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境会影响学生外语写作准确性吗?

2018-09-18 09:57彭程
新课程·小学 2018年6期
关键词:准确性语境

彭程

摘 要:语境在外语学习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国学者王初明提出“补缺假设”,指出语言与语境知识的有机结合是语言正确流利使用的前提。由于外语环境缺少与外语表达方式匹配的真实语境,在外语理解、习得和使用的过程中,大脑中的母语语境知识介入补缺,进而激活与母语语境知识配套的母语表达式,母语迁移因此而发生,影响外语学习。为进一步检验“补缺假说”,研究将外语学习者分为两组,根据话题进行英语写作。实验提供两个话题,一个与英語语境相关,一个与中文语境相关。实验结束后,通过对比两组学生文章中的错误率来检验不同语境是否对两种语言写作的准确性造成一定影响。

关键词:补缺假说;语境;外语写作;准确性

一、研究背景

一直以来,写作成为中国学生学习外语的一个难点。为了减少写作过程中的错误,外语教师和学习者可谓绞尽脑汁。Ellis曾指出,母语是汉语的学生学习英语过程中犯的错误有51%来源于母语的迁移干扰。所谓迁移,是指学习中以往习得经验对其他学习的影响,包括正迁移和负迁移。我国学者王初明从外语学习环境的角度,提出“补缺假设”,指出语言与语境知识的有机结合是语言能被正确、恰当、流利使用的前提。针对外语学习过程中出现的迁移现象,“补缺假说”的解释是由于外语环境缺少与所学外语匹配的真实语境,在外语理解、习得和使用的过程中,母语语境知识介入补缺,进而激活与母语语境知识配套的母语表达式,导致母语迁移,影响外语学习。“补缺不是指因外语表达式的欠缺而由母语结构去替代,替代的发生是语境知识补缺的结果”。

基于对以往文献的分析,可以发现检验“补缺假说”理论的实证研究较少。本文实验设计旨在让学生在不同语境条件下进行写作,通过对比写作过程中的错误率,检验学习者在不同语境条件下的外语写作准确性是否存在差异,以此对“补缺假说”理论进行论证。

二、文献综述

1.纠错与外语学习

如何提高外语写作准确性一直是外语教师及学习者的一块心病。传统教学认为,纠错能够有效提高外语写作能力。在教学环节中,教师也热衷于修改学生的错误,以此来诊断学生的外语水平是否得到提升。然而,以往的研究并非都支持纠错反馈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由此引发了一系列关于纠错有效性的讨论。

Semke于1984年针对141名德国学生进行长达10周的跟踪调查。统计结果表明,四组学生在写作准确性上没有明显差异。此外,研究发现反馈会对学生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其中最明显的是第四组学生。

在Truscott看来,纠错反馈可能会造成以下消极作用:(1)过多的纠错可能会使学生产生挫败感,对外语学习持消极态度;(2)为避免犯错,学生可能会避免使用复杂句,而尽可能用简短的句式;(3)纠错对外语教师来说是一项繁重的任务。Truscott认为,若把纠错的时间精力投入到更多的写作练习中,学习效果也许更加显著。针对Truscott的观点,Bitchener等学者给出了例证。Bitchener的实验结果显示,就语法准确性而言,三个组学生没有任何显著差异。可见,纠错不一定是提高学生写作准确性的有效工具。

与Truscott的观点相悖,Ferris连续发文,指出Truscott给出的研究事例不够全面,许多有利于纠错反馈的文献未被涉及。为了弥补以往研究的不足,Chandler的实验过程中要求学生在接受反馈之后不但进行修正,而且需要写出一篇新的文章。结果表明,反馈组的写作中错误率明显降低,而对照组却没有明显变化。

2.“补缺假说”与外语学习

我国学者王初明于2003年提出“补缺假设”。此假设可概述为:语言形式与语境知识的有机结合是语言正确流利使用的前提。由于外语环境缺少与外语表达方式匹配的真实语境,在外语理解、习得和使用的过程中,母语语境知识介入补缺,进而激活与母语语境知识配套的母语表达式,母语迁移因此而发生,影响外语学习。

