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苗
摘 要:主题式德育活动设计要从理论基础、育人目标、实施程序、活动反馈、方案完善等主要环节来布局,坚持全员性原则、贴近生活原则、协同教育原则,从传统文化、礼仪文明、法制安全等多种角度来开拓主题德育活动的路径,确保以主题为核心开展有效的德育实践活动。基于此,分析主题式德育活动设计流程,提出了主题式德育活动设计路径,总结了主题式德育活动设计原则。
关键词:小学德育;主题活动;设计
主题式德育活动就是在某一特定主题下开展德育活动,这种德育形式针对性较强,对学生的影响有一定的周期性,能够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本文分析了主题式德育活动设计流程,提出了主题式德育活动设计路径,总结了主题式德育活动设计原则。
一、主题式德育活动设计流程
主题式德育活动设计要注意完整、实效,整个设计过程包括设计活动的理论基础、育人目标、实施程序、活动反馈、方案完善等主要环节:第一,理论基础。主题德育活动的设计必须要有教育理论的支持,例如:建构主义理论、以人为本教育理论、生活化教育理论等。在教育理论的支持下设计的德育流程才能被小学生所接受。第二,育人目标。小学主题德育活动的设计要明确具体的育人目标,在目标的支持下完成主题活动。第三,实施程序。设计具体的实施程序,从引入主题到开展活动都要尽可能地详细。第四,活动反馈。活动反馈的收集往往需要一段时间,在主题活动开展后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等情况进行整理评价,进而对主题活动的效果进行反馈性评估。第五,方案完善。活动反馈收集之后,根据信息结果对主题活动的方案进行进一步的完善。
二、主题式德育活动设计路径
1.传统文化主题活动
为加强学生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德育活动,教师要重视以传统文化为主题进行活动设计。例如:寒假期间开展以“春节”为主题的传统文化实践活动;结合传统文化故事开展“小小百家讲坛”实践活动;书法艺术探索的“墨香书法展示”和“寻访红色足迹”的近代史主题活动等。这些活动的设计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发挥校园文化育人塑人功能,将“孝悌、谨信、爱众、亲仁”“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等思想深入小学生内心。
2.文明礼仪主题活动
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活动旨在加强和改进在校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教育学生学会共处、学会做事、学会做人。例如:看录像、表演小品、快板、拍手歌、诗歌朗诵、小采记者访等多种形式,组织学生讨论,通过学生讲文明礼仪故事,学生明白了文明礼仪的重要性。同时,要通过评选“文明小天使”等光荣称号来树立榜样,促使小学生自觉遵守幼儿文明礼仪行为规范。
3.科技与环境主题活动
科技与环境两者之间的互相影响与共存需要从小就教育给学生,所以德育主题活动的设计要围绕“科技与环境”开展起来。例如: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科技创新大赛、金钥匙科技竞赛等各类科普类竞赛活动;开展“护绿行动”,结合植树节、环保日,进行环保思想的深入教育。
4.法制与安全主题活动
法制与安全的主题活动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让学生养成学法、懂法、依法办事的好习惯,具体做法可以通过讲解、案例、实践等活动进行德育宣传。例如:讲解交通安全法规、未成年保护法、校园暴力等常见危害法律规定;操作体验生活意外伤害处理等。
5.心理与亲子主题活动
德育活动要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起来,并且在亲子实践的基础上进行主题活动的设计。通过发放宣傳材料、家长会、微信宣传平台等多种形式,将学校开展的德育活动传递给家长,并且将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方法也传递给家长,形成亲子成长的共同教育。
三、主题式德育活动设计原则
1.全员性原则
主题式德育活动的设计要保证全员性的原则,要求全体小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而不是对存在明显德育问题的学生进行的针对性的教育,全员性的德育活动才能防患于未然,保证德育工作的开展更为顺利。
2.贴近生活原则
主题式德育活动的设计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不是假、大、空,而是要从学生的角度来思考德育渗透的有效性,把握小学生的心理,把握他们需要受到老师、家长重视的小小自尊心,进而通过榜样力量、表扬评价等手段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和行为习惯,逐步养成核心素养。
3.协同教育原则
一直以来,小学德育工作都是在校内开展的,而这样的教育效果不够理想,必须要布局学校、家庭、社会三方协同教育的阵地,保证主题活动的开展能够有家庭和社会组织参与其中,保证良好的社会环境与家教环境能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综上所述,主题式德育活动设计要从理论基础、育人目标、实施程序、活动反馈、方案完善等主要环节来布局,坚持全员性原则、贴近生活原则、协同教育原则,从传统文化、礼仪文明、法制安全等多种角度来开拓主题德育活动的路径,确保以主题为核心开展有效的德育实践活动。
参考文献:
[1]张晓萍.以主题为核心的实践课程开发[J].少先队活动, 2015(10).
[2]杜冰.积礼生贤 厚仪成雅[J].中国德育,2013(13).
[3]王冰.浅谈主题教学中的活动准备[J].新课程(小学),2012(6).
[4]于天红,李冰梅.论活动德育课程的意义[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2(2).
编辑 李烨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