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构建小学语文互动课堂

2018-09-19 09:14盘仲瑞
教育界·上旬 2018年8期
关键词:互动课堂构建策略小学语文

盘仲瑞

【摘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老师、学生互动最明显的表现是认识互通,这也是最基本的现实需要。老师和学生间只有实现了认识互通,才能较快地掌握学生在阅读、表达、写作等方面的情况,更好地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让学生真正吸收语文教学中的“精华”。

【关键词】小学语文;互动课堂;构建策略

一、传统课堂的不足

(一)重视记忆,忽略理解

在传统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并没有理解知识内容,仅仅记住了一些枯燥乏味的文字,这种学习称为机械式學习,也叫做记忆性学习。重视理论、忽略实践的实质含义是重视文字符号的记忆,轻视教学内容的掌握,这种教学具有抽象化、符号化等特点,实质上是玩文字游戏,让学生陷入语言文字怪圈,甚至不能自拔。比如说,在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中,有的教师在古诗词教学时,仅仅是不停督促学生背诵,并不结合诗词本身进行讲解,这种乏味的教学与学生学习规律相违背,也成为一些学生厌学、逃学的诱因。

从知识本身特性看,知识具有丰富的内容,但是表达知识的语言文字是抽象的,有的还是简约的。学生日常学习的教材是由语言文字编成的书本知识,这种情况下,不论学生学习哪种知识,都要通过语言文字以及符号图像,把其蕴含的实际内容搞清楚,这种学习才有意义,这种学习也称为理解性学习。

(二)重视理性,忽略感性

从认识论角度看,重视理性、忽略感性就是指重视理性认识,忽略感性认识。在传统课堂教学时,有的人认为,感性认识不靠谱,是一种低级的认识方式,只能提供具体可见的材料,只有理性认识才是最科学、最高级的,同时理性认识能够看透事物本质。这种情况下,人们在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之间设置了一道障碍。这种重视理性认识、忽略感性认识的教学指导在一定程度上让教学呈现理论化和抽象化,影响了学生掌握知识。通过对学生掌握知识的研究发现,既有感性认识的因素,也有理性认识的因素。如果一个学生有丰富的感性认识,想象力比较丰富,很容易形成理性认识以及了解书本知识内涵。在组织语文教学时,有的老师不注重方式方法,一些优美的课程讲得乏味,轻视了艺术作品的感染力,不仅影响了学生情感发展,还影响了学生形成高尚的品德和情操。

二、构建小学语文互动课堂的策略

(一)采用灵活的教学机制

教学机制,顾名思义,是教师在教学中应对一些突发事件时采取的策略,教师在其中表现出冷静、敏锐、沉着、机智的处世态度和处事原则。教学机制,是一种教学能力、教学艺术、教学技巧,也是互动教学构建的重要前提和保证。灵活的教学机制要求教师在课堂中做到以下几点。

1.细致灵敏的观察力。课堂艺术和课堂组织是教师课堂的准则,有效的教学需要教师具备细致灵敏的观察力,进行课堂气氛的调节和课堂教学的持续。

课堂教学中,学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现象:东张西望、无精打采、表情呆滞、小声说话。这些微表情和微动作说明学生上课没有集中注意力,对学习没有兴趣,对教学内容有疑惑等等。这种时刻,灵活的教学机制就要求教师要细致敏锐地观看到,并对学生的微表情和微动作进行揣摩和处理,再对自己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语速等内容进行调整。如果教学内容过多,就减少一堂课的教学内容;如果教学步骤少,就增加步骤;如果教学方法不当,就改进教学方法,灵活应对;如果教学语速单一,就进行调整和改进。

2.冷静理智的自制力。在课堂教学中,正在成长中的学生个体可能会发生很多的突发情况,这种时候,教师就需要保持冷静沉着的处世态度和处事原则,以包容理解的心态看待学生的表现,不能够对学生大发脾气和严厉指责。教师暴躁冲动的情绪会影响学生的情绪、成长、学习,使课堂秩序混乱,并影响教学秩序、教学任务,引起学生的反感和挑衅。所以教师一定要沉着冷静地处理,这是一种能量,也是一份成熟和责任。

3.有效及时的调控力。有效及时的调控力,是指教师对教学有一个整体的把握,无论遇到什么情况,都能够及时有效地调整,做到为教学服务,以提高教学能力,传授学生知识。

4.机智幽默的表达能力。表达能力是指教师的言语表达和教师本身形象所代表的非言语表达。丰富多彩的话语、有趣形象的表达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信息的理解,解答学生疑问以及做好教学;教师的眼神、表情、态度、装扮同时也是一种表达,对学生的知识学习、性格培养、课堂知识的传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倡导多向互动合作,构建自主学习途径

多向互动合作即教学中的互动合作,包括生生互动合作和生师互动合作。多向互动合作能够有效地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的自主性,因而教师在教学中要创设利于互动的环境,使学生能够生动、个性、主动地参与学习。

实现多向互动合作的重要前提是让学生提问,教师站在学生角度想为什么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当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时该如何解答和引导,怎样的问题才是最有价值,最需要师生、生生共同探讨的。笔者在课堂教学中侧重于引导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自己懂了用来考别人的问题,自己不懂用来请教的问题,从而引导学生思考,师生互动,真正做到“传道授业解惑”“学无止境”“教学相长”。

长期的互动教学实践,使学生本能地意识到学生作为学习主体,也是参与主体,在课堂中可以实时参与互动,不再盲目依赖老师的权威。互动教学实践使得学生真正受益,学生可以大胆表达、质疑、学习、沟通,老师也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情况,恰当适时地鼓励学生,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兴趣。生生两两互动和小组合作学习互动也是很重要的形式。

教师在学生小组讨论中发挥着指引作用。对于如何表达自己的看法,如何听取别人不同的声音,如何归纳小组成员的意见,如何作为小组代表进行发言等等,教师需要给予学生耐心的指导与示范,以及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谈论,在讨论中积极表达新意,思想碰撞,敢于质疑等。

三、结语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老师与学生互动最明显的表现是认识互通,这也是最基本的现实需要。本文分析了传统课堂的不足,如“重视记忆,忽略理解”“重视理性,忽略感性”,接着提出两点构建小学语文互动课堂的策略,即“采用灵活的教学机制”“倡导多向互动合作,构建自主学习途径”,通过以上方法敦促学生较快地掌握在阅读、表达、写作等方面的方法和技巧,更好地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让学生真正吸收语文教学中的精华。

【参考文献】

[1]陈银权.构建小学语文互动课堂的策略[J].考试周刊,2018(18):39.

[2]陆婷婷.构建生本课堂 开展有效教学[J].考试与评价,2018(01):55.

猜你喜欢
互动课堂构建策略小学语文
浅议如何构建小学英语高效课堂
多措并举,打造互动课堂
论构建英语高效互动课堂的策略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