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许圣义 张改层 赵彩霞
“老公,你快点再带些土鸡蛋﹑干酸菜﹑蒲公英到咱们摊位上来,早晨带来的东西眼看就要卖完了……”一位穿古装的大嫂在接待游客的间隙,忙着给家里的老公打电话。
“欢迎光临!远方的客人,请你楼上请!”“俗话说‘白酒上头黄酒养生’,我盛情款待大伙儿品尝伏牛山羊肉喝红米酿制的黄酒,这可是本地的特产佳肴……我们这里的黄酒可是清代御酒啊!传说乾隆皇帝微服私访来内乡县衙时就是喝的我们这里出产的‘花园黄酒’呢!”一位店小儿妆扮的中年人,在农家乐宾馆热情招待就餐的游人。
2018年“五一”期间,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吴垭石头村,南腔北调的游人蜂拥而来,昔日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热闹非凡,石头村村民们迎客﹑招待﹑销售土特产忙得不亦乐乎,脸上洋溢着美滋滋的笑颜。
陪同笔者采访的内乡县人大办公室主任李英武介绍,吴垭村建于清乾隆八年(1743年),近些年来,在县人大建议保护下已经入选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昔日偏僻落后的贫困村成为中原旅游景区,脱贫致富有了产业支撑。
常言道:“深山藏佳景”。还有一句俗话叫“慧眼识珠”。吴垭石头村是被原内乡县人大代表﹑原乍岖乡党委书记﹑现任内乡县政府党组成员周晓锋偶然的一次下乡调研时发现的。从此,周晓峰与吴垭石头村结下了不解之缘。
位于南阳市内乡县城西6公里的吴垭石头村,始建于清乾隆八年,距今已有近300余年历史。除了屋顶的黛瓦,在这里很难再见到人间烟火沾染过的青砖﹑水泥。散居在群山掩映中的四五十座农家小院,皆用厚薄﹑大小不一的石片干砌而成。原本沉闷的墙体,因有了这些纹理丰富﹑色彩各异的片石而变得丰富而斑斓,宛若一幅待人解读的抽象画作。这里的石头屋都在二三百年以上,皆依山而建,顺着山势高低走向,而呈现高低各异﹑聚散有致的山水画意境。围绕或点缀石屋的是青青梯田﹑茂林修竹﹑古藤老树。这些规模大小不同的石屋,就这样自自然然地散落在蓝天碧山中,远离着尘嚣,尽享着白云清风。
入村后,石板路﹑石板桥﹑石台阶﹑石楼门﹑石院墙﹑石磨房﹑石畜圈﹑石窑﹑石盆﹑石槽﹑石桌﹑石凳﹑石床﹑石臼随处可见,清一色的石墙青瓦,依势而建,错落有致,从基石到屋顶,找不到一块砖,整个村庄像一座青石城堡,掩映在茂林修竹﹑古藤老树之中,浑然天成,民俗独特,新石器时代文化遗风犹存。延绵的群山造就了最原始的景致,却也阻隔了村民发展的脚步。特别是古朴的石头村满山遍野多石头少耕地,山高路险,缺水缺电,交通不便,生产生活条件恶劣,村子海拔700余米,全村617人,但耕地面积不足90亩,2014年,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不足2000元,贫困人口超过了总人口的一半,“国家级贫困村”的称号成了吴垭石头村人挥之不去的阴影。
内乡县县长杨曙光(中)带领文化局、旅游局、城乡建设局、规划局等部门工作人员深入内乡县吴垭“石头村”实地堪察讨论古村落遗址保护情况
改变出现在2015年春天。2015年3月内乡县“两会”期间,周晓峰﹑王峰﹑谢荣军﹑常松郁﹑范振国等人大代表联合向大会提交了《关于吴垭石头村保护和发展旅游扶贫产业的建议》,受到县人大和县委领导的重视。人代会结束后,县长杨曙光带领县文广新局﹑城乡建设局﹑旅游局﹑规划局﹑林业局﹑土地局﹑财政局﹑发改委和扶贫办等部门和单位负责人,深入吴垭石头村,实地堪察调研石头村项目保护与开发工作。
2015年5月初,河南省文化厅厅长杨丽萍一行到吴垭石头村,实地考察文物保护和文化产业发展情况。《吴垭石头村文物保护规划》于5月20日在省文物局通过了专家评审,内乡县政府制订《吴垭石头村修缮设计方案》,对每一个院落﹑每一座石头房制订具体﹑详细的设计修缮方案。同时,规划配套完善水﹑电﹑路﹑公厕﹑停车场等,使吴垭村成为一处真正意义的旅游景区对外开放。
2015年内乡县政府多方筹措资金400多万元,初步对吴垭石头村老房子进行抢救性修复。吴垭村古建筑面积5620平方米,保存较为完整的石头建筑群93座,现存房屋200余间,传统建筑80%以上保存完好,古村现古韵,古风拂面来,昔日深藏不露的吴垭石头村,终于向世人展露出神秘的面纱。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为了扩大吴垭石头村的知名度,让更多人了解吴垭石头村,走近吴垭石头村,从2015年5月开始,在内乡县人大建议下,在市县两级宣传部门精心组织策划下,县级以上直至国家级各类媒体,纷至沓来,连篇累牍的报道,连续不断的推介,文人墨客妙笔生花,吴垭石头村厚重的历史文化引起专家学者一致点赞,也引起旅游业界的注意,吴垭石头村旅游业初露端倪。
