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区域认知素养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指标测量案例

2018-09-21 05:19杨洋张子江高露卢晓旭
文教资料 2018年13期
关键词:区域认知评价指标体系核心素养

杨洋 张子江 高露 卢晓旭

摘 要: 区域认知素养是中学生应当具备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本文从理论与经验的角度构建了一个由三个一级指标和八个二级指标构成的高中生区域认知素养评价指标体系,以其中的区域定位能力为例,开发了具有较高信度和效度的区域定位能力测量工具。该工具在样本学校上海市奉贤区景秀高级中学实测,数据显示:学生的区域定位能力不高、高二学生区域定位能力强于高一、男女生在区域定位能力上的差异有年级差异。

关键词: 核心素养 区域认知 测量工具 区域定位能力 评价指标体系

区域认知是指人们对区域的特征、问题进行分析、解释、预测的意识和能力[1],是中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之一。袁孝亭[2]指出区域认知不仅是知识,而且是策略和思维方式,更是一种能力;刘芮菡[3]通过对高考试题的研究,推演出学生区域认知能力的培养要从认识区域、区域定位、区域特征和探究区域的基本方法几个方面进行;陈贤进[4]、王梅[5]、蔡绮娜[6]、丁生军[7]、李琳[8]等分别提出发展学生区域认知素养的不同途径。上述研究都建立在区域认知素养评价指标被确定的前提下,但是尚未发现以区域认知的评价指标为对象的研究,也没有发现对学生的区域认知素养进行实际测评的研究。综上,当前区域认知的研究多停留在定性的层面,没有走向定量和实证,难以进一步按科学研究的路径进行深入的研究,这是区域认知研究的不足。本文尝试构建区域认知素养的评价指标体系,以区域认知体系中的区域定位能力为例开发相应的测量工具,运用工具对学生的区域定位能力进行测量和评价,旨在为提高学生的区域定位能力提供基础和前提。

1.区域认知素养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依据

1.1课标和教材中有关区域认知的内容

上海地理课程标准与教材的编写在区域认知方面具有以下特点:

1.1.1涉及不同尺度的区域范围

初中六、七年级的课程考虑到学生区域认知发展,提供学习的区域有尺度区别,大尺度的是大洲和国家,中尺度的是省和地区,小尺度的是乡土区域。其中世界地理涉及七大洲、24个国家、9个地区,中国地理涉及14个省级行政单位、8个地区及上海乡土地理。高中阶段关注区域的分析方法,考虑到初中阶段已经系统学习过区域,因此仅在高二年级的拓展教材中,设计了不同尺度区域开发的案例。初高中地理教材中的区域涵盖了从大洲到乡土的各种尺度。

1.1.2涉及不同水平层次的区域认知素养

从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看,初中阶段(六至八年级)的课程目标是了解世界、中国和本地区的主要地理概况,学会阅读常用地图等,即初中阶段仅要求学生掌握在不同尺度下学习区域地理的基本方法,不必细究比较复杂的成因问题。高中阶段,课程标准要求学会阅读区域图文资料,分析区域开发条件,对某一区域开发方案进行评价。要求学生解读区域地理信息,认识、分析和解决区域发展问题,对学生的区域认知素养的要求是较高的。

1.2学业测试中有关区域认知的内容

学业测试相关研究以近五年上海市初中毕业统一学业考试和上海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中的地理试卷为基础,通过考试角度细察上海课程改革对学生区域认知的要求。

1.2.1以不同尺度重要区域为考查背景

近五年的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试卷的综合题部分,区域选择涵盖从大洲到乡土的不同尺度,主要为课程标准和教材中已涉及的区域。

1.2.2以不同水平区域认知素养为考查目标

纵观近五年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试卷,试题不仅考查学生的区域记忆性知识,更是对区域知识基础上的区域认知素养提出要求。如2016年上海市普通高中学业考试地理试卷综合分析题第一题,提供“日本新瀉与美国旧金山地理位置及太平洋示意图”,考察判断区域气候特征及分析气候区域差异的原因,其中既有区域材料阅读能力、区域知识辨别能力又有区域分析能力,能力分层明显。

