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文章阐述了人生信仰和文化自信的内涵,以及信仰与文化自信之间的关系,认为要用信仰之基托起文化自信之石。分析了当代大学生在信仰信念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功利化”及“自由化”倾向,对传统文化的“冷漠化”,自身信仰“迷失化”。在夯实信仰,重构文化自信方面,作者主张大学生要追求人生真谛,扬弃传统文化,积极寻求价值定位。
【关键词】 当代大学生;人生信仰;文化自信;重构
一、人生信仰与文化自信的内涵
1、人生信仰
人生信仰是在生活、思想、精神、价值等方面对某一事物的信奉、瞻仰和尊敬,并把它当作自己的行为准则,时刻以此鼓励自己、鞭策自己、教育自己。信仰不仅可以提高个人的修养,更进一步聚焦团体的凝聚力、向心力,促使我们更加昂扬向上、齐心聚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当代青年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继承者、传播者和实践者。他们对实现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督促、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信仰,不仅关系到每个大学生自我价值的体现,增强国家文化自信,更会使我们距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目标近一点,再近一点。
2、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1]就是一个国家或者民族对自身历史文化的信任、珍惜和发扬,对当代文化的信守、感恩和虔诚,对未来文化发展的自信、追求和创新。文化自信是每个个体对所属国家、所属民族、所屬时代价值观念、主流思想、道德追求的认同。著名学者陈先达也曾说:“文化自信是一个包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内的自信,为人类文明创造出不可磨灭贡献的文化的敬意,对创造中华民族文化的我们先烈的崇敬,对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无数先进人物及其文化成果的尊重”。我们这个时代是最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坚定文化自信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是当下文化的精髓,是传统文化的创新和转化,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坚定我们的人生信仰,坚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好基石是我们每个人的使命。
3、用信仰之基托起文化自信之石
当我们自发的对某一现象、某一事物进行不间断的在思想、人格、心灵上进行沟通与交流,并以此产生敬仰、确信和依赖,便有了自信的内在因素。当我们对某一现象、某一事物的教诲、指导、意愿无条件的接纳和尊敬,并在生活中自觉的遵守、实践和表现的时候,便有了自信的外在因素。因此,没有忠实的信仰,就没有坚定的文化自信;没有崇高的信仰,我们的文化自信就无从谈起。当代大学生是最具活力和影响力的一代,他们正确的人生信仰将会传播、感染身边的每个人,每个家庭,以致整个国家。当每个人都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时候,文化自信便由内而外散发着光芒,从而形成具有感染力的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青年大学生有责任用自身正确的人生信仰之基托起中华民族文化自信之石,从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富强,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2]他还说“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3]他更进一步提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4]面对总书记的寄语,面对全国人民的希冀,在当今多元文化背景下,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相互交织,给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行为、信仰产生很大的冲击,那么,当代大学生应该做什么?怎样做才能具有坚定信仰和文化自信呢?
二、当代大学生人生信仰方面存在的问题
1、“功利化”及“自由化”倾向
大学生在进行职业选择时本应是确认自身文化信仰是否适应当代文化价值、是否贡献于国家建设、是否发扬民族传统。但是,如今部分大学生文化信仰缺少,追求的只是功利、金钱和不被约束的自由。大多数人以就业难易程度作为选择自己的专业标准,以工资多寡、福利待遇、奖金制度等作为自己的职业的导向,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不向前看,只向钱看。同时,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的蔓延,导致当代大学生自身的信仰越来越趋于功利化。
崇尚自由是每个公民的权力,可是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把这种自由标榜为与众不同、标新立异,不断被各种负面信息冲击,即渴望网红式的轻松表演环境,又渴望自由的工作时间以及可观的收入。除此之外,“低头族”越来越多,大多数大学生只有在手机中才能找到自由,与身边的同学、老师、父母交流交往越来越少,自然也不能够把自己的人生信仰、文化价值传递给身边人,长期以往,这种“功利化”和“自由化”使得大学生对自身的理想信念产生了茫然和否定,减弱了大学生对当前社会主流文化信仰的认同感,使得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没有担当,越来越没有社会责任感。
2、对传统文化的“冷漠化”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传统文学如唐诗、宋词、元曲等;戏曲文化如昆曲、豫剧、川剧等;民间工艺如剪纸、刺绣、泥人面塑等;武术文化如南拳北腿、咏春拳、八卦掌等,以及饮食文化、建筑文化、地域文化、节日文化等等包罗万象。然而,太多的文化已无人继承,面临失传。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信息化的发展,随着不同国家、民族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随着多元文化和思潮相互融入、相互碰撞、相互渗透,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热衷于“洋文化”,被“洋文化”奴役,推崇“洋节日”,信奉“洋宗教”,很少有大学生自觉的了解、传承、发扬中华传统民族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这个民族的精神指纹。文化就像一根线,把我们每个人、每个地区、每个民族串联在一起,使我们具有向心力,击败离心力。当越来越多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冷漠化,就不仅导致传统文化逐渐边缘化,更进一步导致了我们的文化不自信,阻碍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也必须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以科学的态度,传承和弘扬好中华优秀文化。
