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开好“大学外语选修课

2018-09-18 09:44李庆华
现代交际 2018年10期
关键词:通识课策略

李庆华

摘要:本文针对 “一带一路”背景下大学外语选修课——俄语国家通识课的设置和建设发展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尤其是针对“通识课”的涵义认识差异较大问题,通过对“通识课”涵义的梳理、做好顶层设计工作、加强俄语国家通识课程教材建设和鼓励学生选修俄语国家通识课程等角度,探讨了开设好“大学外语选修课——俄语国家通识课”的策略问题,旨在通过本文的研究,为学界同行进一步全面深化地设置和建设研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 大学外语 选修 俄语国家 通识课 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10-0182-02

“通识教育是一个内涵丰富、多维度、多阶段的历史范畴,面对一个如此引人注目又充满歧义的概念,国内学者至今也没有对此达成一致认识。”[1]例如,有人把“通识教育”看成是外语精读课文的背景知识介绍,有的人认为是“外国文学课”的压缩版,有的人将其视为“外国历史课”的简版内容等,这很正常。要想解决好目前我国高校外语选修课——俄语国家通识课存在的普遍问题,需要做的工作有许多,其中一点就是更新对“通识教育”这一术语涵义的认识理念。

一、更新教师对“通识课”涵义的认识理念

鉴于“通识课”是通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通识教育的内涵进行梳理、分析、加深理解是一项十分必要的工作,对教师全面理解“通识课”的内涵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和意义。虽然很难完全达成一致,但是我们可以从相关专家学者对通识教育这一术语的历时和共时演化研究中梳理和把握其核心理念。

(一)早期“通识教育”的含义

学者们普遍认为,古希腊著名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是最早提出通识教育理念的人。通识教育最初称为“自由教育”或“ 博雅教育”,提倡知识的广泛性,其目的是发展人的理性,促进人的智慧、道德和身体的和谐发展。早期“通识教育”以文化、逻辑、修辞、几何、天文、数学、音乐及博雅艺术为主要学科,旨在培养律师和教师。《通识教育的理论和实践》一文的作者胡大志认为,自由教育的传统毫无疑问地被看作通识教育理论的最好来源,并将其发展分为自由教育思想的形成时期(主要是指古罗马时期):古希腊亚里士多德针对当时的自由人的教育,以自由发展理性为目标,提出了自由教育,核心是发展理性;以古典学科为主的自由教育时期(从文艺复兴时期开始):注重古典学科或文科,是对束缚人的狭隘的中世纪精神进行坚决的反抗。在高等教育中表现为重视传授价值,轻视讲述事实;重古典文科,轻实用学科,把心智训练而不是具体技术或职业作为重点;自由教育内容的扩展时期(从工业革命开始):自由教育吸收了科学学科,成为文理兼备的教育。[2]

(二)近代“通识教育”的含义

到了19 世纪初,人们才开始将自由教育和大学教育联系起来。其具体体现就是,1828年,耶鲁大学发表了著名的《耶鲁报告》(The Yale Report of 1828),报告中使用了“general education”一词。第一次(1829年)将通识教育(General Education)和大学教育联系起来的是美国鲍德学院(Bowdoin College)的帕卡德(A.S.Packard)教授。透过帕卡德教授的观点可以对近代“通识教育”的含义略见一斑。帕卡德认为,通识教育是一种古典的文学和科学,一种尽可能综合的教育,它是学生进行任何专业学习的准备,为学生提供所有知识分支的教学,它使學生在致力于学习一种特殊、专门的知识之前,对知识的总体状况有一个综合的、全面的了解。[3]

(三)现代“通识教育”的含义

我们不难发现,就美国主要大学本科通识教育课程的基本建制而言,应该特别注意一个最根本且至今不变的突出特征,这就是美国大学本科通识教育事实上是以人文社会科学为重心,即使纯理工学院的通识教育也包含相当大比例的人文社会科学课程。但是“通识知识”的具体内容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例如近年来美国主要大学本科的通识核心课特别强调发展外国文化领域,将外国文化领域提到了通识核心课的第一类。此外“通识知识”的具体内容侧重点也是动态的、发展变化的。例如斯坦福的通识核心课程分类为九个领域,其中人文社会科学为六领域,即占三分之二,而且九个领域的重心如前面所言在其第一领域,即所谓各种文化、各种观念、各种价值[5],这些领域课程的学分占得特别多。但是无论“通识知识”的侧重点在哪个领域,有一点是不变的,那就是通识教育绝不能与专业教育画等号,它只能是对专业教育有效的补充与完善,即相对于理工科的专业教育而言,“文学、历史、哲学以及艺术等方面的素养,历来是各种专业人才赖以建立远大理想的基础和激发创新灵感的催化剂”。[6]

