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川白族布扎带头人刘丽湖

2018-09-19 08:46李丽琴
大理文化 2018年7期
关键词:白族

李丽琴

《剑川县志》载:端午节……剑川儿童有的手戴内装香蒿的丝绣猴、虎、狮、兔、太极、童子、金鱼、绣球、西瓜籽、花串等布扎饰物,玲珑可爱、香味扑鼻。相传此等吉祥物可以驱瘟辟邪,保护儿童健康。剑川布扎作为一种艺术,随着民俗延续至今,现已成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剑川县也因此产生了各级布扎非遗传承人多名。1959年出生于剑川县甸南镇沙尾登村的刘丽湖就是早期被省文化厅、省民委命名为云南省民间工艺美术艺人的省级布扎非遗传承人。走进她在剑川古城早街的销售部,只见各种布扎琳琅满目,随手拿起一件布扎,都能看到创作者的心灵手巧。

怀抱热爱倾心学艺

“我们要买这个天蓝色布袋,用来配我的民族服装。”“我们要跟你合作做新春非遗展。”这是我在2018年新春第二次去采访刘丽湖时遇到的场景,她的铺子里摆满了各式各样大大小小的布扎工艺品,有十二生肖、荷包、平安福寿帽、狮子等,几位白族女孩正在她店里挑选布扎,剑川县闲林文化公司总经理洪女土第二次来找她跟她商量合作。她一边接受我的采访,一边接待客人,忙得不亦乐乎。记得我2014年石宝山歌会节去采访她时也是如此,那一次是在展厅,客人络绎不绝,在我等她的时间里,她不仅销售出五件布扎小件,还有客人跟她签订货单向她预定平面十二生肖布扎大件。而她也和这次一样跟客人保证要纯手工制作,保质保量。 “我外婆和母亲都是针线活做得非常好的人,我从小喜欢做针线活,应该有些遗传因素。”刘丽湖开口就说她的成功有一大因素来自于外婆和母亲,但我们都知道,会做事和把事情做得好是两回事,剑川人骨子里都有一种生活情趣。早期物质匮乏的时候,大多数的女子都会做绣花鞋和挑花围腰,但能把绣花鞋和挑花围腰做得精致的人不是很多,而能把布扎做成事业并能成功的人,除了心灵手巧智慧超群之外,一定也是勤于奋发开创的人。那一针一线,哪里是靠遗传因素就能做到家的?

刘丽湖现在还保留着年轻时候缝制的挑花围腰。挑花围腰是剑川白族妇女传统服饰“衣姿比甲”中必不可少的部分,20世纪80年代之前,剑川白族女子大多穿的都是由三尺五长头巾、前短后长带襟马甲、前短后长带襟长袖衬衫、挑花围腰等组成的“衣姿比甲”套装和手工布鞋。并且把绣花鞋作为一种压箱陪嫁物,每个出嫁的白族女子都要装几箱子布鞋,可以说,学会针线活缝制衣物鞋子是白族女子成年的一门必修功课,通过母亲教授女儿、奶奶传授给孙女、女孩子之间相互交流学习等,幾乎每个白族女子都要学会做一些针线活,并且在出嫁前攒着做数十双布鞋和数套民族服装作陪嫁。一些女子特别心灵手巧,不仅针脚细密、错落有致、绣花布鞋鞋垫都做得非常精美,常受到长辈的夸赞。刘丽湖就是针线活做得很精美细致的白族女子之一。1959年,她出生于剑川县甸南镇沙尾登村一个白族农民家庭,受母亲和外婆的影响,她自幼就喜欢做针线活,看到同伴和大人绣花就入迷,经常跟着大人绣鞋垫和围腰。

