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政文
“00后”学生,成长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科技、文化高速发展时期,他们追求时尚,思想新潮,思维敏捷,接受新鲜事物快,造就了他们张扬的个性,却容易受到外部因素的干扰。加上现今的信息来源渠道多,网络游戏也深深吸引着每一个学童,使他们或多或少地沾上了一些“坏毛病”,给学校德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下面结合笔者所在学校德育工作的实际情况,来寻求撬动学生德育工作的支点。
“00后”德育的新挑战
笔者所在学校地处城区,交通便利,学校的各种设施设备配置完善。所以,学生可看到的、听到的、查到的各种信息也就相对丰富,再加上独生子女所占比例较高,不免沾有一些“坏习惯”。
兴趣广泛,但持久性弱 我们发现,现在的学生思想新潮,追求时尚,兴趣爱好多样——想学画,也想学唱,更想学舞。受影视新闻的影响,他们也崇拜明星,看到歌星挣大钱又风光,就想当歌星。可是,不少学生却是遇事三分热,学什么都不过三天,明明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可就是不愿意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实现,怕苦、怕累。看他們书包里、笔记本里夹着一大堆的歌星影星相片,有模有样地哼唱着流行歌曲,就知道他们充满活力。可是,他们的心智尚未成型,做事容易分心,往往喜新厌旧,学习中也容易出现各种状况。比如,在课堂上行动盲目,人云亦云,对问题、现象缺乏思考。
接受力强,却行动拖延 随着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学校设备不断更新,使得现在的学生获得信息的渠道是越来越多。所以,他们见识面广,思维活跃,接受新鲜事物快;但也养成过于张扬的个性,往往做事以自我为中心,不喜欢与别人合作,更不喜欢和别人分享等。这些苗头的产生,极容易削弱他们的自我约束能力,也就容易导致他们缺乏团队精神,从而出现做事随意、拖延甚至懒散。比如,在课堂上,对于老师的提问,很多学生都能积极举手发言;然而,在课后,对待作业,他们却是能拖则拖,到最后往往草率应付。
勇于尝试,但鉴别力差 改革开放取得的丰硕成果,给每一个家庭带来了福利,人们也因而对吃、穿、住、行都有了更高的追求。现在的学生也不例外,他们有可能就是潮流的追逐者。比如,喜欢在校服上贴装饰品,喜欢养个水草之类的小植物放在课桌上……敢于尝试各种新生事物,敢于追逐各种时尚,这是每个人的天性。但是,由于他们对事物鉴别能力还不够,容易分散学习精力,比如带高档零食到学校,穿名牌服饰,自改校服,使用昂贵的手机,使用名牌文具用品等,整天一门心思地想着这些,自然对学习缺乏精力和毅力。
家校配合是德育的支点
俗话说:“可怜天下父母心。”世上没有哪个父母是不希望自己子女成龙成凤的。在学校德育工作中,要充分利用家长的这份期望,争取得到他们的全力配合,共同打造新生代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
借流行时尚,打造个性风格 社会发展的每个阶段,都有着不同的流行与时尚风格,而爱美、追求时尚和接纳新生事物更是每个青少年的天性,加上希望自己子女赢在“起跑线上”是许多家长的最大期望。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这项优势,和家长一起培育学校小歌手、小鼓手、小绘画达人、小诗词达人等,让学生通过各类表演和展示,看到自己身边的流行与时尚,从而激发他们的兴趣,也促使他们审视自己有哪方面的特长。学校、家长给予正确引导,从而使学生健康成长,形成自己的个性。
集体活动,培养自律精神 每一位家长都不希望自己的子女输在“起跑线”上,所以,在平时的言行举止,往往以子女为中心,久而久之,孩子成了家中的“主角”,极易滋生放任、自私的不良习性,也会把这种不良习性带到学校,成为阻碍班风建设的一块大石。我们通过传统的太极拳、跳绳、拔河、跳绳、踢毽子等多种多样的集体活动,让学生在这些活动中自然而然地学会与别人配合,学会控制自己,养成自律习惯。比如练习太极拳,讲究的是动作与音乐合拍,才能展示出优美、划一的形象;跳绳,则讲究配合默契,进场要及时、果断,才能跳出花样。正如艾伯特·哈伯得所言:“在该做的时候,不管喜不喜欢,都去做你应该做的亊情的一种能力,这就是自律。”
辨清是非美丑,树立人生目标 现实生活中,一般人也会带有或多或少的陋习,比如相互攀比、只顾眼前的利益等,这是不足为奇的。学生也一样。但是,学生不能过于追求安逸的生活,而应该有奋斗的勇气和能吃苦耐劳的毅力。我们通过展示家长为了事业、家庭而努力工作的事迹,为了子女日夜奔波忙碌的例子来激励学生,帮助他们树立拼搏精神,建立正确的人生观;我们还组织学生参观部分家长的工作环境,了解家长的工作情况,亲身体验父母的艰辛与责任。比如,通过家长委员会组织学生参观花木场,还有意让他们参加花木种植和一些护理工作;也邀请一些家长来校讲述自己的职业经历。通过组织这些活动,学生的感触非常多,看似平常、简单的一项工作,父母都要付出很大的心血,没有认真、负责的态度是做不好事情的,这才是人生意义所在。
结束语
学校德育是常做常新的,只要能抓住“可怜天下父母心”这一普通的道理,与家长一样,把每一个学生都当成是自己的子女来对待,就一定有办法让学生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李元福.学校创新发展与特色建设[M].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2016(12).
[2]麻桂芬.“理”该如何讲清楚[J].中小学德育,2013(5).
(作者单位:广东省台山市育英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