(四)21世纪“通识教育”的含义

21世纪“通识教育”的含义在以往通识教育内涵基础上,已露出朝着更加重视历史、政治、经济等学科通识知识方向发展的端倪。在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的新世纪,通识教育理念正朝着重视历史、政治、经济等学科通识知识的方向发展。例如,2008年澳门政府就提出了“在尊重院校建设自主的前提下,鼓励历史、政治、哲学及宗教等学科的设立的通识教育理念”。[7]在2010—2011年施政报告中,澳门特区政府进一步提出了通识教育适度多元化的理念等。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做法代表着美国通识教育课程变革的最主要趋势,即注重通识课程主题与校外社会主要变化和问题保持一致,例如“课程中关注社会和文化多元化,全球化和国际化,环境保护主义、恐怖主义以及当代民主社会中道德和政治困境等方面的通识知识”。[8]

纵观“通识教育”含义的演化发展历程,我们不难发现,无论在任何发展时期,“通识教育”的内涵多与跨学科,尤其是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知识的教育有着密切联系,而其中联系最为密切的当属文学与艺术、历史文化、政治文化、经济文化、社会文化等方面的系列通识知识,而不是单科通识知识的教育。鉴于此,我们应当把以俄语为官方工作语言的所有独联体国家的文学与艺术、历史文化、政治文化、经济文化、社会文化等方面的相关系列知识,全部纳入到俄语国家通识知识体系中来考量,这对我们设置、建设好并且开好大学外语选修课——俄语国家通识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二、做好顶层设计工作

通识课程不仅是我国高等院校外语教育以及大学生综合素质质量提升的一个重要有机组成部分,更是我们培养宽口径、应用型、复合型外语人才需要开设的重要课程。尽管形式上看它是外语学科的开课内容,但实质上它已经远远超过了外语学科传统的外国语言文学学科范围,是真正意义上的多学科和跨学科知识的交叉结合课程,因此,其遇到的任何问题都不是单一外语学科能解决的,需要由有相关学科背景知识的外语专家或非外语专业相关学科专家共同携手研究解决,即开展多学科和跨学科合作。因此需要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各高等院校做好顶层设计,在跨学科协作、教学计划、教材建设、师资培养、图书资料与教学设备的配备等方面向包括俄语在内的通识课程教学倾斜。

三、加强俄语国家通识课程教材建设

教材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和影响到通识课程教学要求的落实程度和课程质量。因此,新教材应该具备以下几个基本特征:

(一)体现知识的系列化特征,避免单一化、片面化

无论通识教育概念本身是一个多么内涵丰富、多维度、多阶段的历史范畴,一个多么引人注目又充满歧义的概念,我们都应当在教材编写时充分把握好一个中心点,即通识课所要传授的知识,是所有以俄语为官方工作语言的国家的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的“系列通识知识”,而不是孤立的、某一个国家的文学、艺术、历史文化、政治文化、经济文化、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单科知识”这一主流方向。

(二)内容要与时俱进

外语教师应当充分发挥自身——既能了解国内相关学科领域研究现状,又能看懂和了解国外相关学科前沿动态的优势,在编写教材过程中,每一课的课文题目和内容的选取,应当尽可能从浩瀚的知识海洋中挖掘出反映时代风貌,可以把握时代脉动的那些知识,同时还不能把这些知识从其所在的知识总体中割裂开来,而应以线性方式呈现在教材中,这样才能便于学生比较轻松地学习和掌握,否则就会使学生一头雾水,失去对相关知识的兴趣。

(三)语言要具有时代气息

在教材编写过程中,一定不要忽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来考慮,用什么风格的语言表述,才能达到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快速掌握所学知识的问题。处理好语言表述同知识传授和知识掌握之间的相互关系,就会使通识课发挥出学时少、功效大的作用。同时,这么做也会使教材本身具有实用性和趣味性,起到增强学习者学习兴趣的作用。

(四)形式要丰富多样

新时期的教材建设应当更加重视利用计算机、多媒体、网络等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开发教材内容,充分发挥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作用。例如通过各种形式的课件、微课、慕课、网络资源包等为学生提供补充拓展材料,发挥其在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方面的良好促进作用。

(五)学时分配要合理

要合理安排知识内容、知识训练环节的学时比例分配,这其中要充分考虑到不同地区、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特点高校的教学学时需要,即原则上要能够满足各级各类院校通识课教学的学时要求。

简言之,开好“大学外语选修课——俄语国家通识课”的影响因素有很多,但是若具备了以上保障条件,那么开好“大学外语选修课——俄语国家通识课”就会大有希望。

参考文献:

[1][2][4]白兆锋.大学通识教育研究述评[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7).

[3][6][7]马早明,尹新珍.大学本科通识教育模式:类型与特征[J].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2).

[5]甘阳.大学通识教育的两个中心环节[J].读书杂志,2006(4).

[8]陈平.近20年来美国大学通识教育课程变革研究[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3(6).

责任编辑:杨国栋

猜你喜欢
通识课策略
我的手机在哪?
高等院校环境教育通识课的优化策略探析
理工院校通识课程与学生跨文化竞争力培养探析
公共英语课程教学深化改革的浅思考
电子商务通识课程考试成绩多维度分析
高考数列复习策略之二
视频公开课在通识课教学中的应用模式研究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