“我十三岁时县里面正清挖剑湖海尾河,很多民工寄宿在我家,见到我缝的围腰针脚好,个个夸我聪明伶俐。”回想起小时候受到人们夸赞的情景,刘丽湖脸上充满了自豪。高中毕业后,刘丽湖在家做农活,农闲时候就和母亲外婆一样做些生活需要的衣物鞋帽,随着时间的推移手工绣品也做得越来越好。1990年,刘丽湖到县城打工,和剑川古城里传统布扎艺人张福林同在一家录像厅分别负责放录像和售票,闲暇之余,她们都做些女丁。当时剑川流行打毛衣,她也用棒针打了一批毛衣给亲朋好友,张福林则给她的亲友们缝制端午节用以驱邪镇恶、祈求平安的传统白族布扎。“小猴子”“八卦”“绣球”“老虎”“狮子”等是张福林当时缝得最多的布扎,刘丽湖一见到这些布扎就爱不释手,一下子迷上小件布扎刺绣,见到好看的图案就收藏,并购买了各种丝线和锦缎布料,准备了一箩筐艾蒿团,跟张福林学习布扎刺绣。一串布扎常由猴子、老虎、兔子、龙、蛇、鱼、绣球、八卦、童子、香包等3至8件组成,被人民称为“猢狲串”。绣球是吉祥的象征,猴子表示机灵,八卦为护身宝物……都有美好的寓意。虽然人人喜爱,但当时街上还没有人公开售卖“猢狲串”。刘丽湖说当时也没有想到要销售,只是觉得好看。她最初跟张福林学习缝制的是小猴子、小鸭子、小八卦、绣球等布扎,心灵手巧又有针线功底的她很快学会了这些布扎的缝制。那时候她近乎痴迷于布扎,不分日夜缝制了一批布扎小件,后来想到看录像的人这么多,就尝试着把她的布扎挂在录像厅门口销售。由于布扎含有吉祥意蕴,价格适宜,做工精美,几乎每拿出来就受到客人争相购买,后来很多人不看录像也慕名来买刘丽湖制作的布扎小件和“猢狲串”,极大地鼓舞了她。

当时农村没有更多的经济收入,干农活一年到头也挣不了几个钱。布扎的热销更加激发了刘丽湖的兴趣,她利用闲暇时间没日没夜地缝布扎,并跟张福林要了十二生肖中的一些生肖样模,逐渐学缝十二生肖布扎,没多长时间就缝出了很多的布扎挂件。录像厅老板看到她做的布扎精美,就试着帮她拿到丽江去销售,精美的图案和栩栩如生的动物刺绣受到客人们的喜爱,供不应求。

“后来发展到端午节人家来家里买都缺货时,我就萌生出了专门从事布扎的想法。”回想起自己的布扎供不应求的那个时候,刘丽湖一脸的幸福和自豪。剑川地处边地,古时毒蛇、蚊虫颇多。和很多地方一样,每到端午节。剑川民间也有在大门楣挂菖蒲、艾草,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的习惯。加上端午节是“药王”诞辰日的传说,民众都在这一天去采摘百草防病治病。长此以往,五月端午的艾蒿在剑川民众生产生活中就有了特别的涵义。艾蒿在剑川随处可见,但刘丽湖深知五月端午的艾蒿在白族群众心中的分量和意义,聪慧的她几乎不采用五月端午这天以外的艾草做布扎。我问她怎样能保证五月端午的艾蒿够用时,她说,最先不确定能卖多少布扎,艾蒿有时候准备得不够,但是民众家里大多有五月端午采回来备用的干艾蒿,她不够用时就到别家去寻求。后来布扎供不应求,她便估量自己一年能缝制的数量,然后在端午节这天专门去采割艾蒿,发动家人和亲戚朋友帮她,备足自己全年需要的艾蒿量,有些年份艾蒿长得好,采得多,用到下一个端午节还会有剩余的。

