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德刚
(中铁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成都 611731)
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实施,西部地区逐渐成为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的主战场,在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对沿线生态环境造成一定影响,形成大量裸露的地表,若不及时修复,将会加剧地表沙化使生态环境更加恶化。目前,我国在道路沿线植被恢复研究方面,主要集中于人工建植技术的选取[1-3],植物组合优选[4-6]和景观设计等[7-9],而对于建植和养护过程中保水措施研究较少,这不仅增加了养护成本,还造成大量的水资源浪费,尤其在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进行人工植被建植时,如不采取相应的保水措施,还会造成植被建植困难、存活率低等问题。目前应用较为普遍的保水材料为各种类型保水剂。保水剂(SAP)是一种人工合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可以吸持是自身质量数百倍的水分[10-11],而超吸水纤维(SAF)是一种吸水能力特别强的功能性高分子新型材料,无毒无害,能够反复吸水、释水[12]。目前关于保水材料的研究大多限于同类产品间的对比研究,对于不同类型保水材料之间的对比相对较少。因此,本研究选取保水剂和超吸水纤维两种不同的保水材料,对其在不同条件下的吸水、保水性能进行对比分析,其结果可对干旱、半干旱区建植中保水材料的选用进行理论指导。
保水剂:是高吸水性树脂,它是一种吸水能力特别强的功能高分子材料,本研究选用任丘市辉达化工有限公司生产的农业抗旱保水剂;超吸水纤维:是一种吸液量大,吸液速度很快的新型纤维。可吸水、尿液、体液、血液等液体。它吸收液体不同于普通纤维的物理吸附,而是通过化学吸收原理吸水液体后,自身产生膨胀,而将液体封存于纤维内,并难以挤压出来,本研究选用南通江潮纤维制品有限公司生产的超吸水纤维。
土壤水分测试仪:浙江托普仪器有限公司生产的土壤水分测试仪(TZS-3X-土壤水分测试仪)。
对保水剂和SAF的吸水性能进行测试,分别称取干燥状态下保水材料,记为W1;将试样分别放入去离子水、不同pH溶液和不同浓度电解质浓度溶液中充分浸泡12 h后取出,自然悬挂30 min,以此称重记为W2,每个处理均重复3次,取平均值。样品吸水倍率n计算公式如下
n=(W2-W1)/W1
(1)
1.2.2 土壤中保水性能测试
将SAF平铺于六棱砖土壤中,土壤为选自废弃地的表层土,并进行风干,SAF平铺深度为8 cm;称取与SAF相同质量的SAP,并均匀铺设于六棱砖土壤中,深度与SAF相同;将相同质量的土壤加入至六棱砖中,进行空白对照试验。此试验均在室外进行测定,在六棱砖中分别加入相同量的蒸馏水,并利用土壤水分测试仪对土壤中0~8 cm范围内平均含水率进行连续测定,于每天下午17:00进行测定,时间为2016-08-05~2016-08-10,共计6 d时间。
数据分析采用IBM SPSS Statistics 19和Excel 2007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和图表制图处理等。
SAF和SAP的吸水倍率均随着浸泡时间的增加呈逐渐升高的变化趋势,且均成对数关系,相关性R2均大于0.8,相关性较强。当浸泡时间为1 min时,SAF和SAP的吸水倍率分别为111.87 g·g-1和22.45 g·g-1,SAF的吸水倍率为SAP的4.98倍;当浸泡时间为15~20 min时, SAF吸水倍率的基本达到最大值约为150 g·g-1,其后随着浸泡时间的增长,SAF的吸水倍率基本稳定在同一水平。当SAP浸泡60 min时,其吸水倍率达到190.65 g·g-1,为第1 min时吸水倍率的8.5倍,当浸泡时间达到180 min时,吸水倍率基本趋于饱和达到233.29 g·g-1,之后SAP吸水倍率基本趋于稳定。
图1 浸泡时间对保水材料吸水倍率的影响
从整体来看,SAP的饱和吸水倍率约为SAF饱和吸水倍率的1.5倍,但前期SAF的吸水倍率要明显高于SAP吸水倍率,在1 min时,SAF的吸水倍率为SAP的5.85倍,达到111.87 g·g-1;SAF达到饱和吸水倍率所需的时间要明显小于SAP所需时间,表明在相同浸泡时间内,SAF对水分的吸收效率要明显高于SAP,其原因主要是由于超吸水纤维含有—OH、—COONa、—SO3Na等多种亲水基团,而亲水基团越多,其吸水能力越强,吸水速率越快[13-14]。
