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秋华 刘瑞志 贾雨林
[摘要] 目的 研究尿微量蛋白对于2型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的诊断价值,以期为临床上糖尿病肾病的早期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取2017年9—12月于该院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作为实验组。另外征集10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测定受试者的空腹血糖、尿蛋白定性、尿微量蛋白检测等,计算阳性率,利用统计学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蛋白定性对照组全为阴性,实验组阳性率71.0%;尿微量蛋白检测对照组全为阴性,实验1组尿微量白蛋白、α1微球蛋白、β2微球蛋白、转铁蛋白阳性率分别为37.1%、22.4%、23.4%、11.2%,4个指标联合检测的阳性率为91.3%;实验2组尿微量白蛋白、α1微球蛋白、β2微球蛋白、转铁蛋白阳性率分别为31.8%、20.7%、29.4%、10.5%,4个指标联合检测的阳性率为90.9%。结论 微量蛋白检测对于2型糖尿病早期肾损伤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糖尿病;微量尿蛋白;尿蛋白定性;肾损伤
[中图分类号] R58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8)03(b)-0038-02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和环境污染的加剧,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2型糖尿病属于代谢性疾病,好发于40岁之后[1]。糖尿病患者中有90%以上为2型糖尿病患者。2型糖尿病属于非胰岛素依赖性,其胰岛素的缺乏是一种相对缺乏,患者产生胰岛素的能力并没有完全丧失,有的患者甚至会分泌过多的胰岛素,但胰岛素利用较差,可以通过药物刺激体内胰岛素的分泌[2-3]。导致2型糖尿病的因素有遗传、环境、种族、年龄以及生活方式等[4]。糖尿病由于并发症严重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的主要并发症,也是糖尿病致死的主要原因,由于糖尿病患者存在严重的内分泌紊乱,在治疗肾损伤时存在的困难比一般的肾脏疾病更多,因此,预防糖尿病肾病或者早发现早治疗,对于糖尿病肾病来说至关重要[5],该次研究选取2017年9—12月收治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与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于该院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作为实验组。另外征集10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其中对照组男性57名,年龄(49.7±2.1)岁,女性43名,年龄(51.5±1.8)岁。实验组男性患者53例,年龄(48.5±1.5)岁,病程(1.8±0.4)年,女性患者47例,年龄(43.5±2.0)岁,病程(2.6±0.2)年。所有志愿者、患者及家属对该实验知情同意,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身高、年龄、体重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病例入选标准
①患者确诊为2型糖尿病。②患者年龄小于70周岁。③患者意识清醒,实验配合度高。④患者不存在恶性肿瘤、尿毒症等。⑤患者接受实验前未服用过对实验有影响的药物。
1.3 实验方法
所有受试者空腹12 h,于第2日留取晨尿20 mL,分为两份。其中一份进行尿蛋白定性检测。所有受试者取空腹血测定血糖含量,根据血糖含量高低将实验组分为实验1组和实验2组;取另一份尿样进行尿微量蛋白检测,包括尿微量白蛋白、α1微球蛋白、β2微球蛋白、转铁蛋白,计算阳性患者比例,利用统计学软件比较对照组、实验1组、实验2组患者的差异。阳性率(%)=阳性患者例数/总例数×100.0%
1.4 观察指标
该实验将尿蛋白定性、尿微量白蛋白、α1微球蛋白、β2微球蛋白、转铁蛋白作为观察指标。
1.5 统计方法
利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上述指标进行统计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实验结果
2.1 尿蛋白定性
对照组100名志愿者尿蛋白定性均为阴性,实验组100例患者尿蛋白阳性71例,阴性29例,阳性率为71.0%。
