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等职业学校的数学学业水平考试要求教师确保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教师应重视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形成和谐融洽的课堂气氛,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本文从中职数学课堂创设教学情境的必要性、主要原则、策略和案例分析等方面来阐述中职数学课堂中教学情境创设策略。
关键词:中职数学;教学情境;策略
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程标准定位中职数学是一门主要的文化基础课程,具有很强的工具功能,帮助中职学生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文化价值,应用价值,提高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形成理性思维,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和健康个性的形成。确保中职学生在“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尽可能满足不同专业、不同学生对数学的不同需要,并为学生个性发展提供平台。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新课程标准对中职数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数学学习活动中,注重学习体验,丰富学习经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对中职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是教学深化改革的价值追求,在这种教学改革的要求下,教师在中职数学课程教学中引入教学情境创设就显得十分必要。
一、 在中职数学课堂中创设教学情境的必要性
中职数学课程的任务是巩固和进一步提高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形成的基本数学素养,并通过学习获得新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形成在未来生活和工作中必备的发现数学信息、运用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实际上中职学生普遍是对数学理论知识的学习、理解、接受能力都比较弱,一方面他们既没有良好的数学基础,又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对数学的认识比较零散,不能把前后知识点系统的衔接起来,随着中职数学难度的逐步增加,不懂的知识点越积越多,久而久之,对数学的兴趣也越来越淡,另一方面,学生在主观上的放弃,认为中职数学无用,所以,在数学课上不少学生无所事事。
从教师主观认识上来看,由于中职学生数学基础差,上课积极性不高,造成上课过程中没有成就感,单纯的讲授,一味地灌输,没有考虑中职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数学基础薄弱的事实,造成学生无法接受教师的教学内容,产生了抵触和厌学情绪。从教师的教学手段看,现代教学工具没有很好的辅助教学,使学生没有知识形式过程的体验,让学生觉得数学课堂上总是记忆枯燥的公式和大量的习题训练,课堂气氛压抑,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结合近两届学生的数学学业水平考试的情况的来看,中职数学的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中职数学的教学应与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认知水平相适应,加强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和所学专业相关的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而课堂教学中的情境创设是对中职数学教学的一种创新,有利于促进中职数学教学改革的进程,也是实现中职数学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保障。
二、 中职数学课堂中创设教学情境的主要原则
(一) 情境的目标性原则
情境的创设是为了完成教学目标。中职数学课堂中教学目标的设计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这一教学理念,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实现教学目标,教师需要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将教学目标有机整合进创设的情境中,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教学活动。
(二) 情境的主体性原则
情境创设的主体是实现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教学中创设情境力图将学生的主动参与、主动发展置于核心地位,通过创设符合中职学生的不同发展需要、充满美感和趣味的情境,与学生的情感、心理产生共鸣,促使学生在教学情境中获得新知,培养能力,发展情感,不断优化学生的数学能力结构。
(三) 情境的趣味性原则
情境创设应体现趣味性,有趣的东西容易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他们探索的兴趣。情境的创设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知识点的趣味因素,比如美学价值,数学家的敬业,创新精神等,以此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让学生有积极地学习态度。
(四) 情境的启发性原则
情境创设应有启发性,要针对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使学生通过类比、推理、归纳等方法引发进一步的思考,有效激发学生内心的学习动力,愿意长久主动深入地开展学习。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情境的启发性向学生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以促进学生对已体验到的知识进行有意义建构,有助于发挥学生互动和持续的激励作用。
(五) 情境的多样性原则
情境创设的方式要丰富多样,可根据不同专业的学生、不同的教材内容、不同的教学手段、不同的教学过程而选择和组织不同的教学情境。这样,学生学习的情境是新颖的,多样的,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会随着情境的不断变化而不断提升。如果教师创设的情境总是一成不变,再生动的情境也会变得索然无味了。
三、 中职数学课堂创设教学情境的策略
(一) 从生活实际背景创设情境
