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玲玲
(中国民航大学图书馆)
近年来,国外大学图书馆数字学术空间服务主要是在实体资源的基础上采用虚拟服务形式,[1-4]尤其是北美地区,很多高校设有数字学术中心(CDS)或其他数字学术支持部门。2011年,美国研究图书馆协会(Association of Research Libraries,ARL)发布了一份关于其成员馆支持数字人文的调查报告《SPEC Kit326:数字人文》,[5]报告提及数字人文涵盖人文学科领域,基于计算机技术,数字人文学科支持人员不仅吸取了与人文学科相关的传统写作和研究技能,还涉及到技术技能和基础设施。2011年,愈来愈多的跨学科领域融入到社会科学和生命科学,数据库创建、数据管理、GIS和数字映射等工作逐渐加入到数字人文项目中,数字学术应运而生。2013年,Sula强调“数字学术的成长为图书馆资源和数字学术中心的发展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机会”。[6]2015 年,William Thomas[7]指出数字学术中心可以包括视频、音频、三维模型和游戏引擎等一系列媒体产品。2015年,Sinclair[8]描述未来的校园将通过与图书馆知识创造和知识转移的日益衔接与协作,将图书馆的数字学术服务功能自然延伸。这样的数字学术服务可以创造的共享空间,支持不同规模的学术研究和知识发现。
我国高校图书馆对于数字学术服务的需求随着数字学术资源的增加以及资源的数字化而日益明显,图书馆传统化服务向数字化服务转型迫在眉睫,近年来,数字学术研究已经得到图书馆界的广泛关注。上海外国语大学图书馆等也已经成立了数字学术服务平台,[9]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建设数字学术研究共享空间,通过专业馆员来支持学术人员的学术研究工作。2016年年底,我国举办了“数字图书馆前沿问题高级研讨班”,以“数字学术与公众科学:数字图书馆新生态”为主题。但目前数字学术服务在我国尚未得到高校图书馆的普遍重视,[10-11]数字学术服务研究文献更是少之又少。
目前,资源数字化日益明显,数据库创建、数据管理、GIS和数字映射、模拟材料的数字化/成像等数字技术工作的日益加强愈来愈高。图书馆传统化服务向数字学术化服务转型迫在眉睫。
随着科技信息网络化数字化的高速发展,数字学术作为一种图书馆信息服务新趋向应运而生。ARL是由北美地区120余所大学、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等组成的非盈利性协会组织,其中,大学图书馆占比达92%,其引领高效、可行的学术交流模式的建设,通过影响学术交流和公共政策环境的变化,帮助该协会内的图书馆提升并促进自身的地位,为支持教学、研究和服务于科学界,提供没有存取障碍的高质量信息,对图书馆和他们服务的用户群产生影响,从而参与到影响本科和研究生教育的改革中来。近年来ARL一直倡导推广数字学术支持理念与数字学术支持。
ARL首先在2011年针对成员馆的报告《SPEC Kit 326:数字人文》,[5]中指出,已经有24%的被调查图书馆对象成立了数字学术中心,为人文等学科提供服务。2016年2月,针对数字学术相关发展现状,ARL以调查问卷的方式面向124个成员馆展开研究。根据调查得到的73所成员馆(59%)的信息,总结分析出数字学术中心的现状报告《SPEC Kit 350:支持数字学术》,[12]通过报告得出在所调查的图书馆中,已经有更多的ARL成员馆陆续开设数字学术中心、数字人文中心或者有专门部门进行数字学术服务工作。工作主题涉及到各个部门人员,工作客体可集中于特定群体,工作方法注重跨学科跨部门甚至跨学校沟通合作,工作内容涉及到方方面面。因此,可以看出图书馆数字学术支持已经成为未来图书馆信息服务发展的大趋势。
