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理工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江西 赣州 341000)
根据《江西省2017届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江西省2017届高校毕业生人数已达到30.7万人,其中创业大学生人数超过了5万人,创造经济效益4500多万元[1]。大学生正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浪潮中最具潜力的群体。目前,江西省高校已建成1389个创业实践平台,772个大学生创业社团。通过鼓励大学生积极创业,可以改善社会就业结构,缓解社会就业压力,是社会发展的内在需求,同时也是实现个人梦想,实现大学生的人生价值的一个途径。据2016年12月清华经管学院中国创业研究中心发布的《全球创业观察2015/2016中国报告》,我国的创业企业在创业带动就业方面,属二十国集团中的领先者,且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创业生态环境总体表现良好[2]。创业生态环境在市场开放程度和政府政策方面表现较为突出,但商务环境和教育培训等方面亟需改善。与2015年相比,政府政策方面得到显著改善,金融支持和政府项目方面有所提升,这些改进与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实施有直接关系。具体而言,中国在银行贷款、政府扶持创业项目数量、中小学创业教育、中小企业新技术获取、专业的商业金融服务和市场进入壁垒等方面表现较差,需要大力改善。随着大学生创业群体规模的不断增大,尤其是在经济转型的新常态下,江西省地方高校大学生在创业的过程中,受自身能力、地方经济、创业资金、师资以及其他资源的约束,困难重重,如何帮助并指导他们解决创业中遇到的问题,澄清他们的成功认知,对于地方高校创业教育而言,迫在眉睫。因此,研究江西省地方高校大学生创业成功的标准问题,对于创业者个人、家庭、地方高校乃至全社会来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创业可谓是国内最为热门的话题,创业研究也是一个新兴并发展迅速的研究领域。衡量创业成功与否的标准是创业研究的关键问题之一,该问题逐渐进入学术研究的视野,并引起创业领域研究学者和商界人士的激烈争论。长期以来,国外学者对如何评价创业成功、如何帮助创业者获得创业成功等问题进行了理论诠释和实证研究。部分学者将创业者的经济收入视为创业成功的标准。对于创业者心理成功的标准,以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创业者个人满意度、工作和生活的平衡、个人价值、目标的实现、才能的充分发挥、持续创业意愿等。Lee和Grise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发现,创业者希望所做的一切能够得到社会的认可[3]。国外Adams和Sykes等学者以社会认可度来评估创业者的创业效果[4],Lau认为中国创业者成功的标准包括社会声誉和社会地位[5],Dominika等学者则赞成将顾客满意或得到公众认可纳入创业效果评判的指标体系[6]。已有的创业成功标准研究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创业经济收入、创业者的自我评价和社会认可度[7]。借鉴国外的研究成果,将有助于进一步推动国内大学生创业成功的相关研究,有助于指导大学生创业实践活动的开展。
然而国内关于创业成功的研究却相对较少,对于大学生创业成功标准测度的研究尤为欠缺。总体来说,对创业成功标准的研究还没有统一的定论。本文从江西本土出发,考虑地方普通高校大学生群体创业的特点,融入创业竞赛因素,通过构建江西省大学生创业成功标准的评价体系,分析经济收入、创业大学生自我评价、社会认可度和创业竞赛获奖四个维度在衡量大学生创业成功方面的作用,然后设计调查问卷,线下和线上调研相结合,得出评价大学生创业成功标准四个维度的重要性,以此来揭示多元化的江西省大学生创业成功标准,推动大学生创业工作的开展。通过研究江西省大学生创业成功的评价标准,并了解相关的主要人员对大学生创业的看法,有利于增强创业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更好地推动大学生创业[8]。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为全面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问题,创业已成为诸多大学生在就业形势日趋严峻背景下的重要选择。大学生如果能够顺利创业,可以增加社会的稳定因素,使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可以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
