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亿
国家统计局3日发布的报告显示,从1978年到2017年,我国农村贫困人口减少7.4亿人,年均减贫人口规模接近1 900万人;农村贫困发生率下降94.4个百分点,年均下降2.4个百分点。
11.2亿
从财政部了解到,2017年以来,中央财政积极推进农垦国有土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共安排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补助资金11.2亿元。
275亿
截至8月31日,今年已经有384万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办理了助学贷款,合同总金额275亿元,超过了去年全年发放金额。
11499
国家邮政局局长马军胜表示,为进一步做好邮政业精准扶贫工作,接下来3年,全行业将集中力量攻坚实现11499个贫困建制村全部直接通邮;深入实施“快递下乡”工程,基本实现剩余10%的贫困地区乡村网点覆盖。
8.2亿
联合国粮农组织(FAO)11日发布估算数据显示,2017年全世界约有8.2亿人面临粮食短缺问题,这一数字约全球总人口的九分之一。
193亿
截至今年6月底,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33个试点地区已按新办法实施征地共1101宗;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地块970宗,总价款约193亿元,收取土地增值收益调节金15亿元;各地共腾退零星、闲置宅基地9.7万户、7.2万亩。
21亿
2017年,我国农业保险承保农作物达到21亿亩,占全国播种面积的84%;保费收入477.7亿元,参保农户2.1亿户次。
这几年,国家对农村地区的关注力度越来越大,现在发展农村规范的第一要务就是做好土地工作。土地是农村的命脉,是农民收入的最主要来源。在去年7月份以来,我国不少地区都开始了宅基地的专项整治活动。特别是对于确权完整的住宅地来说,农民也陆续拿到了住宅地确权证。但是对于未能成功确权的住宅地,则需要重新登记原因,然后回收违法使用的住宅地。在农村地区,除了农村违规住宅地面临回收的情况外,在农村地区还有很多事情都是需要我们去注意的。
一、农民抚养老人问题更为凸显
在根据最新的一组数据显示,我国今年有近1.5亿的老人,而70%左右的老人都在农村。也就是说有近1亿的农民需要面对抚养老人问题。过去村里人都说养儿养老,但是现状是农村地区几乎所有的年轻人都到城里打工居住了,现状出现的问题是农二代没有足够的能力去抚养老人,养儿养老基本上算是指望不上了。在国家实行的抚养老人政策主要是补缴老年人养老保险,但是就目前实行的情况看很不理想。农民的养老问题何去何从,值得思考。
二、农民和土地即将解除绑定
提起农民,大多数的人会说农村土地多,主要因为是农民和土地过去到现在一直都是不可分割的,农民拥有土地的承包权,种植土地权。但随着今年农业户头的取消,这一现象正在悄悄发生这变化。根据目前一部分地区情况,户主属性变革之后,农民和土地也将解绑,以后农村土地无偿继承权或将要宣告结束,更多的土地需要通过有各种手续获得。同时执行户随人口迁出的基本制度,农民在选择进城之后,则原户头本属性变更为城市居民非农业户头。
三、在家种地还是进城工作
如果是五年前看到这个假设,估计有不少农民会毫不犹豫选择去城里工作,因为那时候不少农民工进城工作,只要肯卖力工作,确实会赚到钱。现在这两年不一样了,到城里打拼的农村人大多数都会失业,一方面是在于经济大环境的影响,一方面是城里对民工作者的需求降低了。于是有很多农民想要在自己老家做农产品,可才过去了半年,不少农民都赔了钱,不管是粮食还是蔬菜,水果,大多数都是自己慢慢销售的。
在以前的一马平川到现在的挨家挨户住上小平房甚至小洋楼,村里的发展也正在向集约型转变,按理说农民应该高兴的。这3个问题,有些才刚刚显露出来,有些已经比较明显了,处理起来也是比较棘手的,农民还是要早做准备,提前应对的好。
(据第一农经)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胡春华:全面清理整治“大棚房”问题 坚决遏制农地非农化乱象
“大棚房”问题严重违反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直接触碰耕地保护红线和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底线,要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落实李克强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的批示要求,落实国务院专题会议决定,不折不扣开展好“大棚房”问题专项清理整治行动,坚决遏制农地非农化乱象。
