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清明 蒋 维
建立校院两级管理模式,是高校探索建立现代大学内部管理体制和机制的一项重大改革,旨在调动与发挥学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推进学院“责、权、利”相统一和目标责任制的实施,提高学校整体办学实力与活力。校院两级管理的核心是财务管理,而财务管理的关键是预算管理。为此,要求高校在预算管理体制上必须顺应高校预算管理总体改革态势,勇于创新,推进财权分立,打造校院两级预算管理体制,即“统一领导,本级财务预算集中管理与二级财务预算分级管理相结合”的框构。应充分发挥预算管控作为一种“整合性”的管理系统职能,既实现高校人、财、物有限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有效使用,促使高校战略目标的进一步贯彻落实,又形成预算执行考核与绩效评价激励机制,把校院两级管理规范与精细到提高质量和效益的轨道上来。
无可讳言,从当前我国高校学院财务预算管理绩效考评的现状来看,基本存在普遍缺失,正处于空白,乃是一片未开垦的处女地。即使有一些火花,那也是零散的、碎片的,根本谈不上科学完整的体系。这与我们在实践中,对预算管理体制长期采取预算集权管理模式有关。事实上,高校只存在校级财务预算管理活动,因为忽视部门财务预算建设,造成院级财务预算管理乏善可陈,整个预算管理体制结构严重缺陷。就拿校级财务预算管理而论,也还停留在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和预算考评的粗放阶段,比如预算管理重收入、轻支出,且收支两张皮,没有逻辑对应关系,呈现单式预算格局,说明预算编制方法不科学,不利于事中分析与事后监管;另外,预算编制不完整、不规范、主体单一,根本谈不上全面预算管理和精细预算管理;还有预算管理重编制、轻执行、弱考评等等,相对企业来说,因为起步晚、底子薄,预算管理的层次与水平低得多,尤其在预算管理绩效评价质量方面较差。究其原因,一是受会计核算基础(收付实现制与权责发生制的核算并存现况)的制约,二是一直以来教育事业经费供给制导致高校成本效益意识淡漠使然。受此种种制约与影响,致使学院财务预算管理绩效考评呈现多元化、复杂化、艰巨化,必将成为新时期阻碍校院两级管理模式改革的瓶颈。随着校院两级管理正紧锣密鼓的全面铺开,学院财务预算管理绩效考评的呼声与日俱增,业已成为高校财务预算管理体系改革的突破口。仅从考评内容切入,不仅涉及到预算的执行、激励,还包括学院自身的原始基础的健全(如建章立制、定额指标、参数标准等)、预算编制、战略规划、资源管理、理论依据、影响因素、实施程序以及模式方法等方面,既要全面综合、又要突出重点加以统筹分析,对于改善高校整体财务管理效应环境,加强高校对学院预算有效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一直以来,对于高校预算管理及绩效考评系列问题,理论界进行过不懈的探索。张友堂(2008)从高校传统预算分析入手,建议高校预算管理可引入绩效预算及管理模型,形成以目标为导向、预算为主线、绩效为核心的管理模式。邓小军(2011)针对高校财务预算管理过程中诸如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及其预算考评等存在的问题,提出从战略导向视角重构高校全面财务预算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蔡美平(2013)围绕高校可持续发展趋向,探讨了资源配置、环境友好下,高校运用绩效预算考核实施节约型财务管理带来的价值。孙仕敏(2014)从不对称信息博弈的角度出发,将绩效考评结合全面预算进行研究分析。吕致丹(2015)借鉴政府集中采购制度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从大力完善高校财务管理职能视角对高校预算管理作了些许思考,孙颖颖(2016)通过CAJD(1990-2012年)的文献计量分析,全面综述了高校预算绩效评价研究现状。姜红(2017)对部门预算管理制度作了测评调查,在收集大量数据资料并对数据采用克朗巴哈系数与因子分析的载荷量进行了信度、效度检验的基础上,得出完善部门预算管理制度的对策。
综上所述,诸多研究大都集中于高校总体预算领域,成果文献虽然丰硕,但是在高校学院层面的预算管理研究上仍相对滞后,乏善可陈。这是难以顺应高校预算管理体制改革趋势和深化高校预算管理绩效考评机制的需要。为此,本文藉以作进一步的研究。
