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非遗文化引进高校舞蹈课堂

2018-09-21 05:30罗曦
戏剧之家 2018年19期
关键词:非遗文化

罗曦

【摘 要】随着我国非遗文化保护意识与传承意识越来越强,将非遗文化引进高校舞蹈课堂成了工作的重点。基于此,本文通过对整合地区非遗资源、根据学科特点建立非遗资源库、完善非遗教学资源、提升教师的非遗传承意识、灵活设置舞蹈教学方式等几方面策略进行分析,阐述了其对非遗文化引进高校舞蹈课堂工作的作用。

【关键词】非遗文化;高校舞蹈课堂;非遗传承意识

中图分类号:G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1007-0125(2018)19-0189-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的一种活态文化,依赖于人类的保护和传承。随着“一带一路”的实施,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再一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高校是我国人才培养的重要教育基地,应当责无旁贷地肩负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其中,舞蹈作为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工作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将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与高校舞蹈课堂进行有机融合,使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发扬,这是各大高校应当思考的问题。

一、整合地区非遗文化资源

我国素以地大物博与民族众多闻名世界,在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发展过程中,有太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形成,都具有一定的地方和民族特色。在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引入高校舞蹈课堂之前,第一步工作就是要结合不同地域特点,整合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这种资源的整理可以是多方面的,例如民间文学、民间舞蹈形式、传统的音乐和戏曲曲艺、传统的美术及手工技艺、当地的传统民俗、传统体育、传统游艺与杂技等。这些都可以在舞蹈中得以应用和呈现。在舞蹈表演的细节或舞蹈编排的情节中,可以充分利用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研究,例如四川盐亭县的舞蚕龙和桃子龙等民间舞蹈,其内容和舞蹈都具有相当独特的地方特色,如果挖掘、整理出来后进行舞蹈创编,将会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二、根据不同学科特点整合非遗文化资源

在高校有很多不同科系都要进行舞蹈课程教学,本身学习舞蹈表演的学生自不必说,很多学习体育专业、教育专业、表演专业,甚至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都会接受不同的舞蹈课程学习。在高校舞蹈教学这个大范围内,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的学科要求及特点进行舞蹈课程的授课及教材编创。例如,在对舞蹈相关专业的学生进行舞蹈课程授课时,可以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民间文学、民间舞蹈形式以及传统的音乐和戏曲曲艺进行讲解,使学生能结合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容进行舞蹈学习和编排,将民间文学故事用舞蹈的形式表现出来,培养学生对国家、对家乡的自豪热爱之情。

三、完善教学数据库

在对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资源整合时,要尽量全面和详尽的收集相关资料,包括分布地区、文化背景、非遗发展的历史遗迹传承人简介、表现形式等,尽可能多地收集相关资料的文字、图片和视频的保存形式,建立起高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库①。在高校舞蹈课堂教学创新性教学的基础上,舞蹈教师还应根据不同专业的学生对教学课程的反馈信息、高校内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学资源库进行调整完善和充实,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舞蹈教育教学工作系统化,并以此推广融合到高校更多的课程教学工作中,建立健全不同高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教学素材库。

四、增强任课教师非遗文化传承意识

在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结合进高校的舞蹈课程教学工作中,必须着重对相应任课教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知识积累,并提高传承意识。只有高校的舞蹈教师具有强烈的非物质文化传承意识,才会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开展有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教学工作。

五、灵活设置高校舞蹈课堂教学方式

在高校舞蹈课堂教学中,可通过课上与课下充分结合的方式进行相关非物质文化遗产进高校舞蹈课堂的工作。高校舞蹈教师要通过三个步骤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与舞蹈教学进行有机融合:第一,最大限度地利用校内资源。通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库的建立以及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进行课堂非遗文化的教育融合工作。第二,加大校外课程的设置。让学生走出课堂,切身参与和感受各种非遗活动和非遗文化展示,开启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第三,引导学生接触校外环境。通过资源的整合与利用,让学生切身参与到非遗活动中去,让学生有感而发,更好地进行舞蹈课程的学习,继承和发扬我国的非遗文化。

综上所述,在我国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的大环境下,高校舞蹈课堂对于非遗文化的有机融合越来越重要。通过整合地区非遗文化资源以及对不同学科内容进行分类,建立起非遗文化资源库,大力提升舞蹈教师的非遗文化传承意识、灵活设置教学方式,显著提高学生对非遗文化的認识和学习,使我国的非遗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于平.“民族舞蹈学”学科建构的若干思考——从“非遗名录”舞蹈“进校园”谈起[J].民族艺术研究,2018,31(01):147-156.

[2]苏胜林.非遗语境下民族地区高校舞蹈教育艺术实践现状探析[J].当代音乐,2017(24):83-85.

猜你喜欢
非遗文化
浅析媒介融合语境下的非遗文化传播形象塑造
初探定南客家虎形围催生的非遗文化
非遗文化传承视阈下社区教育课程的开发途径
让非遗文化浸润乡村学生的实践探索
非遗文化展示平台可行性研究
在职业学校中建设“非遗校园文化”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