本试验中溶液的pH值通过添加HCl和NaOH来实现。试验结果表明:随溶液pH值的增大,SAF和SAP的吸水倍率均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吸水倍率与pH值之间均成多项式关系,且相关系数较高(图2)。SAF和SAP在pH为6~8均能保持较好的吸水性能,吸水倍率均处于较高水平,且在pH=7时均达到最高值。当pH<5时或pH>9时,SAF和SAP的吸水倍率均呈明显下降趋势,当溶液pH=3时,SAF和SAP的吸水倍率分别为46.85 g·g-1和68.92 g·g-1,当pH=11时,吸水倍率则分别为98.87 g·g-1和123.57 g·g-1,表明SAF和SAP的吸水倍率受pH值影响程度较高,且在酸性溶液中表现出更强的敏感度,吸水倍率更低。分析其原因是在强酸性条件下,SAF和SAP中亲水基团上阳离子被H+所替代,导致高分子网格内离子浓度下降,使得高分子网格内外渗透压下降[15],从而导致SAF和SAP吸水倍率下降,而在碱性溶液中则不会出现离子互换作用[16],因此在酸性条件下SAF和SAP的吸水倍率均比在碱性条件下低。
图2 溶液PH对保水材料吸水倍率的影响
由图3可知,SAF和SAP的吸水倍率均随NaCl浓度的增加呈现逐渐下降的变化趋势,且SAP吸水倍率下降趋势明显高于SAF吸水倍率的下降趋势。在NaCl溶液浓度大于1.5%时,SAF的吸水倍率要高于SAP的吸水倍率,如在浓度为3%时,SAF和SAP的吸水倍率分别为32.69 g·g-1和20.63 g·g-1。SAF和SAP的吸水倍率均与NaCl溶液浓度之间成负指数关系,SAF:yS=119.2e-0.33x,R2=0.716;SAPyB=165.0e-0.77x,R2=0.911。说明当NaCl溶液浓度超过1%后,SAF和SAP的吸水倍率均表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分析其原因,可用Flory离子网络理论得到解释[12,17-18],SAF和SAP的吸水能力主要是由高分子网格内亲水基团和溶液中Na+被束缚在高分子网格内,在网格内外中形成一种渗透压进行吸水,而随着溶液Na+浓度的增加,渗透压减少,SAF和SAP的吸水能力也逐渐降低。
图3 NaCl溶液对保水材料吸水倍率的影响
LS、LB和LK中的土壤含水量均随时间的推移呈现逐渐下降的变化趋势,且均成对数关系,相关系数均达到0.9以上(图4)。在前期(1~3 d)3种不同措施中的土壤含水量下降趋势均比较快,而在后期(4~6 d)土壤含水量下降趋势逐渐趋于平缓。第1 d,在分别加入等量的水后,LS、LB和LK中的初始土壤含水量均不相同,其中LS中土壤含水量最高为65.12%,其次是LB中,含水量为55.66%,而LK中土壤含水量仅为45.44%,且差异性显著,P<0.05。表明LS和LB措施均能对过境水分起到有效的截留作用,但LS措施的截留效果要优于LB措施。从整体来看,在同一时刻中,不同措施中的土壤含水量排序均为:LS>LB>LK,如在第6 d LS、LB和LK中的土壤含水量分别为25.07%、15.19%和12.2%,且差异性明显,表明LS措施的保水性能要优于LB措施,对植物的水分需求起到一定的保障作用。
总体来说,LS措施吸水性能和保水性能要优于LB措施,分析其原因是在LS措施中,SAF土壤中成面状铺设,在自然条件下,当水下渗至纤维层时,超吸水纤维能够对雨水产生截留,使水分被超吸水纤维充分吸收,且当超吸水纤维吸收至饱和状态下,也能对下渗的雨水产生阻挡,使其缓慢下渗,被土壤充分吸收。有研究表明,超吸水纤维的耐压保水率较高,保水性能优良,而SAP的吸水速率主要受SAP的外形、颗粒大小和表面结构等因素影响[19-20]。本研究所采用的SAP为颗粒状,在未吸水状态下其粒径较小,对下渗的雨水的截留效果有限,对水分的吸收率较低,因此相比于LS措施,LB措施的保水效果较差。
注:LS为六棱砖+土壤+SAF;LB为六棱砖+土+SAP;LK为六棱砖+土壤图4 不同保水措施对土壤含水量的变化
(1)SAF和SAP的饱和吸水倍率分别为150 g·g-1和233 g·g-1,其达到饱和吸水倍率所需的时间分别为15~20 min和180 min;在吸至饱和吸水倍率前,SAF的吸水效率要远高于SAP。
(2)在同一pH值条件下,SAP的吸水倍率均大于SAF的吸水倍率;SAF和SAP的吸水倍率均随pH值的增加呈倒“Λ”型变化趋势,在中性条件下可达到最高吸水倍率。
(3)随着NaCl溶液浓度增加,SAF和SAP的吸水倍率均呈逐渐降低的变化趋势,而在NaCl溶液浓度高于1.5%中,SAF的吸水倍率要高于SAP的吸水倍率。
(4)在室外试验中,SAF对入渗水的截留效果和保水性能均优于SAP,建议在实际建植应用中优先选用SAF作为保水材料,尤其是在边坡等不利于水分存储区,有利于建植植被的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