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阅读文化建设刍议

2018-09-21 05:19林晓锋
文教资料 2018年13期
关键词:阅读指导

林晓锋

摘 要: 本文从阅读文化的探索和实践出发,认为阅读文化应显著其人文性征而不宜过于“物化”的认识,应抓住阅读与书写的根性关系,重缔两者的“婚约”,实施扎实的阅读文化工作;据历年实践而探究阅读指导、阅读活动,归纳“绿阅读”、阅读生态等阅读文化理念,摸索和提议高职院校阅读文化建设工作。

关键词: 阅读文化 阅读与书写 阅读生态 阅读指导 高职院校阅读文化建设

学校文化建设、全民阅读作为学校发展的根本大计的热潮中,当前,特别是高职院校阅读文化建设是个难点,探索和研究成效高、操作性强的建设策略,现实意义、价值重大。目前,国内学界尚未形成对阅读文化该概念和基本内涵的统一认识。笔者认为,阅读首先是一个有生命的、灵动的精神性事件。阅读的对象是文化、文化类读物,这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所言要重视文化阅读的“文化阅读”所指。阅读文化一方面指“文化阅读”,另一方面指阅读本身是一种文化现象,具有强烈的人文性征,在概念上不宜过于“物化”和强求“物化”型的内涵认知。阅读文化历史悠久,随着时代变迁而发展变化,“变化”却非“变动不居”,而是“阅读”具有恒在的人文性征及其为核心指导下的文化规律,这也是阅读与书写之间的内在联系的“神秘的眠床”。阅读文化随着时代变迁而变化的尤其表现在阅读内容、阅读条件、阅读方式、阅读活动、阅读环境、阅读习性、阅读生态、阅读推广、阅读观念等方面,它们所表现出的“相同与不同”,正指向上述恒在的阅读文化内涵;这是过去三十年所忽略的,导致当下迫切需要重建阅读与书写的紧密联系,提高大学生(实际上包括诸多中小学生)的书写能力和水平。从前为什么忽略了呢?在文化断层的历史背景下多数语文老师本身就对阅读本质“不解”而照本宣科。结果,作文成了大多数人在考试进学道路上的“陷阱”、“沦陷区”。严峻的现实与我国读书人善于书面表达的优秀传统形成强烈的反差,与外国诸多出身理科的专家、科学家们的书写能力形成强烈的反差,事实令人唏嘘不已。

2015年9月底,笔者据本校发展核心精神,结合校训的人文内涵,从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切身利益和内在需求出发,开始尝试阅读文化与学校文化的相互内化、有机结合,以期学校文化创新力的良性产生和推进,强化学校精神,加速学校的建设和发展。提出了品牌建设的工作思路,创建“一本书·阅读沙龙”,组织教师、学生工作组,以开发主题阅读、专题阅读,办好师生月度沙龙,建设精品系列等阅读项目工作理念,根子上提供沃土,助力阅读推广工作,营造校园阅读文化建设氛围。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一、倡导“阅读是最好的校园生活”,引导良好的读书意识和精神,培养高职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性。

(一)重连阅读与书写的内在关系。除了师生月度阅读沙龙外,还举办年度“世界读书日,全民阅读月”大型活动,举办“为了精致的阅读与写作”比赛等,提出据新时代强调精神生活的特点而举办阅读文化节、“爱·朗诵”晨读大赛及建设阅读文化研究室等方案。希冀借着大型阅读活动、校园晨读大赛、阅读文化节等契机,不断强调纸质阅读。电子读物铺天盖地之际,笔者认为,重视对“书香”的深刻理解、保留和浸润其中,才能避免嗅不到书籍的“隐秘之味”的不堪后果;才能避免“书香”与电子读物之间的“时代性割裂”,必然的隔阂将导致新的文化断層。试想,若是书香的彻底陌生化竟成为科技、手机时代的悲剧,那么将花费多少财物拯救、弥补、恢复呢?亡羊补牢与未雨绸缪的工作,均须自今日重视和抓起。

(二)提倡文化创造创新,强化学校文化创新力。例如,打破中国古诗词大赛的固有模式,举办的本校首届中国古诗词大赛,笔者坚持设置现场即兴创作的比赛环节,要求决赛的学生现场创作至少两句,加评创新奖,作为对大学生应真正理解中国文化肌理精髓,才能有效内化、学以致用的领悟和鼓励。真正的书写能力,永远不是背书、背多少、多熟这回事。该即兴创作比赛环节受到了关注。福建省作协原秘书长,素有“诗词巨擘”之誉的陈侣白先生高兴地撰文赞美我校的创新精神,《海峡都市报·文化观察》栏目赞扬“懂诗词美,懂创造更美”。“润物细无声”,该项阅读比赛活动反映文化创造创新之功之力,校内外阅读环境氛围的无形的“语言”及阅读返魅的巨大的阅读功能总是具有潜在的暗示和引导的作用,得到行家们的肯定。

