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春婷
摘 要:音乐欣赏教学作为初中审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是否有效不仅关系到学生的审美水平,还和他们的音乐素养息息相关,因此,如何提高音乐欣赏教学的有效性成为当下乡村初中音乐教师的重心。以音乐欣赏教学的内涵作为研究的起点,对乡村中学音乐欣赏教学的有效性进行了重点探究,希望为乡村音乐教学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关键词:乡村中学;音乐欣赏教学;有效性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音乐欣赏教学开始进入教育工作者的视野,虽然乡村初中开展音乐欣赏课的时间不长,教学设施、教学手段与城镇初中相比,依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但乡村部分音乐教师依然坚守这一阵地,通过多种方式来贯彻和实施音乐欣赏教学。
一、音乐欣赏教学的内涵
大文豪雨果曾经说过:“音乐是思维的声音。”音乐欣赏顾名思义就是欣赏者通过聆听音乐,从中获得美的享受,是一种审美教育活动,该活动以直接、具体的方式呈现在欣赏者面前,对提高其审美水平具有重要意义。音乐欣赏课教学包括三个要素,分别是审美对象、审美内容和审美观念。在初中音乐欣赏课教学中,审美对象是音乐作品,审美内容是参与欣赏活动的中学生,审美观念是审美主体在对审美对象进行感受、体验、再创造的心理过程。
二、提高乡村初中音乐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一)了解学生,因材施教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没有早期的音乐教育,干什么事情我都一事无成。”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想要提升乡村中学音乐欣赏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先了解学生,因材施教是必经途径。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拥有不同的兴趣爱好、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家庭背景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通过直接和间接交流方式,多对学生进行了解,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音乐欣赏课中都能得到进步和提升。乡村初中学生与城镇相比,在音乐接触范围、接触频率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他们虽然也能通过电视、网络等接触到一些流行音乐,但由于父母教学理念、教学水平的差异,他们接触的音乐内容单一,大多以流行音乐为主,对高端的音乐如钢琴曲则知之甚少。针对这一现状,就需要教师在了解学生的个性和共性的基础上,开展音乐欣赏课教学。例如,在教授人教版七上音乐欣赏《四季——秋》一课时,我便采用了不同的教学方法。乡村学生对于秋天往往感触颇深,他们生活在阳光下,长在旷野中,更能体会劳作的辛苦和丰收的喜悦。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我上课之前先利用多媒体播放意大利秋收的图片,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取得成功之后,我便开始进行趣味导入:“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人们经过其他季节的辛苦劳作,可以尽享丰收的喜悦,同学们,快看,意大利的人民正跳着欢快的舞蹈庆祝丰收呢。在播放意大利喜庆丰收的图片的过程中,设置背景音乐为《四季——秋》的第一乐章。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深受学生青睐,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分析引导,为教学有效性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
海顿曾经说过:“艺术的真正意义在于使人幸福,使人得到鼓舞和力量。”现在的乡村初中学生大多不愿意上音乐理论课,认为其枯燥、乏味。针对这一现状,就需要初中教师通过多种教学方法,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学习兴趣一旦被激发,便会转变其学习态度,由以往的被动接受转化为主动学习。教师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之后,可以将课前预习这一教学步骤合理地利用起来,通过让学生查找有关音乐家的资料,使他们更为了解所要欣赏的作品,更能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在此基础上,教师应对欣赏作品进行科学分析和趣味情境创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欣赏的过程中,教师还应鼓励学生积极地唱起来和动起来,通过跟唱和伴舞,提高他们在音乐欣赏课教学中的参与积极性。
例如,我在教授人教版七上音乐欣赏《四季——秋》一課时,让学生描绘一下秋天乡村的景象,一一分组描述一下。在组织学生欣赏完音乐之后,我便提出了第一个问题:“说说你了解到的维瓦尔第。”这个问题抛出后,学生争先恐后地抢着回答,有的学生说:“他是意大利巴洛克音乐时期的作曲家”,有的学生则说:“因为他有一头红发,又曾在教堂任过神父,因此被称为红发神父”……通过这样的教学提问,既考查了学生的预习效果,又调动了学习积极性,可谓一举多得。此后,我便让学生分段欣赏,边欣赏边分析,如在听完第一乐段时,我问他们:“乐曲的速度是怎样的?音乐主题传递给你什么样的情绪?它表现了什么样的场面?”在第二乐段赏析完成后,依然可以依照上述问题进行提问。通过这样的逐段分析,不仅顺利完成了教学目标,加深了学生对音乐知识点的理解,还提高了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何乐而不为呢?在逐段赏析完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就地取材,从现有的音乐器材中进行音乐再创造,一位学生当“指挥”,一位学生吹奏竖笛,学生同乐“庆丰收”。
三、音乐欣赏的有效性
