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研究

2018-09-21 11:25王雷
中国市场 2018年25期
关键词:内部控制建设集团企业公司治理

王雷

[摘要]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集团企业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然而,集团企业由于其规模较大、经营业务多元化等特点导致公司经营管理较为困难,内部控制更为复杂。文章主要针对集团企业内部控制展开研究,分析当前集团企业内部控制现状,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建议。

[关键词]内部控制建设;集团企业;公司治理

[DOI]1013939/jcnkizgsc201825076

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共同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一套科学高效、统一规范的内部控制体系,不仅可以大大提升集团企业的内部管理水平以及规避和防范风险的能力,同时也是提高集团企业经营管理的效率和效果,实现集团企业战略目标的保障。

1集团企业强化内部控制建设的意义

11确保集团企业经营合法合规,财产安全

遵守国家的各项法律法规、企业所处行业标准和地区的各项制度规定是集团企业开展经营管理活动的基本要求,也是集团企业进行合法经营的前提条件。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可有效监督集团企业在日常经营活动中对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及时发现和纠正企业的任何违反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行为,确保集团企业各项经营活动合法合规、有序进行,保障集团企业财产安全和资产完整。

12提高集团企业会计信息质量

会计信息是企业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最直观的反映,是集团企业进行经营决策与发展规划的重要依据,因此,完整、可靠、真实、准确的会计信息对集团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至关重要。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流程,严格规定了集团企业会计信息的生成、传递、记录、汇集整理和分析的全过程,并且在会计信息形成过程中及时发现并纠正错误,保障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和可靠性,确保集团企业各项生产经营活动成果及时、准确地通过集团企业的财务数据反映出來,为集团企业进行重大经营决策提供参考依据,保障集团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同时,高质量的会计信息还有利于提升集团企业的诚信度和公信力,维护集团企业良好的声誉和形象,提高集团企业在市场上的综合竞争能力力。

13提高集团企业的经营效率

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通过在集团企业内部制定涵盖各个部门、各项业务流程的管理制度和业务衔接流程规范,把集团企业的外部采购、内部生产运营、市场营销、统计分析和财务核算等各环节、各部门相关工作联结为一个紧密配合、相互协调的有机整体,实现集团企业各部门间互相配合,公司资源得以高效整合运用,提高公司整体经营效率和效果。同时,利用内部控制完善、规范的考核与监督体系,公正地反映出各部门、各岗位的工作业绩,可进一步提高各岗位职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促进整个集团企业经营效率的提高。

14提高集团企业管理水平,降低经营风险

完备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保障集团企业在日常的经营管理活动中达到自我监督和约束,实现集团企业的管理制度的提高和管理流程的优化,促进集团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为集团企业的长期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保障。同时,在集团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有效的内部控制能够对集团企业所面临的风险进行有效的评估和预警,及时发现风险并采取有效措施应对风险,推进集团企业提高防范风险的能力,降低经营风险。

2我国集团企业内部控制现状

自2008年财政部等五部委制定并发布《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正式揭开我国企业建立内部控制体系的序幕以来,以及《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框架》的相继发布,内部控制建设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重视,各集团企业在内部控制建设中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和成果,但目前我国集团企业内部控制的设计和执行上还存在着很大的不足,内部控制建设有待提升。

21对内部控制的重视不足

充分的认识和肯定是各类体系得以有序运行、健康发展的基础。然而,目前我国大多数集团企业对内部控制建设重要性的认识远远不够,甚至有的公司领导无视内部控制相关制度规范,“重经营,轻管理”意识严重,管理层凌驾于内部控制制度之上的行为时有发生。有的企业将内部控制与财务管控混为一谈,认为内部控制就是通过各种财务制度和财务手段控制公司的生产成本,保障公司的财产安全等。

22内部控制机制不健全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指出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应包含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授权审批控制、会计系统控制、财产保护控制、预算控制、运营分析控制和绩效考评控制等措施。然而,大部分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缺失或者控制措施流于形式现象严重,权责分配不合理,岗位职责和权力划分不明确,机构重叠、职能交叉或缺失、串通舞弊导致内部控制效率低下。

23缺失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

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是集团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发挥效用的前提和保障。目前我国绝大多数的集团企业都按照《公司法》的相关要求构建了法人体系和公司股东会、董事会和监事会等现代化公司治理结构,在法律层面上公司化运作的架构已经完备。然而,实际上部分集团企业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人员职能重合现象严重,所有者缺位,董事会和监事会组织不完善,监事会形同虚设、议事规则徒有虚名,内部人控制现象严重,现代化公司治理结构的作用在大部分集团企业并未发挥真正的作用。

24信息系统不完善,信息交流不通畅

良好的信息沟通与传导机制是集团企业内部控制得以有效施行的保障。目前我国大部分集团企业并未建立完善的现代化信息管理系统,信息孤岛和重复建设并存,集团企业各部门、各区域的经营信息未能得到有效整合和传递,信息交流的成本较高,造成集团企业经营管理效率低下。

3完善集团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建议

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企业内部控制由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五大要素构成,因此完善的集团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也应从此五方面进行。

31完善企业治理结构,改善控制环境

良好的公司治理环境是企业内部控制得以有效实施的基础,集团企业应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章程的规定,建立健全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和议事规则,明确董事会、监事会和管理层的职责权限,形成科学有效的职责分工和制衡机制;加强内部审计工作,保证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和工作的独立性;建立有利于企业可持续发展人力资源政策和企业文化,树立现代化企业管理理念,强化风险意识和法制观念。

32建立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

风险评估是集团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良好的风险评估和预警体系应能够及时地识别企业在经营活动中所面临的风险,科学中分析风险形成的原因并选择合适的应对策略,尽可能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33优化控制活动

结合集团企业的内部控制目标和风险应对策略,合理设置集团企业的内部职能机构,明确各职能机构的职责权责和权力范围,确保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互相牵制;建立授权审批制度,确保企业的各项经济活动遵循相应的审批流程;完善公司的会计系统建设,保障财务信息真实完整,传递及时高效;强化公司财产保护措施,确保财产安全完整;定期對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运营分析和绩效考评,并结合预算控制,及时采取措施保障公司健康有序运营。

34构建现代化信息管理系统

良好的信息沟通与传递是集团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条件。集团企业应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技术手段建立高效、快捷的现代化信息传递和管理系统,对集团企业内部控制相关的有效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和传递,为集团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提供数据支持。

35加强内部监督

建立健全集团企业的内部监督体系,通过观察集团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与外部相关机构和内部员工沟通、对账面记录和实务资产进行检查比对、实施内部审计等手段实现对公司内部控制活动的日常监督。同时,在公司发展战略、组织结构、经营活动、关键岗位员工等发生较大调整的情况下实施对内部控制活动某一方面的专项监督检查。对监督检查的结果形成书面报告,并定期进行内部控制有效性自我评价,对发现的内部控制缺陷及时改进,确保内部控制的效果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肖尧春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环境问题研究[J].理论探讨,2007(4).

[2]肖倩关于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思考[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7(7).

猜你喜欢
内部控制建设集团企业公司治理
新常态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思考
如何加强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思考
实施县级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若干思考
公司治理对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