现针对长沙市随机取样2016年部分高校二级预算学院采用问卷调查取得数据来源,在参考绩效棱柱模型PP、532绩效考核模型和绩效管理测评模型对绩效考评标准划分的基础上,最终确定从预算编制、办学运行、财务管理、资产管理、人才培养、社会贡献等六个维度共25个二级指标着手测评。鉴于分析便利,拟将25个指标变量加以简化,借助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公因子,采用方差最大正交旋转对因子载荷结构达到降维。研究因素按照特征值大于1的标准,总共提取了6个公因子,其旋转后累计方差贡献率为65.188%。付诸分析后形成了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用 Z1、Z2、Z3、Z4、Z5、Z6 依次代表六个主因子。列表如下:
表1 主因子对高校学院财务预算管理绩效考评的影响情况表
由表1可知,第一个主因子主要反映了办学运行情况;第二个主因子与预算编制有较高的相关性;第三个主因子主要反映了财务经费运营方面的情况;第四个主因子以科研实验设备和教学器材的保存及增值为主;第五个主因子主要与高校各学院师资培养、人员教育有关;第六个主因子决定于科研成果有效转化、科技贡献量两者,该因子较好地契合了高校学院社会贡献方面的情况。
根据以上变量计算,则因子综合模型为:
这些指标数量经过了严格缩简,提取的主因子高度概括了多个原始指标的信息。接下来,我们进一步把这六个主因子来代替原始指标进行回归分析。
现将因子分析所提取的6个主因子引入回归分析模型。在应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时,首先要对模型的适用性和拟合效果予以检验,可采用共线性检验和调整的决定系数法。用共线性检验发现多个维度的特种根均不为零,表明模型不存在共线性,且其调整的决定系数值为0.835,d-w值为1.871。说明本模型具有较好的拟合效果。其次SPSS借助“向前剔除法”勘定结果,最终显示Z1(办学保障因子)、Z2(预算编制因子)、Z3(财务管理因子)、Z4(资产管理因子)四个进入模型。其结果判断主要看beta数据,数值高的优选,因为beta绝对值越大,所以影响也就越大。参见如下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过程表:
表2 回归分析结果表(Coefficients)
由表2所示,办学保障因子、预算编制因子、财务管理因子、资产管理因子的beta值均为正数,彰显四个因子对预算管理绩效考评的影响是积极的、正能量的。同时也要看到四个因子的beta值是不等的,存在高低差别,深刻表明它们对预算管理绩效考评的影响程度、作用效果是不一样的。办学保障因子为0.857,是四个因子中最高的,表明对预算管理绩效考评的影响是最大的,其中教学运行和科研运行最受到重视;预算编制因子为0.568,排在第二位,表明预算编制如果越科学越完善,那么对预算管理绩效考评的影响程度就越高;财务管理因子为0.501,处在第三位,表明在预算执行中,财务管理水平、经费运营能力不能疏忽。学院具有良好的自身财务管理能力,其预算管理绩效最终取得优秀考评的可能性就高,它对预算管理绩效考评的影响较为显著;资产管理因子为0.319,相对于以上三个因子,其产生作用的效果较弱,表现有限,所以排在末位。
(1)整体优化。要着眼高校全局,在立足高校利益最大化基点上,谋篇布局院系财务预算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2)全面系统中突出主导性、独立性、重要性、代表性。既要强调评价指标全面、系统、协调,又要注重评价指标细化、重点、特性,要准确把握好各个指标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正确处理好可比性、可行性和动态性。做到全方位反映、利于综合评价、形成层次分明、达到主次强弱清晰的境地。
(3)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相结合。统筹兼顾,既要重视价值指标,又要考虑非价值指标,但以价值指标为主。
(4)激励约束原则。绩效评价与激励约束是预算管理机制的命脉。考评的目的是为了激励约束。因此,评价指标体系设计要与激励约束机制挂钩、配套,通过预算考评,奖惩兑现,达到鼓励先进、惩治落后的效应。
(5)容易操作。简洁明了,便于理解和填报。