除了端午节佩戴布扎“猢狲串”辟邪防身外,布扎还是剑川白族迁居的吉祥物和青年男女表白爱意的信物。搬新家时,人们喜欢在家中悬挂“八卦”以求家宅平安,年轻女孩有了意中之人,也会通过赠送荷包等小件布扎表白心意。刘丽湖深知只要自己的作品精致,市场前景会越来越好。当然,要把布扎作为自己的事业来做,就得缝扎出代表性作品。于是她就开始刻苦钻研各种民间工艺美术,除了已经缝得不错的“八卦”和其他小件,她开始钻研各种十二生肖布扎套装的开发,由于她师从的张福林没有“蛇”“龙”“兔”的样模图案,她自己尝试了多次也不会缝制“蛇”“龙”“兔”,后来了解到剑川占城在布扎刺绣方面颇有成就的张德和(已故布扎省级非遗传承人)老师跟女儿在昆明居住并一直坚持做布扎,她就去昆明向张德和老师学习。起初,张德和老师更多的是观察她,她一针一线帮张德和缝了十多天布扎后得到了认可,张德和老师看到了她的聪慧灵敏和她对布扎的热爱,肯定她是能把剑川布扎缝制好的人,便赠与了她十二生肖的布扎样模。拿着十二生肖布扎样模的刘丽湖欣喜异常,回到剑川便苦心钻研。渐渐地,她研发出了十二生肖套装和更多的布扎刺绣产品。

不懈奋斗绣出幸福

“这是我在第二届两岸四地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开幕式上的照片,这是我和英国工艺美术研究院博土的合影,这是在北京和国家民委主任的合影,这是平面十二生肖,这些是立体的,卡通十二生肖特别受到小孩子喜爱,都是我后来研发出来的,和传统的十二生肖有所差别,这些较大的八卦是人们迁新居时挂在家里用的,有镇宅辟邪的寓意。”

刘丽湖带我参观了她销售部的一些展品和参加活动的照片。我问她近期在布扎上取得的新进展时,她一一给我做了介绍。在她的讲解下,我认真欣赏了房间里各种各样的布扎,除了十二生肖,还有挂着的长命锁、福袋、多色彩八卦、荷包、手袋等。数百种布扎,动物各显萌态,绣着“一路平安”“福”等汉字的吉祥挂件让人心生欢喜,卡通十二生肖神态可爱,件件让人爱不释手。几年来,刘丽湖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自己又创作了卡通十二生肖等一批新布扎品种,丰富了白族民间布扎艺术,为剑川民间布扎增光添彩。

功夫不负有心人,数十年来,刘丽湖持之以恒从事民间刺绣布扎手艺制作工作,将白族民间布扎艺术不断加以改进创新,融人了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和对艺术的理解,取得了不菲的成绩。她的产品以白族刺绣布扎传统艺术“十二生肖”为基础,结合民间美术艺术,不仅将传统的剑川布扎从造型到种类丰富光大,还研发出了女子专用的各种小巧玲珑布扎产品。一块块碎布头,一根根五彩线,经过她的巧手扎、縫、绣,就成了一件件惟妙惟肖五彩缤纷的美术工艺品。她制作的“八卦”“绣球”“佛手”“狮子献寿”“金鱼跳龙门”“童子拜观音”“老虎”“狮子”等数百种布扎,工艺精细,造型生动,布料色彩搭配鲜艳亮丽,具有较强的装饰效果,受到男女老少的青睐。很多精品还漂洋过海,白族民间文化精品,被许多对其情有独钟的外国友人收藏。