2.1.1 数字学术服务机构及主要数字学术活动
ARL调查得到的73所成员馆提供数字学术服务主体及其主要数字学术活动(统计提供的是数字学术活动支持者超过半数以上的图书馆的数量及活动内容,数字学术活动支持者未超过半数的图书馆的数量及活动内容不显示),可以看出图书馆是提供数字学术活动支持的主要阵地(见表1)。基本上所有的数字学术活动,图书馆都是主要或主要参与服务的部门,校内其他部门可提供部分数字学术支持,校外其他部门则很少。在所提供的数字学术活动中又以模拟材料的数字化/成像、数字保存、制作数字收藏、元数据创建、数字展览、数字策展与管理、GIS和数字映射、数字出版、项目规划(超过60个成员馆可以提供)最为突出,已经成为图书馆数字学术活动的重要组成。校内其他部门可提供部分数字学术支持,校外其他部门也可少量支持数字学术活动,这说明虽然校内校外不同部门主要支持的数字学术活动侧重的方向和内容可能不同,但这为不同部门间的合作交流提供了很好的机遇。
表1 73所成员馆(ARL)数字学术服务机构及主要数字学术活动
2.1.2 数字学术服务人员类别及服务内容
ARL调查得到的73所成员馆提供数字学术服务主体人员类别及其主要数字学术服务内容见表2。由表2可以看出,图书馆员担当数字学术服务活动的主要角色,能够支持并从事基本上所有数字学术服务活动,并且尤以制作数字收藏、数字策展与管理、元数据创建、数字展览、项目规划(超过60个成员馆的图书馆员可以提供)较为突出。数字学术服务支持人员类型很多,包含:图书馆员、档案员、其他专业人员(如IT、人力资源、财务)、实习生、研究生助理、本科生工作人员、其他类型支持员工,相应地,分布的所在部门也会较多。从侧面反映出,数字学术支持工作虽然多由图书馆内各部门或单一部门的人员共同承担,但是也可能会有一定量的工作由图书馆内数字学术团队或者实验室的其他专业人员(如IT、人力资源、财务)、或实习生、研究生助理、本科生工作人员、其他类型支持员工共同承担。这种多部门人员参与的数字学术服务组织模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图书馆本身的数字学术支持能力起到提升作用。
表2 数字学术服务主体人员类别及其主要数字学术服务内容
2.1.3 数字学术主要服务类别
从ARL调查得到的73所成员馆提供数字学术服务内容可以总结分析出其以下几个服务类型。
(1)数据服务类。数字服务活动中,编码内容、元数据创建、文本分析/统计支持、数据库开发、3D建模和打印涉及到数据的采集、归档和储存、分析等数据管理的各个方面,因此将其归纳为数据服务类。随着当今数据密集型应用的大规模实施,多所高校图书馆CDS运用如SPSS、SAS等多种数据分析工具皆开展了数据相关服务项目并且涵盖了数据规划、采集、储存、分析的方方面面。这对于高校教师、学者、其他学术研究人员的数据共享和研究管理大有裨益。
(2)数字化服务类。数字服务活动中,制作数字收藏、模拟材料的数字化/成像、数字保存、数字策展等数字资源的可持续研究和管理内容均划归为数字化服务类。随着图书馆馆藏资源越来越多,规模愈来愈大,尤其像哥伦比亚大学、埃默里大学、布朗大学这样的大型高校图书馆,音频资料、视频资料、档案材料、史料图片、一些珍贵历史材料等传统文献的数字化管理和保存,都是这些高校图书馆CDS的主要服务项目。CDS还可以在此基础上创建编辑电影、动画等数字媒体来促进这些数字资源的传承研究。
其中界面设计和/或可用性、可视化应划归为可视化服务类。现在高校图书馆CDS的可视化服务,一般是在学校采用高清晰大屏幕或其他可视化墙进行互动演示,或是为高校教师等科研人员提供可视化处理分析软件工具对科研数据进行可视化处理。这种可视化服务既能通过直观地交流展示促进学术研究,也能客观提升科研成果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3)数字出版服务类。很明显,数字出版应划归为数字出版服务类。数字出版以内容生产、产品形态、管理过程、传播渠道的数字化、网络化而备受关注。其中,数字出版的产品形态以电子图书、数字期刊、数字报纸、网络教育出版物、数据库出版物、手机出版物等比较突出,涵盖受众比较广泛,因此近年来高校图书馆CDS已经愈来愈多地参与到数字出版中来。他们大多立足于版权法律知识,使以研究人员合理合法的通过数字平台使用和传播学术研究成果为主要目的,促进学术交流的不断发展。
