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诚信体系与营商环境建设研究

2018-09-21 11:15吕健张明贤
中国市场 2018年22期
关键词:营商环境

吕健 张明贤

[摘要] 营商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企业经营的经济效益和投融资活动,也决定了人才、技术等生产要素的流向与集聚。以诚实守信理念为价值内核,以约束失信行为要旨,实现社会公序良俗为目的的社会诚信体系是良好营商环境的重要支撑。大力推进信用制度建设,完善社会诚信监控技术系统,培育以契约精神为核心诚信文化,筑牢良好营商环境的社会基石。

[关键词]社会诚信体系;营商环境;诚信文化

营商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企业经营的经济效益和投融资活动,也决定了人才、技术等生产要素的流向与集聚。优化营商环境,促进经济繁荣发展,既需要进一步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放管服改革、投融资体制改革、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同时也需要加强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筑牢营商环境的社会基石。

1 诚信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石

诚信理念与行为承载着规范人们社会行为、维系社会秩序的重任。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国无信不宁。诚信既是关涉个人道德品行的伦理问题,也是关乎信仰、制度的社会治理问题。

诚信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石。诚信是公民立身处事之魂,是企业生存发展之本,是政府取信于民之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诚信是经济良性运行的支撑和保障。诚信如山,令人仰止,能够聚商、安商;诚信似水,清纯怡人,能够亲商、乐商;诚信是金,弥足珍贵,能够富商、兴商。

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文化、社会转型过程中,道德崩溃,失信正逐渐泛化为一种突出的社会问题。从“三聚氰胺事件”到“钓鱼执法事件”,从“南京彭宇案”、“广州小悦悦事件”到高校的“学术告假事件”,失信行为正如洪水猛兽般在社会公共生活、商业、政务等领域肆意蔓延,不断触摸着国人的道德底线,侵蚀着企业的营商环境。重塑社会诚信是时下创新社会管理的迫切需求,也是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内容。

2 社会诚信体系建设是营商环境的重要支撑

营商环境,从狭义上来说,是指在开办企业、经营、贸易活动、纳税、企业破产及执行合约等方面遵循政策法规所需要的时间和成本等条件。从更广泛的意义上来说,它是指除基础设施、产业结构和技术进步等“硬环境”以外,与企业开办及经营有关的一系列政府监管、市场环境、社会环境和法治环境的“软环境”。以诚实守信理念为价值内核,以约束失信行为要旨,实现社会公序良俗为目的的社会诚信体系是良好营商环境的重要支撑。

社会诚信体系,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以实现社会诚信的理念、规则和行动所构成的规范系统。它一方面所展现的是“规则之治”、“法治之治”,是社会主体对诚实守信道德规范的高度思想认同,并在社会实践中自觉弘扬和遵循诚实守信的行为规范。涵盖了社会诚信制度、信用管理和服务系统、社会信用活动、监督与惩戒机制等多个方面;另一方面所展现的是“秩序之治”,通过“技术保障、技术手段、文化根基”[1]有效整合社会诚信体系,引导和规范社会成员的价值取向,所形成的社会诚信秩序。

在我國,诚信意识与现代诚信体系作为经济的、政治的、文化的基本价值准则和价值规范,是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而逐步被渗入社会生活的,但在现实的市场经济活动中的诚信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滞后的。政府、企业、个人的失信问题为社会深恶痛绝,但又无处不在。面对严峻的诚信问题,社会诚信建设问题走到历史的“前台”,开启了社会诚信的重建过程。从思想认知、价值理念层面,重新恢复诚信的严肃性,重建社会道德良知。党的十八大以来,对“诚信”的认知逐渐演变成一种全社会的价值共同意识,进而逐渐上升为全体社会成员共同遵守的价值准则。在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中,“诚信”不仅被纳入“24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且对社会诚信建设做出了明确的安排布置,“深入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2]。“诚信”成为政府、社会、公民实践中的基本价值遵循。就制度层面而言,社会诚信建设是从重塑个人信用和行业信用开始的,并逐渐使之制度化、体系化。中国人民银行2006年建立起全国个人和企业征信系统,对诚信社会建设开始了“建设性”探索,企业与个人在产品质量、环保、社保、外汇等领域的行政处罚等信息被纳入征信系统,倒逼一些政府职能部门增强了诚信社会建设的自觉意识。2014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建立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加快推进社会诚信建设的指导意见》,并印发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明确了社会诚信建设的总体思路、重点领域、运行机制及支撑系统等。2016年6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建立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加快推进社会诚信建设的指导意见》,又进一步明确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要求和路径。社会诚信建设的体制、机制日趋完善,进一步促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繁荣发展,社会精神面貌的整体提升及政治生态环境的根本好转,也为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提供了现实的社会基石。

3 加快推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着力优化营商环境

社会诚信建设的实践表明,诚信是构建了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以加快推进社会诚信建设为目标,大力推进以《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为基础的信用制度建设,完善社会诚信监控技术系统,培育以契约精神为核心诚信文化,筑牢良好营商环境的社会基石。

