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谨豪
摘要:文章通过对心理疏导的内容、原则以及高校辅导员应具备的心理疏导能力与干预技能进行了详细阐述和分析,对于辅导员有针对性地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缓解学生心理压力,消除学习障碍以及顺利完成学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辅导员 心理疏导 干预技能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12-0143-02
心理疏导不是一种职业,而是一项重要的岗位技能,可适用于很多岗位,如教育工作岗位、管理工作岗位、社区工作岗位、妇女儿童工作岗位、绩效工作岗位、调解工作岗位、医护工作岗位等等。以下从教育工作岗位——辅导员视角进行阐述。
一、心理疏导内容分类及方式
心理疏导的内容分为两类:障碍性问题和发展性问题。障碍性问题主要指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如精神类疾病、人格障碍、神经症、特殊心理危机干预等,这类问题一般由具备医学和心理学知识的专业人员负责,缺乏相关专业背景的辅导员老师很难胜任。发展性问题指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各种问题,如适应问题、人际交往问题、恋爱问题、学习问题、情结问题、自我发展等问题。这类问题通常都与学生的成长发展相关,多是一些矛盾冲突,甚至谈不上是心理问题,这些问题是辅导员老师心理疏导工作的重点关注内容,学生并不都会出现心理问题,但每个学生都会面临成长,因此心理疏导的对象不是个別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而是全体学生,所有学生的身心成长,人格完善。
辅导员进行心理疏导时,可以采取个体方式,也可以采取团体的形式。个体疏导即辅导员与学生“一对一”的沟通交流。双方首先要建立良好的关系,让学生充分表达内心真实想法和情结,释放心理压力后,辅导员老师会根据具体问题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走向积极健康的方向。团体疏导即辅导员老师根据学生中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有意识地开展讲座、组织活动等来对其进行疏通引导。
二、心理疏导的原则
(1)面向全体学生原则。要着眼于全体学生,关注大多数学生的普遍问题。
(2)以学生为中心原则。要尊重学生,以学生的需要为出发点,帮助学生发掘内在的潜能,实现学生自我的成长和人格的完善。
(3)心理疏导与思想教育相结合原则。除了疏导学生的心理困惑外,还要注重引导学生健康思想的形成。
(4)保密原则。这是心理工作的基本原则,只有保密,才能与学生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这是心理疏导的基础。
三、辅导员应具备的心理疏导与干预技能
(一)辅导员应具备识别学生心理状态的能力
(1)辅导员要了解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如学生的情绪情感特点、意志品质、心理需要、思维特点、自我意识发展状况、人际诉求等,这些规律都是辅导员开展心理疏导的依据。
(2)辅导员要了解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辅导员要清楚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有哪些,成因是什么,解决问题的关键是什么等。
(3)辅导员要能够区分不同的心理状态,对重性心理障碍和精神疾病有初步识别能力。
(二)辅导员应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
1.辅导员要有正确的沟通态度
沟通始于良好的关系,辅导员对待学生的态度是与之能否建立良好关系的前提。辅导员在进行心理疏导时,首先要尊重学生。尊重,主要体现在对学生一切的接纳和关注:尊重学生的价值观,信任学生,保护学生的隐私,对学生一视同仁。辅导员的尊重能给学生创造一个安全、温暖的氛围,使其最大限度地表达自己。同时辅导员的尊重也让学生感觉到自己被重视、被接纳,从而获得自我价值感,从这种意义上说,尊重本身也是一种心理疏导的手段。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曾提出“无条件尊重”是使求助者人格产生建设性改变的先天条件之一。在尊重问题上辅导员尤其要注意的是一定要尊重学生的价值观。辅导员要理解每个人的价值观形成都有其独特的背景,并非只有自己的价值标准才是正确的。其次,辅导员对学生的态度要热情。心理疏导中,辅导员热情友好的态度能缓解和消除学生的不安,同时产生被接纳的感觉,激发学生的合作愿望。微笑的表情、目光的关注、用心的倾听、认真的指导都是辅导员向学生传递热情的方式。再则,辅导员要真诚,辅导员对学生要真诚地表达自我,表里如一。辅导员的真诚一方面给学生营造了安全的氛围,另一方面也给学生树立了榜样,让学生以真实的自我表达自己。辅导员在表达真诚时要注意以下问题:真诚不等于说实话,真诚不是自我发泄,真诚应实事求是。
2.辅导员要学会倾听
一个优秀的辅导员,首先一定是一位出色的倾听者。这是因为倾听是辅导员获取学生相关信息的最直接方式,同时辅导员耐心的倾听让学生感到自已是被尊重、被支持的,学生有了更强的诉说欲望,再则在诉说中学生会宣泄负性情绪,缓解心理压力。所以倾听不仅仅是沟通的一个技巧,也是宣泄学生情绪的一种心理疏导方式,会给学生带来成长的积极力量。倾听不仅仅是“听”,它是有一些特殊要求的:首先辅导员在听的时候要认真、耐心。倾听时,不要不耐烦,身体稍微向前倾,保持与学生良好的目光接触,全神贯注的状态就是对学生最大的鼓励。其次,辅导员老师在学生诉说的过程中尽量不要轻易打断,切忌断章取义、妄下评判。再次,辅导员要对学生的诉说作出适当回应。可以用语言回应,如“哦”“然后呢”“你的意思是”“我听了也觉得很难过”等。也可以用适当的肢体语言作出回应,如点头、微笑、轻拍对方肩膀等。辅导员的回应会激发学生继续诉说的欲望,同时也向学生传速出理解和重视。最后,辅导员在听的时候,除了关注语言线索,更要重视学生的神态、动作等非语言线索,同时还要注意分析学生的“言外之意”。
3.辅导员要学会恰当地自我表达
辅导员要有“听”的技巧,也要有“说”的技巧。语言有安慰鼓励性的,有积极暗示性的,有指令性的,也有伤害性的。安慰鼓励性的语言能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积极暗示性的语言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指令性的語言能让学生明晰行为的界限,有伤害性的语言则给学生带来身心的伤害。在心理疏导过程中,辅导员老师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语言类型,切莫使用伤害性的语言。其次,辅导员要注意说话的语气。说话时所用的语调、所强调的词、声音的强度、说话的速度、流畅程度以及是否抑扬顿挫等,都能影响学生的心理状况。
(三)辅导员要拥有“共情”能力
共情是辅号员有效开展心理疏导最重要的因素。共情就是通情达理,是指辅导员能设身处地体会学生的内心感受。共情让辅导员和学生“同在一个频道”,让辅导员能更好地理解学生的情结情感,同时诱发学生因为被理解而产生愉悦感和满足感,促进学生的自我表达和自我探索,增强了学生对辅导员的信任。可见共情不仅有助于疏导关系的建立,亦会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因此共情本身也是一种心理疏导的方式。
四、结语
辅导员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首先要与学生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通过沟通交流,明确学生的问题并确定解决的方案,然后对学生进行疏通引导。在整个过程中辅导员要对学生的心理状况有识别能力,要有良好的沟通能力,要有调节学生情结的能力,还要有重建学生观念和行为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马德秀.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增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效[J].中国高等育,2007(21).
[2]吴光荣.对高校学生心理疏导工作的思考[J].科技信息,2010(22).
[3]俞慧刚.心理疏导和柔性管理: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转向[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S5).
[4]王艳红.心理疏导在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意义及对策[J].宁波教育学院报,2008(6).
责任编辑:孙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