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武顺
【摘要】数学是小学生学习的重点科目,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逻辑思维。但数学符号复杂,导致小学生不愿意自主学习数学,从而使学生的成绩下滑,令很多老师头疼。文章从数学思维能力的内涵入手,分析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认识到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必要性,从而提出创新的数学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添趣;育趣;诱趣;数学思维能力
一、前言
数学不仅在学习阶段很重要,在生活中也避免不了与数学接触,数学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分离的一部分,所以学习数学要从小学抓起。目前,小学生由于年龄小,意识不到数学的重要性,而很多家长只知道提高小学生的数学成绩,给小学生报数学奥赛班,美其名曰是在数学成绩上拔高,实际上是在揠苗助长,使小学生本来就活跃的思维被数学公式所束缚,从而导致小学生对数学失去兴趣。所以,要以“活”添趣、以“新”育趣、以“问”诱趣的教学模式来代替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要在课堂上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从而使小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
二、数学思维能力的内涵
数学思维是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所使用的思考方式。数学思维能力不仅有数字,还有符号,具有一定的形象化。学生只有运用好数学的思维能力,才能够在数学学习中取得好成绩。学习数学最重要的原因是为了训练小学生的逻辑思维。在数学的运算中不仅会学会用各种各样的数学公式解题,还要运用各式各样的运算定律解题,这是训练小学生逻辑思维的一种形式,能够使小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更能够训练小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使得小学生在遇到数学难题的时候能够自主解题,提高发现问题的能力,运用自身所学到的知识推理问题,找到答案,从而培养小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想象力。
三、小学数学教学现状
从目前看来,小学数学教学还存在很多不足。现在的小学生跟从前相比,在享受科学成果中长大,各种智能化玩具从小围绕着他们,所以传统的数学教学方法已经满足不了他们的需求,也无法引起他们的兴趣,课堂气氛十分沉闷,教学方法十分无聊,令小学生失去了学习数学的信心,从而导致数学成绩下降,不仅令老师头疼,还使得家长也跟着担心。家长只能让小学生去参加数学课后补习班来弥补落后的成绩,使得小学生在放学后的时间被占用,劳逸不相结合,容易使小学生对数学产生排斥心理,增加小学生的心理负担,使得小学生失去原有的活力。所以老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上就要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引起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
四、培养数学思维能力的必要性
由于小学生的心智还处于萌芽阶段,爱玩好动是小学生的天性,所以不能够控制住自己的行为,导致精力分散,不能够集中注意力在课堂上。小学生的学习能力不能一概而论,每个学生接受知识的程度是不一样的。学习能力较强的小学生会在课堂上将老师所讲的内容听懂,能够自主完成老师所留的家庭作业;而学习能力较差的小学生就不能够将老师所讲的内容进行有效的吸收,从而不能很好地完成家庭作业。所以老师要积极寻找方法改变这一现状,运用创新的教学模式,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使其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从而能够自主学习数学,提高小学生的数学成绩。
五、创新教学策略
(一)改变传统教学观念,增强小学生的自主性
在新时代下,传统的教育方式已经与时代严重脱轨,抓不住灵活的思维,而现在的小学生由于受到科技的影响,好奇心变得更强。在传统的课堂上,由于课程内容较多,老师只有在讲台上不停地讲,才能够跟得上教学的进度,忽视了与学生互动的机会,使得课堂气氛沉闷,教学内容无聊,再加上小学生不能够自主地控制好自己的行为,总是对教室外面心向往之,造成学习效率低下。所以老师要改变自己的教学观念,与时俱进,在课堂以学生为主体,老师只是以旁白身份出现,以创新的教学方法向小学生传授知识,与小学生积极互动,推动学生自己思考问题,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引起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小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从而到达教学的目的。
(二)创新教学方式,实现多元化教学
我国传统的教育方式以“填鸭式”為主,使得小学生原本活跃的思维遭到禁锢,与时代脱轨。所以,创新教育方式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要提前充分了解数学课程的内容,在课程内容基础上设计好问题,如果以生活实际作为引题就更好了,在跟小学生交流的时候,要注意语气,最好将所形容的事物夸大,成功地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在教学“米的认识”中,教师在开题的时候可以说:“我今天进教室的时候,看见小明站在5厘米的凳子上擦黑板,同学们觉得老师说得对不对啊?”利用这种有趣的方式引起学生的思考,从而使得学生的注意力被吸引,然后老师拓展学生对“米”的认识,达到以“问”诱趣的目的。
(三)以学生为主体,增强对学生的评价