“补缺假设”的语境观显示,在提高外语写作准确性时,外语语境知识不可缺少。外语学习者应多在真实语境中学习语言,以此丰富外语语境知识,并由此使用及习得相关的外语语言结构。自“补缺假说”提出后,许多学者已将其用于解释外语习得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程明静与李伟发现,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会经常发现这样一种现象,有些学生的英语表达表面看似正确,其实却是受到汉语思维和语法规则影响的畸形语句,即中式英语。

总体来说,“补缺假说”已在许多外语习得理论与实践方面得到了验证,但与其相关的实证研究仍为少数。本文旨在为“补缺假说”提供实证研究依据。实验中要求两组学生先后就两个话题进行英语写作,话题分别基于英语语境与中文语境。研究问题包括:

(1)学习者在不同语境条件下产生的错误率是否存在差异?

(2)学习者处于英语语境下写作时产生的错误率是否低于中文语境下的错误率?

三、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本研究的研究对象是某大学一年级非英语专业两个平行班的50名本科生,每个班25名学生。他们都以汉语为母语,学习英语平均时间为7年,且都无出国经历。实验前,所有学生都参加了牛津英语水平等级测试(Oxford Quick Placement Test),通过独立t样本检测,两个班学生的英语水平相当。

2.研究步骤

本实验要求学生就两个不同话题进行英语写作。一篇围绕中文语境话题“My Childhood”,谈论自己的童年生活。另一篇围绕英文语境话题“My Favorite English Film”,介绍自己最喜欢的一部英文电影。写作时间为60分钟,要求学生尽可能地写长。一周之后,交换话题让两个班学生进行写作,时间依旧是60分钟。因此,实验结束后,每个学生都完成了两篇作文。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探求学生基于不同语境的话题写作是否会产生不同的语境知识,进而激活相应的语言结构。实验流程如表1:

3.数据采集与分析

实验结束后,研究者根据同一标注体系对学生作文中出现的错误进行标注,错误类型包括中式英语,时态错误,性数不一致,冠词错误,拼写错误,固定搭配错误(如表2)。每篇文章错误率以百分数形式呈现(即错误数量/总字数×100%)。分析时对两组学生错误率的标准差进行比较。

如表3所示,实验分析通过将I1与I2比较,II1与II2比较。虽为组内比较,本文设计两组学生进行数据收集,旨在使实验结果更加可信。

四、结果分析

实验结果显示I1

五、结语

本文通过对比学生在不同语境下进行英文写作的错误率对“补缺假说”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学习者处于英语语境下写作时产生的错误率低于中文语境下的错误率。可见,由于外语环境缺少与外语表达方式匹配的真实语境,在外语理解、习得和使用的过程中,母语语境知识介入补缺,进而激活与母语语境知识配套的母语表达式,母语迁移因此而发生,影响外语学习。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要想规避中国式英语,就得从语境着手,逐级逐步完善学习者的语境知识,让学习者尽可能地多接触真实自然的外语语境,使语言结构使用与语境知识产生互动。类似的方法如聘请外教参与教学,或培养学生阅读英文原版绘本等书籍,都是将外语语境知识和语言结构相结合的方式。只有认识到外语教学中语境知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外语写作中的错误率方能有效避免。

参考文献:

[1]Ellis,R. 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4.

[2]王初明.补缺假设与外语学习[J].外语学刊,2003:1-5.

[3]Truscott,J. Review article:the case against grammar correction in L2 writing classes[J].Language Learning,1996(2):327-369.

[4]Ferris,D. Treatment of Error in Second Language Student Writing[M].Ann Arbor: 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2002.

[5]程明静,李伟.补缺假说视角下的中国式英语[J].课程与教学,2013(10):66-67.

编辑 郭小琴

猜你喜欢
准确性语境
突破从句易错点提高表达准确性
创作与做梦:精神分析语境下的“植田调”解读
理解语境与名句的关系,提高默写的准确性
语言学习中语境化的输入与输出
美剧翻译中的“神翻译”:准确性和趣味性的平衡
论股票价格准确性的社会效益
跟踪导练(三)2
超声引导在肾组织活检中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分析
论幽默语境中的预设触发语
试论当代语境下段维的旧体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