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尔·尼尔森《长笛协奏曲》赏析

2018-07-13 16:44赵丹丹吉林艺术学院长春130021
名作欣赏 2018年14期
关键词:尼尔森乐段长笛

⊙赵丹丹[吉林艺术学院, 长春 130021]

《长笛协奏曲》是卡尔·尼尔森唯一创作的一首长笛作品,在20世纪初期《长笛协奏曲》在丹麦拥有很高的知名度。现如今《长笛协奏曲》已经成为重要国际比赛或演出的必备曲目。对尼尔森所创作的《长笛协奏曲》进行分析,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音乐流派风格,从而有助于更好地演奏这类艺术特征的作品。对长笛演奏技巧的认识,探索《长笛协奏曲》中所蕴藏的民族音乐思维能够在演奏作品时对其形成更加深刻的理解。

一、卡尔·尼尔森与《长笛协奏曲》创作背景

著名作曲家卡尔·尼尔森1856年出生于丹麦一个贫困的画家和油漆匠的家庭中。1879年,年仅十四岁的尼尔森成了一名短号手;1884年尼尔森通过了入学考试进入了哥本哈根音乐学院进行学习,并且获得了奖学金。在哥本哈根学习期间尼尔森接触到了来自多个不同区域的家庭,接触到了不同国家的文化与艺术。毕业后尼尔森成了一名小提琴手,坚持跟着罗森霍夫学习音乐创作。1894年后尼尔森经常出国,增长了见识,开阔了视野,拓展了音乐视野。在哥本哈根工作的过程中尼尔森的音乐风格已经出现了转变,复调音乐创作手法、有力的节奏使尼尔森的音乐创作中出现了结构严密而具有逻辑、相互依赖的和谐感。1914年到1926年尼尔森担任音乐协会管弦乐队的指挥工作,在1916年尼尔森还在丹麦皇家学院担任教学工作,并且持续地进行着音乐创作。①1931年尼尔森由于严重的心脏病在哥本哈根去世,他的一生留下了众多经典的曲目,有交响曲六首、歌剧两部、小提琴协奏曲一首、长笛协奏曲一首、木管五重奏一首、舞台剧插曲十四部、钢琴曲多首。虽然卡尔·尼尔森的音乐创作受到了古典音乐的影响,但是新古典音乐的创作风潮也对尼尔森的音乐创作风格有着一定的影响。尼尔森的音乐风格伴随着时间的流逝在不断地发展进步,从年轻时期的浪漫主义发展到晚年时期的现代主义。尼尔森直率的个性以及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受到了丹麦人民的爱戴。②

1921年卡尔·尼尔森与哥本哈根木管五重奏团的五位演奏家相识熟络起来,并且对这五件乐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创作了一首五重奏作品。在所创作的木管五重奏作品获得了人们的喜爱后,卡尔·尼尔森决定为五件乐器分别创作一首协奏曲,但是十分可惜的是卡尔·尼尔森在创作完长笛与单簧管这两部协奏曲后就辞世了。卡尔·尼尔森原计划是先创作《单簧管协奏曲》,但是为了1926年法国的音乐会,他决定先创作这部《长笛协奏曲》。卡尔·尼尔森认为长笛与法国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在1926年10月于弗洛伦斯完成创作,并且同月21日在法国完成第一次表演。

二、卡尔·尼尔森《长笛协奏曲》赏析

1.《长笛协奏曲》结构分析

(1)第一乐章部分分析。《长笛协奏曲》第一乐章分为引子与七个乐段,结构方面主要以基本奏鸣曲式为标准,融合了华彩乐段,调性多变。华彩乐段是协奏曲共有的特征,所以在这一乐章中作者又把传统音乐的华彩乐段做出了些许改动,从而获得了独有的结构效果。第一乐章首先为引子部分,首先看到的是输音到主音的跳进,在第一时刻明确了D小调的调性。接着六组全十六分音符跟着主音以三度、二度的形式迂回往下进行,并且这种节奏形式贯穿于整曲。在四小节的引子结束后,进入第一乐段A乐段,长笛由属音向主音跳进进入乐曲当中讴歌。长笛衔接在钢琴声部第四个十六分音符中的最尾的十六分音符当中,在演奏过程中需要注意与乐队之间的协调配合。③接着长笛在E大调上以向下三连音进行来表现出乐曲的优美。长笛主要以跳音的形式演奏,演奏者要确保每个音的音准与独立性,其他声部乐器同样以调音的方式来配合长笛,使得整体的乐曲效果更佳。在曲谱中作曲家已经在明确标注了molto staccato,所以在演奏长笛的过程中要妥善处理吐音。在第十四小节长笛从跳音转变为连线,其他声部的乐器依然以跳音的方式进行配合。虽然长笛声部的音乐素材出现了变化,但是其他声部依然使用c材料,在4小节连接句后,18小节依然开始使用c材料。第二乐段的B乐段在第34个小节开始,调式以F混合利底亚调式。在第一乐段结束后的渐慢部分后,速度变回原速,并且融合了新的音乐材料d,以四分音符保持音进行,可以形成一种前段气氛欢快、后段平静安详的感觉。其他乐器的声部均为配合长笛的声部开展。进入58小节时使用了新的材料e以及后续的e1以及e2,融入了一些临时变化音,并且长笛声部与其他声部犹如两只小蜜蜂对话一般。虽然这部分的乐句相对前段的乐句节奏更加紧密,但是在情绪方面仍然较为平缓,没有较大幅度的变动。B乐段结束后70小节开始使用d材料,音乐情绪从之前的平静变为较为紧张的气氛,调性也随之发生变化,变为了E多利亚调式。限于篇幅原因笔者只对第一乐段与第二乐段进行分析。

