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俊军 刘恒武[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 浙江 宁波 315211]
作为贸易品的绘画在南宋已然是被民间广泛接受的,“界身巷则是金银彩帛交易之所,潘楼酒店下买卖衣物,珍玩书画买卖和画像生意即在资圣门前进行,绘画也进入了手工业商业的行列”。这虽然描绘的是宋代汴梁城作为贸易品的绘画的交易场景,但足以让我们管窥南宋书画交易的繁荣昌盛,宋代繁荣昌盛的文化氛围也深深影响了周边的国家。南宋时期,中日两国间的往来,主要是靠商人和僧侣实现的,特别是两国僧侣之间的往来在中日两国的文化交流中的作用尤为重大。为传佛法往来于两国间的僧人不仅佛学造诣出类拔萃,而且文学修养和各种技术工艺知识也比较深厚。佛教关于祈祷、节庆如佛诞节、涅节等仪式的仪轨细节是古代清规所没有的,在中国南宋集结的禅门《禅苑清规》中开始有所记载,其中包含了许多有关张挂书画、佛像的细节。根据南宋吴自牧《梦粱录》中对临安城节气风俗部分的记录可见一斑:“仲春十五日……崇新门外长明寺及诸教院僧尼,建佛涅胜会。罗列幡幢,种种香花异果供养,挂名贤书画,设珍异玩具,庄严道场。观者纷集,竟日不绝。”这些文化元素交流到日本之后,日本也产生了相应的习俗,并且不惜人力财力从中国求得相应内容的画作来满足日本国内的需求。作为南宋一朝海外贸易的重要节点,当时被称作庆元府的宁波也相应地成为对日书画贸易的前哨。《佛涅图》中落款所述“庆元府车轿石板巷”即今日宁波海曙区的车轿街石板巷,在南宋一朝已经成为对日书画贸易的创作基地,一大批民间画匠创作的佛教题材的画作被作为贸易品出口至日本,为日本所珍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