南有容《新编少陵古诗序》提及:“公于子美诗,用力素深,而当是选也,又讽读满十遍后加黜陟焉,故其择尤精云。然独恨专取五言,于七言阙如也。”⑨体现出南有容对金昌协《浣溪百选》仅选杜甫五言诗而缺少七言的不足,诗歌创作形式不全面。

(二)诗学教育。朝鲜文人对于中国诗歌的编纂有的出于诗学教育,教育对象包括自家子弟、门人及后世之人。诗歌的编选存在为科举服务、以教化世风为目的、为女子选诗、出于纪念意义编纂等现象。

二为教育门人而编选诗歌选本。如朴承任《风骚选序》:“曾有童十余辈来问句读,病废遗忘之余,未免翻阅往策,沿究注脚,以答其辨质之勤。暇日,摘古实为题,试以五七言则黄口学飞,殊觉乳臭拥鼻,指以南图,宜莫如效颦古作。”⑫编者在病痛之余,研究注释,翻阅作品来解答童辈的疑难,并对其进行诗学教育。

三为对后世的教育。如申叔舟《宛陵梅先生诗选序》:“欲与鲤庭初学者共之。”⑬表现出为了方便初学者学习的需要。张维《重刻杜诗谚解序》:“为学者谋之,心有所未会,乌可无解,解有所未畅,译亦何可已也?此《杜诗谚解》之所以有功于诗家也。”⑭在肯定《杜诗谚解》的同时,为后世的诗歌学习提供借鉴。曹伟《杜诗序》:“其嘉惠来学,挽回诗道也至矣。”⑮体现出编选者通过惠及初学者来达到挽回诗道的目的。

以选本进行诗学教育过程中,以下几点很有代表性。首先,一些选者从诗人、诗体与时代风格等角度进行教育。从诗人的角度来看,如金《三大家诗全集序》:“而小子之欲学夫诗者,舍三家,可与计者。韩取其力量,杜取其规模,李取其气魄。”⑯表现出汲取韩愈、杜甫、李白三家的精华为学生的学习方向。从诗体的角度来看,成《风骚轨范序》:“前集十六卷,以体编之,欲使人知其体制;后集二十九卷,以类分之,欲使人从其类而用之。”⑰表现出对诗歌进行体例归类来引导后人学习。从断代言诗、学习时代风格的角度来看,南有容《汉魏晋诗选序》:“俞子兢善为诗,学于余,余为选汉魏以来汔于晋。”⑱专门选定汉魏至晋的诗歌进行教育。丁范祖《宋金元诗永抄序》:“余于吴氏之选,删其半而益致其精,以贻学者,使知元会以前无非诗,而诗不可以榘度拘也。”⑲通过对清代吴绮《宋元诗永》进行删减,取其精华来启迪后人,指出宋元金诗歌亦有精品以及学诗范围不应该被局限。

同时,还有一些诗歌选本的编选是出于教化世风的目的。曹伟《杜诗序》:“我圣上温柔敦厚之教,亦将陶冶一世,其有补于风化也,为如何哉?”㉑体现出编选者希望以诗风的温柔敦厚来教化后人。鱼有凤《诗编序》:“东莱吕氏有言曰:‘国风,男女夫妇之诗,一何多耶!’男女者,三纲之本,万事之先也。”㉒强调夫妇关系是人伦之始,是三纲五常的根本。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它是为女子所编的诗集,具有很大的教化意义。

还有的选本是出于纪念意义,如曹好益《题东坡集抄后》:“岁在庚戌,先君手书以授诸子。吾兄弟五人,传相受读。兵兴家悴,先君手迹一无所存,而独此得全。孤露之余,追念畴昔,为之抚卷挥涕,即改装潢,以为家传之宝。”㉓此选本编选者为曹好益之父,其父编选是为教育自家弟子,曹好益刊印则是为纪念父亲。

(三)个人原因:个人偏好、诗学见解与性情陶冶。朝鲜文人对于中国诗歌的又一编纂原因偏于编选者的个人因素。编选者基于个人的喜爱偏好与性情陶冶的目的以及为表达包括复古在内的一系列个人诗学见解,对诗歌进行选取与编纂。

第一类是由于编选者对某位诗人或某种诗体、时代风格的喜爱偏好。如申靖夏《放翁律钞跋》:“余自小酷嗜其诗,至忘寝饭,盖非特为其诗之工而已,爱其言之切于我也。”㉔编者对陆游诗歌的喜爱达到废寝忘食的程度,体现出编者对陆游诗歌的钟爱。鱼有凤《题二家诗选后》:“先生晚年,不作诗,亦不谈诗,而独手抄此编,以与同志者共之。”㉕“独”字体现出作者对白居易、朱熹二者的喜爱与认同。李颐命《唐律辑选跋》:“翁一生无嗜好,惟唐诗是好,六十年讽咏不已。”㉖编者六十年坚持讽咏吟诵唐诗,表现出对唐诗的挚爱。

