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阳
摘 要:问题导学法十分适用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该教学方法的中心在于“导学”,关键在于“教学”,而解答问题是教学的首要目标,若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合理地应用问题导学教学法,则需要对问题的设置方法进行充分的分析,以问题的形式将数学教学内容表现出来,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与思考能力,对数学教学中问题导学法的应用方法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关键词:应用;初中数学;问题导学法
問题导学法指的是由任课教师对教学情景进行设计,依照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对问题进行设置,在对问题进行研究与讨论的过程中,对学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问题的能力进行培养。寻找问题答案的过程就是课堂教学的过程,该教学方法教学效果明显并且操作方式简单。
一、问题导学教学法中的问题设计
问题的提出与设计对于问题导学法的应用效果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它作为一条最为主要的线索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提出问题是问题导学教学法最本质的特点。因此,为了进一步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果与教学水平,需要强化问题设计的合理性与科学性。问题导学教学法需要严格依照教材内容实施。因此,所提出的问题需要严格控制在教材内容范围以内。在此基础上还要兼顾学生的理解能力与接受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够将问题导学法的应用优势最大限度发挥出来。
问题导学教学法要求所提出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思路要与教学目标相一致,若脱离教学内容则无法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
由于初中生数学知识基础相对薄弱,对于数学问题的解读仍有一定的困难,若任课教师所设置的问题超出了学生的理解范围,学生就无法正确理解问题背后所隐藏的知识内容。因此,任课教师需要对学生当前的数学知识掌握水平进行全面的分析,对问题内容进行合理化的设计。
二、问题导学的教学方法
问题导学教学法要求任课教师在对问题进行设计的过程中,要依照已经制定好的教学大纲提出问题,不可受到既有教学方法的限制,不同的问题内容对应着不同的教学方式。
以乘法教学的两数之和与两数之差为例,任课教师根据例题:一个长方形,长20米,宽16米,再将长缩短3米,宽伸长4米,求长方形面积。任课教师在提出问题并讲解的过程中,要引出乘法计算中两数之和与两数之差的计算方法,再将经过计算后所得出的结果以及计算过程中所使用的公式应用于实际问题中,使学生们对于该计算方式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提出与实际生活有密切联系的问题能够使学生自主思考、应用知识的能力得到提升。
一般情况下,任课教师可以先依照日常生活中的实际案例来设计问题,再以数学知识的形式对问题进行转换。在解答数学问题之后,再将实际案例与答案有机结合起来。然而,部分任课教师在完成解答之后便忽视了实际案例与导学问题的结合,组织学生完成课堂练习后进入课堂总结阶段。这种做法并不利于实际应用与理论知识的结合。
问题导学教学法的教学过程本质上就是对问题提出与解答的过程,其根本目的在于提升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若没有对问题进行合理化的设置,则体现不出问题导学法的优势。
三、问题导学法的导学过程
在问题导学教学法教学过程中,如何做好导学工作是任课教师需要重点研究的主要问题之一。导学实际上指的是一种引导性的教学方式。在具体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引导性教学模式下的学习即导学过程。设计问题、提出问题建立在导学的基础上。提出问题不需要很长的时间,最为主要的是对学生分析问题的方式加以引导,指导学生以更加有效、更加便捷的方式解决问题。
问题的设置、分析与解答是问题导学教学法的三个基本步
骤。在此过程中,任课教师对于学生的引导需要严格保持在问题的分析与解答范围内,主要的教学任务与教学目标也集中在导学部分。学生们在对问题进行分析与处理并得到答案后,也就理解了问题背后所隐藏的知识,学生们解答数学问题、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也相应地得到了提升。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需要将教学重点放在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的设计上,全面了解学生们当前分析问题、知识应用的能力水平,结合教材要求对教学方式进行规划,将这些实际应用与问题结构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问题导学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主要是重视问题的设计、问题的引导性的学习过程以及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和理解能力。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不只是完成了教学任务,提高了教学水平,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的能力。在教师的从旁引导下,学生通过对问题的分析和解答,从而提高了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朱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7(78):113-114.
[2]田丽艳.浅谈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少年,2017(23):174-175.
[3]周元庆.关于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华少年,2017(14):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