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氟醚和丙泊酚对深度麻醉监测下颅内肿瘤术患者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2018-09-18 00:47:22王兴华李正民
实用癌症杂志 2018年9期
关键词:氟烷丙泊酚动力学

王兴华 李正民

颅内肿瘤又被称为脑肿瘤,是发生于脑、脑膜、脑垂体、脑血管等处的肿瘤,根据该病的发病部位可将其分为原发于脑部的原发性颅内肿瘤和发生于其他器官而后转移至脑部的继发性颅内肿瘤。颅内肿瘤是神经外科中常见的疾病之一,统计数据显示,颅内肿瘤约占人体肿瘤总数的2%,占儿童肿瘤发病率的70%,而发生于其他组织的恶性肿瘤则有20%~30%的几率会转移至脑部,成为颅内肿瘤[1]。另外有学者的调研显示,近些年颅内肿瘤的发病率呈现逐年递增趋势[2],颅内肿瘤会对患者的神经功能产生较大影响;另外,生长的肿瘤会压迫脑组织,引发头痛、猝倒、失明、意识障碍等症状的出现,对患者的生命产生较大威胁。现阶段对颅内肿瘤的治疗方式主要有放射治疗、化学治疗、热能治疗、手术治疗等,其中手术治疗是最基本也是最直接有效的手段。手术需要进行全身麻醉,而对于麻醉药品的选择现阶段尚无统一意见。七氟烷和丙泊酚都是现阶段临床上常用的全身麻醉药,麻醉效果好,副作用低,但对于这两种药品该如何选择尚存在较大争议。本研究观察并比较七氟烷和丙泊酚的使用对行深度麻醉监测下颅内肿瘤术患者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以探究二者的应用效果,现详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2月至2017年2月于我院确诊为颅内肿瘤并行手术切除的9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患者。实验组患者男性23例、女性25例,年龄45~63岁,平均年龄(51.3±2.9)岁,麻醉分级(ASA)Ⅰ级29例、Ⅱ级19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25例、女性23例,年龄42~62岁,平均年龄(50.9±3.1)岁,ASA分级Ⅰ级27例、Ⅱ级21例。2组患者一般资料如性别、年龄、ASA分级等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经影像学检查确认为颅内肿瘤;②意识清晰,能够配合进行调查;③具有一定生活自理能力;④患者对本次调研过程、原理、方法清楚明白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合并精神疾患者;②合并其他器质性疾病如冠心病、肾衰竭等;③人身或哺乳期妇女;④合并急性脑出血患者。

1.2 方法

患者进入手术室后,首先建立静脉通路,给予补充电解质,使用心电监护仪等对患者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指标进行监测。手术开始前应用适量阿托品和肌松剂,待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后,实验组患者使用吸入麻醉的方式给予七氟烷,而后采取维持麻醉的方式直至手术结束;对照组患者前期步骤与实验组一致,但在选择麻醉剂时采用静脉注射的方式给予患者丙泊酚进行持续麻醉,注意术中观察患者呼吸、心跳情况。

1.3 检测指标及评价标准

1.3.1 脑血流动力学 2组患者的脑血流动力学使用无创颅脑多普勒进行监测,监测时间分别为术前(T0)、诱导麻醉时(T1)、手术进行时(T2)及手术结束(T3)4个时间点,监测指标分别为左右两侧大脑前动脉(ACA)、大脑中动脉(MCA)和大脑后动脉(PCA)的阻力指数(RI)和时间平均流速(Vm)。

1.3.2 脑氧代谢 使用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技术(PET)对2组患者于T0、T1、T2、T3几个时间点的脑氧代谢指标(SjvO2、CERO2和Da-jvO2)进行测量并进行对比分析[3]。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2组ACA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经测量对比,2组ACA于T0、T1、T2、T3几个时间的RI及Vm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ACA血流动力学比较

2.2 2组MCA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经测量对比,2组MCA于T0、T1、T2、T3几个时间的RI及Vm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MCA血流动力学比较

2.3 2组PCA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经测量对比,2组PCA于T0、T1、T2、T3几个时间的RI及Vm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PCA血流动力学比较

2.4 2组脑氧代谢比较

经测量对比,T0时2组脑氧代谢指标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T2~T3时实验组患者SjvO2较对照组高,而CERO2、Da-jvO2较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2组脑氧代谢比较

