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淑敬
小部头单本书是指内容不多,单独成册,阅读时间较短的书籍。这类书的一个特点是薄,以平均每天50页左右的阅读速度,一两周内可以阅读完。针对小部头单本书的特点,笔者基本采用“任务单驱动式”读书活动课型,即教师为学生提供体验实践和感悟问题的情境,让学生围绕任务展开学习,以任务的完成结果检验和总结学习过程。教师列出“读书任务单”,让学生完成初读感知,概括情节,理顺人物关系,质疑文本内容和探究人物形象,理解文本主题,达到引导学生逐步由文本的表层走入文本的内核的目的。
《绿光芒》是梅子涵先生的散文集,该文集撷取的是生活中令人感动的小事,采用的是卒章显志的手法,篇末通过哲理句进行点题,语言朴素、寓意深刻,既植根于故事,又有言外之意,读来令人回味无穷。对这本书的阅读,“读书任务单”如下:
1.自由阅读,概括让你印象最深的令人感动的人物、事件。
2.摘抄这些文章中你最喜欢的有哲理的句子。
3.思考以下的问题:
(1)文中哲理句在表达上有哪些相似的地方?
(2)文中哲理句出现的位置有什么不同之处?
(3)文中哲理句在不同位置有什么不同作用?
通过“读书任务单”,让学生阅读全集,逐步了解该散文集文章的特点,学习从寻常的小事中提炼哲理的写作手法,进而引导学生主动建构思考、探究、实践、运用的学习体系,推动学生由表层阅读走向深层阅读。
大部头单本书虽然也是单本书,但是从篇幅上看,明显加长,可能会是上中下、多卷本等长篇著作。从体系上看,内容涵盖量大,主题相对深刻。对于这类文本,教师需要深入研读,还需要对该著作的研究性书籍进行广泛涉猎,然后在此基础上设计好阅读方案,从工具性和人文性的角度对学生的语文能力进行训练,引导学生一步步走进该本著作的文本深处,领略文本深处的旖旎风光。关于这种类型的书籍阅读方案设计,笔者推荐“导读、推进、分享”三位一体的活动类课型。以《西游记》阅读为例:
1.导读阶段:寒假前,教师向学生展示了小说前三十回人物的图谱。利用寒假,布置学生初步阅读《西游记》,只要求学生尽快大体了解故事即可。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理出《西游记》中的三类人物:取经师徒,神界和佛界神仙,魔界妖怪。开学时请学生分组展示各自的作品,要求学生聆听同伴的介绍后,再修改、完善自己的作品。
2.推进阶段:根据《西游记》内容进行逐步推进,如根据《西游记》84~90回内容,笔者设计了这样的推进课:
(1)添好目录、理好情节、分好类别。
首先,让学生用备选的三联把七回的回目添完整,教师在学生填写的基础上引导他们归纳出对联的特点:上下句字数相等,相同位置的词语词性一致,上下句在内容上有联系。接着,教师通过引导他们读这七回的回目,回忆这七回所讲的故事。然后请学生简述几个故事。最后,教师请学生自由给故事分类,在学生分类的过程中引导他们发现有一个故事是“自招祸端”,从而引出狮子精盗兵器的故事,进入精读片段的环节。
(2)学会批注、开展讨论、剖析原因。
教师由海明威“冰山理论”引出今天重点推介的读书方法——批注法。可以播放PPT,给同学们展示四大名著的著名评注版本和毛泽东读《共产党宣言》时写的批注。请学生用批注法一起探讨孙悟空的笑背后的秘密。在学生自主批注的基础上,教师引导讨论交流,如讨论孙悟空的笑,蕴含的气愤和讥讽,卖弄和炫耀。因为卖弄,因为炫耀,招来了狮子精,孙悟空师兄弟三人丢失了安身立命的兵器。最后,探寻自招祸患的原因,回顾孙悟空卖弄招祸的故事,思考“凤仙郡求雨”孙悟空心存善念的形象,找寻《西游记》中孙悟空心存善念的故事。
(3)聚焦重点、丰富形式、尝试归纳。
整本书阅读活动中,学生可以采用丰富多彩的方式,对著作中的重点任务、重点事件、特色进行归纳,不断提升归纳总结能力。如阅读《西游记》这一部分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创作一副对联送给悟空,给他卖弄的缺点以警示,给他的善心以褒奖。通过这样有趣的课堂探讨,学生不仅了解了书本的内容,更学习了对联的知识、对比的手法、文本概括的方法、批注的方法等语文知识,充分体现语文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
3.分享阶段:仍以《西游记》整本书阅读为例,就如何开展阅读分享活动进行探究。我们可以抛出问题:和悟空交手的妖怪有哪些?带领学生梳理整本书出现过的妖怪,然后让学生思考:在这些妖怪中,哪些妖怪让悟空成长了?从而引出“成长”这个分享的主题。再通过“其中哪个妖怪是悟空主动去打,而且是当年他自己种下的恶果导致的灾难?”帮助学生聚焦“三调芭蕉扇”。具体设计如下:
(1)在调芭蕉扇的过程中,孙悟空遇到了哪些挫折?