(4)地理信息系统服务类。GIS和数字映射划归为地理信息系统服务类。GIS是将全球定位系统、遥感及其他多种测绘技术整合于一体的计算机系统,随着技术的高速发展,高校图书馆也开始陆续提供GIS和数字映射服务。主要运用GIS系统结合Quantum GIS、DIVA-GIS等研究工具将地理信息数据进行整合、存储、分析及输出表达成像可视化探究项目支持来为学者、研究人员进行服务。
(5)数字人文服务类。总体来说,数字人文由于涉及到多门学科内容,所以这是一个交叉服务类,其通过数字媒介对海量资料进行数字化加工、保存、组织、标注、引用以便于用户进行检索和利用,包含了多种数字信息服务内容,因此制作数字收藏、数字保存、模拟材料的数字化/成像、数字策展与管理、数字展览等也都属于数字人文服务的范畴。
(6)开发数字学术软件服务类。开发数字学术软件服务,主要是指高校很多CDS通过建设自己的数字资源存储库的形式,以开放存取为主要服务目的,使其资源可供全校师生、研究人员、其他员工等免费存储或获取,这为科研学术的传播和推广起到了很大的助力与引导作用。
(7)其他服务活动。除上述数字学术服务类别外,各高校CDS同时还开展了其他服务活动,如,各种教育培训服务,或通过教育培训让研究人员掌握数据软件工具的使用,或通过教育培训来提高采集、分析、处理数据的技能等。
2.2.1 案例1:合作式互动研究项目:Freedom Summer App
Freedom Summer App是立足于美国民权运动,由国家数字人文科学基金资助,美国密歇根大学著名社会学教授Ann Elizabeth Armstrong博士领导的并由麦迪逊威斯康星大学数字学术中心主要开发的一个关于移动学习的开源游戏软件工具,最终Freedom Summer App在巴黎开始运行。其中,数字学术中心CDS的主要工作及贡献包括:① 与IT协调,扩大了所选定运行APP地点的WiFi覆盖率;② 优化移动设备的多媒体数字工具;③ 游戏可用性测试的运行;④ 维护和协调项目网站;⑤ 研究和购买技术用品;⑥ 管理数据采集测试者和顾问;⑦ 视频教程制作以及与计算机技术小组的协调工作。
该项目在一个新的并且不断变化的游戏环境中顺利进行。CDS从一开始的项目建立一直到最终的项目运行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一合作式互动数字游戏研究项目展现出了移动媒体学习在教育环境中的作用和巨大潜力,以及在试图找到一些可能适用于其他图书馆的互动和应用程序研究方面起到了启示作用。但也能明显地看到,移动APP技术在处理应用程序、多媒体数字工具和历史主题、历史数据的相互作用之间的一定局限性。这种项目能够促进教师与CDS在数字网络项目方面开展合作的兴趣。此外,合作式互动研究数字学术项目对于更好地理解和界定图书馆CDS在未来数字学术服务项目中的作用极有价值。
2.2.2 案例2:跨学科数字学术文化合作:自然科学与人文艺术合作
这是由运动机能和健康学副教授Valerie A.Ubbes博士领导,汇集了三个学科数据库的跨学科研究项目,其任务是通过自然科学和人文艺术学科共同合作来推进人们对健康信息传播的理解。该研究主要通过汇集有效、可靠、真实的儿童、青年和成人对于健康信息传播理解的相关资料研究分析并最终以书面材料的形式来体现研究成果。项目组成员中除专业人员外还包括协助数据上传和元数据创建的高年级本科生,这个项目在Omeka上运行。Omeka本身就是一个由美国乔治梅森大学历史系和数字学术中心共同开发的提供开源的网络信息发布以及用于共享数字馆藏和创建丰富媒体在线展览的平台。