2.2 血糖含量测定
对实验组100例患者进行空腹血糖检测,将血糖含量≤8.0 mmol/L的患者作為实验1组,血糖含量>8.0 mmol/L的患者作为实验2组。其中实验1组患者45例,平均血糖水平(7.3±0.3)mmol/L;实验2组患者55例,平均血糖水平(8.9±0.4)mmol/L。对照组100名志愿者的平均空腹血糖为(4.6±0.3)mmol/L。
2.3 尿微量蛋白检测
3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49, P=0.011)。两两比较,对照组与实验1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0.05);对照组与实验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0.05);实验1组与实验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0.05)。认为患者的血糖水平越高,其尿微量蛋白阳性率越大。且结合尿微量白蛋白、α1微球蛋白、β2微球蛋白、转铁蛋白4个指标一起作为2型糖尿病肾损伤的考察指标时,实验1组阳性率为91.3%,实验2组阳性率为90.9%。见表1。
3 讨论
研究表明,大量尿蛋白是导致慢性肾病发展为肾衰竭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尿蛋白定性试验是指尿常规中测定尿蛋白,是尿常规检查中必做的一项实验[6]。人体每日大约有180 L血浆经肾小球滤过,肾小球毛细血管对水和电解质有良好通透性,但是当物质的分子量较大时不能通过,比如蛋白类物质,即使有少量蛋白通过肾小球,也会有绝大部分在肾小管被重吸收,只有微量蛋白随尿液排出体外[7]。当尿蛋白含量超出上述水平,用常规的临床检验方法检出尿中有蛋白时,则称为蛋白尿[8-9]。尿蛋白定性的结果可以有阴性、微量1~4个加号,加号越多说明尿蛋白越多,用于初步判断和了解肾脏功能是否出现问题及问题的严重性[10]。但是尿蛋白定性的结果并不能准确的反应肾脏的损伤状况,比如本实验中对于实验组患者来说,血糖超过正常水平,微量尿蛋白检测也显示阳性,但是其在尿蛋白定性中,仅显示71.0%的阳性率,因此对于尿蛋白定性为阴性的患者并不能排除其肾脏损伤的可能。而微量尿蛋白(尿微量白蛋白、α1微球蛋白、β2微球蛋白、转铁蛋白)则可以更加准确的反应肾脏损伤状况,为临床上2型糖尿病肾病的预防和治疗工作提供新的依据。
[参考文献]
[1] 朱晓英,施笑娅,徐象威.尿微量蛋白、胱抑素C、糖化血红蛋白及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对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的应用评价[J].中国现代医生,2017,55(33):116-120.
[2] 刘灵燕,钟政荣,陈福祥.尿微量蛋白对2型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的诊断价值[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17,48(1):40-43.
[3] 吴莉春,林联韵,江峰.尿微量蛋白及尿酶联合检测在糖尿病早期肾损伤诊断中的临床意义[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6,29(15):2091-2093.
[4] 赵丹,雷永兰,谢志安.尿微量蛋白联合检测对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的监控作用及诊断价值[J].吉林医学,2016,37(4):813-815.
[5] 李秀琴.超敏C反应蛋白、尿微量蛋白与同型半胱氨酸在2型糖尿病早期肾损伤中的诊断价值[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1,29(6):680-681.
[6] 李聪新. 尿微量蛋白检测对糖尿病早期肾损伤诊断价值的探讨[C]. 天津市核学会.第四届中国核学会省市区“三核”论坛论文集.天津:天津市核学会,2007:1.
[7] 郭绪晓,张凤花,柏淑美.Ⅱ型糖尿病早期肾损伤与超敏C-反应蛋白、尿微量蛋白的检测[J].江西医学检验,2006(5):426,438.
[8] 杨同宏.检测尿微量蛋白联合血浆凝血酶调节蛋白对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的诊断价值[J].临床荟萃,2005(19):1117-1118.
[9] 赵万峰,杨兆芹,崔光跃.糖尿病早期肾损伤与尿微量蛋白及尿酶关系探讨[J].齐鲁医学检验,2005(1):72.
[10] 汤俊明,赵进良,张小莉.尿微量蛋白对监测2型糖尿病早期肾功能损害的价值[J].临床检验杂志,2004(6):459.
(收稿日期:2018-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