2.区域认知素养评价指标体系及指标解释

2.1区域认知素养内涵梳理

2.1.1区域地理知识

虽然现在的教育目标更强调学生的能力和素养,不强调知识的记忆,但是学生仍然有必要具备基本的背景知识,区域认知素养同样需要区域的背景地理知识。

区域地理位置。包括经纬度位置、海陆相对位置、各要素相对位置等,是认知区域环境地带性和非地带性特征的基础,也是区域差异比较、区域要素联系、区域环境与发展分析的基础[9]。在评价过程中,要求学生描述区域的位置,包括绝对位置及相对位置。

区域地理特征。最能体现地理学科的区域性和整体性(综合性)的特征[10],特征知识主要指区域各种地理要素的特征。该指标要求学生能够根据材料描述区域自然和人文要素特征。

2.1.2区域认知能力

区域认知能力是指在区域特征基础上开展区域比较、分析、综合和评价的方法和技能,是形成正确区域认知的关键成分。

区域定位能力。确定区域位置是区域认知的基础,区域定位能力是根据区域的一些信息(如经纬网、海陆轮廓、特殊事物等)确定区域所在的绝对位置或相对位置的能力。学生一旦具有区域定位能力,就能自主获取一个区域的地理位置信息,从而为区域分析、比较、评价奠定基础。

区域比较能力。区域地理特征的掌握实际是在了解区域差異的基础上实现的,了解区域差异常常依靠比较的方法[11],区域比较能力是指学生根据材料比较区域间不同要素、特点的差异。学生如果具备区域比较能力,就能把握不同区域间的差异,准确把握区域地理特征,为分析地理规律及其基本成因提供基础[12]。

区域分析能力。是指学生从区域特征材料中将整体性地理特征分解成多个自然和人文要素特征的过程,或对区域发展问题表现出从要素角度思考原因的思维意识和诠释能力。

区域评价能力。区域地理要素现状对于区域发展可能具有有利或不利影响,区域评价能力是指学生综合运用地理知识和信息评价区域特征对于区域发展影响程度的能力。

2.1.3区域认知情感

区域认知情感指学生在学习和了解区域特征的同时对区域产生的特殊情感,这种情感是一个人对环境、对区域的热爱,是区域认知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区域认同情感。是指学生站在客观的角度,不带任何偏见地看待世界不同区域,认同不同区域对人类具有特殊地位和独特价值。

区域發展情感。是指学生站在公平的角度,认同不同区域都有同样的发展权,真正形成任何区域都是平等的思想观念。

2.2区域认知素养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根据以上分析,本文构建了包括区域地理知识、区域认知能力、区域认知情感等三个一级指标和八个二级指标的区域认知素养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3.区域认知素养的测量与评价——以区域定位能力测量为例

3.1测量工具设计

依据区域认知素养评价指标体系,初步选择其中的区域定位能力作为测试研究的案例。编制区域定位能力测试初稿,测试共15个题目,分为三组,第一组出示有海陆轮廓和经纬度的包含地点区位的图像,第二组出示地点名称(城市)和经纬度数据,第三组只出示地点的经纬度数据,要求测试对象将15个地点标注在仅有海陆轮廓的空白世界地图上,地图中仅绘有赤道一条纬线。每题根据定位的准确性评定0、1、2分,测试满分为30分,表达时转换为百分制。

3.2测量工具质量分析

2016年12月12日,对上海市奉贤区奉城高级中学高一(5)、(6)班进行区域定位能力试测。该校是一所普通高中,生源水平中等,学生层次有一定梯度,符合试测对样本差异性的要求。在该校共发放测试卷70份,回收70份,其中有效测试卷68份,其中男生卷36份,女生卷32份。

3.2.1测题区分度分析

首先通过样本每题得分与总分的相关系数计量测题区分度,数值在0.340-0.574,并且每道测题的区分度都在p<0.01的概率水平上具有显著性。其次对样本进行高低分组,得分前后27%的各18人分别为高低分组。用IBMSPSS 21.0软件的独立样本t检验对高低分组的15个题项得分进行均值比较,以检验测题的区分度。仅发现第15题的t值为-1.824,p值为0.077,不满足高低分段间有显著性差异的要求,本应考虑删除,但是该题得分与总分的相关系数为0.340,p值为0.005(极其显著),综合考虑测题属性,决定保留该题,数据参与分析。

3.2.2测试的信度检验

通过SPSS软件对测试卷进行可靠性分析,得到克隆巴赫系数为0.708(>0.6),表示内部一致性较好,测试卷具有较好的测量信度。

3.2.3测试的效度分析

内容效度:本测试问卷内容全都是区域定位题目,且所有15个题目与总分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内容效度较好。

