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丽英
[摘要] 分析综合护理护理干预在儿科应激性高血糖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46例应激性高血糖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23例。两组患儿均在限制葡萄糖输注前提下经皮下给予0.1~0.2 U/kg胰岛素治疗,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早期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血糖控制情况、胰岛素用量及预后。 结果 干预组血糖达标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 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控制应激性高血糖患儿血糖水平,并减少胰岛素用量,对于促进患儿预后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 早期综合护理;应激性高血糖;儿科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8)03(b)-0131-02
应激性高血糖是临床上危重症患儿常见的合并症,患儿机体能量物质代谢异常,表现为糖代谢紊乱,极易导致患者死亡。持续高血糖会诱发高渗血症,会加重患儿原发病病情,导致病情十分复杂,给临床治疗及护理带来巨大的挑战。该研究在采用小剂量胰岛素治疗应激性高血糖患儿的过程中给予患儿综合护理干预,并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46例危重症应激性高血糖(血糖水平>10.1 mmol/L)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5例,女21例。原发病:持续哮喘2例,化脓性脑炎4例;上消化道出血2例,急性中毒合并呼吸衰竭1例,重症支气管肺炎18例,病毒性脑炎8例,颅内出血3例,肠炎合并严重脱水4例,感染性休克4例。纳入标准:采血前24 h未输血或输入大剂量激素。排除糖尿病患儿及家族糖尿病史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将46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23例。对照组中,男13例,女10例,平均年龄(5.21±1.04)岁;血糖(15.24±2.64)mmol/L;干预组,男12例,女11例,平均年龄(5.32±1.27)岁;血糖(15.31±3.01)mmol/L。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血糖水平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 研究方法
全部患儿在入院后在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限制外源性高水平葡萄糖输注,并给予小剂量胰岛素治疗。血糖10.1~15.0 mmol/L时,皮下注射0.1~0.2 U/kg生物合成人胰岛素(国药准字J20130021),每2 h/次;注射2次后监测血糖水平,若血糖值恢复至正常状态,则停止给药;若未恢复,则继续皮下注射相同剂量胰岛素两次,再次监测血糖,直至恢复正常为止。血糖>15.0 mmol/L时,先皮下注射2次0.1~.0.2 U/kg胰岛素,2 h/次,监测血糖,如果血糖值依旧在15.0 mmol/L以上,则继续皮下注射相同剂量胰岛素2次,再次监测血糖;如果血糖低于15.0 mmol/L,则变为皮下注射胰岛素,直至患儿血糖恢复至正常值。
1.2.1 对照组 对照组在治疗的基础上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包括原发疾病的对症护理、保温、吸氧、留置导管护理、皮肤清洁消毒、心肺功能监护、呼吸道护理、静脉营养护理等。
1.2.2 干预组 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综合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包括:①密切监测血糖水平。间隔1~2 h测定末梢血糖水平;待患儿病情稳定后根据医嘱间隔4~6 h监测血糖,并及时报告主治医师,以便对胰岛素用量做出調整。②饮食护理。根据患儿年龄及所处的生长发育期,由营养师和责任护士共同制定患儿的营养饮食计划,合理分配每日摄入的热量、进餐次数、进餐时间、饮食类别等,确保在能够控制血糖的基础上又能保证患儿生长发育。每日先皮下注射胰岛素30 min后再进食,并观察患儿进食状况。对于需要肠外营养的患儿,则根据患儿身体状况而提供合理的高蛋白饮食,减轻患儿的糖负荷;对于昏迷患儿则给予鼻饲营养或静脉输注营养液。③严密关注患儿病情。在治疗原发疾病过程中,加强关注患儿病情,避免发生心律失常、酮症酸中毒、低血糖等并发症,一旦发现异常则立即报告主治医生。加强基础护理和皮肤护理,确保患儿皮肤和粘膜完整,避免发生感染。④心理护理。给予患儿语言安抚和抚摸刺激,消除患儿的不安感和恐惧感,降低心理应激程度。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儿进入危重症恢复期所需时间和血糖恢复正常所需的时间。采用小儿危重病例评分法(PCIS)评估患儿经治疗及护理后的病情危重情况,得分>90分即进入重症恢复期。