罗曼·罗兰曾经说过:“艺术像生活那样,它是无穷无尽的。”诚如罗曼·罗兰所言,艺术的旋律、节奏、音符具有独特的魅力,能让人心醉神迷。音乐的魅力无需多言,只要沉醉其中,便可感知一二。音乐欣赏课正是感受音乐魅力的重要途径,为了提高音乐欣赏的有效性,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提升学生的感恩意识
感恩是一个人对他人给予的帮助,怀揣着一种感激和报恩的意识,这种意识使其规范自己的行为,通过身体力行,去报答别人的恩情。在生活中,需要初中生感恩的方面众多,如父母恩、教师恩、长辈恩等。各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将这一意识渗透到本学科教学中,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感恩意识。如在教师节前夕,教师可围绕教学内容为学生上一节感恩课。七年级音乐上册《飞来的花瓣》就是一首描写学生对教师感恩之情的歌曲,此时讲授该部分的教学内容是再合适不过了。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我在教授这门音乐课时,运用了多种方法如讲授法、体验法、情境创设法等。如在上课之初,我采用情境创设法吸引学生学习兴趣:先利用音频播放了一段关于妈妈的歌曲《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聆听完毕后,让学生回答该首歌曲的作者是谁,学生经过小组讨论后,得出了一致的答案即瞿希贤。此时我便引入该作者的另一首歌曲,也是本节课要学的音乐主题《飞来的花瓣》。这样的设计,可以把学生的思路从课下尽快拽回到课堂学习中,同一作者的引入方法,也开阔了学生的音乐视野。之后,为了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加深学生对该歌曲的了解,我让学生分段赏析。如在播放完第一部分之后,我要求学生跟着旋律进行哼唱,在哼唱过程中还要积极思考:在演唱这部分歌曲时应使用的声部、调用的情绪。为了使学生积极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我将他们进行了分组,让他们分小组讨论,最终得出了一致的结果,即女高音声部和女中音声部演唱这部分歌曲,在演唱时应用柔和的音色来表现出真挚、深情的音乐情绪。在完成第一部分赏析之后,部分学生在看老师时,眼神中充满了爱戴和感恩。为了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我便按照上述方法进行了第二部分的赏析,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学生对老师的敬爱、感恩之情更甚。
(二)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
爱国是一个人最基本的品格之一,在新时代背景下,这一品格更是决定其综合素质的重要因素。乡村初中音乐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以引导学生的爱国热情,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例如,我在教授《歌唱祖国》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上课之前,我让学生踏着歌曲《歌唱祖国》的节奏进教室。进入教室之后,我便利用多媒体播放2017年香港回归20周年之际国家领导人与大家合唱《歌唱祖国》的视频,在该视频的熏陶下,学生的爱国之情油然而生。在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之后,我便开始介绍作曲家王莘的个人生平和歌曲的创作背景。学生在了解完该首歌曲的创作背景后,再一次让他们聆听该歌曲。这一次聆听之后,学生都表现得慷慨激昂,甚至有的学生跟着歌曲的旋律在轻声哼唱,让他们发表完自己的体会之后,我将其进行了分组,让他们以小组的形式来回答问题。问题一:“《歌唱祖国》这首歌曲表达了什么情绪?”问题二:“这是首什么风格的音乐?”……通过一系列的提问,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提高他们小组学习的效率。学生通过小组交流、讨论和学习,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该歌曲的认识,还培养了他们的爱国之情,可谓一举多得。
(三)注重传统文化中人文内涵对学生的熏陶感染,培养学生的民族文化意识
我国的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节日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国家和民族,具有不同的节日风俗,反映着不同的文化传统。如中国的中秋节、巴西的狂欢节、加拿大的枫糖节、泰国的宋干节等,为了培养学生的民族文化意识,各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教学内容将传统文化渗透其中。例如,我在讲授《春节序曲》時,为了使学生更加了解乐曲的情绪,我对这节课进行了精心设计。这首歌曲是由作曲家李焕之创造的一首脍炙人口的作品,采用民间秧歌音调。学生在学习这首歌时,虽然熟悉它的旋律,但对这首歌所要表达的情绪、结构、节奏等方面却不甚了解。针对这一现状,我在上课之初,先播放了一段过年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其尽快融入相关的情境中,之后再介绍本节课的内容、作者和创作意图,学生听得津津有味。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情绪,我将该歌曲分成了三段,让学生逐段学习和欣赏。通过让学生感受每段的情绪、节奏、速度、力度的变化,培养学生的民族文化意识。如在欣赏完第一段后,我问他们:“你觉得第一段的情绪、节奏、速度、力度是怎么样的?”学生乍一听这个问题,有点不知所措,我让他们边挑选乐器边思考,当学生挑选完后,其对该歌曲的认识也得到了升华。
四、小结
想要提高乡村中学音乐欣赏教学的有效性,就需要初中音乐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方法,通过了解学生、分析引导等方式提高学生对音乐欣赏的学习兴趣,转变其学习态度,使其由以往的“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参考文献:
[1]邱豪.如何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J].考试周刊,2012(6).
[2]李冠莲.有关中学音乐欣赏教学预设与生成的辩证思考[J].中小学音乐教育,20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