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研究

2018-09-18 09:57郑泳娜
新课程·小学 2018年6期
关键词:行为习惯思想品德小学体育

郑泳娜

摘 要:体育教师作为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引起高度重视。在教授这门课时,教师应结合学科的特点,充分挖掘学科内在的德育因素,将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融入学校的体育教学活动中,达到学生品德行为、身体素质和体育能力的全面提升。对小学体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的措施进行了重点探究,希望为小学体育教学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关键词:小学体育;思想品德;行为习惯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的体育工作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它不仅要教会学生基础的体育技能、科学的体育锻炼方法,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让学生具有坚韧不拔、团结合作、遵守规则等体育精神,更要有爱国、爱校、爱自己的情怀,让体育锻炼成为习惯,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想要达到这些目标,就需要学校体育教师在教学中与学校的德育工作紧密配合,通过良好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渗透的润心作用,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一、学校体育培养学生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的现状分析

1.体育教师对培养学生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意识不强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上流行的东西很快地呈现在学校的体育活动中和课间活动中,如偶像的衣着打扮、各种手势和言行、网络游戏的个人英雄主义、不良的行为等,严重影响了孩子们的健康成长,特别是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方面。体育教师很多时候都没有留意或者发现问题没有及时给予纠正和引导,认为这是班主任的事情,一节课或者一次体育活动下来,只是重视体育知识、技能的传授和是否完成体育工作任务,并没有做好思想品德的教育和良好行为习惯的渗透。

2.体育教师培养学生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方式方法欠缺

现阶段的学校的体育教师在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存在诸多问题,如体育活动内容不够新颖,一学年就是这么几个项目,器材永远就是那么几种,跟不上时代的要求;学校运动会项目没有创新,主题不够突出,十年不变的竞赛项目,年年上演;还有老师课堂的思想品德教育方式沉闷、单一,导致学生参与体育活动兴趣低下,甚至有的学生会产生反感情绪,严重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二、体育培养学生思想品德与行为习惯的策略

1.明确体育培养目标,提高体育教师的育人意识

学校体育工作的培养目标是重要的指示方向,教师是完成培养目标的执行者,而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方法直接影响着体育工作的教学质量。想要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学校就需要重视培养教师的育人观念和育人能力,唯有此,教师才会在体育教育教学中积极地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想要完成这一目标,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首先,学校要对体育老师提出明确的育人要求,并与其他工作、科目一样纳入学校的评价体系,让教师从思想上高度重视,有助于落实目标;其次是体育教师应积极参加学校和上级组织的培训,或以自学的方式提高自己对教材中培养学生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的把握能力;最后教师要通过对学生情况的具体分析和教学内容开展有针对性的备课,制订学生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的教育计划时,更应该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并持之以恒,防止“两天打鱼,三天晒网”的现象发生,结合体育知识、技能傳授的方式方法,始终把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这一目标贯穿课堂,以达到体育育人的目的。

2.体育教师要言传身教,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俗话说:“亲其师,则信其道;信其道,则循其步。”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是从榜样那里学来的,是教育者带出来的,无数的实例证明,良好的道德形象和行为习惯的引导、示范作用,其成效不可代替、不可估量。因此,体育教师要培养学生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必须要优化自身的形象,把一个衣着整洁、文明有礼、言行一致、阳光豁达的体育老师形象呈现在学生面前。从每一天穿好运动服和运动鞋上课开始,要求学生做到,自己率先做到,在细微之处做好表率,让学生在老师的表现中受到教育。

3.注意安排体育节仪式,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让学生积极参与校园的各种体育活动,是学校做好体育工作的标准。“人人参与,面向全体”的体育节盛会,是学校体育工作的一次大展示,是学校体育工作与德育工作的一次紧密结合,是对学生进行良好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培养的大好平台。利用体育节举行隆重的开幕式和闭幕式的颁奖仪式,因为仪式庄重而有意义,似一种规矩又胜于规矩。对学生来说,当他们在开幕式上走过主席台喊出口号和标语时,他们不单单接受了体育方面的知识,还是一次良好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展现。这种仪式感让孩子们愿意为此而努力付出:各班在准备过程中,全程投入,认真训练;赛场上,孩子们奋勇争先,努力拼搏为班集体争光。当走上领奖台上时,学生感受的不仅仅是运动的快乐,更是在参与中勇敢地迎接挑战,在成功中获取自信,哪怕是失败,也可能是一种收获,从而促使孩子们充满信心地努力实现自己的愿望。