第二类选者在编选过程中,表达了自己对诗歌变革潮流的看法。李颐命《诗选跋》:“盖近世诗道,无准则而日就卑陋,虽间有名世者,有其才而无其学。先生慨然有意于复古。”㉗表现出近世诗歌无准则,有才无学,编者对其失望,并有意于复古。吴载纯《诗选跋》:“而为是选者,欲以存正声于既泯耳。”㉘此选本体现了编选者存正声的愿望。

第三类编选者是出于无功利的目的,为陶冶性情而进行的编选。如许薰《唐诗类选序》:“然月夕雪朝,酒醒睡罢之际,每讽读一回,若舂容大响。在窗楹几席间,亦足以自怡也。”㉙编者根据自己的喜好和恬静的个人性情,编选所钟爱的诗歌,在符合心境时诵读。又如张混《唐律集英序》:“惜乎,尽美未尽善也,然则如何而可曰:脍炙,吾所好也;大羹玄酒,亦吾所好也。取舍在乎心乎,故学之有准,选之不可以拘。”㉚体现出编选者认为在阅读学习诗歌中应该以个人的喜好为标准,以自己的心境为标准来选择内容,以此达到陶冶性情的目的。

二、选本内容及体例

(一)编选方法与是否刊印。在朝鲜所编选的中国诗歌选本之中,从编选方法上来看,多是在中国已有的诗歌选本基础之上加以删繁汇编,形成一本新的中国汉诗选本。在这其中,也有一些不同的情况分类。

一是内容上选取一人诗歌进行编选,重新汇成一个选本,如杜甫、李白等人,具体情况见下表:

诗人 入选选本名称 选本数量杜甫《新编少陵古诗》《重刻杜诗谚解》《杜诗》3李白 《李白诗》 1梅尧臣 《宛陵梅先生诗选》 1陆游 《放翁律钞》 1

关于个人诗歌的这一类集子中,杜甫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存在,关于他的选本几乎每一本都有谚文㉛注解,并且三本中有两本是朝鲜当时的统治者下令整理编选注解的,这是所有个人选本中唯一的官修书目,加上谚文的注解,也是为了更方便传播,可见当时朝鲜整体的一种主流思想和对于杜诗的推崇。在朝鲜,杜甫的诗歌集有着和《诗经》一样的社会功能,可以用来进行教化。张维《重刻杜诗谚解序》:“重刊而广布,使学诗者户藏而人诵之,以裨圣朝温柔敦厚之教,此诚观民风者所宜先也。”这显示了杜诗所起到的社会教化功能,同时他的诗也有着纠正诗道不正之风的作用,如“其嘉惠来学,挽回诗道也至矣”㉜。

第二种情况,选本的内容是多人诗歌,而根据诗歌文献的来源,可再分为两类:

1.来源于单一的选本。如丁范祖《宋金元诗永抄序》“:余于吴氏之选,删其半而益致其精,以贻学者。”㉝这里的“吴氏之选”指的便是清人吴绮的《宋元诗永》。鱼有凤《诗编序》:“盖二南则存其全,自邶以下十三国,得三十六;于小大雅,得十有一,总之为七十二篇。”㉞这里选取的“二南”“十三国”“小大雅”便指的是《诗经》中的风、雅两部分。这一类主要是从一个中国的诗歌选本之中选取若干首诗歌重新汇编。

2.来源于多个选本。朝鲜编选汉诗选本最常见的方法是选取多个中国的诗歌选本,从其中选出一些特定的内容重新编成一个集子。并且这种方法在选诗上多从诗体入手,编纂某一诗体的选本。朝鲜人常选用的中国诗歌选本有宋代周弼《三体唐诗》,元代元好问《唐诗鼓吹》、杨士弘《唐诗正音》、方回《瀛奎律髓》,明代高《唐诗品汇》、钟惺和谭元春《诗归》、凌宏宪《唐诗广选》、李攀龙《唐诗删》、唐汝询《唐诗解》,清代《全唐诗》、徐子充《百家选》等。

除了上面所列出的三种情况以外,还有一种就是较为综合性的,如吴载纯在《诗选跋》中指出的一例:“其始选也,古歌谣、乐府诸诗及李白诗各体,先大夫选之。唐诗各体,晋庵公选之。杜甫诗各体,雷渊公选之。”㉟这本诗歌集在编选时,不是一人一时的工作,而是多人分工,相继共同完成的,这也是这种方法与上面三种最大的区别之处。