(2)第二乐章部分分析。《长笛协奏曲》的第二乐章中的乐段相对较短。相对于第一乐章来说情绪更加丰富,气氛也变得更加活泼。尼尔森对这一章节做出了如下评价:乐队演奏出了一些较为紧张的情绪,但是氛围很快被放松下来,当独奏长笛进入后,它也有了孩子气般的天真可爱。第二乐章悠扬的开始是处于慢板与快板之间的,然后曲的速度再发生变化。低音长号引入最终的俏皮的滑音,该乐章结束。第二乐章的引子部分活泼欢愉,速度相对于第一乐章更慢。A乐段一共有46个小节,活泼奔放,强度较弱,但是情绪丰富多变,主要是以C小调为主。在11小节后长笛表现出优雅的情绪,伴奏声部以模进的形式开展,与之前吐音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后为逐渐增强。16小节与15小节的第二拍与第一拍进行了渐强的处理,进而转弱。B乐段一共有31个小节,开始变为G大调,拍子转变为3/4拍,C大调开始,长笛引出新的主体,后又分裂发展,再又有级进上行。④10小节后长笛转为伴奏声部,伴奏声部中素材c首次出现。长笛在中高音区的表现与处于伴奏声部时期的低音区演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演奏中存在很多休止符,在演奏过程中要注意演奏节奏的准确性以及区别十六分音符以及三十二分音符的时值。

2.《长笛协奏曲》演奏实践

卡尔·尼尔森是丹麦著名的民族乐派代表人物,尼尔森创作的渐进调性以及有力的音乐语言虽然在当时没有被世人认可,所以卡尔森仅仅只是在丹麦国内发展。但是尼尔森作品中浓重的乡村气息与质朴真诚的旋律可以带给人们十分深刻的印象。在演奏音乐作品的过程中首先要把握准确的节奏。尼尔森所创作的《长笛协奏曲》中存在多附点节奏、三连音以及六连音。很多情况下演奏附点的过程中会将较短的音演奏得更短;而有的演奏者则会认为可以选择不同的处理方式,稍微将附点音演奏得相对较长,显得较为夸张。乐曲中的附点节奏演奏的灵活性可以给作品带来不一样的感觉。乐曲的演奏是演奏者的二度创作,在演奏过程中更需要结合自己的情感理解来进行演奏。第一,准备阶段。在准备练习《长笛协奏曲》的时候需要养成读谱的习惯,在读谱的过程中对乐曲中的段落进行分析,掌握每个段落的速度、力度、节奏以及变化,尽可能做到边读、边看、边视唱。第二,聆听阶段。在演奏前可以多多聆听,学习其他大师的演奏资料,可以通过模仿演奏、创新演奏的方式来提高自身的演奏水平。第三,分拍练习。《长笛协奏曲》中存在较多的炫技部分,速度相对较快,变化音相对较多,音程跨度也大,变化十分复杂。在该乐曲中涉及各种节奏类别的变化,因此,在演奏练习时可以采用分拍练习的方式,先分段练习,严格按照谱面进行演奏,在达到一定熟练程度的时候再采用合拍的方式进行演奏。第四,音色。《长笛协奏曲》的音区绝大多数集中在中高音区,这也是长笛演奏中音色最为优美的区域。长笛的高音区域清澈透亮,对音准的要求较高。而在演奏过程中高音区的气息流动加速,往往出现音准偏高的情况。因此,在演奏过程中要尽量将口腔打开,控制好气息的流速、长笛与口的角度。总的来说,要完美的演奏出《长笛协奏曲》就不仅仅需要理性而细致的分析,同时还需要感性与感情的导向。在遵循作品所处社会环境演奏发展的基础上,深刻理解作品时代背景所蕴藏的音乐思维,灵活地演奏《长笛协奏曲》,进而达到平衡与统一的状态。

三、结语

总的来说,《长笛协奏曲》是一首极具代表性的长笛作品,对于长笛演奏者来说练习演奏《长笛协奏曲》能够显著提升自身长笛演奏的技艺与水平。对这一作品进行结构分析,结合自身演奏体会,能够更好地为《长笛协奏曲》演奏提供支持,进而更加完美、细致、准确地演绎这一作品。

① 涂琳:《卡尔·尼尔森〈长笛协奏曲〉的创作技法初探》,《大舞台》2015年第2期。

②王海澜:《音乐是不朽的生命——对20世纪音乐家及卡尔·尼尔森的探析》,《艺苑》2006年第10期。

③ 陈荣鑫:《谈尼尔森单簧管协奏曲的创作特点及演奏要求》,《音乐生活》2017年第6期。

④ 李双海,王重阳,王建辉:《〈G大调第一长笛协奏曲〉与莫扎特的音乐人生》,《廊坊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第4期。

猜你喜欢
尼尔森乐段长笛
贝多芬降e大调第十八钢琴奏鸣曲(第三乐章)曲式分析
Flutes
视唱练耳与钢琴
二胡曲《新婚别》演奏浅析
入学考试——比尔吉特·尼尔森自传(四)
当小家伙来到这个世界上——比尔吉特·尼尔森自传(三)
《尼尔森老师不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