开展“大棚房”问题专项清理整治行动,涉及面广、政策性强,社会敏感度高,必须准确把握清理整治范围,明确责任分工,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如期保质完成任务。要坚守农地姓农底线,对占用耕地特别是永久基本农田建设非农设施,改变土地性质和用途的违法违规建设行为,进行全面排查、坚决打击、坚决拆除。要严守清理整治时间节点,严明工作纪律,迅速果断、干净利落地完成各阶段任务。要严格落实属地管理责任,明确责任主体,逐级压实责任,把各项清理整治措施落到实处。要严肃督导问责,严格执法惩治惩处,依法依规从严查处违法违规建设“大棚房”等问题的责任主体,对整治工作推进不力、不作为和失职渎职等违法违纪人员,要依法依纪严肃处理。
“农地农用”原则碰不得
为坚决遏制农地非农化乱象,中央决定即日起在全国开展“大棚房”问题专项清理整治行动。坚决遏制“大棚房”问题蔓延势头,必须切实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不折不扣地坚守“农地农用”原则。
坚守“农地农用”原则,就要坚持农地农业用、农地农民用,这是落实中央土地管理基本国策、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贯彻土地管理法与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的必然要求。
坚守“农地农用”原则,绝不是“村里那点事、农民那点利”。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民以食为天,农业安则天下安。农业发展、农民受益,事关国家发展、社稷稳固。耕地是我国最为宝贵的资源,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决定了不论任何时候,都必须首先把关系十几亿人吃饭大事的耕地保护好,绝不能有丝毫闪失。当前要高度警惕、坚决遏制农村承包土地非粮化、非农化问题,防止土地流转及规模经营走弯路。农民可以非农化,但耕地不能非农化。“手里有粮、心里不慌”,这是应对全球经济各种不确定性的一大“家底”。
(王立彬)
商务部:多措并举保障市场供应 稳定主要农产品价格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9月6日表示,保障蔬菜等农产品有效供给和价格稳定事关民生,商务部始终高度重视。近期,商务部采取多种措施保障市场供应,稳定主要农产品价格。
高峰介绍,近期,商务部启动了“全国农产品产销对接行”活动,搭建“买地方、卖全国”的平台,组织农产品流通加工企业深入产地,与农业种养殖主体直接对接,促进应季特色优质农产品走出产区,走向城乡市场,丰富居民的 “菜篮子”。在郑州举行的首场对接会上,全国361家流通企业和河南的450余家农产品生产主体对接,共计18个大类192种农副产品,意向采购金额达到103亿元。接下来,“产销对接行”还将在四川、贵州、新疆、云南、广西等省区举行。
同时,商务部还推动各地组织公益性的农产品市场和骨干零售企业加大采购力度,保障市场供应,稳定主要农产品价格。另外,商务部将于9月20日-22日在山东潍坊举办农商互联大会,促进更大范围、更高水平的产销对接。(据农博网)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夏粮减产对国家粮食安全影响甚微
据中国乡村之声 《三农中国》报道,国家统计局近期发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夏粮总产量13872万吨,比2017年减产306万吨,下降2.2%。连续丰收多年,今年全国夏粮却减产了,夏粮产量问题引发关注。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表示,今年夏粮减产的原因来自播种面积和单产的双下降。
李国祥说,2018年夏粮小幅度减产主要的原因,第一是夏粮主产区遭遇恶劣天气,导致单产下降;第二是积极调整结构,减少非优质麦生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主动作为。目前我国粮食供给相当充裕,部分品种,特别是夏粮中的小麦,品质不好的相对过剩,优质麦供求较好,甚至出现供应相对紧张的状况。
夏粮减产,中国人的饭碗还能否端得牢?粮食安全是否还有保证呢?专家表示,今年夏粮减产是事实,但丰收同样也是事实。因为去年的产量已经接近历史最高点了,今年比去年略减2.2%,事实上仍是历史上几大高产年份之一。所以粮食安全问题应该不会受到影响。
同时我们也注意到,在普通质量小麦购销清淡的同时,高质量小麦的价格却一路上涨。李国祥表示,优质小麦需求旺盛、价格上涨,表明新时代的粮食丰收理应是高质量粮食产品的丰收。今后在保障数量供给的同时,要更注重质量的提升,农民可根据市场,进一步的优化结构,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行到底。
李国祥表示,虽然夏粮小幅度减产,但产量还是比较高,小幅减产对国家粮食安全的影响非常小,我国粮食总产量中秋粮占70%。夏粮主要是小麦,小麦的供给整体比较充裕,小麦库存水平较高,夏粮减产后,部分地方出现优质麦供应偏紧的状况,价格上涨,农民如果增强优质麦种植,盈利水平会较好,所以非优质小麦的生产者需要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