诗集在古代朝鲜的传播方式多为手抄,至于刊印的情况,从现在搜集到的材料来看,在四十二本朝鲜文人所编撰的中国诗歌选本资料中,刊印过的也只有五本,即《风骚轨范》《三大家诗全集》《重刻杜诗谚解》《唐诗类选》《风骚选》。其中的《风骚选》也只是著者自己在家中刊印,“则佥欲识抄印张本及岁月于卷后”㊱。

(二)选诗标准。对于诗歌的风格,有选家特别侧重选择叙事委婉、语言清和素淡的诗歌,不喜奇崛艰涩的诗。如朴承任《风骚选序》:“就东贤所选前后风骚集,除杜、韩、苏大家及《真宝》所载外,择其铺叙委曲,语意平稳,无奇简僻涩之疑者,得若干首,以为不远之则。”㊲这里的《真宝》指宋代黄坚所编《详说古文真宝大全》,由宋伯贞音释,刘剡校订。书中收集唐宋时期一些名人名家的作品,既有诗歌,也有文章。这本书在中国失传近四百年,但在朝鲜、日本却一直被当作文学教育的教科书。

在选诗时,也有以《诗经》的风雅精神出发评价、选择诗人的。如洪周在《题八家诗钞》中便对唐代的八位诗人做出评价:“李唐之诗近于风雅者,太约有八家。太白放逸而不淫,子美怨诽而不乱,退之直而不倨,乐天近而不俚。王、孟、韦、柳之闲澹,亦风人之遗也。”㊳他的这种评论其实也来源于中国对于《诗经》的评价。如司马迁谓:“《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㊴季札观乐时“为之歌《颂》,曰:‘至矣哉!直而不倨,曲而不屈’”㊵。《诗经》在中国被认为是诗歌的滥觞,在朝鲜自然也是绕不过的一座高峰。

(三)编选体例。从体例上看,朝鲜人对中国诗歌的选择,范围十分广泛,时间上讫先秦的《诗经》,下至明诗,其中以唐宋为重点,尤以唐代为重;从诗歌体裁上来看,有律诗、绝句、歌行、古体等,律诗较多。如下表:

诗体 入选选本名称 选本数量律诗《唐律辑选任公》《历代律选》《诗选》《唐律集英》4绝句 《唐绝选删》 1歌行 《歌行六选》 1古体 《风骚轨范》《汉魏五言》 2

从表中不难看出,律诗的选本是要多于古体选本,可以体现出朝鲜人对律诗创作的重视。究其原因,律诗在朝鲜文人的生活有着很重要的地位。一方面,朝鲜王朝的科举考试要求采用七言排律的形式,其体称为科诗,由王朝初期卞季良(1369—1430)创制,后来逐渐形成了固定的创作模式。影响之于诗坛,也以七律为重,创作数量多,艺术成就高。另一方面,朝鲜文人在和中国使臣的交往之中,创作了不少唱和诗,这也是朝鲜汉诗中一个很重要的部分,而这些诗多为律诗。㊶在后来的诗歌发展过程中,有的人开始意识到朝鲜诗学中律诗和古体诗不均衡发展的问题,然后开始提升古体诗的地位,编撰古体诗选本。如成《风骚轨范序》“:自汉魏至于元季,搜抉无遗,择其可为楷范者若干首,分为前后集。”㊷这种理念上的转变其实是和中国明朝时期的复古思潮有关。当时的“前七子”提倡“诗必盛唐”,但是明朝时的复古在后期走向了模拟的方向,李宜显在《历代律选跋》中指出:“于是李、何诸子起而力振之,其意非不美矣。模拟之甚,殆同优人假面,无复天真之可见。”㊸朝鲜文人认识到这种做法的弊端,便开始追溯诗的源头,开始从古体上来找寻诗歌发展新的创新点。

朝鲜王朝一些文人认为诗歌创作不应过分重视辞藻的华丽和格律的精严,这样会导致格局小。成《风骚轨范序》:“至唐又制律诗,媲黄配白,对偶竞趋绳尺。华藻盛而句律疏,锻炼精而性情逸,气局狭而音节促。淆淳散朴,斫丧元气,而日趋乎萎。”㊹表现了朝鲜文人对这种观点的赞同,认为应在质朴中抒发性情,这也正是对律诗地位的一种修正,对诗歌内在功能的一种复兴。

从时代风格看,各朝代的诗歌选本如下表:

从表格内容来看,在诗歌的选本数量上,唐代是要超过其他时代的,特别与宋代相比,差距更明显,体现出朝鲜文人在唐宋诗选择上的一个倾向性:尊唐。而唐诗和宋诗之间的比较,在中国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古代朝鲜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在对待唐宋诗的态度上也可分为以下几种倾向。

一是宗唐黜宋。持这一类观点的人如同明时的前后七子一样,极力推崇唐诗,学习唐诗。对于唐以后的诗歌则是不屑一顾,认为唐之后的诗已经无法再登大雅之堂,不可用来学习。如吴载纯《诗选跋》“:然由宋而降,诗道大坏,与风雅益绝,而正声不可寻。故其选止乎唐。”㊼

