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伟朋
摘要: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我国重要的社会问题,它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和多角度的研究与报道。基层教育工作者和媒体比较早就把目光聚焦到了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上,后来学界也从不同的学科和不同的视角出发,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在深入探讨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基础上,结合公共管理及其相关理论知识,探索农村留守儿童社会保护的路径。同时立足于我国社会发展的实际,选择出一条“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学校和家庭积极配合”的社会保护的路径,从而改善和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
关键词:留守儿童;社会保护;路径选择
中图分类号:D9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8.22.059
1绪论
我国乡村人口有61866万,其中农村留守儿童规模达6102.55万。数量巨大的农村留守儿童群体也为我国的社会发展带来了一系列问题。本文通过实地调查,并结合相关理论进行研究,以期能够全面客观地阐述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让更多地人正视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并呼吁建立社会力量参与农村留守儿童管理机制,探索和选择农村留守儿童社会保护的路径,从而为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和发展提供比较理想的环境,改善和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城乡发展的不平衡、公共服务的不均等以及社会保障的不完善等问题。
2关于留守儿童的相关研究
国外的学者和相关的组织机构大多关注的是经济比较落后的国家的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它们主要讨论了父母迁移对儿童基本权利方面的影响。学者卓丽、贝尔和纳拉亚纳斯瓦米认为,与外出父亲相比,外出母亲为维持与子女的关系投入了更多精力。柏瑞纳斯认为,即使父母远离留守儿童,如果他们能频繁地进行沟通交流,就能带来积极的影响。盖尔·穆默特(2007)对墨西哥与美国之间跨国人口迁移背景下留守儿童的“跨国养育”进行了跟踪研究。他认为,在这种养育机制中,父母、祖父母以及其他的亲戚都被卷入了与性别、代际等级和意识形态相交织的情感、责任和互惠之中。
近年来,留守儿童引起了媒体和学界等的广泛关注,许许多多的学者都在就留守儿童问题进行探讨研究。
杨兰(2014)等从人口学方面進行了研究,他们采用儿童少年生活质量量表和自编的一般情况调查表对1000余名农村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进行调查后发现,在生活质量方面,农村留守儿童大部分都不高。段成荣(2014)等从教育学方面对农村留守儿童进行了研究。他们在深入挖掘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的基础上,结合在重庆市31所农村小学收集的1.2万名学生的调查数据以及相关资料,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进行了讨论。他们认为,农村留守儿童能较好完成基础教育,但是高中教育机会明显较差,而且农村留守儿童在学校教育各环节均面临挑战。在家庭教育方面,他们认为,家庭结构的拆分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
从国内外关于留守儿童的研究现状可以看出,国外学者主要研究的是人口迁移较为普遍的发展中国家的留守儿童问题,他们大多采用调查研究,主要讨论了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和情感以及在教育、医疗健康、社会适应等基本权利方面的情况。但由于缺乏概念的统一性和规范性,并不利于对留守儿童群体的正确认识,甚至由于操作方法的差异会导致研究结论的大相径庭。在国内,留守儿童问题引起了学者的广泛关注。他们来自于不同的研究领域,多学科的研究视角形成了留守儿童研究硕果累累、争奇斗艳的局面,但是这些研究之间缺乏互动和相互借鉴,研究大都存在片面性,这就使留守儿童问题缺乏整体性和深入性。此外,一些研究没有深入实地调研,只是利用已有的研究成果形成自己的成果,因而许多研究存在相似性,而且与实际情况也可能存在出入。
3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与成因
3.1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3.1.1农村留守儿童在生活上存在的问题
在生活上,留守儿童大多由年迈的爷爷奶奶或者邻近的亲戚代为监管,但这要求留守儿童有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这首先对于年纪尚小的留守儿童来说是一大考验;其次,父母长时间不在身边,容易使留守儿童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产生不良的行为和生活习惯,比如抽烟喝酒、沉迷网络、聚众斗殴等。
3.1.2农村留守儿童在学习上存在的问题
在学习上,农村留守儿童的爷爷奶奶的文化程度大多不高,亲戚对自己的学习又疏于管理,因此,在学习方面留守儿童从家庭获得的帮助是十分有限的,这与孩子在教育方面的需求存在比较大的落差,孩子的学习兴趣较弱;另一方面,父母对孩子的学习监管不够,留守儿童产生厌学情绪,不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