依山势而建的吴垭村,清一色的石墙青瓦,如青石城堡一样,掩映在茂林修竹古藤老树之中,既朴素自然又浑然天成
为了更好地开发吴垭石头村的旅游潜力,2016年县人代会上,周晓峰﹑王峰﹑谢荣军﹑常松郁﹑范振国等人大代表又提交了《关于依托项目支撑,打造吴垭石头村旅游名片的建议》。县主要领导对此高度重视,组织专门班子,向上跑项目争取文物保护和旅游产业扶贫资金。2016年争取吴垭石头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投资800万元,吴垭石头村游客中心项目资金500万元。2017年争取石头村环线主干道项目资金700万元,石头村水坝建设项目资金1000万元。通过这些项目的实施与支撑,吴垭石头村内外环境及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极大提升,旅游框架拉大2~3公里,整体旅游价值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吴垭石头村这张新名片已经在中原一带叫响。2016年,吴垭石头村正式进入国家级传统村落﹑中国景观村落﹑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名村等名录,在这些光环的照耀下,每天慕名而来的游客源源不断﹑络绎不绝。
2017年扶贫进入攻坚克难时期,如何依托吴垭石头村保护和旅游开发实现贫困村同步脱贫,成为内乡县有识之士共同考虑的问题。2017年县“两会”期间,王峰﹑朱振豪﹑刘大伟﹑孟晓﹑蔡广合等人大代表又提出了《关于培育吴垭石头村旅游产业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建议》,县政府专门研究后,决定从四个途径进行落实。一是依托吴垭石头村独特的文化资源,拟投资1.2亿元建设宛西农耕休闲旅游区,通过实施乡村旅游发展理念,把吴垭石头村建设成为宛西农耕休闲旅游区的核心景区和集散中心,集旅游观光﹑休闲度假﹑高效农业﹑文创基地﹑乡村电商平台﹑户外露营地等功能为一体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以旅游带动产业,以产业帮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二是恢复建立传统土特产系列产业,让贫困群众通过种植养殖产业锲入到石头村旅游产业中来。比如恢复传统菊花﹑柴胡﹑血参﹑蒲公英﹑绞股蓝﹑山茱萸﹑金银花等中草药种植基地;构建土柴鸡﹑山野鸡﹑伏牛白山羊﹑南阳黄牛﹑土蜂蜜等养殖基地;建设二月蓝﹑长寿草﹑山韭菜﹑山莴苣﹑山竹笋等蔬菜基地;生产即将失传的“花园黄酒”“菊潭养生杯”“伏牛山磁疗枕头”等名优特产。三是利用吴垭石头村旅游景区安排贫困群众从事保洁﹑环卫﹑保安﹑驾驶等工作岗位,促使贫困户就业致富。四是用文化旅游产业来带动吴垭石头村的发展,使当地的群众依托文化旅游产业脱贫致富。主要是吸引外出务工经商的农民返乡创业,在吴垭石头村周边创办农家乐宾馆和休闲度假村,发展旅游餐饮﹑休闲娱乐﹑体育竞技﹑武术表演等三产项目,给当地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帮助贫困村群众挣更多的钱,争取早日脱贫摘帽。
内乡县人大办公室主任李英武介绍,近两年来,修路﹑架桥﹑架电﹑盖新房﹑修水坝,新建文化广场和民俗长廊,新修农家乐宾馆和休闲度假村,沿241省道两侧和清凉庙水库沿岸分布,绵延3公里左右……旅游产业与扶贫工作有机结合,吴垭石头村旅游产业扶贫全力推进。
“现在每天都有周边县市的游客来体验石头村原住民的古朴生活,周末更是络绎不绝。2018年春节﹑元宵节﹑清明节和“五一”节期间,全村接待游客近10万人次,收入达300多万元。”吴垭石头村党支部书记吴玉民说,村民们将闲置的空房进行装修,改造成民宿客栈。即使这样,房间依然供不应求。
吴垭石头村村内全部是石板路、石台阶、石楼门、石院墙、石阁楼、石磨房、石水窖、石畜圈、石厕所等。反映出宛西山区传统村落和民居的典型特征,体现了数百年间近现代南阳盆地宛西风情。被专家誉为“中原地区罕见的石头古民居标本”
吴玉民说,2017年村民人均年纯收入从2014年不足2000元提高到7000余元,村集体收入近10万元。2017年12月,吴垭石头村顺利通过省级扶贫部门的验收,正式脱贫摘帽。
走进村民冯英家,只见客栈干净﹑整洁﹑温馨。“旅游火了,我在村里就可以挣大钱,生活真的是越来越好!”冯英高兴地说。
吴垭石头村党支部书记吴玉民介绍,冯英家原是贫困户,去年办起了旅游客栈,当上了老板,她家共有19个客房,做土家饭菜招待客人,还销售土特产,收入多样化,虽说忙碌得腰酸背痛,但看着每天钞票纷至沓来,整天便笑得合不拢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