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运行管理工作的思考

2018-09-21 11:10关佳骥赵星宇
关键词:本科教学高校管理

关佳骥 赵星宇

【摘 要】论文将从管理理念、管理流程和师资队伍建设三个层面对高校教学运行管理工作展开论述,提出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拟解决对策,意在探讨教学运行管理方面的管理策略。

【Abstract】This paper will discuss the teaching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rom three aspects: management concept, management process and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staff, and put forward the problems found in the actual operation process and the countermeasures.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discuss the management strategy of teaching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关键词】高校;本科教学;管理

【Keyword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undergraduate teaching;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18)06-0112-02

1 引言

教学运行管理主要是指依照人才培养方案,根据具体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对教学过程进行管理、对教学步骤有条不紊进行落实的管理活动。

教学运行具体包括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教学大纲、课表编排、实践教学、教学场地、教学设备、任课教师、选课与重新学习、教材发放、组织考试与阅卷、成绩管理等一系列教学活动的组织、协调和管理。

教学运行是一个多序列、多层次、多因素的动态过程,对整体教学活动的组织和实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高等学校教学特点,教学运行管理工作表现为周期性、重复性、事务性和服务性的特点。

随着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高等教育提倡向内涵式发展,教学运行管理已经不能仅仅只维持教学秩序和教学活动正常进行,应该向纵深方向挖掘。

2 更新教学运行管理理念,健全教学运行管理模式

2.1 更新教学运行管理理念

管理理念是管理工作落实的先导,科学、合理的管理理念会衍生出相应的配套的规章制度,具体的运行工作才会有章可循、有章可依。管理理念属于认识层面,有什么样的认识影响着有什么样的行动。

教学运行管理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具体到高等学校的语境内就是“以学生为本”、“以教师为本”和“以教学为本”。“以学生为本”体现在学生进行通识教育选修课选课时,有些选修课因选课人数达不到开课人数要求而取消课堂,考虑到学生实际的学习需要,对取消课堂的这部分学生增加一次补选的机会,允许其选择其他能够开课的通识教育选修课,这样丰富了学生的课程体系,满足了实际学分的要求;“以教师为本”表现为课表编排时,考虑到某些任课教师的实际困难,在课表编排合理的情况下,不给某些老师排1、2节课;“以教学为本”体现在办理临时调串课时,考虑到学生具体的上课效果,原则上不允许任课教师调串到晚上进行补课。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理念,有利于充分调动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积极性,尊重教师和学生的价值取向。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使教学活动的安排做到合情、合理、合法。

2.2 健全教学运行管理模式

此处说“健全”而非“建立健全”教学运行管理模式是因为高等学校伴随其产生必定有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管理模式,并在一定时期内发挥作用。但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原来的管理模式可能不能满足教育教学的发展要求,但并不是对原本模式的全盘否定,只是需要健全运行模式,使其与时俱进,跟上高等教育教学发展的步伐,使之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对现有的教学管理制度和文件进行必要修订、补充和完善,使得教学运行各个环节做到实施有依据,完成有标准进行评价。修订的管理文件是革新的管理理念的载体,潜移默化中将与时俱进的教育教学管理理念传递给一线任课教师,而任课教师也将这种理念灌输给学生。

加强教学运行管理各个环节之间的沟通,建立共享机制,使教学运行管理真正意义上实现协调、统一的系统。由于缺乏统一的管理标准,管理规范性不强,教学运行环节存在各行其道的现象。加强各个环节彼此之间的联系有利于教学运行更加科学和合理。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需要整合人才培养活动的各个环节,顶层设计既需要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引领性,也需要统筹考虑高校教育教学资源、教师资源的可利用性和局限性,确保人才培养方案的可行性。在设计课程体例时,各专业负责人是设计的主体,但需要适当采纳教学运行调度工作者的意见,负责课表编排的教学调度工作者对于全校可排课教室、对每学期挂科科目和人数有一个总体的把握,每学期设置课程门数多少才能与学校教学资源匹配,才能与学生的接受程度匹配有一定的认识。

2.3 规范教学运行管理工作流程

教学管理流程科学化、程序化、规范化能够有效地节省时间、人力,提高管理效能。教学工作周期性、稳定性的特征决定了大部分教学管理日常工作内容可以实现程序化,教学管理工作程序化的合理性也进一步反映了教学管理规范化、科学化的程度。[1]

教学运行管理工作流程应该由粗放型向精细化方向发展,在日常实际运行过程中,发现流程中的痛点和盲点,将痛点进行改进,对盲点进行补充,逐步优化管理工作流程。在进行成绩管理时,管理流程采用各教学学院分时间段并在规定时间内登录成绩的方法,这样既可以避免过多任课老师登录成绩造成网络拥堵、效率低下的问题,有效缓解由于咨询量过大教学管理人员不能及时回复和解决登录成绩过程中遇到问题的状况,实现统一规范化的管理,最后总体核对时,容易找出是哪个学院的老师没有提交成绩,进行有针对性的提醒。在规定时间内一般是指考试结束后两周内,成绩是学生相对比较关心的事项,如果成绩有什么出入可以及时进行协调,此外,成绩还关系到进行补考的学生名单,及时公布开学初补考学生名单有利于学生利用放假时间进行适当复习,规定时间内登完成绩恰好满足学生对成绩及时性的需求。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适合的工具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在教务管理工作中,教务管理系统就是这里的“器”,系统能够实现的操作和工作,就没有必要手工完成,手工完成不但影响工作的准确性,而且大量的工作,手工完成势必造成人力、物力和时间的浪费。利用教务系统在网上实现教室调度和临时调串课,教学运行调度人员在一天工作终了将当天的数据进行导出,发至教学督导部门进行备案。此举不但解放教学调度人员,减少工作量,同时也减少教师、学生的流动性,只要在电脑端就可以进行调串课、教室调度。

2.4 加强教学运行管理人才队伍建设

教学管理人员是实现教学运行管理的主体和实践者,教學管理人员的素质和能力直接关系到教学运行能否高效、保质保量的落实。 高校普遍存在着重视科研和教学人才队伍建设,轻视教学管理人才队伍建设。教学管理人员的准入门槛相对较低,对专业性乃至专业匹配度并无太高要求,缺少相应的专门人才,使得有些部门的建设并没有真正发挥其作用,影响教学运行全局的发展。由于招生的连年扩张,专业不断进行细分,教学管理人员的工作量也随之增加,教学管理人员花费大量时间处理事务性的工作,没有时间进行相应工作能力的提升。同时缺乏相应的培训机制,教学管理人员缺少入职培训,从业之后也没有阶段性的业务培训和相应的管理知识培训,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其职业发展。

由于教学管理工作相对繁杂,责任大,教学管理人员的流动性相对较大,教学管理工作需要连续性和稳定性的保障,但现实却是刚理顺工作的人员面临转岗,工作的交接需要一定时间,也需要从头开始积累经验。因此,建设结构合理、队伍稳定、素质高、服务意识强的教学管理队伍是高校必须做好的一项基本工作。学校及有关职能部门应提高认识,重视教学管理队伍的选拔和培养工作,要充分肯定和评价教学管理人员的工作业绩,建立合理的评价机制,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的工作地位和待遇,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在教学管理人员的配备上,要充分考虑到人才的专业和学历背景,用优惠的政策吸引教育管理专业人才和优秀的应届毕业生充实到教学管理队伍中,建立有效的竞争激励机制,完善教学管理队伍。

【参考文献】

【1】颜涛,郑辉.关于高校教学运行管理的思考[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4):38-40.

猜你喜欢
本科教学高校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完善教学信息反馈体系,提高本科教学质量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