1999年,刘丽湖被云南省文化厅命名为省民族民间美术艺人:2000年,她赴北京参加全国农村妇女“双学双比表彰会”荣获“白族农家女创佳绩”称号,同年在大理三月街工艺美术展销活动中荣获“金鸡奖”:2003年参加中国昆明国际旅游产品交易会,她的布扎产品被大理州政府指定为“第四届中国国际旅游节”的赠送礼品:2006年她被授予大理州民间艺术大师称号:2009年,她被评为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2010年在上海世界博览会、云南活动周开幕式中,她代表云南参加布扎刺绣非遗展,为云南各族人民争得了荣誉:2011年她荣获云南省工艺美术第五届工美杯精品评选金奖:2012年两岸四地文化产业博览会创作设计大赛中,她创作设计的作品荣获金奖:2012年首届珠海非遗展中,她的作品获得了铜奖:2013年澳门内地文化交流活动中荣获铜奖。2013年4月,大理首届民族旅游工艺品创作设计大赛中获二等奖。2016年3月,云南周末文博会“大理专场”中她荣获“突出贡献奖”。2016年8月,她参加“首届云南民族民间刺绣高手”评选活动中,被云南省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云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云南省妇女联合会授予“云南民族民间刺绣高手”称号。2016年8月,中国,弥勒第七届阿细跳月民族节暨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活动中,她参展的“白族布扎”荣获“优秀奖”。2016年11月,庆祝大理白族自治州成立六十周年工艺美术品创意设计大赛中获“银奖”和“铜奖”。此外,她还多次荣获省、州、县农村妇女学文化、学技术、比成绩、比贡献的先进个人和女能人称号,多次受到中央、省州县媒体的采访,并作了专题报道。至此,全国各地人们都知道剑川有个白族布扎能手刘丽湖。

刘丽湖每一次到外面展销都“空手而归”,她绣的“猢狲串”内装有艾蒿、紫苏、香茹等中药,有清暑辟秽的功效,加上灵动的图案和吉祥的寓意,拿到哪里人们都争相抢购。现在,刘丽湖的布扎种类已经发展到300多种。她数十年如一日地从事布扎手工艺品的制作和研究工作,在剑川民间布扎“猢狲串”工艺品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和发展,已制作十二生肖、青龙抱柱、鸳鸯戏水、狮子踩绣球、金龙送宝、青蛇盘卧、童子骑马、阿鹏金花、八卦、荷包等数百种布扎手工艺美术品。她的布扎艺术品工艺精湛、小巧玲珑,各种动物造型千姿百态、栩栩如生,曾销往美国、日本、英国、加拿大、香港等地,受到海内外各界人土的一致好评。她说:“我的布扎最主要是做法细腻,布扎都是纯手工绣花,不管到哪里展览,只要一拿出,就受到大家的喜爱。”

2015年7月,她的布扎作品《十二生肖》《庆团圆》和《茶马古道上的马帮》被云南省民族博物馆收藏。

“这是我去年的新作品《出远门》,缝了40多天才缝完,里面的这个小马驹太可爱了!嘻嘻嘻……”刘丽湖把箱子里的藏品展示给我看的时候,用手轻轻抚摸了在玉津桥上蹦跳的小白马驹。听着她发白内心的笑声,我终于明白,布扎不仅是她的事业,也是她对生活的一种情感。《出远门》再现的是马帮路过沙溪玉津桥时的场景,沙溪地处茶马古道要塞,玉津桥是古时马帮出入沙溪的必经桥梁,有关马帮的故事被人们口口相传,对她来说也是耳熟能详,加上近些年电视中不断出现马帮经过玉津桥时的场景,她创作起来是胸有成竹。《出远门》被她收藏在箱子里,有十多匹马,有布匹、行李、货物,有老板和赶马人夫妇,除了马帮和人物色彩逼真、形象生动,其中妻子骑马丈夫为妻子牵着缰绳、小马驹活蹦乱跳的场景也非常感人。

布扎饰物选用各色碎布头为制作材料,做布扎先要把模型剪好,然后用浆糊把绒布粘贴到模型上,再进行刺绣、点缀各种小配件做成雏形并留开口,然后填入艾叶香草,再用丝线封边。刘丽湖说,过去模型都是通过家传等方式传下去,一模难求,现在科技发达,随便上网一搜,各种十二生肖和代表吉祥如意的物品都有,最关键是要融人当地民间文化。有了民族民间文化元素,布扎就生动了,听她这么说再细看《出远门》,那一针一线展示的,果真就是一个蕴含剑川白族民间文化元素的故事。