效标效度:编制由12个问题构成的调查问卷,获取学生自我认知的区域定位能力,用以验证测量工具的效度。调查问卷信度为0.787,信度较高,将调查问卷结果与测量工具的测量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相关系数为0.354,p值为0.000,两者相关极其显著,说明该测量工具的效标效度较好。

3.3研究对象和数据采集

以上海市奉贤区景秀高级中学的高一高二学生为研究总体。景秀高级中学是奉贤区的一所普通中学,历年招生生源质量稳定,因此高一高二学生从学习基础上看较为相近。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分层抽取该校高一(1)、(4)班、高二(1)、(4)班作为测试样本,其水平可以代表学校同年级学生总体水平。2016年12月19-20日组织测试,共回收测试卷124份,其中有效答卷120份,其中男生卷59份,女生61份。测试工具的实测信度达到0.775。

3.4区域定位能力现状

3.4.1整体样本区域定位能力不高

从实测结果看,该校全体样本反映的高一高二学生区域定位能力的平均水平为41.8分,其中高一年级水平35.4分,高二年级水平47.5分。数据反映出样本学校学生的区域定位能力总体不高,其原因有待进一步分析,提高学生区域定位能力的对策措施也有待制定和实施。相应分析和措施有利于学生区域认知素养的提高。

3.4.2高二学生区域定位能力强于高一

高一、高二年级学生的区域定位能力均值分别为35.4和47.5,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的方法进行均值比较,p值为0.000,说明两者差异显著。可以初步推断学生区域定位能力可以随着年级的升高而变化,学生的成长尤其是学习过程会提高学生的区域定位能力。

3.4.3男生和女生在区域定位能力上的差异有年级差异

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的方法对样本学校高一、高二学生的区域定位能力分别进行性别差异分析,高一男生的区域定位能力显著高于女生,而高二年级,区域定位能力的男女性别差异则不明显。可解释为女生可能存在的区域和空间思维方面的劣势可以通过高中阶段的学习实现弥补。

4.结语

通过理论研究构建包括区域地理知识、区域认知能力和区域认知情感三个一级指标和区域地理位置、区域地理特征、区域定位能力、区域比较能力、区域分析能力、区域评价能力、区域认同情感、区域发展情感等八个二级指标的区域认知素养评价指标体系。以区域定位能力为例,开发具有较好信度和效度的区域定位能力测量工具并在上海市奉贤区景秀高级中学实测。实测数据发现该校学生的区域定位能力有待提高,高二学生的区域定位能力显著高于高一,并发现高一男女生区域定位能力存在显著差异,而到了高二则差异不显著,即男女生在区域定位能力上的差异有年级差异。这些结论对样本学校负责,普遍性有待更多学校进一步验证。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修订组.全日制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新标准(征求意见稿)[S].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2016.

[2]袁孝亭.区域认知及其培养重点解析[J].地理教育,2017(1):4-6.

[3]刘芮菡,王春婷.高考地理热点问题中区域认知能力的体现[J].赤子,2016(23):78.

[4]陈贤进.从区域特征角度构建区域认知结构[J].文理导航,2014(22):62.

[5]王梅.利用思维导图培养“区域认知”素养的教学探索[J].地理教学,2017(4):29-31+13.

[6]蔡绮娜,曹德希.巧用“两田一口”网格简图法培养学生区域认知结构[J].地理教学,2017(2):38-41,18.

[7]丁生军.“区域认知”素养的培养策略[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6(17):10-12.

[8]李琳.谈“区域认知”素养的落实路径——以人教版高中地理“能源资源的开发”一节为例[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6(23):46-48.

[9]刘玉岳,黄梅.基于区域认知的地理位置课标与教材表达研究——以湘教版初中地理教材为例[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6(21):20-21.

[10]李盼.中学地理教材中区域特征知识教学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1.

[11]林宪生.地理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区域比较能力?[J].地理教育,2006(2):10.

[12]胡良,张全玉.对比自然环境差异,培养区域认知——以近几年高考综合题为例[J].地理教学,2017(03):57-59.

基金项目: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研究方法类课程(地理教育研究中的科学方法)建设项目(14203/008/009)、华东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实证研究资助项目“高中生地理空间感知的影响因素研究”的阶段性成果的研究成果。

通讯作者:卢晓旭

猜你喜欢
区域认知评价指标体系核心素养
区域认知及其培养重点解析
民办高职院校评价指标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