为了推动大学生创业工作的开展,课题组随机选取了赣州市创业大学生发放调查问卷共200份,其中问卷网(https://www.wenjuan.com)156份,线下44份,回收有效问卷192份。经统计,创业大学生认可的创业成功评价标准“四维度”所占百分比分布情况如图1所示,其中各柱状图序号分别表示:A.创业的经济收入;B.创业大学生的自我评价;C.社会认可度;D.竞赛获奖情况;E.其他。
图1 大学生创业成功评价标准“四维度”比例分布
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如表1所示,有34.90%的创业者认为创业的经济收入是衡量创业成功的一项重要指标,有67.19%的人认为月创业经济收入在0.5万元以下可视为创业成功,但是仅有4.69%的人对创业经济收入是满意的,有很多创业者表示他们创业的目的之一是改善个人生活条件。不可否认的是,创业的经济收入是衡量大学生创业成功的客观标准,也是最基本的创业成功评判标准[9]。创业的经济收入客观地展示了新创企业的经营绩效,在创业的经济收入中对新创企业成功的评价主要包括总体财务状况、销售业绩、收益率和员工变动情况等[10]。创业企业的整体发展立足于长远目标和获取利润的能力,因此要评价大学生创业是否成功,还要全方位地选取重要的财务指标,以反映创业企业的远期成长能力。
表1 创业大学生认可成功标准的收入分布等情况
大学生创业过程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是资金问题,如何做到让企业快速回本并且盈利是每个初创者最先面对的问题。当企业开始盈利时,企业才正式迈上经营的轨道。通过对创业大学生的访谈,我们了解到,当企业处于盈利但个人目标并未实现时,创业者认为这也可以作为大学生创业成功的一个标准。对于创业企业,实现盈利无疑能够促进企业的发展,提高人均产出与人均收入水平,形成新的社会结构和经济结构,为企业良好的发展前景奠定坚实的基础,从而形成企业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获得经济收入,创造经济效益,甚至改善社会生态环境。
在客观方面我们可以用创业的经济收入来衡量大学生创业是否成功,而从主观方面我们可以通过创业大学生的自我评价来判定。这个方法带有一定的主观性质,评价可以从创业大学生的经历历程、任务职责、个人能力[11]等方面去考虑。
大学生创业的主体还属于在校生,相比于步入社会的创业者来说,他们缺乏对市场的敏感度,缺乏经验,但他们却有广阔的成长空间。众所周知,创业是一个艰辛的历程,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获得经验和经历尤为重要。基于大学生的自我评价,最后的成功在于对自我在创业过程中的满意度,在于他们在创业之后是否实现了个人所要达到的目标[12]。有人觉得公司盈利是创业成功的标志,也有人认为自我能力的提升也是一种成功。调研数据显示,有接近14.58%大学生创业者认为,企业即使未获盈利但个人能力得到全面提升,也可作为评价个人创业成功的指标之一。
大学生创业者的自我评价,这一标准没有准确的界限来划分什么是成功什么是失败,调研中我们也向大学生创业者提出过这样的问题:您对自己在这次创业过程中的表现有什么样的评价?在我们得到的答案中最多的回答是:创业过程中最大的收获是自我能力的提升,个人经历与阅历的增多。当然每个人的目标不一样,对自己的要求也不同,对这个问题的解答也不一样,以创业大学生的自我评价为标准的衡量体系,需要结合创业大学生个人的目标具体分析,进行自我考量和评判。
显而易见,作为一个评价性的多维概念,大学生创业是否成功需要从多个角度、多个方面去分析衡量,如何取得各项衡量标准的平衡点,不仅要考虑个人、企业的成长与发展,同时也要在社会层面去衡量[13]。
社会认可度是一种由各种价值观和社会文化等因素影响构成的社会评价,通过调研分析发现,有48.96%的参与者认为社会认可度是衡量大学生创业成功的必要标准。大学生创业成功与就业成功的最大差异在于,创业成功的评判不局限于个人和企业的层面,还应该将其置于社会大环境中去检验[14]。因此,社会认可度也是评价大学生创业成功标准的指标之一,创业过程中的社会声誉和获取的社会地位就是社会对大学生创业者的认可。创业企业的规模和服务客户的满意度可以作为衡量社会认可度的二级指标。
社会认可度,也就是大众的认可度。在大学生创业初期,创业者需要让社会知晓自己的企业和创业项目;在创业的中后期,社会认可度也会随着创业企业的发展逐步累积而增加。社会认可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一个企业的生死存亡,创业能否被社会认可,能否被社会大众所接受,这些都影响着企业的发展与未来。创业企业若具有良好的信誉和社会形象,积极履行各项社会责任,则会提升企业的竞争力,未来成长表现也会更好、发展前景将更加广阔[15]。当然,社会认可度并不是客观的,它是一种主观评价体系,每个人看待事物的角度不尽相同,受文化价值观的影响比较大[16]。