二是宗唐不贬宋。这种态度较为客观平和,虽推崇唐诗,但评价中少了激进的决断性的语言。如许薰《唐诗类选序》“:逮乎唐而大盛,是以谭诗者必以唐为首。”㊽这种态度中就唐言唐,而不指涉宋诗。

三是为宋诗正名。把宋诗提到和唐诗一样的独立高度上进行评价,能看到诗歌在不同时代的发展以及宋诗不同于唐诗的独到之处。如诗歌内容上,丁范祖在《宋金元诗永抄序》中指出“其出之心灵之微,而参之物类之变,以各尽其趣,各造其极之,则诚无愧乎古初”,并明确表示“而宋金元之诗,诚不可废也”㊾。这应是受明末清初尊唐容宋思想的影响,也是对明代诗学弊病,尤其是七子“诗必盛唐”的一种反思。另外,因为宋代理学在朝鲜有着很大的影响,对宋诗的接受也起了不小的作用。如黄德吉《三先生诗序》:“宋洛闽诸君子出,斯文丕变,正声复作,康节发之以平远闲雅之趣,考亭彰之以纯正刚大之气,南轩和之以温厚高明之思,彬彬乎诗之大成矣。”㊿申靖夏则推崇宋代诗人陆游,其在《放翁律钞跋》中写道:“余尝谓古今诗人,杜子美以后,惟陆务观一人。”[51]

在唐宋诗之争中,变化的多是对于宋诗的看法,而对于唐诗,一直都是尊崇的态度,这一点和中国也是一致的。

③㉙㊽ 〔朝〕许薰:《舫山先生文集》(卷十五)。

④ 〔朝〕金锡胄:《息庵先生遗稿》(卷八)。

⑤㉚ 〔朝〕张混:《而已广集》(卷十一)。

⑥⑦⑮㉑ 〔朝〕曹伟:《梅溪先生文集》(卷四)。

⑧⑬ 〔朝〕申叔舟:《保闲斋集》(卷十五)。

⑨⑪ 〔朝〕南有容:《雷渊集》(卷十一)。

⑫㊱㊲ 〔朝〕朴承任:《啸皋先生文集》(卷三)。

⑭ 〔朝〕张维:《溪谷先生集》(卷六)。

⑱ 〔朝〕南有容:《雷渊集》(卷十二)。

⑲ 〔朝〕丁范祖:《海左先生文集》(卷十)。

㉒㉞ 〔朝〕鱼有凤:《杞园集》(卷十九)。

㉓ 〔朝〕曹好益:《芝山先生文集》(卷五)。

㉔[51]〔朝〕申靖夏:《恕庵集》(卷十二)。

㉕ 〔朝〕鱼有凤:《杞园集》(卷二十一)。

㉖㉗ 〔朝〕李颐命:《疏斋集》(卷十)。

㉘㉟㊼ 〔朝〕吴载纯:《醇庵集》(卷六)。

㉛㉜ 此处“谚文”指朝鲜本土语言文字,以世宗时创制的《训民正音》为基础。

㉝ 〔朝〕丁范祖:《海左先生文集》(卷十九)。

㊴ 〔汉〕司马迁:《史记》,《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2482页。

㊵ 杨伯峻:《春秋左传注》(修订版),《左传·襄公二十九年》,中华书局2009年版,第1164页。

㊶ 张景昆:《古代朝鲜宣祖朝汉诗研究》,南开大学2015年博士论文。

㊸ 〔朝〕李宜显:《陶谷集》(卷二十六)。

㊺ 〔朝〕南汉纪、南有容、李天辅编。

㊻ 〔朝〕金达甫、金万重编。

㊾ 〔朝〕丁范祖:《海左先生文集》(卷十九)。

㊿ 〔朝〕黄德吉:《下庐先生文集》(卷十)。

猜你喜欢
风骚诗歌选选本
成雨的云朵还在赶路
秘密
选本编纂与“朦胧诗派”的建构
中国京剧选本之“选”与比较研究(1880—1949)
戏曲研究(2020年4期)2020-07-22 06:32:36
略谈诗词创作取法风骚的问题
中华诗词(2019年8期)2020-01-06 07:39:54
风骚千年 匠心徽墨
华人时刊(2019年15期)2019-11-26 00:55:46
中国古代戏曲选本概念辨疑与类型区分
中华戏曲(2019年2期)2019-02-06 06:54:58
《凯欧蒂神迹——阿库乌雾旅美诗歌选》的翻译策略研究
阿来研究(2016年2期)2017-01-15 13:31:38
眼镜+贝雷帽=书呆子的风骚
Coco薇(2016年3期)2016-04-06 16:57:39
我喜欢你,狐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