(2)经历了这些挫折后,孙悟空得到了哪些启示?
(3)经历了取经的九九八十一难后,悟空领悟到了什么?
(4)促使悟空成长的因素有哪些?
研读精段后,教师可以进一步带领学生探究整本书阅读在形式上最大的特色。问题这样设计:就像“三调芭蕉扇”一样,在《西游记》这本书中,有很多有趣的“三”,你能找到多少个呢?这样的故事在文中比比皆是,为何我们读来不枯燥呢?在思考和探讨中,让学生明白《西游记》这本书在形式上最大的特色是反复叙事,了解反复叙事的精华在于:同中有异,反而不复。还可以将这点延伸到其他中国古典小说中,发现多采用这样的写作手法,如三顾茅庐、三气周瑜等。
分享课设计的关键在于教师需要找到涵盖整本书阅读的最有价值的问题,真正让学生了解到著作的“整合性”和“生发性”,即作品的主旨、内容、结构与表达能够通过这个问题得到合理的解释,作品应具有生长与勾连的空间,由此问题展开,可以发散和触及作品的许多因素。
任意部头多本书从读书任务的角度讲是指学生一次阅读的不止一本书;从书本的长度上看,有的书是大部头的书,有的书是小部头的书。笔者认为,对于任意部头多本书的阅读,最好的办法是设计读书节系列活动。以七、八年级为例,阅读活动具体设计如下:
1.活动主题:亲近经典。
2.阅读书目:《西游记》《水浒传》。
3.活动内容:
(1)翻阅人物长卷——说说人物形象。
以精彩回放——我来描述你来猜、畅所欲言——点击人物论英雄、童言无忌——功过是非我评说、反思回味——三言两语说收获等为活动内容,教师组织各班学生在课前两分钟或者机动语文课上进行读书交流,内容详见列表:
周次3 5 7 9内容精彩回放——我来描述你来猜:概括一个人物形象特征或一个故事大概内容,猜人名或者故事名。畅所欲言——点击人物论英雄:欣赏一组英雄人物图片,说说你印象最深刻的人物,并作简单论说。童言无忌——功过是非我评说:《西游记》《水浒传》刻画了很多性格鲜明、熠熠生辉的人物形象,你比较欣赏谁?反思回味——三言两语说收获:谈谈阅读《西游记》《水浒传》的感受。
(2)游览故事长廊——制作故事卡片。
各班语文老师指导学生制作故事卡片,详解制作故事卡片的格式和要求,让学生在阅读《西游记》《水浒传》的基础上,选择一个最喜欢的故事,用16开硬卡纸制作故事卡片,完成后进行统一评比。
(3)打开历史长卷——课本剧表演秀。
征集学生喜爱的《西游记》《水浒传》故事剧本,利用课前两分钟时间,开展全年级剧本诵读和剧本表演活动;老师指导学生排演经典故事,届时参加全校读书节汇报演出。
(4)遨游文化长河——文学常识竞赛。
读完《西游记》《水浒传》,年级组开展文学常识竞赛。
综上所述,在语文教学中采用合适的活动类课型对开展整本书阅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语文教师应在教学活动中不断探索语文阅读教学的新路子,引导学生在学习阶段养成良好阅读习惯,提升阅读能力,提高欣赏水平,培养一批又一批具有良好语文素养的合格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