4.用好体育课堂主阵地,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目前,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思想品德与行为习惯的方法众多,笔者在研究中采用的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1)寓教于乐

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而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这说明兴趣是学生的第一老师。只要有兴趣,学生学习起来才有动力,才有信心,才会感觉愉悦。体育老师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针对教材内容把学习的知识技能和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充分融入,在巩固练习的环节中,设计一些游戏,既让学生巩固好刚学的新技能,又很有兴趣地接受应该掌握的良好的思想品德与行为习惯。如,在学习武术少年拳时,我设计了一个叫“三打白骨精”的游戏,每三人一组,分别有唐僧、孙悟空和白骨精三个人物,规定学生运用刚学习少年拳的动作,小组约定人物的指定动作,游戏开始,三人同时喊“三打白骨精”,每人出约定好的其中一个动作,规律是唐僧收孙悟空,孙悟空打白骨精,白骨精吃唐僧这样的三角关系。一节课下来,学生兴趣浓郁,不但掌握了武术少年拳的动作,还接受了尊重对手、遵守规则的良好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的教育。

(2)学习观赏

体育教学大部分都是课外教学,如遇到不良的天气状况,则需要重新进行教学设计和安排。此时,不妨通过观赏体育赛事来让学生获取更多体育精神的滋养。让孩子们在观赏精彩的体育赛事的同时,有目的性地观赏,一方面让孩子们注意力集中,学习欣赏球赛;另一方面培养学生如何学会尊重赛场,做文明观众的良好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3)巧抓时机

体育教学往往活动量较大,学生在进行体育活动时,可能会出现种种“意外”,教师可随机应变,抓住一切时机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对于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好或取得进步的同学,教师应及时给予表扬,以增强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和成就感;对于一些表现不好的学生,教师应以委婉的方式指出其中的不足,并予以纠正。例如,老师在课堂教学做示范时,学生都集中精神,认真聆听,老师应及时给予表扬,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一种良好的习惯,大大提升了教学质量。又如,教师在组织学生学习篮球时,学习了基础知识和技能之后,进入巩固阶段的练习,往往会采用小组对抗赛的形式进行。有的学生为了取得比赛胜利,在比赛过程中,对其他学生做出了犯规动作,此时,教师就可以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培养他们遵守规则的良好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4)重视教材

体育教材是教师教学的依据,应引起教师的重视。教材里面包含了许多有鲜明意义的内容。如通过耐力、力量等身体素质的训练,达到锻炼学生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意志;通过设计跳跃性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勇攀高峰、超越自我、永不服输的精神;通过设计一些集体配合的比赛如两人三足、跳大绳等项目,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观。所以,教师在体育教学时,应充分挖掘体育中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的教育题材,结合学校资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的教育。例如在讲授合作跑游戏时,教师可将这堂课设计成比赛课,在上课时,教师准备好秒表和冲刺用的红飘带等,让学生进行两人三足的接力赛。在比赛中,准备4把接力棒,每棒2个人合作跑完50米,最先完成200米冲刺的队伍将会获得奖励。当一棒的两名学生跑完之后,他们往往会跑到第三棒学生那里,把自己的宝贵经验传授给他们。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参与兴趣,还培养了他们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也将分享意识灌输到了学生的脑海中,从而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综上所述,在素质教育不断深入的今天,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学校在开展体育工作过程中,可通过明确体育培养目标、体育老师的言传身教、注重体育节仪式和用好课堂主阵地四个方面培养学生思想品德和行為习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杜永明.体育教学对学生道德品质行为的培养[J].学园,2014(1).

[2]师淑荣.小学生思想品德评价初探[J].新课程(小学版),2006(9).

编辑 马晓荣

猜你喜欢
行为习惯思想品德小学体育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探讨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融入法制教育的实践探索
初中思想品德翻转课堂教学的困惑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