1.4 统计方法
用Excel 2007 录入数据,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处理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频数和百分比描述,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所有患儿经治疗和护理后均进入危重恢复期共40例,对照组有6例患儿在3 d内死亡。干预组患儿进入危重恢复期所需时间和血糖水平恢复至正常水平所需时间较之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近年来研究发现危重病患儿出现应激性高血糖症状可能与患儿在应激状态下大量合成升糖激素有密切关系[1]。患儿机体内产生大量升糖激素会加快组织的糖异生及糖原分解速度,进而导致胰岛素水平相对下降或诱发胰岛素拮抗[2]。危重患儿由于进食较为困难,因此在无进食状态下,出现已经高血糖会避免出现低血糖症状,但过度的应激性高血糖会导致患儿机体内血糖水平持续升高,进而诱发其他严重并发症,死亡率极高[3]。目前研究发现,危重症患儿应激性高血糖水平越高,则越不利于预后[4]。在该研究中也发现,如果患儿血糖持续维持在15.0 mmol/L以上,则血糖难以被及时纠正,病情也十分凶险。死亡的6例患儿中有5例(83.33%)血糖值在15.0 mmol/L以上,这提示过高的血糖是诱发危重症患儿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因此必须及早控制危重症患儿的高血糖症状。
目前临床上治疗成年人应激性高血糖常采用大剂量胰岛素,但这种方法不适用于治疗危重患儿的应激性高血糖,原因在于大剂量胰岛素注射会导致患儿血糖波动范围极大,严重者会出现低血糖反应[5-6]。因此,不少研究者开始尝试采用小剂量胰岛素注射治疗危重患儿应激性高血糖,但操作较为繁琐且步骤复杂,这要求除了医师根据患儿情况开具医嘱外,还需要护理人员的精心护理,在小剂量注射胰岛素的同时,还要加强对血糖水平的严密监控,预防出现低血糖症状[7]。有报道显示,除原发疾病外,静脉补液也是诱发危重患儿应激性高血糖的重要因素[8]。目前大部分医院儿科在治疗危重患儿时会给予10%葡萄糖补液输注治疗,这些糖分进入患儿体内后,会显著提高患儿血糖水平。因此,该研究在治疗原发疾病的基础上,限制外源葡萄糖的输注,同时制定科学合理的饮食计划,由营养师和责任护士根据患儿生长发育期所需的营养状况和血糖控制目标而制定饮食种类、进食次数、热量摄入量等;对于肠外营养的患儿则给予高蛋白饮食来减轻糖负荷,对于昏迷患儿则给予鼻饲或静脉输入营养液补充能量。该研究中,干预组23例患儿均未发现因饮食不当而诱发高血糖,同时干预组进入危重恢复期所需时间及血糖恢复至正常所需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这表明利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在短时间内有效改善患儿血糖水平并缩短病情恢复时间,这有助于减少胰岛素用量,加速患儿康复。
4 结论
依靠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控制应激性高血糖患儿血糖水平,并减少胰岛素用量,对于促进患儿预后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季艳妮, 杨莲芳, 季坚卫,等. 强化血糖控制对儿童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应激性高血糖患者血糖波动及预后影响[J]. 中华胰腺病杂志, 2015, 15(6):404-406.
[2] 殷博, 陸国平, 陆铸今,等.危重症患儿应激性高血糖和血清胰岛素组分变化的关系分析[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14, 29(6):416-418.
[3] 陈玉萍.小儿危重症与应激性高血糖[J].医学信息, 2015,12(35):324.
[4] 张丽. 早期综合护理干预在儿科ICU应激性高血糖治疗转归中的效果评价[J].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3, 10(7):61-62.
[5] 杨晓碧. 强化胰岛素治疗应激性高血糖患儿的临床效果[J]. 医学信息旬刊, 2013, 26(12):319-320.
[6] 贾程之,徐良德,王娟.强化胰岛素治疗危重症患者应激性高血糖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12, 19(2):71-72.
[7] 杨建海, 吴峰, 李辉,等. 应激性高血糖对ICU危重症患者心功能的影响及强化胰岛素治疗效果观察[J].解放军医药杂志, 2015, 27(10):47-51.
[8] 诸纪华, 杨淑娟, 程贵琴. 28例心内直视术后应激性高血糖患儿的护理[J]. 中华护理杂志, 2012, 47(6):508-509.
(收稿日期:2017-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