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拮抗针法结合Bobath疗法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50例临床观察*

2018-09-19 02:11:38汪军华曾美灵彭玉琳
浙江中医杂志 2018年9期
关键词:痉挛上肢偏瘫

汪军华 曾美灵 黎 莉 彭玉琳

浙江省衢州市中医医院 浙江 衢州 324002

中风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中风后肢体痉挛可妨碍协调、正常的运动模式的建立,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提高,如何尽早打破偏瘫肢体的痉挛模式,建立正常的运动模式是痉挛性偏瘫的关键问题,也是中风病恢复的核心问题。笔者采用针刺拮抗肌结合Bobath疗法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50例,收效满意。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7月期间在我院确诊为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患者10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治疗组中男26例,女24例;平均年龄61.00±9.22岁;平均病程35.56±11.52天;脑出血19例,脑梗死31例;左侧偏瘫29例,右侧偏瘫21例。对照组中男28例,女22例;平均年龄63.00±8.56岁;平均病程36.15±12.36天;脑出血17例,脑梗死33例;左侧偏瘫31例,右侧偏瘫19例。两组患者的年龄、病程、病情资料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制定并公布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试行)[1]。西医诊断标准参照由中华神经科学会制定并公布的《各类脑血管疾病的诊断要点》中有关脑出血和脑梗死的诊断标准[2]。

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每天治疗1次,治疗10天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2天,治疗4个疗程后评价疗效。针具均为江苏省吴江市佳辰针灸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0.25mm×50.00mm不锈钢针灸针。电针仪为上海医用电子仪器厂理疗分厂生产的G9805-C型低频电子脉冲治疗仪。

2.1 治疗组:运用拮抗针法结合Bobath疗法康复训练治疗。患者取俯卧位或健侧卧位,取穴为上肢天井、清冷渊、肩贞、臑俞、天宗、纠内旋、外关、合谷、后溪,下肢承扶穴、殷门穴、殷外穴、屈膝穴、阴陵泉穴、照海穴、纠内翻穴。其中纠内旋、殷外穴、屈膝穴、纠内翻穴是由孙申田所命名的自拟穴位,纠内旋在手三里外0.5寸,尺骨内缘;殷外穴在殷门穴前3寸;屈膝穴在委阳穴上2寸;纠内翻在外踝后缘上3寸。操作方法:上述穴位使用复合碘消毒棉签消毒后,采用指切进针法,进针深度以达到肌肉层为宜,避免过深至骨或过浅至皮下等情况,行平补平泻手法,得气后留针30分钟,并在肩贞、纠内旋、殷外穴、屈膝穴加电针疏波,让患者的上肢做外旋、背屈动作,小腿做向后的屈曲动作。每日针刺结束后进行康复训练,以Bobath法为技术核心,在良姿位的摆放、患侧负重训练、关节活动度训练、坐位训练、平衡训练、步态训练等基础上,运用Bobath手法作用于肌肉的肌腹与肌腱结合部,对高张力肌肉进行降肌张力手法治疗,以及静态牵伸等抗痉挛模式训练。每次治疗时间为30分钟,每日1次。

2.2 对照组:采用传统针刺结合Bobath疗法康复训练治疗。患者取仰卧位,上肢选用肩髃、曲池、手三里、合谷、腕骨,下肢取环跳、足三里、阳陵泉、阴陵泉、太冲、风市、三阴交。针刺方法同治疗组,在肩髃、手三里、环跳、足三里穴接电针治疗仪后,选用疏波,通电30分钟,强度以患者耐受为度。每日针刺结束后进行康复训练,方法及时间同治疗组。

3 疗效观察

3.1 评价指标:根据改良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MAS)[3]确定肌张力等级。根据Fugl-Meyer运动功能积分法(FMA)[4]评价患者肢体功能的情况。根据Barthel指数[4]评价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3.2 疗效标准:采用改良Ashworth痉挛评级的变化程度作为疗效评定标准[5]。痊愈:改良Ashworth痉挛评级为0级;显效:改良Ashworth痉挛评级下降2级及以上;有效:改良Ashworth痉挛评级下降1级;无效:改良Ashworth痉挛评级无改善。

3.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3.4 两组治疗前后肌张力分级比较:见表2。

3.5 两组治疗前后FMA、Barthel指数比较:见表3。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肌张力分级比较(例)

表3 两组治疗前后FMA、Barthel指数比较(±s,分)

表3 两组治疗前后FMA、Barthel指数比较(±s,分)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治疗组对照组61.15±11.58#△52.37±10.53# 50 50 65.32±10.54 64.53±10.72 82.47±9.85#△71.75±11.53*41.35±8.65 40.68±9.32

4 体会

目前,对于脑中风后痉挛性偏瘫尚没有彻底的根治方法,以最大程度改善患者功能并提高生存质量为目标。拮抗针法中针刺治疗以屈肌上的穴位为主,上肢选取的天井穴、清冷渊穴属于手少阳三焦经,局部以肱三头肌为主;肩贞、臑俞、天宗穴属于手太阳小肠经,肩贞穴局部皮下以肱三头肌长头、大圆肌、背阔肌腱为主,纠内旋局部以旋后肌为主;外关属于手少阳三焦经,局部以指伸肌、拇长伸肌为主;合谷属于手阳明经,局部以第一骨间背侧肌、拇收肌为主;后溪属于手太阳小肠经,局部以小指展肌为主。针刺以上穴位同时刺激了上肢的拮抗肌肌群,引起上肢外旋、外展,手的背屈动作。下肢选取的承扶穴、殷门穴属于足太阳膀胱经腧穴,在下肢的后侧屈肌肌群上,局部以股二头肌、半腱肌为主;殷外穴在殷门穴前3寸,局部以股二头肌长头为主;屈膝穴在委阳穴上2寸,局部以股二头肌、腓肠肌为主。在殷外穴、屈膝穴加电针,加强刺激下肢后侧的拮抗肌肌群,引起股二头肌、腓肠肌的收缩,下肢屈肌运动。阴陵泉属于足太阴脾经,照海属于足少阴肾经,通阴跷脉,纠内翻在外踝后缘上3寸。以上各穴均分布在拮抗肌肌群上,通过针刺以上各穴,对下肢的拮抗肌肌群进行了整体刺激,强化了下肢屈肌的运动,从而平衡了主动肌和拮抗肌之间的张力,改善了患肢的运动功能。

Bobath疗法的基本原则是控制异常的姿势反射和促进正常姿势反射、正常的运动形式。临床实践证明,针灸疗法和康复训练都是治疗中风后肢体痉挛的理想方法。本研究结果显示,运用拮抗针法结合Bobath疗法可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有效改善痉挛状态,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猜你喜欢
痉挛上肢偏瘫
循经往返灸治疗脑卒中痉挛性偏瘫的临床观察
基于惯性传感器的上肢位置跟踪
测控技术(2018年6期)2018-11-25 09:50:08
错误姿势引发的上肢问题
中国自行车(2018年4期)2018-05-26 09:01:53
阴道痉挛应用手法按摩联合仿生物电刺激
侗医用木头接骨保住伤者上肢66年1例报道
脑卒中偏瘫早期运动康复
神经松动术对脑卒中偏瘫肩痛的疗效观察
机器绞轧致上肢毁损伤成功保肢1例
根管治疗意外治愈面肌痉挛1例
头针加舌针联合推拿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痉挛型20例
中医研究(2014年10期)2014-03-11 20:2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