3.1 以《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为基础推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为优化营商环境提供制度支撑。

诚信既是一种良好的道德品质,也是一种具有约束性的价值规范。改革开放以来,无论是经济形态、社会形态,还是心理状态都正在经历着最为广泛、最为深刻的历史性变革。个人信用、诚信制度、社会诚信体系是在以“仁义礼智信”为基础的传统社会诚信体系解体基础之上逐渐形成与发展起来。这一历史性的转变过程既是现代诚信理念逐渐渗入,并确立的过程,也是现代诚信制度体系的建构过程。

提升全社会的诚信水准,建立和完善社会诚信体系,既需要进行深入持久的诚信教育,更需要依靠精心的制度安排。没有制度保障的理念转变是不可能的,即使转变了也不能持久的。现代社会诚信体系的建设,需要将社会成员的道德自律和与法规、法律及制度的他律有机结合起来。制度建设的着眼点在于建立和完善社会诚信的“刚性”约束体系,依法依规规范个人、社会组织和政府及其官员的信用行为。同时,对重点领域、关键行业的失信行为予以监控、制裁和惩戒,使诚实守信真正成为社会的主旋律,为优化营商环境提供制度支撑。

健全的信用制度是现代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的制度保障。从西方发达国家社会诚信建设的经验来看,社会诚信建设必须制度先行,为诚信理念、诚信行为提供切实的制度保障,这样才能切实保证社会诚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当前,我国社会诚信体系建设,需要以《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为基础,着力推进政务、商务、社会、司法等重點领域、关键行业的诚信建设,有效规范和调整其社会信用关系,在加快信用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应用,完善以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为重点的社会信用体系运行机制,形成比较完备的社会诚信治理的思路和举措。

3.2 以“云技术”为支撑完善社会诚信监控体系,为优化营商环境的提供技术保障。

社会诚信体系的建设单纯的制度建设是不够的,还必须拥有以低成本、高效率的技术手段作为保障。目前,从制度体系建设层面,我国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由重塑个人信用和行业信用开始的,信用社会建设的各类大数据平台已经初步建立,并逐渐使制度化、体系化。

但是,目前信用社会的各类大数据平台运行彼此之间尚未实现协同运作,基本处于割裂、分治的状态,在很大程度上导致诚信社会制度运行的高成本、低效率。“互联网+”、“云技术”的发展,实现了海量数据的存储和处理,为优化社会诚信监控体系提供了技术保障。诚信社会的实现,一是需要建立类似“电子警察”一样的社会诚信监控技术服务系统,实现对社会主体(无论是自然人,还是法人)的诚信问题都及时记录并载入诚信信息数据库,以便于对其进行信用评级和社会审计等,真正从技术层面实现失信者“一处失信、处处受制”,营造公平诚信的市场环境。二是注意以标准化为基础,优化社会诚信信息数据的规范、高效的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对自然人、法人的各类信用信息进行整合处理,形成唯一的身份标识,推动信用信息公开和共享,以市场化的手段建立“守信受益、失信惩戒”机制,为营造营商环境的提供技术保障。

3.3 培育以契约精神为核心的社会诚信文化,为优化营商环境提供文化基础。

诚信文化一方面表现为引领社会成员的诚信价值观及其内化的诚信行为规范,另一方面又表现为引导和约束社会成员诚信行为的价值选择。单纯的外在制约不足以善化心灵,而实现德心与德行相统一的诚信生活方式。我们不能因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紧迫性和重要性而忽视或偏废诚信文化建设。我国的诚信社会建设应该走人心与人行共治、惩恶与扬善并重的诚信文化与社会诚信体系共建互济之路,从而形成内在规约、精神引领与外在制约、行为合规相统一的诚信社会建设模式。

培育以契约精神为核心的社会诚信文化,必须要解决传统与现代的关系问题。传统诚信文化尤其是儒家的诚信伦理为我们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历史资源,在现代社会诚信体系建设中,“要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3],结合新时代经济、社会变革与发展需要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同时,也要注重借鉴、汲取西方社会伦理中的“诚信品格”,进行中西诚信文明比较、沟通和交融,以传承与借鉴为基本的策略选择,从自己民族优秀传统诚信文化和现代信用文化的有益成果中汲取营养,进而实现传统文化的诚信观念与市场经济的契约精神紧密结合,传统诚信道德与现代信用观念相得益彰,实现诚信道德与商业伦理的互动和契合,必将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中国诚信文化,根本改变我国的诚信文化环境,为营商环境奠定文化之基。

参考文献:

[1]程民选,李晓红.社会信用协同治理:制度、技术与文化[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

[2]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3] 中央宣传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国外文局.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作者简介:

吕健,男,河北永清人,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副教授。

猜你喜欢
营商环境
沈阳市旅游行业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的建议
地方人大在创建法治化营商环境的作用研究
“一带一路”战略下中国与东盟营商环境差异与协同构建研究
准入规制与经济增长:基于跨国面板数据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