各类创业竞赛获奖也是衡量大学生创业成功与否的重要衡量标准[17]。对一般社会群体创业成功的评价,主要集中在经济收入、创业者自我评价和社会认可度等方面,但若完全套用这些指标和标准去衡量大学生的创业成果,显然是有失偏颇的。对待大学生创业特别是在校大学生的创业,应该是以积极鼓励的态度,支持他们去实践,在生活中发现商业机会,教育他们学会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不能用过于客观的企业经营指标来计量,以免削弱他们的创业热情。因此,考虑大学生创业群体的特殊性,其创业成功的评价标准与一般社会群体应该是有区别的,建议增加创业竞赛获奖角度对创业成功的考量,以期更好地鼓励大学生创业。
大众创业是这个时代独特的标签,但是当所有人都开始走向创业之路时,该如何突围?答案有很多,创业竞赛的核心理念是站在高处,站在打满聚光灯的舞台上,让大众可以看到你。虽然创业远比创业大赛残酷与艰辛,但许多创业比赛却也给大学生带来锻炼和成长,比赛的成功在一定程度上能较好地体现大学生在未来创业的能力,这是毋庸置疑的,创业大赛不是大学生创业的终极目标,但可以是一条关键路径[18]。在对“获得哪种级别的竞赛奖项可以作为评价大学生创业成功标准”的问题调查中,如表2所示,96.35%的创业者认为获省级及以上奖励,60.93%的创业者认为要获得国家级奖励才可以视为成功。相比较而言,互联网+、挑战杯和节能减排等教育部和财政部支持的创业大赛,还有国家各部委或全国一级学会组织的赛事活动,创业大学生的参赛收获相对更为明显,说明级别更高的竞赛平台,给予学生的锻炼会更加全面。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虽不能说获得更多奖项的创业一定是成功的,但经历了创业大赛,模拟企业从无到有的完整过程,检验了创业者在创业方面的潜能,比如有没有创业的头脑或对于市场未来发展的分析能力,使创业大学生对现实创业会有更多的经验去进行统筹实践[19]。因此,创业竞赛获奖也应该成为衡量大学生创业成功的重要指标。
表2 创业大学生认可成功标准的竞赛获奖级别
总之,大学生创业成功与否的测度应该是多维度的,寻找不同维度的平衡,不同指标的权重还需进一步细分与厘定。大学生创业成功标准的评价既要用经济回报、利润和成长等定量指标[20],同时也要用个人认同感、社会认可度、创业竞赛获奖和未来发展机会等定性因素来衡量[21]。
创业者认为自身创业成功的人数相对来说较少,仅占调查对象的21.88%。由此可见,创业者对自身的满意度并不是很高,另一个层面也说明,创业并非一帆风顺,在这个过程中可能面临种种困难。大学生由于尚未完全步入社会,受挫能力较弱,往往受到多次打击之后,容易灰心丧气。更多的创业者在短期内可能入不敷出,尚无经济盈利,这是其认为创业没有成功的主要原因之一[22]。
从创业目标来看,有30.21%的创业者认为,实现其自身价值是其主要目的。其次,认为工作时间灵活自由,改善家庭经济条件,创业能带来荣誉感和成就感的人数均超过20%。在20~25岁这个年龄阶段,创业热情较高,对人生价值往往有较高的追求,注重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23]。在访谈中,有多方面任职经历以及坚韧不拔、吃苦耐劳的精神被认为是创业者最为重要的两个品质,其次,卓越的领导能力、较强的交际能力以及丰富的专业知识技能也是创业者尤为看重的品质。
调查问卷反映出,近50%的大学生创业者认为创业成功的标准源自社会认可。现阶段大学生创业者在技术和管理等方面均缺乏经验,随着大学生群体整体思想意识的转变,加上目前国家和地方政策的大力扶持营造了良好的创业氛围,青年大学生创业者的追求层面也越来越高,更多是用自我实现和社会认可度方面来衡量自己,这是调查前始料未及的。趋同理论认为,如果有投资者对某创业项目已经投资或表现出些许兴趣,其他风险投资者更有可能投资这样的项目,每一个风投在做投资决定之前都展望或期待其他人先去对项目的可行性进行验证。特别是最初的投资者在投资群体中声誉良好,这种趋同效应则更为有力,趋同反应更大[24]。这就是获得社会认同在创业成功标准测度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原因所在。
2018年1月6日,由中国人民大学联合30多家高校、企业和社会组织共同完成的《2017年中国大学生创业报告》正式发布,数据显示,近9成的在校大学生都有过创业动机,创业意识不断增强,四分之三的大学生根据自己的擅长选择创业领域,主要集聚在“消费电商”和“餐饮住宿”等方面,分别占62%和71%,“宽松自由的工作方式”成为大学生创业者的考虑首选,经济收入次之,资金和团队是创业成功的最大障碍。可见,在今后的创业教育改革中,应进一步加强对大学生创业者的引导,不断优化创业融资环境,为地方高校培育和营造良好的创业生态氛围,让大学生创业者践行正确的成功创业理念,切实把创业教育深度融合在地方高校的人才培养体系当中。
以往对创业成功标准的研究,多是针对社会创业者,很少有针对大学生群体的创业进行评价。课题组在对江西理工大学创业大学生的问卷与访谈的基础上,认真分析总结,得出了上文的结论,希望能给广大大学生创业者提供一点参考,对创业研究感兴趣的学者提供一点借鉴。总体来说,对创业成功标准的研究,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侧重点,研究结果也各具特色,未来尚有广阔的研究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