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综合
进入盛夏高温季节,对一些户外工作者来说工作环境温度高,工作条件相对恶劣,工作人员劳动强度大,易出现过度疲劳、中暑现象,是事故多发时期。为确保高温季节安全生产,结合高温天气户外工作者出现的不安全情况,小编为您总结出以下几项重点安全事项:
应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不要为赶工期随意加班加点,可采取“做两头、歇中间”的方法或轮换作业的办法,避免高温日照曝晒、疲劳作业和防止工中暑。同时防止工作过程中因高温天气引发工人中暑和各类生产安全事故,高温工作人员可以配备一些仁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风油精等防暑降温药品。
高温天气工作人员心情不好时,身体患有高血压、心脏病,恐高症者不准进行高处作业;外脚手架、脚手板、安全网未同步跟上即安全条件不具备时,不准上高空作业。
若遇到雷雨天、大风天尽量避免户外工作。
用人单位方面最好能根据天气变化情况合理安排检修工作,避开高温时段,趁早晚较为凉爽的时间抓紧施工。作业现场必须有人负责劳动情况监视,一旦发现异常,迅速处置。通常中暑的前兆是人的动作开始缓慢,变得慵懒,讲话吐字开始模糊。
条件成熟的话,用人单位还可以组织职工进行防暑降温知识的宣传教育,使职工知道如何避免中暑、中暑症状以及中暑之后的一些简单的急救措施。
1.凡患持久性高血压、贫血、肺气肿、肾脏病、心血管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者,一般不宜从事高温和高处作业工作。
2.避免独自一人在恶劣条件下作业。
3.露天和高温作业者应多喝茶水、绿豆汤和含盐浓度0.1~0.3%的清凉饮料,但切忌暴饮,每次最好不超过300毫升。
4.加强个人防护。选穿浅色衣服并根据作业需要配戴好各种防护用具,防止阳光曝晒。做好防晒措施。露天施工要避免阳光直射头部,避免皮肤直接吸收辐射热,带好舒适透气的安全帽、衣着宽松。
中暑症状的表现:
先兆中暑。其症状为:在高温环境中劳动一段时间后,出现大量流汗、口渴、身体感到无力,注意力不能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症状,一般情况下此时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但不会超过37.5℃。
轻症中暑。其症状为:除有先兆中暑症状外,还可能出现头晕乏力,面色潮红,胸闷气短,皮肤灼热而干燥,体温上升到38.5℃以上。此时如不及时救护,就会发生热晕厥或热虚脱。
重症中暑。一般是因未及时和未适当处理出现的轻症中暑(病人),导致病情继续严重恶化,随之出现昏迷、痉挛或手脚抽搐。此时中暑病人皮肤往往干燥无汗,体温升至40度以上,若不赶紧急救,很可能危及生命安全。
发生中暑的应急措施:
有中暑先兆及轻症者:立即离开高温作业环境,到阴凉、安静、空气流通处休息,松解衣服,饮用清凉饮料(淡盐水或浓茶)。
重症或高热型者需进行急救:
a.迅速降温,置病人于凉爽通风处,解开衣服。
b.可在病人头部、两腋下、腹股沟区等处放置冰袋。
c.用冰水、冷水、酒精擦身或喷淋。最终使体温降至38℃左右,并防止温度复升。
d.按摩四肢,防止血液淤滞。
要注意的是,中暑的人忌大量饮水,应该采取少量、多次饮水的方法,每次以不超过300毫升为宜。切忌狂饮不止。因为,大量饮水不但会冲淡胃液,进而影响消化功能,还会引起反射排汗亢进。结果会造成体内的水分和盐分大量流失,严重者可以促使热痉挛的发生。
热痉挛者除上述处理外,给予饮用含盐饮料,有条件的静滴500~1000毫升生理盐水。
对病情严重的病人,要立即动用各种手段,尽快把病人送往医院。
高温作业人员在饮食和营养方面应多补水、食盐和水溶性 维生素等。
高温作业人员热量消耗大,出汗多,身体的生理代谢往往发生一些改变,如唾液和胃液分泌减少,胃酸浓度降低等。从事高温工作的人员每天出汗超过常人出汗量的5~7倍。由于汗液的大量蒸发,机体内所需的钾、钠、钙等无机盐以及水溶性维生素也随着汗液跑掉。如果不及时补充排掉的水分和盐分,将会引起水盐代谢紊乱,出现一系列病理现象。早期有食欲不振、恶心、头昏、头晕、疲乏无力、四肢酸懒、体力下降等现象,严重时引起血液浓缩,甚至发生抽筋或中暑昏倒。
但是人们在户外工作时必须掌握好喝水的技巧,以免出现“水中毒”。
1.一般来说,高温作业人员每人每天至少应补充水分5000毫升左右,补充食盐15~25克以上(食物中含的盐在内)。补充的方法可以经常喝点盐开水,每500毫升水中加食盐1克左右为宜。还可以喝盐茶水、咸绿豆汤、咸菜汤和含盐汽水等等。这样既可消暑解渴,又可以补充由于人体大量排出的汗液带走的无机盐。饮水原则是多次少量,每次饮一两茶杯为好,不要喝得过多过快,这样可减少汗液排出,有利于增加饮食。这样既可补充肌体需要,同时也可防电解质紊乱。
2.喝水要次多量少。不少人在生活中习惯以口渴与否来决定是否需要喝水,其实这是不科学的。因为口渴是人体水分已经失去平衡的一个重要信号。在工作中,口渴了不能一次猛喝,应分多次喝,且饮用量少,以利于人体吸收。合理的方式是,喝水每次以100毫升至150毫升为宜,间隔时间为半个小时。
3.尽量避免喝温度过低的饮用水。夏季户外工作中,人体的体温通常较高,喝下大量冷饮不仅容易引起消化系统疾病而且剧烈低温还会对人脑产生损伤,出现偏头痛等病状。专家建议,户外工作者最好不要喝5℃以下的饮料,而喝10℃左右的淡盐水比较科学。因为,这样既可达到降温解渴的目的,又不伤及肠胃,还能及时补充人体需要的盐分。
另外,为了保护高温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在饮食与营养方面,原则是多摄入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平衡膳食,总热量应较一般工人高出15%左右,在每日的膳食中应有一定比例的营养价值较高的动物蛋白或豆类蛋白。对高温作业人员的维生素供给,首先应补充维生素B1、B2、C等水溶性维生素。高温作业人员要尽可能多吃一些新鲜蔬菜和瓜果,可以预防某些维生素缺乏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