在中职数学教学过程中,概念和性质的抽象性常常使学生产生畏惧情绪,让学生觉得数学深奥难懂,激不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实际上,数学的概念有些是源于日常生活实际,教师如果能结合生活实际背景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出发,多观察、思考、类比,总结,从而提炼出数学问题,让其经历数学知识的创设过程,会对学生的数学能力的培养起到积极的作用。例如在执教“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已知b>a>0,m>0,则a+mb+m>ab”时,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师推导证明,学生听看的教学方式,笔者通过生活实际创设情境,利用多媒体放置一杯咖啡,提出问题:往这杯咖啡中再加入一些糖,咖啡的甜味会怎么变化?为什么?在此问题的启发下,学生很快求出咖啡中的含糖量分别是ab,a+mb+m,加入糖后咖啡变甜了即是咖啡中的含糖量变大了,从而得出课本中的不等式性质:已知b>a>0,m>0,则a+mb+m>ab。这个问题情境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靠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容易启发学生思考,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从而激励学生多观察生活,养成总结规律的好习惯。为今后学习不等式起了个好头,学生对不等式的性质认识更深刻,也不认为数学知識是抽象,枯燥无味了。
(二) 借助活动创设探究型情境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实践活动可以让数学知识再现,在中职数学课堂中,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让学生主动参与熟悉的活动和游戏,使他们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习数学的目的就是不断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通过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活动中,尝试、体验和创新,使传统意义上的教学过程变为学生对数学问题不断探究、解决的过程,从而提升和培养了学生的数学素养和能力。比如笔者在讲“立体几何的直观图和三视图”时,组织学生玩“搭积木”游戏:上课前每位学生准备10块一样大小的立方体积木,同桌两人,中间用书本隔开,一人用立方块搭出一个空间图形,然后描述给另一个人听,描述从前往后看是什么图形,从上往下看是什么图形,从左往右看是什么图形,另一个学生根据描述猜出搭出的空间图形。在活动中,学生搭建出形式多样的图形,语言描述精确到位,认识到三视图不仅能反映物体的真实形状,而且能说明各视图之间的对应关系及投影规律,体验到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品尝到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成功喜悦,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三) 利用现代技术创设信息型情境
新课程标准要求中职数学课程要大力加强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有机整合,强化工具的使用,大力拓宽数学学习的渠道,促进课程内容的优化。计算机工具和教学软件的使用能帮助我们改善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改进教学过程和学习方式,从与传统方法不同的角度去探讨数学的教与学,使学生获得更为丰富的经验和更加直观具体的概念图像,形成一种动态的学习过程,对数学的多方面表述得到更深刻的理解,对于知识的重新组织也提供了更好的条件。在数学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实际,积极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培养学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比如笔者在讲“函数的奇偶性”时,创设这样一个情境:通过动画,音乐展现生活中对称美的图片,并提问让学生回忆到熟悉的函数图像上来,引导学生对美丽图案分类,关于y轴对称的图形和原点对称的图形,同时趁热打铁,提出新的概念,图像关于y轴对称的函数是偶函數,图像关于原点对称的函数是奇函数,通过直观图形介绍函数的奇偶性,有利于中职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和掌握,避免了学生对数学抽象概念的排斥心理。借助数学学习软件来作出几种不同函数图像为切入点,让学生参与进来,在做中学,做中教,从特殊到一般归纳出函数奇偶性的定义及图像特征,借助信息技术,学生的学习是一种动态和互动过程,对图像的认识由感性思维上升到理性思维,通过循序渐进的问题探讨,学生对函数奇偶性的认识经历从直观图像到抽象符号,达到数形结合的目的,提高了学生的探究能力,体验了数学概念形成过程的真谛。
四、 中职数学课堂创设教学情境的课例
以上海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材第一册第五章第八节《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教学过程为例,为了让学生把教材中的抽象知识与具体生活实际应用联系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设计了以下教学过程。
(一) 情境创设,导入教学内容
问题情境:请同学们考虑下面的问题,B同学的家距学校A有1500 米,C同学的家离学校A有1000米,
提出问题:这两个同学的家相距多远?
有的同学回答:500米或2500米,而有的同学不同意,认为BC间的距离不确定。
(二) 情境创设,运用数学思维
于是笔者画一个图,如图,AB=1500 m,AC=1000 m,
这时BC间的距离随角A大小的变化而变化。
设BC=a,AC=b,AB=c,
第一位同学的回答实际上就是当A=0°时,a=c-b;
当A=180°时,a=c+b;为了考察a与b,c,A之 间的关系,
我们再看几个特例:
当A=90°时,a2=b2+c2; 当A=45°时,作出高CD,
利用勾股定理,得a2=(22b)2+(c-22b)2=b2+c2-2bc
当A=120°时,a2=b2+c2+bc。
归纳以上的特例,一般地,有a2=b2+c2+λbc,这里的λ与角A有何必然联系?引导学生得出λ=-2cosA,于是余弦定理呼之欲出。
借助直观图形,从简单入手,使用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研究方法,攻破难点。如果一开始直接讲公式的推导,无疑就像波利亚所说的“帽子里跳出兔子”。所以在教学中先设计实例,借助直观图形,通过引导探究的方法,启发学生获得余弦定理的形式。
五、 小结
在中职数学课堂中创设情境有助于使课本中枯燥、抽象的问题变得既有趣味又具体形象,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系统、深刻的理解和掌握抽象的数学概念,有助于数学问题的解决,有助于促进中职数学教学改革的进程,提升中职数学的教学效果。因此,在中职数学课程教学中,教师应根据中职学生的身心特点,知识水平、认知水平及情感特征和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结合“情境、问题、反思、应用”的教学的基本环节,运用多种多样的方式方法来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在丰富的教学情境中学习数学、感悟数学、运用数学和热爱数学。
参考文献:
[1]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稿)[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2]黄汉禹.中等职业学校教材试用本数学[M].上海教育出版社,2015.
[3]徐怀.中职数学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策略研究[J].职业,2014(06):150-151.
[4]王斌.中职数学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策略研究[J].华夏教师,2016(04):56.
[5]方庆恩.关于中职学校中情景教学分析[J].中国职工教育,2013(08):134.
作者简介:
田应强,上海市,上海市商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