“我丈夫是从单位退休的,但几十年来他的收入一直没有我高。”刘丽湖跟我说这句话的时候脸上洋溢着收获后的幸福感。到现在,她已经设计创作了300多个布扎品种,她的产品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现在的她,生活充满阳光,日子过得幸福。她用自己的一双巧手,绣出了自己的艳阳天。

肩挑责任热心传承

刘丽湖的日子过得非常充实,就在我采访她那几天,她教授的又一期布扎培训班刚刚结束。这是她教授的第15期布扎刺绣培训班,2010年,在相关部门的组织引导下,她开始办培训班,第一期在甸南文化站,70多名学员都跟她学到了一些缝绣本领。到目前,刘丽湖已经培训了上千名学员,她的很多学生从她的培训班结业后加入了她的公司,她给学生安排适合她们的布扎,学生按她的方法缝扎好作品交给她,再由公司统一销售。这种方式在增加群众收入的同时,又有效促进了剑川布扎产业的发展。

事实上,刘丽湖对剑川布扎的培训传承工作早在数十年前就开始了。她的作品在剑川供不应求的时候,她就请了一批针线活做得好的女子帮她做部分布扎的前期工序。她把自己研发的布扎模型给她们,教她们如何缝扎,如何点缀饰物,给她们提供材料,并付给她们工钱。对于聪慧之人来说,那就是一种难得的学习机会。也有一些爱好者来拜师学艺,其中有一个大学毕业生朱咏梅的布扎技艺已经达到一定水平,并在昆明从事民族工艺品经营工作。刘丽湖说:“朱咏梅也非常热爱布扎,只要我去昆明,她都要来跟我交流切磋布扎技艺,有时候我们探讨到很晚,通过交流共同进步。”

不是说教会徒弟饿死师傅吗?我问刘丽湖在教授中有没有舍不得教学生的技巧时,她说布扎的制作方法并不是私有的,任何人都可以学,关键是创新和技艺是否精湛。虽然布扎技艺从很古老的时候就一直流传至今,但时代在发展,人们的欣赏眼光也在改变,布扎艺人需要不断学习,提高创造力,才能让这门手艺富有灵性,与时俱进。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对于一个勤奋好学的人来说,学习是贯穿一生的事情。虽然已经硕果累累,但现在年近60的刘丽湖始终没有忘记初心,努力在各种机会中学习和发现,并汲取精华来丰富自己的技艺。她说:“在外参加展览的时间里,我不停向别人学习,比如彝绣、陕西布扎等的做法和表现方式,通过学习,不断增长自己的见识知识,取长补短,尽量把白族布扎做得更加丰富多彩。”

刘丽湖说她早期选用的布扎材料多是棉布和锦绒,后来加入缎子布等,她把对生活的体验和感悟、以及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通过指尖展现出来,用自己灵巧的双手将一块块色彩鲜艳的布料制作成一个个形状各异的物件。她在布料的选择及彩线的搭配上都较为注意颜色的对比,每一件布扎都具有较强的装饰效果,给人以热烈明快的感觉。在造型上,她大多采用夸张变形的手法,尽量弥补布扎在造型上的局限,使布扎饰物在稚拙中透出可爱生动。在她的手中,飞禽走兽活灵活现,虫鱼花草栩栩如生。刘丽湖说传统的手工布扎制作十分费时,一个小绣球要用一天的时间,像大八卦这样需要一点点手工绣花的,做好要耗时一个月,可见其下艺的精细。

刘丽湖于2013年8月正式创建了“丽湖布扎有限公司”。从2000年开店至今,多年来,她通过不断努力创新,已形成扎绣制作培植、产品推介、销售为一体的规模性工艺公司。公司经营的布扎产品已行销北京、上海、南京、成都等大中城市,并已销售至港、澳各地及美、英、瑞、俄、韩等国家,工艺产品极受国内外客户欢迎。