其中数字学术中心CDS的主要工作包括:① 网站设计;② 建立Omeka实例在库服务器;③ 安装和修改自定义插件和主题;④ 可用性和Web标准测试;⑤ 修改核心文件以嵌入图像查看器;⑥ 为学生助理提供培训;⑦ 维护和更新网站并向项目团队提供Web使用情况报告。
这个数字学术研究项目是一个持续发展中的实例,数字学术中心CDS可以获得第一手的数字材料,并且基于跨学科的视角,展现了多领域数字学术研究服务的优势,并且这种方式扩大了研究人员在教学和学习中使用技术带来的自豪感,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和研究价值。
2.2.3 案例3:自然科学技术应用:电子书和数字出版
这是由Heidi A.McKee博士和Tim Lockridge博士带领迈阿密数字学术中心人员与之合作的一个数字学术研究项目。其最初的目标是出版一本基于网络的、开放的,数字写作评估的电子图书(计算机与数字媒体构造方面的图书,2014年)。然后,Tim Lockridge博士把EPUB格式的电子书应用到他在2014年的“印刷与数字编辑”课程中。研究团队在跨平台上进行可用性测试的过程中,发现了两个潜在的问题领域:复杂的表可视化困难和大视频文件播放困难这两个问题。基于此,Tim Lockridge博士又开发了一种数字出版的新课程电子书,这是针对此电子书制作,包括一些基于网络的数字形式。
其中,数字学术中心的主要工作及贡献包括:①为该电子书创作EPUB电子书格式;② 开发一个实用的制作电子书的工作流程;③ 验证和固定Html文件;④ 识别和推荐出版工具;⑤ 将复杂的表转换成可读的图像文件;⑥ 转换PDF和优化MP4和MP3文件;⑦ 提供关于不同电子书文件格式利弊的咨询,以及转换文件到其他电子书文件格式。
McKee博士指出,“对于迈阿密数字学术中心,我很高兴有机会与他们一起工作,开发了一种电子书,该项目将图书馆资源,基础课堂学习和数字学术中心服务密切地联系起来,奠定了三者持续高效合作的基础”。基于网络平台研究开发电子书,本质上是跨越学科界限进行整个学术延伸的项目,其迫切需要知识和技术的协同合作来完成。因此,迈阿密大学的工作人员包括教师、图书管理员和学生通过这个涵盖大量复杂数字数据的项目,获得了全面深入的电子书制作工作流程的实际经验,这种数字学术工作有助于研发和开展数字出版课程。此外,对于研究人员来说,关于网络出版工具和标准,诸如开放存取电子资源、其他数字出版等工作和相关知识也能作为数字学术中心服务新举措来实施。
基于用户需求,开展针对性服务分几个方面:①图书馆数字学术服务人员依据工作能力开展不同的数字学术支持活动,数字学术中心服务可以基于用户需求有针对性地安排相应的工作服务人员进行数字学术支持工作;② 针对用户不定期的数字学术服务需求,高校图书馆CDS一般会设置兼职,即用户不需要服务时,数字学术支持人员各自从事自己本岗位的工作,用户大量需求时,会采取不同部门工作人员共同承担的方式,以期高效地为用户提供数字学术支持;③很多图书馆也设有专职的数字学术支持人员,专职负责数字学术支持工作的运行。
从一个数字学术研究项目的建立,项目的全程管理,各方面的数字技术协调,一直到最后项目的测试完成与善后,数字学术中心支持并全程参与项目服务。其中,数字学术服务人员可以直接操作或培训指导项目学术人员操作数字学术工具进行编码内容、元数据创建、文本分析/统计支持、数据库开发、3D建模和打印、GIS和数字映射、制作数字收藏、模拟材料的数字化/成像、数字策展与管理等或支持项目的其他方面工作,数字学术中心支持人员各司其职,帮助数字学术项目解决处理不同问题,获得研究成果。
数字学术服务人员可以在数字学术研究项目中直接操作或培训指导项目学术人员操作数字学术工具进行编码内容、元数据创建、文本分析/统计支持、数据库开发、3D建模和打印、GIS和数字映射、制作数字收藏、模拟材料的数字化/成像、数字策展与管理等数字监护工作。同样地,数字学术服务项目规划制定时,也会开展学术调研,把握服务对象需求,或是全面把握服务对象的资源特色,如,馆藏资源特色、学校重点学科等,开展个性化的数字学术服务。在整个数字学术研究项目中数据监护和个性化服务并存。
