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技术结合术中体位复位技术在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中的临床应用

2018-09-18 11:07
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学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根钉椎弓体位

(濮阳惠民医院 濮阳市红十字医院,河南 濮阳 457000)

近年来脊柱微创技术的进步,使得微创治疗胸腰椎骨折越来越受关注。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治疗可通过椎弓根螺钉能在体内有效固定脊柱,利用对上下椎体进行内固定,保持脊椎的物理稳定性,完好地保留了患者椎体的生理功能[1]。体位复位对无神经症状、轻中度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复位效果较好[2]。为探讨微创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技术结合术中体位复位技术在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中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濮阳惠民医院(濮阳市红十字医院)2011年3月~2014年9月收治54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7例。其中观察组中,男16例,女11例,年龄24~78,平均年龄(56.8±7.6)岁,病程4 h~7 d,平均病程(3.28±0.91)d。对照组中,男13例,女14例,年龄26~82,平均年龄(60.8±8.2)岁,病程3 h~7 d,平均病程(3.58±0.76)d。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经影像学检查确诊为胸腰椎骨折。致伤原因:车祸伤15例,重物砸压伤17例,跌伤有22例;损伤节段:L15例,L27例,L49例,L56例,T108例,T116例,T123例。所有患者均清楚告知并自愿参加本次研究。纳入标准:骨折纳入类型为单节段胸腰椎压缩骨折,椎弓根和小关节突完整,无脱位;CT示椎体骨折块向后移位侵犯椎管,但小于25%;临床无神经症状者;纳入新鲜闭合性骨折,剔除开放性骨折或陈旧性骨折。排除标准:患者有严重内脏受损等非代谢性疾病,全身状态差或营养不良者,不能进行手术或麻醉禁忌证患者。

1.2 方法

观察组患者采用俯卧位,采用全麻,用枕垫垫住胸部及双侧髂部,使腹部悬空,呈“弓”字形俯卧床,抬起患者头尾使脊柱过伸,纵向牵引伤椎及其上下椎间盘,进行体位复位,利用C型臂X线机透视提示骨折复位情况。C 型臂 X 线机透视定位伤椎及上下相邻椎体的椎弓根,于椎旁4 cm处开一长约2 cm小口,穿刺针在透视仪器引导下到定位点,利用穿刺定位针缓慢植入导管扩张器,并用埋头钻进行磨骨后,扩大钉道,将空心椎弓根钉通过穿刺定位针拧入。依次依上述方法将3根空心椎弓根钉拧入伤椎上下椎体的椎弓根内。C型臂透视下观察椎弓根钉的位置是否良好。将固定棒穿入相应椎弓根钉连接处后C型臂透视下见确定效果良好,椎体高度恢复后,脊柱后凸的Cobb’s角恢复后,将之固定,冲洗缝合伤口。对照组传统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技术。术后两组患者进行抗感染治疗,指导患者佩戴胸腰部支具进行活动,卧床期间适当行腰背肌功能锻炼。定期复查X线片及CT。

1.3 观测指标

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指标及术后椎体恢复指标: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视觉模拟(VAS)评分、患者住院天数、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及伤椎相邻上下椎体的上终板延长线之间的夹角(Cobb角)。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观察两组患者主要手术指标情况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主要的手术指标±s)

2.2 观察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及Cobb角变化情况

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术后VAS评分显著降低,而VAS评分作为反应患者腰背部疼痛程度的评价标准,说明观察组患者术后疼痛相比对照组患者有所减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在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Cobb角差异不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AS)、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及Cobb角±s)

3 讨论

随着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外力导致胸腰椎骨折因素越来越多。传统治疗手段手术切口大,且需要剥离椎旁肌肉,损伤大造成术后患腰背部极大痛苦。临床上如何减少患者手术损伤,术后快速恢复和减少患者卧床出现的并发症成为迫切亟待解决的问题[3]。近年来,临床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微创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技术在临床逐渐普及。经皮椎体穿刺在透视仪器帮助下准确定位并置入弓根钉,极大提高脊柱的稳定性,其具有操作方便、切口小、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且治疗效果好等特点在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4]。体味复位在促进伤椎前缘高度的恢复和保持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人工牵引,让患者处于伸展体位,利用患者自身重力及前后纵韧带的牵张力使脊椎间接复位[5-7]。

本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各项手术期间指标及术后VAS评分、患者住院天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微创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技术对患者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和术中出血量少,同时观察组患者在椎体前缘恢复高度所占百分比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采用术中体位复位能促进伤椎前缘高度的恢复。这与张洋等[8]研究发现体位复位法可以有效促进术后椎体前缘高度的恢复的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微创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技术结合术中体位复位技术在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治疗效果明显,值得合理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根钉椎弓体位
无声的危险——体位性低血压
后路微创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的效果观察
导乐陪伴联合自由体位在产妇分娩中的应用
探讨经皮微创与开放式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脊椎骨折的临床疗效
经皮椎弓根钉固定术治疗椎体骨折置钉准确度分析
椎体强化椎弓根螺钉固定与单纯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老年性胸腰段椎体骨折的远期疗效比较
后路椎弓根钉棒复位内固定+经伤椎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
自由体位配合分娩球在第一产程中的应用体会
玻璃体切割眼内填充术后被动体位的舒适护理
经伤椎椎弓根植骨及短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