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鑫鑫 陈 雷 张 奕 马桂芝
浙江省宁波市中医院 浙江 宁波 315010
笔者采用针刺蝶腭神经节治疗持续性变应性鼻炎36例,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71例持续性变应性鼻炎患者均来自2015年3月~2017年10月在我院门诊就诊的患者,符合《变应性鼻炎诊断和治疗指南》中的诊断标准[1]。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6例中,男16例,女20例;年龄最小20岁,最大59岁,平均30.3岁;病程最短0.5年,最长10年,平均5.4年。对照组35例中,男15例,女20例;年龄最小20岁,最大60岁,平均30.0岁;病程最短1年,最长11年,平均5.3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1 治疗组:患者取卧位,术者站于针刺一侧,皮肤常规消毒,选用0.35mm×60.00mm不锈钢针。首先找到颧颞结节(颧骨弓下沿,相当于颞骨颧突和颧骨颞突合缝线部位稍显膨大处),然后以左手食指在此结节的稍后方向上轻轻按压,就可触摸到颧骨弓一弯向前上方的最高点,用左手食指尖轻轻将该处皮肤向下按压约1~2mm,使其离开颧骨弓下沿,露出进针的缝隙,然后右手
拇指、食指持针(在做这些动作前,都应保证做到绝对消毒),把针尖对准放在左手指甲尖中央的前上方,把针尖先刺进皮肤,再调整针身方向,瞄准前上方蝶腭神经节所在的位置,经翼腭窝,徐徐送入约55mm,当患者感觉面部发麻或放电样感觉,鼻通气可立即改善时,即为刺中了蝶腭神经节。不留针,每次治疗一侧。每周治疗1次,连续治疗4周。
2.2 对照组:采用口服西替利嗪(批号:H20100739)治疗,10mg/次,1次/日,连续服用4周。
3.1 疗效标准:根据《变应性鼻炎的诊治原则和推荐方案》中推荐的评估量表[2]进行症状评分,于治疗前、治疗第1、2、3、4周各评价1次。评分改善≥66%为显效;65%~26%为有效;≤25%为无效。
3.2 两组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
3.3 两组间症状评分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变应性鼻炎不同时间点症状评分比较(±s)
表2 两组变应性鼻炎不同时间点症状评分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与治疗前比较,#P<0.05。
治疗组对照组4.92±1.079*#5.91±1.292#36 35 8.25±1.538 8.37±1.555 8.03±1.320 8.14±1.478 6.75±1.204#7.31±1.568#5.72±0.944*#6.54±1.379#
变应性鼻炎是一种变态反应性疾病,临床以鼻痒、喷嚏、流涕、鼻塞为主要表现,属中医学“鼻鼽”范畴。蝶腭神经节是位于头部的副交感神经节,其节后纤维主要分布于泪腺、鼻黏膜和脑血管等处,通过释放乙酰胆碱(Ach)、血管活性肠肽(VIP)和一氧化氮(NO)等来支配节后纤维分布区黏膜下腺体的分泌和血管的舒缩。针刺蝶腭神经节,可能通过影响副交感神经节释放Ach、VIP及NO,从而使血管收缩,腺体分泌降低,临床症状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