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美兰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人们生活的改善,很多学生小小年纪就提前进入青春期,激烈的心理变化逐渐产生。尤其是“独生子女”的家庭构成,更是让一些孩子在溺爱中变得更加脆弱,甚至极端。在小学高年级阶段,教师已经将他们看做一个拥有独立思想和能力的学生,会直言不讳地指出问题,提出批评,但是存在叛逆心理的学生,往往听不进去,会更加不听话,甚至产生抵触的情绪,做出对立的举动。基于此,简单分析小学高年级学生产生叛逆心理的原因,并针对性地提出调节方式,抛砖引玉。
关键词:高年级;小学生;叛逆心理;形成原因;调节方式
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社会生活中,教师的批评或者家长的训斥都会使部分小学生产生逆反的心理,做出对立的举动。针对这样的现象,如果不及时纠正,久而久之,就会导致学生形成冷漠,残暴、多疑、孤僻等病态的性格,表现为荒废学业、思想歪曲、行为跋扈等,甚至可能会走上犯罪的道路。针对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叛逆心理,教师不能想着一味地压制,这样往往会适得其反,而应该分析学生逆反心理形成的原因,对症下药,寻找合适的调节方式,这样才能药到病除。
一、小学高年级学生产生叛逆心理的原因分析
1.主观原因
一方面是生理方面的变化。大脑逐渐发育成熟,脑机能越来越发达,免疫系统、神经系统发育日趋成熟,对外界的刺激,反应强烈、敏感、快捷。思维能力也在迅速地增强,思维方式多样,思维视角宽阔,但自我的调控能力却很差;另一方面是心理方面的变化。从心理方面来讲,高年级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他们渴望自由、独立,不喜欢听别人指挥,想自己掌控方向。但是当他们遇到了障碍时,又缺乏相应的解决问题的技能,缺乏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灵活思考能力等,这些因素往往会使他们感觉走投无路,表现出一些不良的行为。
2.客观原因
客观原因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其一,学校制度问题。素质教育从提出到现在已有几十年的时间了,素质教育的理念已应深入人心,但从实然上看,应试教育仍是“根深蒂固”。由于传统应试教育观念的根深蒂固和教育制度改革的相对滞后,学校的教育多以分数“论英雄”,区别对待不同成绩的学生,影响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导致叛逆心理现象层出不穷。
其二,教师教育问题。首先,有些教师缺乏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和技能,无法应对学生出现的种种问题,导致心理教育的效果并不理想。其次,有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过度重视教学任务本身,而忽略了对学生人格的尊重,忽视了学生的感受,在学生出现错误时一味地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没有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待问题。
其三、家庭教育问题。独生子女的家庭构成使得家长对自己的孩子過分的溺爱,对于他们日常的一些小错误采用忽视、放任、迁就的教育方式,导致学生对错观念混乱。经常会认为自己的一些“幼稚”的举动,是在与父母的对战中“制胜的法宝”,而家长的纵容,往往会让孩子越发的任性、嚣张、叛逆。
其四,社会环境问题。说到社会环境的影响,主要是网络不良信息的传播。电脑已经进入千家万户,现在的小孩几乎人人都会用电脑。信息技术在让人们的生活、学习更加多元化的同时,也带来了良莠不齐的信息。对于缺乏鉴别能力的小学生来说,他们往往会盲目地、不加选择地去追求、崇拜、模仿。一些腐朽、落后的思想被学生肯定之后,就会和家庭、学校的教育产生冲突,导致学生产生逆反心理。
二、小学高年级学生叛逆心理的调节方式
1.关注学生全面发展
在保证成绩的同时,学校更要制订实施一整套有利于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管理制度。学校应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和技能,认真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帮助教师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和学生观,注重课堂教学的规范管理,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多种评价方式。
2.培养师生之间感情
调节学生的叛逆心理,最终的目的不是要扼杀学生所有的叛逆行为,而是要知道学生想表达什么,学生遇到了什么困难。当学生表现出一些不良的行为时,意味着他们遇到了障碍,不能与环境相协调,特别是一些出现极端不良行为的学生,可能会因为情感或者行为上的障碍,在弱势的生活环境中受到伤害。那些残疾的学生,因为他们的能力缺陷是看得见的,因此可能会得到特别的照顾和包容,而因为情绪和行为障碍的特点,它会以某些不良的、捣乱的或者攻击性的行为表现出来,所以大多数人都不会对这些学生怀有同情,但确确实实这些学生的能力是有缺陷的。因此,教师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与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关系,使学生能够对你敞开心扉,才能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彻底解决叛逆问题。
3.加强家庭学校合作
家庭教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学生叛逆心理的调节上,更需要家校达成教育共识,采用统一的教学管理理念和方法,不仅能纠正学生的不良习惯,而且还有利于学生健康心理的发展。学校可以设置家校互动的网站、微信群等平台,及时与家长沟通学生的情况,定期宣传一些先进的教育理念,帮助家长提升教育能力,共同努力,消除学生的叛逆心理。
叛逆心理虽是一种抵触性很强的态度,但它又有其积极的一面,如果能正确加以引导和利用,不仅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更能有效促进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
参考文献:
孙振华.小学高年级学生叛逆心理的成因与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2010(28):55-56.
编辑 李烨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