二、做好阅读指导工作

阅读指导既是阅读文化建设工作的难点,又是其制高点。

(一)社会各界举办的阅读活动,高职院校大多数图书馆阅读条件佳,收效却普遍不高。

历来,许多阅读活动看着很热闹,工作者也很辛苦,为何往往却收效甚微呢?今天,科技文明不可谓不高;大多数图书馆的阅读机器、设备等一应俱全,阅读角、阅读亭等不断投入建设,校园阅读条件不可谓不佳,学校不可谓不重视图书馆工作;但一些学生为何总是“爱不上、不爱上图书馆”呢?到图书馆的学生大多数是在复习课业,或埋头苦背利于考证的教材。他们的文化土壤本就贫瘠,文化阅读本就十分薄弱。学者、研究者及许多作家、诗人等关注阅读,撰拟阅读经验、读书论、书单等,无不脱离一个同样的观点:多读,勤读,读好书。这固然是对的,但还是未能在阅读文化深层指出阅读与书写能力的联系,更谈不上如何重建的问题。读者们读了文章,还是不得其道,往往就责备自己读书太少。其实许多读者读的书并不少。

学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者通常不是语文老师。即便是的话,大多数语文老师身处前述的“阅读困厄”中,也就难以理解学生作文能力多数不妙的真正原因,心焦之下拖课、补课等,驱赶学生勤练作文技巧等,却不济事。学生也很莫名和委屈。家长更是一头雾水,忙着接送本就忙于课业、已参加多门培训的孩子再上一门培训,以为能帮到孩子。但许多作文培训中心实际上却抓不住关键指导,出现“僵尸作文”、“公式作文”等。孩子们特别是考上大学、没有了作文任务后,作文能力会迅速倒退。

(二)雕塑“人与阅读”的内在精神关系,解决阅读指导工作难点,探索实施性强的阅读指导对策。建设好校园阅读文化,阅读指导成了一个普遍性困厄及解决困厄的关键性环节;这个重要环节却被许多人忽略,多数是不懂则不会做,少数是畏难,知道取得成效不快,将影响工作业绩,遂刻意忽略不做。笔者认为的阅读指导方法并实践,在实践中据新情况而微调,具体如下:

1.抓住阅读文化规律,穿透阅读与书写之间的内在关系。应深刻理解“悦读”的“悦”之所由来。“刻读”是笔者切身的阅读经验。笔者相信林黛玉型“一目十行、过目成诵”的阅读能力,笔者也比较接近这个情况,读过的书,想记住的地方甚至记得页码。“刻读”,即刻印一样烙在脑中,刻的是文明之火。文明的初始:文字。中国文字是绘画的艺术,显著的人文性征,故而有灵性,灵神同在。这个神灵是艺术之神,杜甫“下笔如有神”的“神”。阅读时可以看见神灵的舞蹈、嗅觉。是的,是看见。读一本书时,读者首先应了解中国文字的特点,懂得首先是恢复灵性神性。读书时应能嗅到神灵的味道,读者应努力具备神灵的嗅觉。笔者在举办的阅读活动中阐释“刻读”及其指向“悦读”的道路,倡导有生命的阅读,引导良好的阅读习性,重建高职院校大学生的阅读价值观,尤其在阅读理念上雕塑“人与阅读”的内在精神关系,并形成“绿阅读”的典型案例。例如通过“诗和远方”专题沙龙,让学生领悟蕴含在阅读深层本质之中古往今来中外同一的悠久的阅读文化的人文精神内核。

2.引导认知“阅读生态”的内涵,建设阅读生态圈,做好阅读文化制度建设。何谓“阅读生态”?试举几个例子。通俗而言,很多人的苦恼:为什么我作文这么不好?阅读文化长久缺失而导致的阅读生态如斯糟糕,中华优秀文化何在呢?难道任凭一轮轮的不着边际,“不及物”,空谈传承和弘扬?阅读生态如斯不堪,是“文明的陷阱”抑或“中国文化的失落”?往昔和今日,例子之多,仍多,而改观之路漫漫。上述案例属性阅读生态的浅层面认识,但从中已可窥见阅读与书写能力之间的奥秘,也再度见出阅读文化的人文性征强烈。长期缺失阅读生活,匮乏良好的阅读习性的中国人遂不可避免于书写能力的历史性的大幅度、大面积滑坡。这是令人忧伤的,甚至生气。修辞或文学不在本文研究范畴,但须建立阅读文化规约,做好阅读文化制度建设。第三,阅读生态的深层面的认知,更多地体现于对文化阅读的重视程度。文化因子启动思想,激发创新,促进科技文明,这早已是世界性共识,而文化阅读却仍为许多国人所忽视。重视者也不少,多数却因文化意识、质地等薄弱,文化积累偏低,思维僵化教条等痼疾,而属性不解所致的阅读生态不佳型的“忽视”。通过强化指导,这种“假忽视”者最具快速改善自身阅读生态的可能性。