3 讨论

颅内肿瘤具有发病快、病情危等特点,且随着该病发病率的上升,逐渐成为威胁居民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手术切除是现阶段较为常用和有效的治疗手段,但颅脑手术的实施需要较高的麻醉深度,且由于脑血管较为脆弱,故而术中需维持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防止诸如脑出血、心律失常等危险事件的发生。有学者的研究指出,颅内手术期间患者体内儿茶酚胺的含量会出现显著上升[4],这提示颅脑手术会诱发患者体内的应激反应,而应激反应的出现不仅会加重手术风险,同时也会使体内炎性反应强度增大,不利于患者预后,因此如何在深度麻醉条件下保持颅内肿瘤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是现阶段医务工作者探究研发的重点方向。

由于颅内肿瘤患者处于深度麻醉状态,故而麻醉药的选择会对其脑血流动力学及氧供产生较大的影响。七氟烷为现阶段常用的麻醉药剂,其应用方式多为吸入麻醉,在诱导麻醉和维持麻醉中均表现出较好的麻醉效力。学者刘占力等[5]通过对80例脑动脉瘤栓塞术患者的监测发现,采取七氟烷复合静脉麻醉方式的实验组患者术中心率、呼吸、脉压差较为稳定,且术后呛咳发生率、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率较低,提示使用七氟烷能够稳定患者血液动力学,对降低应激反应和术中危险事件的发生具有积极意义;学者刘喜成等[6]的研究也提示,七氟烷的使用降低了高血压脑动脉瘤栓塞术患者的应激反应,同时缩短了其术后苏醒时间。丙泊酚是临床上常用的全身麻醉诱导剂和维持麻醉药物,具有起效快、代谢迅速等特点,在门诊中使用较多,不同于七氟烷的是,该药多采取静脉注射的方式进行给药,多项临床研究均证实,该药在维持患者血流动力学方面表现良好。学者王力伟等[7]通过对80例高血压引发脑出血行颅脑手术患者的观测发现,丙泊酚的加入使患者在手术中各阶段心率、平均脉压差等指标较为平稳,同时也缩短了术后患者的苏醒时间,提示丙泊酚在稳定血流动力学方面具有较为突出的效果。

以上研究均提示,七氟烷和丙泊酚在深度麻醉过程中具有较为明显的稳定患者血流动力学的效果,然而就这两种药品的选择现阶段争议较大。学者范丹等[8]通过对30例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使用不同药物的方式,就七氟烷和丙泊酚对深度麻醉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进行了对比,结果发现,2种药物均能够较好地稳定患者血糖、心率、舒张压、收缩压等生理指标。学者邵涛等[9]通过对98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进行分组的方式,就七氟烷和丙泊酚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2组手术各时期心率和血氧浓度无明显差异,但七氟烷组术中皮质醇的含量较丙泊酚组低,且气腹5 min、30 min时丙泊酚组收缩压和舒张压较七氟烷组低,该学者分析认为采用吸入七氟烷的方式能够更好地维持患者血液动力学。

我们通过设立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方式,就丙泊酚和七氟烷对深度麻醉条件下行颅内肿瘤术患者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进行了探究,结果显示,丙泊酚和七氟烷均能够很好地维持患者术中脑血流的稳定性,对其Vm及RI的影响也基本相似;但是通过对术中脑氧代谢指标的测定,发现使用七氟烷的实验组患者其SjvO2较使用丙泊酚的对照组患者高。SjvO2是反映脑氧摄取能力高低的指标,该数值的上升提示患者脑氧供大于其氧需求,故而可以推测七氟烷的使用降低了术中患者脑部缺氧危险事件的发生率。同时CERO2、Da-jvO2是反映脑部氧摄取和利用的指标,这两项数值的降低也提示,七氟烷的使用降低了术中氧耗[10]。

总而言之,丙泊酚和七氟烷对深度麻醉条件下行颅内肿瘤术患者脑血流动力学都具有较为突出的稳定作用,但七氟烷能够降低脑氧代谢,相较于丙泊酚更为安全,故推荐七氟烷作为深度麻醉条件下行颅内肿瘤术患者的选择药物。

猜你喜欢
氟烷丙泊酚动力学
《空气动力学学报》征稿简则
地氟烷与七氟烷用于儿科麻醉的术后恢复效果分析
地氟烷麻醉期间致Q-T间期延长一例
云南医药(2020年5期)2020-10-27 01:38:14
氟烷红外光谱的研究
有机氟工业(2019年4期)2019-03-16 07:15:30
丙泊酚对脂代谢的影响
淮海医药(2015年2期)2016-01-12 04:33:43
丙泊酚预防MECT术后不良反应效果观察
七氟烷对幼鼠MAC的测定及不同脑区PARP-1的影响
丙泊酚和瑞芬太尼联合应用对兔小肠系膜微循环的影响
基于随机-动力学模型的非均匀推移质扩散
地佐辛复合丙泊酚在无痛人工流产中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