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时期我国国家、社会、人民层面的精神追求,也是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十分必要。本文主要分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将这一核心价值观融入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的策略。
关键词:核心价值观;初中;思想品德教学
初中阶段是思想品德教育的关键时期,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民族希望的承担者,初中生需要接受良好的德智教育,且对其进行的教学需要与时俱进,紧随时代发展步伐,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高层思想建设到基层思想培育的过渡实践中。只有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到位,才能为国家培养利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人才。然而,有效的思想品德教育需要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为此,广大教师应该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尝试,为提高初中阶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渗透效率而努力。
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必要性
(一) 促进初中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社会主义的理想状态是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这也是中国共产党一直以来的奋斗目标。人的全面的发展包括多个层面,简单总结即智慧、道德、身体素质同步协调发展、与社会共同进步。这就要求学生不仅需要掌握充分的理论知识,更需要在思想层面有较高的认识。为实现这个目标,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建设。
初中生的心理成长处于急剧变化的时期,思维活跃且情绪不稳定是最突出的状态,初中生内心渴望独立,而在遇到困惑时又渴望获得帮助和指导。初中生思考问题明显不够成熟理智,具有很大的片面性,然而初中生的思想可塑性极强,只要有适当的引导,学生便能够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和思想认识。影响初中生思想品德的因素有很多,既有中国传统道家、儒家思想,也有许多外来的先进和糟粕思想。对于初中生而言,正确辨别各种思想和事物性质的难度较大,他们也容易受到腐朽思想的腐蚀,因此,初中生需要正确的价值观对其心理和思想进行指导,提高其分辨能力,帮助初中生以辩证角度看待各种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其精炼的语言表达和高度概括的思想内涵使得更容易被学生记忆,这对提高学生的全面发展十分重要。
(二) 实现初中生思想品德课程目标的需要
最新课程标准要求初中生的思想品德课程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宗旨是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和道德品质,使学生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合格公民。为实现这一目标,教师需要依照教育方针,根据正确的价值观进行教学实践,同时需要学生掌握足够的理论知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前阶段我国社会发展的精神指导,也应成为我国公民的精神追求和基本价值观。初中阶段是思想品德形成的最佳时期,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是学生发展的需要,更是思想品德课程目标的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能够丰富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内容,还能使枯燥的理论知识更富有活力。总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导学生掌握价值观理论知识并引导其践行正确价值观的准则,是实现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目标的现实需要。
(三) 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实效性的需要
实效性是指实际成效,教学实效性是指教师将知识传授给学生之后学生真正领会掌握并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储备。实效性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基本要求,是指教师经过一定时间的教学工作使学生真正掌握某些知识并取得一定的进步。只有教学拥有足够的实效性,教师的教学目标才算达到。否则,教学活动只是单纯地将理论知识进行简单传播,而不能使理论知识成为造福社会的工具。初中的一节课时长为四十五分钟,要使学生每经过一节思想品德课就有所进步,就必须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初中的思想品德课程从法律意识、思想品质、心理健康、基本国情四个方面入手,旨在使学生增强基本法律意识、提高自身精神境界和道德修养、建立健康心理,最终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初中生身上的体现与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目标一致,且符合教材内容设置,对整个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工作有推进作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能够为教师提供明确的教学指导、促使教师选择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励教师主动开发教学资源,从而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实效性。
二、 社會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策略
(一)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教学目标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目标是推动核心价值观进入教材、进入课堂并转化为学生知识储备的重要指导思想。教学目标是教材编组工作者在编写教材之处考虑的最重要问题,只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教学目标的统领思想才能编写出符合社会时代要求的教材,才能在课堂上以核心价值观为教学指导展开教学活动。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原课程标准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教学指导体系”的表述已不符合现阶段的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要求,可改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体系”,并在其他相关方面突出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重要性和指导地位。
经过修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全面进入了初中的思想品德课程目标,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课程标准的书面文件中突出体现,强调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以此引导教师和编者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视。
(二) 创新使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应当受到教学各环节的足够重视。有教育学家指出,学生在核心价值观的培养过程中应具有主体性。价值澄清理论表明教师在教学活动的作用主要是引导、指导、激发和帮助,即教师要对学生的思想进行启发,引导其主动思考并在其需要帮助时及时给予指导,并鼓励学生不断尝试、改正错误,从而使学生掌握正确的知识并有能力将其应用于实际生活。这就需要教师在实践中进行总结并勇于尝试,以专业角度验证各种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并进行创新和改革。在实践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多角度引导,避免只是将知识单纯的传授给学生而不考虑学生的接受程度。例如教师可以采用情景模拟、论坛讨论等多元化形式展开教学,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吸引其注意力,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参与,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渗透程度。
(三) 提高教师自身修养,优化课堂教学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入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其实质性作用的关键环节,在这一环节中,教师作为知识的传递者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渗透程度和教育质量直接负责,所以教师在这一环节中的作用不可忽视。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初中思想品德课堂需要广大教师的共同努力。首先,教师要加强自身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对其内涵及指导作用有全面深入的掌握。其次,教师需要提高开发教材内容的能力,将教材中的适当内容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最后,教师要准备创新性、多元性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四) 加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教学评价中的比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用只有在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时才能发挥,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需要将这一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和含义传授给学生,更需要其引导学生将这一核心价值观实践于生活之中。而能够督促学生在生活中践行核心价值观的有效方式就是评价环节,加大教学评价环节中对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考核比重,能够有效激励学生在生活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 结束语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社会主义价值观的高度概括和凝练表達,只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生的德育教育才能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目标,才能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进步。
参考文献:
[1]胡绪明,刘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探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7,33(05):91-96.
[2]边素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创新[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7(03):36-38.
[3]王双群.浅析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的层次性——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为例[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24):47-49.
[4]甘玲,梁冰.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为依托,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3(06):88-90.
[5]杨荣.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创新[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2,14(06):100-102.
作者简介:
林晓菲,中学一级教师,福建省三明市,福建省三明市清流县城关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