3.1.3农村留守儿童在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
在安全方面,虽然农村留守儿童都有爷爷奶奶或者亲戚作为监护人代为监管,但是由于年龄、经济、生活等各方面的原因,他们对留守儿童的监管是十分有限的,大部分局限于吃饱穿暖,在其它方面则微乎其微,留守儿童的活动几乎不受限制,这就容易产生意外伤害,比如割伤、烧伤、烫伤、被猫狗抓伤咬伤、摔伤、车祸、溺水、触电火灾等各种意外伤害。同时,由于社会的复杂性,留守儿童尤其是留守女童的人身安全也面临着潜在的危险。
3.1.4农村留守儿童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问题
在心理健康方面,由于父母外出打工,留守儿童遇到事情时很难找到倾诉的对象,同时由于父母远离在外,留守儿童长期得不到父母的抚慰与关怀,心里容易产生孤独痛苦、自卑和焦躁不安的感觉。同时,农村留守儿童大部分又处于青春期,追求个性却又懵懂无知,容易产生偏激的行为。
3.2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成因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成因主要有家庭、学校以及政府三个方面。
3.2.1家庭教育的缺陷
在家庭方面,主要是家庭教育的缺陷所致。农村留守儿童基本是处于学习的年龄,在这一阶段,他们的身心发展需要父母更多的关心和爱护。但是,由于父母长期在外打工,他们长时间与父母分居两地,在一些重要的问题上无法得到父母的启发和建议,同时也感受不到父母贴心的问候,导致留守儿童缺乏认知,进而对留守儿童产生不良后果。
3.2.2學校教育管理方式的缺陷
在学校方面,主要是学校教育管理方式方面存在缺陷。农村留守儿童所生活的地方大多贫穷落后,这些地区的教学设施和教学理念相对也比较落后。老师只重视学生的学习,关注学校的升学率,却忽视对学生的情感等的关注。在这种状况下,老师只重视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对于学习成绩差的学生不管不问,这就使部分学生孤独、内向、缺乏自信,容易悲伤,存在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另一方面,农村大部分学校也缺乏相应的设施和条件,老师在进行相关的教育教学活动时,也难以达到应有的效果。
3.2.3政府措施的不到位以及农村基层组织功能的弱化
在政府方面,主要是政府相关措施的不到位以及农村基层组织功能的弱化。在政府层面,国家对于留守儿童的规模始终没有一个确切的数据,因而相关的对策和措施也难以制定和实施;在农村,村委会作为村民自治的组织,在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上可以发挥其作用,对农村留守儿童提供一些帮助。但是,由于我国农村干部的着眼点主要还是抓经济,因此对留守儿童问题缺乏足够的重视,发挥的作用也十分有限,进而使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愈演愈烈。
4农村留守儿童社会保护的路径与选择
4.1农村留守儿童社会保护的路径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我国重要的社会问题,我们不仅要深入实地地认识它、了解它,更要对症下药,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来改善它、解决它。鉴于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复杂性,国家、社会、学校、家庭需要共同行动起来,多位一体,相互配合,探索出一条切实可行的农村留守儿童社会保护的路径。
4.1.1摸清农村留守儿童底数
摸清农村留守儿童底数,完善相关的制度、政策及法律,实现对留守儿童的精准帮扶。关于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的底数问题一直是众说纷纭,没有一个确定的数据。大数据一定要科学,如果农村留守儿童的底数不清,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认识不充分,所有的解决措施都只能是凭空臆想,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因此首先必须从国家层面摸清农村留守儿童的底数。其次,要完善与留守儿童问题相关的制度、政策及法律。在制度方面,要打破户籍制度和教育制度对农民工的束缚,为有能力携带孩子外出接受教育的农民工在生活上和孩子的教育上提供支持和帮助。就政策方面而言,国家要完善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等方面与留守儿童相关的政策,在法律方面,要出台旨在保护儿童的法律,逐渐完善我国的儿童保护法律,构建我国儿童保护的法律体系,确保为留守儿童提供特别的保护和必要的社会救助。
4.1.2建立社会力量参与管理机制
建立社会力量参与农村留守儿童管理机制,成立为留守儿童服务的社会组织。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力量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首先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面对和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其次要加快建立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机构、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和志愿服务组织,鼓励支持这些组织深入农村、深入学校和家庭。通过这些社会组织,对留守儿童的监护人进行监护指导培训,对农村留守儿童进行心理方面的疏导。再者 ,面对数量庞大的留守儿童群体,政府可能有心无力,因此可以调动社会力量共同合力解决,形成政府统筹、社会力量具体筹划的局面。
4.1.3探索教学管理新模式