3、人生信仰“迷失化”
大学期间正是人生理想信仰日趋成熟的关键时期,随着当今时代经济逐渐迈向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社会信息化,经济与道德、政治、自然环境之间的融合日渐充分、矛盾也日趋尖锐。一些不良的社会现象如权钱交易、学术道德败坏、人际关系利益化等使得本就思想活跃、敏感的大学生愈发困惑,同时由于大学生的认识水平和认知能力的局限性,对社会中存在的不合理、不公平现象并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认知和评价。当代大学生思想彷徨、行为失衡、无存在感、无安定感等,因此,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迷困于“我们应该信仰什么?”“这个社会有什么值得我们信仰?”,这种自身信仰的迷失不仅体现在大学生对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认知方面,更体现出对自己、国家和民族的不自信。当一个国家、民族的当代青年越来越多的不自信,那么我们这个民族便不会进步。
三、当代大学生夯实人生信仰,重构文化自信的思考
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为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我们要 “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强化社会责任意识、規则意识、奉献意识”。[5]立足于当代青年大学生的角度,我们应从转变思想、重视传统文化、寻找正确的自我定位等方面重构我们的文化自信。
1、追求人生真谛
在多元文化冲击下,当代大学生应当明确人生目标,时刻保持慎独、自省、独善。有“达者兼济天下,穷者独善其身”(《孟子·尽心》)的智慧,有“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大传》)的精神,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的人生追求,我们坚决摒弃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从“低头族”、“功利人”、“幻想化”、“畸形自由化”中走出来。关注身边的朋友,热爱知识,亲近大自然,善于发现身边的真善美,使自己的信仰纯粹化、崇高化,并把这种信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充满自信,发挥正能量,追求人生真谛,为信仰追求构建坚实的“堤坝”,为我们个人的人生理想掌舵,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杨帆,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奠基,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远航。
2、扬弃传统文化
恩格斯曾说:“一个聪明的民族,从灾难和错误中学到的东西会比平时多得多,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7]我们每个人都应有自己独特的精神世界,每个民族也是,建设自身的精神家园就要找到自己的信仰,那个信仰就是文化。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我们要学会扬弃,发扬传统文化即发扬优良文化、摒弃糟粕文化。
传统文化本身并没有优劣之分,只有当传统文化顺应时代潮流、符合时代价值观、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时,它就是一个优秀的文化。从这个角度来说,中华民族有许多的优秀传统文化,如忠义孝道、仁者爱人等,但也有一些不符合当今社会文化潮流的文化,如男尊女卑、封建迷信等。我们不但要本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精神梳理传统文化,也要让陈列在中华大地上的文化遗产和书写在浩瀚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让人们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和文化观,进而有效增强我们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
优秀的传统文化会指引当代中国社会向前发展,糟粕的传统文化则会使社会倒退。因此,作为当代青年大学生,我们要实现自己的个人理想,实现祖国的繁荣富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要弘扬优秀的积极的传统文化,将优秀的、先进的传统文化不断传承并发扬光大。同时,我们也要坚决地摒弃那些落后的、消极的传统文化。将优秀传统文化根植于我们的信仰根基中,热爱它、守护它、发扬它、传承它,让它在人类历史上一直熠熠生辉。
3、积极寻求价值定位
一个没有人生价值定位的人,就像没有舵的航船、没有方向。在全球化进程扩张如此迅速的时代,互联网给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通畅、自由、便捷和进步,不过也随之夹带了许多黑暗的、歪曲的价值观。作为当代青年大学生,如何辨别是非、好坏、曲直,如何在价值多元的时代保持独省,保持自己的个性,坚定自己的信仰。那就要从我们个人的价值定位说起。即使这个时代和所处社会有一些不合理、不公平的现象存在,我们要仍然保持“众人独醉我独醒”,保持自我,坚定信仰,不在混沌世界中迷失自我。
我们应该时刻问自己,我的人生理想是什么?我的个人价值是什么?我能够为这个社会做什么?我怎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能够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什么?为此,我们要坚定自身民族的文化自信,尤其是要坚定我们的内心信仰。作为当代青年大学生,只有准确定位自己的人生价值,才能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增砖添瓦,才能彰显我们中国人的文化自信。
【参考文献】
[1] 云杉.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对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思考(中)[J].红旗文稿,2010(16).
[2]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7.
[3]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9卷[M].北京:山东人民出版社,1976.149.
【作者简介】
邓雅杰(1990.10-),中共四川省委党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