通过以上实证分析,可得出以下结论:在构建学院财务预算管理绩效考评体系过程中,既要统筹兼顾四大因素,不可偏废,又要突出重点,抓关键因素。承上启下,可从办学保障、预算编制、财务管理、资产管理4个维度设置学院财务预算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参见表3:
表3 学院财务预算管理绩效考评指标体系表
预算编制维度绩效指标(Z2)预算编制(F21) 专家打分确定 衡量院系现行预算编制合理度,属于正指标预算审批(F22) 专家打分确定 衡量院系现行预算审批合理度,属于正指标学院财务预算管理绩效考评指标体系预算执行(F23) 专家打分确定 衡量院系现行预算执行完成效果,属于正指标预算调整(F24) 专家打分确定 衡量院系现行预算调整动态柔性,属于正指标收入预算完成率(F31) 总收入 /收入预算总额×100%财务管理维度绩效指标(Z3)反映预算期内院系支出预算完成情况,属于负指标资产负债率(F33) 学校负债总额/学校资产总额×100%反映预算期内院系收入预算完成情况,属于正指标支出预算完成率(F32) 总支出 /支出预算总额×100%反映院系偿还债务的能力和资金使用效率,属于负指标资产使用率(F41) 资产实际使用时数/资产设备台数×年日历时数×100%衡量院系全部可使用资产的使用效率,属于正指标资产管理维度绩效指标(Z4)资产增长率(F42)四项经费占学费收入比(F43)(资产年末数-资产年初数)/资产年初数×100%四项教学经费支出/学费收入×100%该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院系资产增长速度,属于正指标衡量院系管理者对教学资金的保障程度,属于正指标
本文以校院两级管理改革为背景,紧密联系高校预算管理总体现状,坚持问题导向,侧重分析学院财务预算管理绩效考评的影响因素,来构建科学、有效的财务预算管理绩效考评体系以强化提升学院预算管理能力,以期有所突破与创新。
要举全院之力,集聚各方资源,致力于办学保障机制的打造,确保学院的教学、科研、管理的平稳、健康、可持续运行。要牢固树立办学保障第一位的思想,按照优先、重点投入扶持原则,不断健全办学保障机制建设。因此,要求学院必须立足自身实际条件,科学规划目标,突出主要与重点,充分保证需求,实现工作高效运转。而这一切,企求通过编制预算来约定、落实、体现,也通过预算来实施管理与控制。也正因为如此,衡量学院财务预算管理绩效考评质量如何、是否有效,看它是不是充分考虑或者全面反映了学院办学保障的核心诉求。
要大力建章立制,开展实地调研,着手项目库、数据库的建设,完善定额、标准、指标和模型,要设置机构、配置人员、加强领导,搞好预算编制的前期基础准备工作。预算编制要无缝对接学院发展战略规划,不能脱节。要编制复式预算,形成收支对应关系。预算编制既要讲究综合平衡,又要分清主次、重点一般和先后,不能搞平均主义、形式主义。要力求全面预算和精细化预算。要重视预算编制的真实性、可靠性和时效性,切不可照搬照抄,简单复制。预算编制要前后兼顾,与预算审批、预算执行、预算调整合成一体。科学完整全面的预算编制,是检验学院财务预算管理绩效考评体系的试金石。
学院的经费运营能力直接关系到资金的收入、支出、效率与效益能否保障学院的日常工作顺利运转,因此,开源节流,精打细算,追求效益,开展针对性强、实用性高、有效性好的经费管理,这是财务管理的应有之义和内在功能。这种财务管理水平的高低会影响财务预算管理的好坏,因为财务管理的核心是预算管理,最终都要量化归纳到预算管理模式,是相辅相成的。学院具有良好的自身财务管理能力,其预算管理绩效最终取得优秀考评的可能性就高。
高校属于事业单位,掌管着国有资产。如何保护好国有资源,首先要做的是保全,要防止资产的损耗、浪费和流失,在此基础上,再实现保值增值目标。要盘活存量,对闲置未用、低效的资产坚决处置,不断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与效益;同时,要不断创造增量资产,壮大学院规模,改善学院的物质条件,为提升学院办学实力提供长效支撑。要明确分工,建立资产管理责任制,搞好资产采购、使用、清理、报废工作流程,要建立资产总账、明细账和台账,定期和不定期地开展财产清查,财务、审计、国资和教学等多部门要密切协作配合。还要建立资产管理绩效考评和激励约束机制,考评过程公平、公开、客观,并全程跟踪监控;奖优罚劣,不折不扣如期兑现。通过扼住学院资产管理命脉,着力充实学院财务预算管理绩效的实物性考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