近年来,剑川县着力推进全域旅游,随着旅游产业的发展,也给旅游产品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刚过去的2017年,剑川县接待海内外游客达417万人次,丽湖布扎作为一种旅游工艺品为打造剑川旅游名片增光添彩。

“我从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成长为现在这样子,离不开县委、县政府、文化部门、妇联等的关心和支持。身为省级非遗传承人,把自己所知所学交给别人是理所当然的事情,我公司的员工就是广大的农村妇女们,今后还将扩大培训范围,将布扎技艺普及传承到每个乡村,争取让所有的妇女都会布扎工艺。”懂得感恩的刘丽湖从来没有忘记自己身为传承人的责任,她不仅这么说,也一直这么做。近几年,已有上千名妇女接受过她布扎制作培训结业,她培训的主要对象是初、高中毕业未能继续就读的小青年和农村妇女。通过技术培训,她们当中由很多人手艺已经达到了比较高的水平,已基本能独立完成所有传统布扎造型的制作。现在,她的弟子张丽花、张永安、刘三妹、张芝兰、李小华等人的布扎也在剑阳大地开始畅销。

“一直以来,我都非常努力,从不放弃传承弘扬剑川布扎文化,把剑川布扎传统文化发扬光大一直是我的梦想。”刘丽湖对布扎事业的热爱在她的一言一行中,就在我对她作采访的时间里,她就缝好了几个绣片,对于她来说,让身边的农村妇女学到一技之长,让她们能通过自己的双手增加收入,走上增收致富的道路,是件光荣而幸福的事情。她对未来有这样子的计划:建立一个集传承、培训、销售为一体的白族布扎传承基地,在现有的基础上不断改进,不断创新,争取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布扎傳承人,推出新产品,把布扎事业做强做大。

跟他人学习,学会后再把技艺传授给他人,这是刘丽湖的事业路,良心路,也是剑川布扎的发展之路。有了这样的良性循环,相信剑川布扎刺绣产

编辑手记:

今天,人们怀念手工作业的时代,其实并不只是对那些手工产品的怀念,而是期盼其中所蕴含的一种价值观念、一种宝贵精神、一种生活方式的回归。剑川一度是茶马古道上的重要驿站,同时也是一个内涵深厚的多民族文化融合地,至今仍然还保留着独特的文化气息。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以白族为主体的各族人民创造了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白族布扎、刺绣就是其中独县特色的古老传统民间手工技艺。在剑川,几乎每个白族女子都会制作布扎,当地人称这些布扎饰品为“呃双子”,它起源于白族农耕节日“务旺务”,也就是汉族的“端五节”。带着浓郁的地方民族特色,逐渐形成“凡图必有意、有意必吉祥”的剑川白族布扎刺绣品独特的文化风韵,承载了无数祝福,那针线穿插的瞬间历史也被缝合进去,时间不能掩盖历史,只会让它变得更加成熟和厚重,所有的奇迹,都经过时间传承。传承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特点,一门技艺的传承,不是单线的延长或原质的移位,传承的第一要义是通过传习获得,需要通过口传心授的方式传承,并在前人所传授的知识或技能的基础上。加入自己的聪明才智,有所发明有所创新,使传承的知识或技艺因创新和发明而有所增益,才能使某种技艺的表现形式得以世代相传,不断流、不泯灭、不消亡,在自然淘汰中逐渐形成一种相对稳定的文化传统或文化模式。白族妇女以勤劳刻苦,心灵手巧著称,本期的主人翁刘丽湖12岁就开始学习手工活,鉴于其布扎技艺上所取得的成就,被评为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猜你喜欢
白族
漂亮的白族头饰
彩云之南—白族印象
大理丹嘎村白族吹吹腔的分析
花样云南(二)
白族
浅论白族本主崇拜及其和谐思想
大理白族妇女服饰符号化演变研究
初访湖北鹤峰白族聚居区随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