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山县中医院,河南 信阳 464200)
胆囊结石是由于胆汁酸和胆固醇的浓度比例发生改变以及多种引发胆汁淤滞的因素降低了胆汁中的抗成核因子水平,使促成核因子水平升高,由此使胆固醇大量析出生成结石[1]。胆总管结石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是由营养不良、胆道慢性炎症、胆道寄生虫及胆汁淤滞等原因造成的;继发性大部分是胆囊结石下落到胆管内部,与胆囊结石一样,为胆固醇结石[2]。目前,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都是采用手术方法,常规的手术方式是开腹摘除胆囊并对胆总管进行切开取石及置T管进行引流,该方法由于应用时间较长,手术技术成熟稳定,成功率较高,但该方法具有切口和出血量较大,术后伤口恢复较慢、住院时间较长等缺点[3],因此,建立一种微创手术的治疗方法成为肝胆外科医生关注的焦点。
选取罗山县中医院自2015年2月~2016年10月肝胆外科收治的82例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患者,所有患者都通过B 超、CT 或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检查确诊为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按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男23例,女18例,年龄32~76岁,平均(52.74+4.43)岁,病程5个月~8年,平均(3.18±1.26)年。观察组:男26例,女15例,年龄35~78岁,平均(52.61+5.17)岁,病程7个月~10年,平均(3.95±1.68)年。入选标准:上腹部出现过疼痛迹象,高热寒战,曾有黄疸;心脏、肺等重要器官可以耐受气腹及开服手术者。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及病程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两组患者均采用全身麻醉。
对照组(常规开腹手术)[4]:在右肋缘下做斜向切口,开腹先逆行摘除胆囊,再将胆管切开探查,将结石取出,置T管进行引流,缝合切口。
观察组(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手术):建立气腹,根据“四孔法”穿刺,放入腹腔镜,对胆囊三角进行解剖,游离胆囊动脉及胆囊管,生物夹夹闭胆囊管及胆囊动脉,切断胆囊动脉及胆囊管,摘除胆囊。完全显露胆总管,将胆总管前壁切开,在剑突下Trocar将胆道镜放入,在腹腔镜指引下,在胆总管处切口将胆道镜送入胆总管内,用生理盐水冲洗,将结石取出,放置T管,缝合切口。
围手术期指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排气及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
两组围手术期指标见表1,两组的手术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排气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比较±s)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见表2,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例
约10%~15%的胆结石患者在手术中发现存在胆总管结石,患者多是出现上腹部剧烈疼痛、黄疸和高热等症状,如果不能及时进行治疗则有可能发生急性胰腺炎或急性梗阻化脓性胆管炎,患者则会出现休克症状,严重者则危及患者生命[5]。现如今,对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的治疗方法大部分是常规开腹手术,但该方法具有手术的创伤较大,术中出血量较多,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住院时间较长等缺点,使患者的经济负担及心理负担加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尤其是对于体质较弱和年纪较大的患者,容易发生切口裂开和感染的情况,增大了机体感染的风险[6]。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升高,腹腔镜技术和胆道镜技术的更新发展,近些年来肝胆外科的广大学者将两种技术的联合应用作为治疗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的重点[7]。该方法具有创伤小、伤口及组织不易出现粘连、切口愈合快、并发症少,并且取石成功率与常规的开腹手术相当等优点[8]。有研究结果表明,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手术对于体积较大、数量较多的结石清除率较高,胆道在放入T管后压力明显降低,对于胆管炎或胆源性胰腺炎起到有效的预防和治疗作用[9,10]。在采用胆道镜取石时,要使注水的压力适中,避免图像被水流干扰不清,为了使取石网可以顺利地穿过胆管壁与结石之间的间隙,应使胆总管处于充盈的状态,不可以使用镜头碰触结石,以免发生结石的嵌顿,使取石的难度加大[11]。本研究结果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排气、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明与常规的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手术对患者伤害更小,住院时间更少,费用更低。
综上所述,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手术治疗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能够减少患者创伤、减轻痛苦,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临床应用价值较高。