从服务内容上看,很多数字学术服务实践工作证实,数字学术服务项目有可能涉及到计算机、理工科、人文学科等各方面服务内容,实现数字学术服务的跨学科学术服务。从服务形式上看,很多高校图书馆将数字学术服务以虚拟交流社区、学术研究博客、科研资源分享等为主的线上服务运行方式和学术项目培训、讲座、研讨会为主的线下服务区分开。数字学术线上线下综合化服务结合进行。数字学术支持是一种综合化的跨学科的具有活力的服务。
随着科学研究发展,我国图书馆亟待开展专业高效的数字学术服务,这是时代背景下学术环境变化使然。然而,大部分高校图书馆的学术服务平台建设还停留在信息共享和学习共享阶段,随着新时代大环境下资源特色不断变化、学科建设不断深入、用户需求不断更新,这已经难以满足学术研究人员学科化、数字化、个性化的需求。因此,各高校图书馆顺应时代要求提供数字学术服务迫在眉睫。
近年来,高校图书馆一直以学科馆员为主提供学术资源服务,资源服务平台也是以信息共享和学习共享为主,随着大环境下资源特色不断变化、学科建设不断深入、用户需求不断更新,各高校图书馆顺应时代要求组织专业数字学术服务人员队伍刻不容缓。国外高校学科馆员属于图书馆内不同部门或单一部门,我国高校图书馆数字学术服务可借鉴于此,调查本馆主要从事服务内容、服务对象以及工作人员情况,研究本校数字学术需求,针对本馆不同部门工作人员能力情况,明确数字学术服务人员的数量并安排各项服务工作。高校图书馆在关注本身数字学术服务人员队伍的同时,应及时引进不同技能或不同学科的人才,扩充数字学术服务队伍,提升学术服务质量,争取为学术人员提供不断创新活力充沛的数字学术服务。
目前,系统明确的数字学术服务项目在国内鲜少发现,学科服务为主要信息资源服务模式,现实反映出的学术研究人员潜在的需求难以满足。因此,数字学术服务项目的制定,最关键的一点就是立足于学术研究需求。在数字学术服务项目确立之前,高校图书馆应全面考虑本馆馆藏资源,把握其特色馆藏资源,把握本校重点学科分布。在此基础上,数字学术服务人员应主动联系进行项目研究的学术研究人员,初步了解其研究意图及采用数字工具等学术研究的基本情况,确定重点服务对象以及数字学术研究使用工具,结合高校图书馆提供的数字学术服务技术工具使用指导和工作人员数字学术项目的相关培训,启动数字学术服务项目。
高校图书馆数字学术服务的高效开展取决于数字学术服务人员的技能水平。专业的数字学术服务队伍应具有专业的知识储备以及能够掌握运用数字学术工具的能力。高校图书馆大多存在数字学术服务人员数字工具使用技能差距的现象,为此,高校图书馆应在了解技能差距的基础上,制定数字学术服务人员培训计划,有针对性的实施业务培训可以请专家的形式或以“帮—带”的形式,同时及时引进具备相关数字技能的技术研究人员,提升整体数字学术服务水平。
多种多样的数字学术活动的开展与进行,自然有满足各种需要的数字学术服务支持部门的建立,这些部门可以是具备数字学术支持能力的高校图书馆自身建立,也可以是高校图书馆联合本校相关技术服务部门共同成立。满足各种需要的数字学术服务支持部门应具备聘任具有相关数字学术技术人员的资格和能力,应能够提供一定的学术活动空间、配备项目所需的软硬件技术设施、可参考北美高校图书馆CDS给予服务对象以明确的数字学术服务支持。
数字学术服务支持部门的稳固发展要立足于多种类型资源技术保障支持,其中涵盖资金、人力、物力、技术等各个方面。高校图书馆顺利开展数字学术服务支持可以从联合部门、二级学院的合作或是获得研究人员学者的支持入手融入学校课程建设,或是与一些有影响力的数字学术研究项目合作以获得资助。目前而言,加强校内外相关部门合作争取创造共同利益,是获得良好技术工具、先进数字技术、优质资源环境的有效的快捷方式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