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中培养学生的科学论证意识

2018-09-21 08:44李强
教育·综合视线 2018年7期
关键词:结论证据科学

李强

科学论证是重要的科学活动,对科学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小学科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科学论证意识,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小学科学课堂中有众多的科学结论,这些结论都是建立在无数个科学探究活动基础之上,不断地实验、总结,经过科学论证,最终得出的。在教学这些知识时,教师应适时适度地鼓励学生通过简易的科学探究活动,对这些结论进行科学推理和论证。这不仅会加深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会激发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科学论证意识的形成,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渗透科学论证意识

科学推理和论证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当前,众多学者也倡导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论证精神。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教科版《科学》教材主编郁波就指出,“科学实践”包含了“科学探究”,同时又超越了我们原有的对科学探究的认识,而“科学实践”中的推理和论证凸显了科学活动的特质,强调要将其贯穿于探究活动的全过程。

传统课堂上,教师为了将更多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常常让学生集中精力“听讲”。而这个精力的集中,也局限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在科学课堂上,教师应杜绝这种做法,同时要鼓励学生将自己的不同想法表达出来,大胆质疑,积极去追求、推理自己的科学结论,让学生养成基于推理和论证实事求是地去对待每一个问题或现象的习惯。比如说,有位科学教师在讲解《各种各样的叶》一课时,学生对书本上描述的“世界上找不到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这一结论提出了质疑。为了证明这一结论,该教师发动全班同学,用了整整一周的时间,共搜集了一千多片叶子,两两进行对比,最终也没有找到两片一样的叶子,获得同书上一致的结论。对此,有不少异议:如果教材上所有的结论都要这样论证的话,学生有这么多的时间和精力吗?或者说值得吗?对此,科学教师给出的答案是肯定的。学生自己参与了的科学论证过程,得到的结论才会使他们深刻记忆;而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收获的绝不仅仅是这一科学结论,还有正确学习科学、进行科学活动的方法。所以,科学教师一定要给学生充裕的时间进行科学推理、论证,鼓励学生通过动手论证教材中的结论;同时,教师也要积极和学生一起进行课内外科学推理活动,帮助学生准备必要的科学材料和器具,适时给学生指导和帮助。

培养学生论证思维

在小学科学课堂上,探究过程其实就是科学思维的过程。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学生亲身参与了观察、分析、归纳等探究过程,从中拓展了学生的科学思维。而要让学生养成科学论证的意识,教师就一定要培养学生的论证思维。

科学是实证系统,而科学课要体现这一科学本质,就需要教师“引领学生去寻找证据,利用可靠的证据去解释世界”。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对于学生不理解的问题和结论,教师不要急于去解释,而是要引导学生认真分析和思考,用可靠的证据去证实。比如,有位教师在教学《马铃薯在水中是沉还是浮》一课时,当学生纷纷猜测使马铃薯浮起来的液体是盐水时,教师问:“怎么知道一定是盐水,证据呢?”由于缺乏可靠证据,学生们都不敢确定了。他们想到的方法是用火烧。但是用火烧后,看到留下的白色粉末时,学生又纷纷说出不知名液体是盐水。教师再次提问:“能确定是盐水了吗,证据呢?”于是,大部分学生又不出声了。然后教师再提供糖、味精,让学生再次实验。实验后,学生们发现马铃薯在浓糖水、浓味精水中也能浮起来。教师适时提问:“那么原来那杯不知名液体一定是盐水吗?”这时,学生认为那杯液体不能确定到底是什么水,有可能是盐水,也有可能是糖水,还有可能是味精水等。这位老师用几次简单的反问,将学生引向了寻求可靠证据的道路上,学生的证据意识得到了很好的培养。

拓宽科学探究活动

《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为此,教师首先要保证课堂上的科学探究活动,并在此基础上拓宽科学探究活动。教师努力为学生提供数量充足、内容合适、有条件开展的典型探究活动,拓宽探究活动的内容,以此來满足学生的探究需求,更好地收集证据,通过科学探究活动推理出科学结论。

比如,在教学《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一课时,对于胡萝卜在水中是浮还是沉,教材是说浮,到底是不是呢?教师让学生回家试一试,尽量多试几根不同的胡萝卜,并探究其中的原因。通过反复比较、多次动手实验,学生们总结发现:实心、水分多的胡萝卜会沉;而买回家几天后水分变少了的,甚至有些空心的胡萝卜会浮。所以,不要盲目记忆教材上的结论,而是要自己动手验证。学生动手的过程亦是动脑的过程,也生发出了探究体验,更从中得出了实验结论。所以,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分析问题,论证问题。

总之,小学生科学论证意识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教师持之以恒的引导。教师如果在科学课堂上多开展一些探究活动,让学生从探究中体验到科学论证的过程,感受收获的乐趣,就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感悟科学论证的意义,促进学生养成科学论证习惯。

参考文献

[1]邵锋星.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实证意识的培养[J].小学教学参考,2011(27):91-92.

[2]陆思思.小学科学课堂中师生互动话语与学生论证的关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5.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湖熟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结论证据科学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结论
手上的证据
家庭暴力证据搜集指南
手上的证据
科学拔牙
惊人结论
衰落的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