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宣言》七篇序言所蕴含的伟大品格

2018-09-18 07:34宋淋淋
世界家苑 2018年9期
关键词:共产党宣言

摘 要:对《共产党宣言》的研究,应全面考察正文和序言两个部分。但是,学者们一直侧重于对正文的研究,而序言的内容一直被忽视,其价值也往往遭受到种种质疑。本文主要浅析七篇序言所蕴含的伟大品格,以期为更好地了解《共产党宣言》及马克思主义提供借鉴。

关键词:《共产党宣言》;七篇序言;伟大品格

1848年2月24日,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的《共产党宣言》以单行本方式在伦敦初次出版,这是第一部较为完整地论述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的伟大著作,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第一部纲领性文献,也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识。1872年——1893年,这21年间马克思和恩格斯先后为《共产党宣言》的德文、俄文、英文、波兰文、意大利文版撰写了不同版本的七篇序言。这七篇序言是马恩依据《共产党宣言》诞生后21年间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实际运作情况对其所作的持续补充及修改。

一、充分肯定了翻译者对宣言传播所作的贡献

我们在研究《宣言》及七篇序言的时候,不能忽视的是兢兢业业的翻译者们。《宣言》之所以能的世界范围内的各名族和国家之间广泛流传同这些翻译者们的无私奉献是密切相关的。在这一点上,马克思和恩格斯几次在序文中提到,在字里行间透露着深深地赞许和感激之情。这也深刻地体现了马克思和恩格斯谦虚的为人处事态度,尊重为共产主义事业奉献的每一个人。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872年德文版序文中,就提到了第一个英译本的译者海伦·麦克法林女士;在1882年俄文版序言中的首句就提到了巴枯宁,指出是他是第一个将《宣言》翻译成了俄文的人;恩格斯在1888年英文版序言中谈及了赛米尔·穆尔,并指出他是该版的翻译者,在该版序言的最后,恩格斯谈到因为序言篇幅短,所以序言中所提到的都是当时比较出名的翻译者,还有众多不为人所知的译者也为《宣言》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作出了一定的贡献。由此可见,一部伟大的著作要在世界范围内得以广泛传播,既离不开原创作者的的功劳,也需要以上这些翻译者尤其是优秀翻译者的努力。

此外,在浏览注释的时候,我发现《宣言》第二个俄文版的译者并不是维拉·查苏利奇,而是普列汉诺夫。对于这一错误,恩格斯在1894的《〈论俄国的社会问题〉跋》中进行了彻底地纠正。这也充分体现了恩格斯写作中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以批判的精神和分析的眼光来学习七篇序言

在研读《宣言》七篇序言的时候,我们必须把对这些序文的理解置于序文发表后的社会历史背景中去,既不能对其全盘接受,也不能全盘否定。因此,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的思维方法,坚持辩证的态度,批判的精神以及分析的眼光则是不可或缺的。在研究七篇序言中,我们需要掌握马克思和恩格斯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所持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同时,我们也应认识到马克思和恩格斯他们的思想所具有的时代局限性,对于序言中的一些过时的结论,我们在透彻分析的同时,也不能过分强求马克思和恩格斯思想的完全正确性。

三、对反面人物客观而全面的认识

在如何认识一些反面人物的问题上,通过把握序言中马恩对反面人物的描述,有助于我们全面客观地认识和评价这些反面人物。第一,对德国工人运动的机会主义者拉萨尔的认识。通过对1888年英文版序言的研读,我们能够更加准确的了解拉萨尔及其主义。在这篇序言中出,恩格斯一方面首先肯定了拉萨尔的同《宣言》一致的立场;同时他也批判性地指出,拉萨尔机会主义所主张的实现共产主义的手段或途径则是比较低级的。显而易见,在现有的资本主义国家进行简单的改良是不可能建成共产主义的。第二,对巴枯宁的认识。恩格斯在1882年俄文版序言、1888 年英文版序言、1890 年德文版序言中,对巴枯宁为《宣言》的传播所作的贡献做出了肯定,并指出他是《宣言》俄文第一版的翻译者。这有利于我们全面地了解和认识巴枯宁及其思想,一方面马克思和恩格斯对他进行了强有力地批判,另一方面也肯定了他在积极地促进了《宣言》在沙皇俄国的广泛传播等方面的作用。