3.厘清阅读活动、阅读生态两者关系,建设优良的阅读环境。阅读活动可指阅读时的思维活动,通常是指举办阅读活动、举办的阅读活动,阅读活动本身形成了一种重要的阅读环境。国家图书馆少儿馆馆长王志庚老师在接受中国出版传媒商报采访时曾将两者割裂对立的视角,对此,笔者更愿意理解为过多的只图热闹又浪费钱的低档阅读活动令王老师和笔者一样,扼腕不已。例如校园阅读活动,举办条件是多方面的,其中最重要的是抓住阅读生态的关键处而设计活动环节,并须紧密结合学生特点。但切忌不可把缺点当作特点而迁就,否则阅读活动变质,形同“跪求”学生读书的事实将令我们再度看见“教育的失败”。一些高职学生从小在阅读引导上乏善可陈,本就缺失良好的阅读习性,遑论是否还具有前述“神性灵性”而能品尝“阅读之蜜”。对此若是不察失察,就很容易迁就学生的缺点,阅读活动难免变成赶时髦、人云亦云,你怎么做我也怎么做,实际不会做,暴露着举办者自身肤浅甚至鄙陋粗俗的“阅读残疾”的真相。而最可恶的则是这一种:明知故犯,令阅读活动变成了各行各业的许多种类的“表面文章”之一。这是阅读工作者应强化意识,时刻警惕和防备的几个方面。

4.传播“绿阅读”理念,强化阅读生态意识,加强学生个体阅读生态,积极营建阅读生态圈,师生共建校园阅读文化新精神、新氛围。(1)意识上明确阅读与书写的内在关系。高职院校与重点大学不同,老师须区分学生特点,因材施教,学生必须在老师指点下选择阅读。读书不在多,在精。先精读一本书,领悟阅读与书写的紧密联系,方是快速提高书写能力、水平之道。笔者采取“小众阅读”指导的方式,初,尝试于“一本书·阅读沙龙”,后建立“冰心读书会”,布置读书小组活动,小结为“七天记:读书人在”系列专题。指导时要求学生须查阅专题资料,充分开动脑筋,努力于文化创意、活动形式创新等。(2)学校每个老师其实都是一个阅读工作者,每个老师都应有责任心和义务感。有为有弗为(冰心语),新时代新的作为,历史性的文化断裂带急需每个老师做出时代性的新贡献。(3)学生课业之余加强文化阅读,在老师帮助下深刻理解中国文化肌理和精髓,努力打开阅读生态之门。(4)高职院校大学生当中,传统读书意境流失、书香不“香”的恶劣情形普遍,须想办法,結合学生特点、教育目标,结合中外的好文化,创造阅读活动新形式,启发思维活性,诱发潜在的阅读兴趣,调动阅读活跃、阅读积极,努力促成学生在精神界的根本转变。例如前举策划校园晨读大赛(限纸质阅读)的“爱·朗读”品牌活动,其宗旨为:传达古人俯仰天地精华,清晨、野地、河边、草场、树林里等随处随意随性随兴而诵读吟咏的气息。诵读、吟咏、啸歌,就是呼吸吐纳,书写即吞吐日月精华。这就是阅读与书写两者的“神秘”联结,真正提高书写能力的关键。晨啸、清啸、吟啸、长啸,传达着古人“不废啸歌”的内涵,也传达当下“不废啸歌”的新内涵。比赛形式为:分个人、团体两个奖项。团体人数2人以上,可为班集体,也可为姐妹体、弟兄体、小伙伴体、三体、双人体、对称体等自号。(5)须坚持不懈地营建校园阅读生态圈。教师教育理念的转变将带来专业成长和发展,学生将真正获益、一生获益,下一代、几代获益,学校图书馆的文化功能、辅助教育教学功能等获得良好的呈现。

从阅读文化工作的思考和实践出发,笔者意识到高职院校阅读文化建设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历史性的文化断裂,20世纪经济大潮的负面余孽未休,特别是非重点中小学的多数语文老师的个体困厄等因素,导致当下迫切地要在阅读文化的深层内涵启动学生混沌、迟钝甚至完全丧失的灵性和生命、生活的神性感觉,紧紧抓住阅读与书写的根性关系,重缔两者的“婚约”,提高高职院校大多数学生的书写能力和水平。笔者认为阅读文化应显著其人文性征而不宜过于“物化”的认识,据历年实践而探究阅读指导、阅读活动,归纳“绿阅读”、阅读生态等阅读文化理念,摸索扎实的阅读文化工作和提议高职院校阅读文化建设工作。

参考文献:

[1]张东娇.学校文化管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4):28-29.

[2]王余光.中国阅读文化史论[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7.

[3]石中英,王卫东,主编.生命化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3.

猜你喜欢
阅读指导
爱读 会读 悦读
从人物塑造看《年轮》小说和电视剧两种阅读指导对比?
浅析高中图书馆的阅读指导措施
做好儿童阅读的引路人
公共图书馆促进中小学生阅读的策略探讨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
刍议写景散文阅读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