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注,探索留守儿童教学管理的新模式。首先,学校要加强与孩子父母、与孩子监护人的联系和交流,创立家校一体的管理模式。其次,学校要注重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要整合教育资源,开办心理课程,教师在给农村留守儿童提供心理健康方面的帮助的同时,教给他们一些基本的心理健康知识。最后,学校要与当地相关部门一起携起手来,为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和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减少及杜绝社会不正之风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熏染。
4.1.4加强父母与农村留守儿童的联系
加强父母与农村留守儿童之间的联系,拉近父母与留守儿童之间的距离。首先,农民工可利用当下国家支持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的相关政策,积极返乡就业、创业,为家乡作出贡献的同时,也可以与自己的孩子、家庭生活在一起;其次如果外出打工的话,夫妻双方最好能有一方留在家里跟孩子一起生活。这样一方面能尽量弥补孩子成长中所必须的亲子教育,而且在生活上和学习上也能给予孩子足够的关心和帮助;最后,如果由于种种因素,夫妻双方都要出去打工,那么夫妻双方要尽可能经常性地回家看望孩子,并利用现代通讯技术和网络技术,加强与孩子爷爷奶奶或者亲戚以及学校的联系,理性对待孩子所犯的错误,要耐心地与孩子沟通和交流,帮助孩子解决生活和学习上遇到的困难,做好自己在孩子学习和健康成长中扮演的至关重要的角色。
4.2农村留守儿童社会保护的路径选择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复杂性和特殊性要求政府、社会、学校和家庭必须携起手来共同应对。政府应该发挥主导作用,落实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规模,并从制度、政策和法律层面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保护;社会力量要积极参与,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鼓励公众参与到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慈善事业中来;教育部门及学校在响应政府号召的同时,要立足于社会发展和自身的实际,积极探索新的、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给予农村留守儿童更多的关心和呵护;家庭在加强与农村留守儿童及其监护人沟通交流的同时,要加强与学校的联系,家校一体,充分掌握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和生活情况,从而给予孩子及时的帮助和关心。这就是农村留守儿童社会保护所选择的路径。
5结论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需要国家、社会、家庭、学校和社区等多个群体的共同关注,并相互配合。一方面,我们要深入实际,全面理性地了解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另一方面,我们要理论联系实际,探索出切实可行的农村留守儿童社会保护的路径,并采取有效的措施,以期能够改善和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为农村留守儿童创造一个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从而促进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参考文献
[1]段成荣,吕利丹,郭静,王宗萍.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生存和发展基本状况——基于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的分析[J].人口学刊,2013,199(35):3749.
[2]赵景新,刘霞,张文新.同伴拒绝、同伴接纳与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适应:亲子亲合与逆境信念的作用[J].心理学报,2013,(45):797810.
[3]吕丽丹.从“留守儿童”到“新生代农民工”——高中学龄农村留守儿童学业终止及影响研究[J].人口研究,2014,(38):3750.
[4]段成荣,吕丽丹,王宗萍.城市化背景下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4,(12):1330.
[5]吴霓.一个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体系建设的县域样本剖析——江西省于都县的试点实践分析[J].2015,(12):135140.
[6]李佳樾,何莉,郭金仙,杨兰.甘肃农村留守儿童生活质量现状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4,(12):13081310.
[7]Jones A, Sharpe J, Sogren M.Childrens Experience Of Separation From Parents As A Consequence Of Migration[J].Caribbean Journal of Social Work, 2004,(3):89109.
[8]Jampaklay A.Parental Absence and Childrens School enrolment: Evdience from a Longitudinal Study in Kanchanaburi, Thailand[J].Asian Population Studies,2006,2(1):9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