四、恩格斯为人与治学上的谦虚谨慎的精神

《宣言》七篇序文中有五篇是由恩格斯本人独自撰写的,即便在马克思逝世后,他也从来与之争功,相反,他为马克思的逝世感到惋惜,心甘情愿地,在共产主义革命事业中无私奉献。例如,在1883年德文版序言中,恩格斯指出,“这个基本思想完全是属于马克思一个人的。”又如,在《宣言》1888年英文版序言中,恩格斯写道:“虽然是我们两人共同的作品,但我认为自己有责任指出,构成《宣言》核心的基本思想是属于马克思的。”再如,恩格斯在1883年德文版序言中說:“实际上,众所皆知,《宣言》是马恩两人智慧的共同结晶。在这一点上,我们应当特别强调指出的是,即使在马克思逝世之后,恩格斯依然坚持默默奉献,甚至牺牲了自己的写作时间来不求回报兢兢业业地整理马克思的著作,使得马克思的著作得以广泛的传播,成为经典并流传百世。在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中,恩格斯和马克思结下了深厚真挚的革命友谊。恩格斯理所应当成为当前我国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界学者们学习的楷模。无论是自然科学的研究,还是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我们应当毫不动摇地坚守学术上的道德底线,坚决反对并打击剽窃侵吞他人研究成果的行为。

五、坚持老祖宗的基本精神

马克思恩格斯为《共产党宣言》写的七篇不同语言版本的序文,为后继的马克思主义者提供了一个基本原则。这就是在理解和把握《共产党宣言》基本思想和基本原理的时候,既要认识其普遍的适用性,坚定不移地坚持,又要因时因地制宜,同自己的国情紧密结合。然而,当时共产主义运动也并非一帆风顺,而是遭受了严重的挫折与考验。一方面,马克思恩格斯逝世以后,一些披着工人阶级政党领袖外衣的人,在面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低潮的时候,他们丧失了信心,迷失了方向。另一方面,面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所呈现的暂时的“繁荣景象”,他们妥协退让,质疑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事业,甚至宣称“马克思主义过时了”,有的还要修改和“批判”马克思主义。而在今天,那些披着马克思主义外衣的人,要么以《共产党宣言》的基本内容和观点不适用于当今的社会为借口,要么以赞扬社会党的所谓“成就”为借口,提出并宣扬所谓“只有民主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口号,公开反对甚至诋毁《共产党宣言》的基本原理。但最终,他们也并未创新什么新观念,其实也只是对历代修正主义和机会主义作了一些细微末节的修改。

中国共产党一直强调的加强党的建设,纯洁党的队伍,这就必然对党员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修养提出了高的要求。真正的共产党员、马克思主义者是永远不能离开《共产党宣言》的。因此,广大党员干部不仅要学习中央的有关文件及国家领导人的重要讲话等等,还必须要回归经典,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研读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等的著作,坚持正确的立场、观点、态度和方法。唯有理论根底扎实了,才能从根本上保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的真信仰,也才会在实际的工作中予以贯彻落实。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李真.马克思恩格斯的七篇序言对《共产党宣言》基本原理的坚持和发展[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8(2).

[3]崔忠菲.浅谈《共产党宣言》七篇序言的时代性和地域性[J].理论探索,2010(4).

作者简介

宋淋淋(1994-),女,四川广元人,硕士研究生。

(作者单位: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猜你喜欢
共产党宣言
浅析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的全面发展重要思想的指导意义
关于《共产党宣言》的几点思考
《共产党宣言》教我们怎样做合格党员
《共产党宣言》主要思想的当代解读
《共产党宣言》诞生的地方
对时代观视阈下《共产党宣言》的思考
浅析马克思主义女性解放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