传统的课堂都是以老师为主体,老师虽然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向小学生传授知识,但是不重视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使得小学生容易在课堂上走神,对老师所讲的内容也不能够完全吸收。所以在新的时代下,课堂上要以学生为主体,增强学生的自主性,并创新向学生提问的方式,将课本内容与实际结合。比如在学习图形的时候,就可以向学生提问“看看你身边什么是三角形”,从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简单的提问方式会使学生积极地回答问题,使得课堂气氛变得活跃。值得注意的是,对正确回答问题的学生要积极表扬,把“你真棒”“你回答得真是太对了”“我没想到你能回答得这么好”等语句挂在嘴边,不要吝啬对学生的夸奖,否则会打击小学生的积极性;对于回答不正确的学生,也不应该进行批评,要引导他的思维走向正确的答案,从而达到以“新”育趣的教育目的。
(四)因材施教,开发小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
传统的教育模式比较单一,教师对学生的提问,只是对课本上的问题进行提问,由于上课的时间有限,使得小学生还没有思考就将答案公布出来,从而没有达到教育的目的。所以老师要合理安排课堂时间,针对不同的学生设置不同的问题,对于基础比较差的小学生就提问比较简单的问题,对于基础比较好的小学生就提问难度较高的问题,做到因材施教,从而开发小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并且老师对小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要耐心为他们解答,不是直接公布答案,而是引导他们的思维,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利用所学习的知识对问题进行推理,从而找到问题的答案。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还能够提升小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从而达到教育目的。
(五)数学课本与实际相结合
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是以课本为主体,对重点知识进行讲解,课堂枯燥无聊,与生活实际脱轨,数学成了为考试而产生的科目。所以老师要改变这种不良的情况,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在课本的基础上与生活实际相衔接,从而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老师可利用自身的实际经验作为例子,引起学生的思考,加强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从而提高他们的数学成绩。例如在学习长方形周长的时候,可以让小学生利用手中的格尺对自已的桌子进行测量,从而通过长乘以宽的公式,对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回答,使得课堂气氛不再沉闷,学生能够与老师进行互动,将抽象的数学变得具体化,能够使小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数字趣味,从而达到以“活”添趣的教学目的。
(六)合理增加练习题的难度
数学练习题不只是作为课后作业来充实小学生的课后时间,而是为了将课堂学习的知识加以巩固,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从而记住数学知识的要点,提升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对于课后的练习题要难易皆有,而且要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布置不同的课后练习题,使得学生能够将数学题解出,增强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也是对小学生的鼓励,使得小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达到教育的目的。
六、结论
数学不仅具有抽象性,还具有一定的具体性。兴趣是学习的开始,数学学习也是一样。如今的小学生生活在科技时代,他们接触的都是智能化工具,使得小学生对数学的认知一直是概念模式,意识不到数学的重要性。而家长为小学生报数学课后班的行为,会促使小学生对数学的学习产生排斥,反而对培养数学的逻辑思维不利,使学生对数学不感兴趣,甚至失去学习数学的信心。所以,要改变数学教学方法,老师要积极地大胆创新,与时代接轨,将教学内容与实际情况结合,引導学生主动进行思考,利用课堂实践,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从而自主推理出答案,提高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学生在未来的生活和工作中要想得到更好的发展,老师在教学中就要积极提倡以“活”添趣、以“新”育趣、以“问”诱趣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张祺.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融合的教学应用研究[D].锦州:渤海大学,2017.
[2]税忠.试论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J].中国校外教育,2016(32):73-74.
[3]韩玉敏.核心素养视角下如何开展小学数学教学[J].华夏教师,2016(11):96.
[4]韩增侠.刍议数学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J].教育现代化,2016(27):322-323.
[5]王成营.“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课程内容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师教育论坛,2016(05):5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